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山雀兒 > 第 115 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山雀兒 第 115 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這裡是聯合國維和部隊營區,立即停止靠近,否則將使用武力!”

卡瑪爾的聲音通過擴音器傳出,在寂靜的夜裡格外響亮,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鐵絲網外的身影停頓了一下,其中一人舉起槍,對著天空開了一槍,像是在示威,然後慢慢後退,消失在雨林的黑暗中,隻留下幾聲模糊的喊叫,聽不懂是什麼意思。

警報解除後,卡瑪爾在會議室召開緊急會議,帳篷裡擠滿了各小隊的骨乾,空氣裡瀰漫著緊張的氣息。卡瑪爾站在地圖前,手指重重按在博米村和營區之間的區域:“根據線人情報,‘利比裡亞解放陣線’對上午的騷擾失敗和上次的武器攔截很不滿,可能會對營區和博米村發動聯合襲擊。從今天起,實施‘協同防禦計劃’,分三項措施:”

“第一,建立預警機製。”

卡瑪爾指著地圖上的紅色標記,“在博米村的三個製高點設置觀察哨,由村民擔任觀察員,配備信號彈和簡易對講機,發現可疑人員立即發射紅色信號彈,同時用對講機通報營區;營區收到信號後,五分鐘內派出支援小隊。”

“第二,強化防禦工事。”

他轉向工程連的連長,“明天早上開始,在博米村周圍挖掘

12

米深的簡易戰壕,設置鹿砦和鐵絲網,在村口的土路上埋設防步兵地雷(非殺傷性,僅造成麻痹效果),防止武裝分子駕車衝擊。”

“第三,全員戒備。”

卡瑪爾的目光掃過在場的所有人,“所有維和人員隨身攜帶武器和對講機,睡覺時槍不離身;巡邏小隊增加火力配置,每個小隊配備一挺輕機槍和兩枚手榴彈,確保能應對小規模襲擊。”

蘇慈坐在角落,手裡的筆飛快地記錄著會議內容,筆記本上的字跡越來越用力,筆尖都快把紙劃破了。她掏出戰術筆記本,在

“任務風險評估”

頁寫下:“1

武裝分子可能采取‘聲東擊西’戰術,襲擊營區吸引注意力,同時對博米村發動突襲,需加強兩地聯動;2

村民觀察員缺乏專業訓練,需安排培訓,重點教信號彈使用和目標識彆;3

優化巡邏路線,將營區至博米村的支援時間從

15

分鐘縮短至

10

分鐘,避開泥濘路段。”

接下來的三天,營區和博米村都進入了緊張的防禦準備。蘇慈和阿庫負責培訓村民觀察員,阿米娜學得最認真,不僅很快掌握了信號彈的使用方法(拉開保險栓,對準天空扣動扳機),還能通過腳印分辨武裝分子和普通村民:“‘解放陣線’的人穿軍用靴,腳印深,步幅大;我們村民穿的是塑料拖鞋,腳印淺,步幅小。”

科菲也跟著一起學,還主動申請當

“兒童觀察員”,那棵樹很高,能看到遠處的雨林小路。他每天都揹著小書包,裡麵裝著信號彈和對講機,早早就爬到樹上,像個小哨兵一樣警惕地盯著遠方。蘇慈每次巡邏經過,都會擡頭跟他打招呼,科菲就會舉起對講機,用剛學會的中文喊:”蘇姐姐,安全!”

第四天下午,蘇慈和阿庫在營區西側的小路巡邏時,發現了異常。小路中間的泥地上,有幾個新鮮的軍用靴腳印,腳印旁邊的草叢裡,露出一截黑色的物體。蘇慈示意阿庫停下,慢慢靠近草叢,是一枚

67

手榴彈,引信上綁著一根細細的尼龍線,線的另一端係在路邊的樹枝上,隻要有人碰到樹枝,尼龍線就會拉動引信,引爆手榴彈。

“是絆發陷阱。”

蘇慈半蹲在泥濘裡,指尖輕輕撥開覆在尼龍線上的雜草,目光警惕地掃過四周,線體呈深綠色,與雨林草叢顏色高度相似,若不仔細觀察,很容易誤認為是蜘蛛絲。“引信被改裝過,用的是釣魚線觸發器,靈敏度比製式裝備高

30,稍微受力就會引爆。”

她聲音壓得很低,語氣裡帶著凝重,“上次加納分隊的巡邏兵就是踩中這種陷阱,右腿肌肉被彈片劃傷,現在還在蒙羅維亞醫院康複。”

阿庫立刻從戰術揹包側袋掏出防爆工具包,取出帶防滑紋的防爆剪和紅色警示旗:“我來拆引線,你負責

30

米範圍警戒,重點盯著東側的灌木叢

那裡視野開闊,最適合伏擊。”

蘇慈點點頭,端起

88

式狙擊槍,將槍管架在身旁的樹樁上,瞄準鏡調至

4

倍倍率,視線依次掃過灌木叢、腐木堆、泥濘路麵,雨林裡靜得隻剩蟲鳴和遠處的鳥叫,卻處處藏著致命危險,她必須確保阿庫拆陷阱的

3

分鐘裡,冇有武裝分子靠近。

阿庫趴在泥地上,身體與地麵保持

15

度角,避免衣物勾到引線。他打開防爆剪的保險鎖,指尖因用力而泛白,緩緩將剪口對準尼龍線最細的中段

這個位置受力最小,能最大程度降低誤觸風險。“哢嚓”

一聲輕響,尼龍線應聲而斷,阿庫冇有放鬆,立刻用防水膠帶將兩端分彆固定在旁邊的樹枝上,防止風動引發意外。他小心翼翼地將

67

手榴彈裝進防爆袋,拉上雙重拉鍊:“搞定了,彈體完好,引信冇有失效,帶回營區讓老吳做失效處理。”

蘇慈起身時,褲腿已沾滿泥水,她在陷阱周圍插上三枚紅色警示旗,旗麵上用白色馬克筆寫著

“danro!

triire

reoved,

keep

away”(危險!絆發陷阱已拆除,請勿靠近),又掏出戰術筆記本,在手繪的巡邏路線圖上圈出座標(北緯

6°21',西經

10°48'),旁邊標註:“1995812,發現改裝絆發陷阱,已拆除,後續巡邏需重點排查此區域。”

回到營區後,兩人直接去了爆破手老吳的工作間。老吳戴著老花鏡,用鑷子夾起手榴彈仔細檢查,指尖劃過彈體上的

“1994

sr”

標識:“果然是‘解放陣線’的手筆,他們常從黑市收這種蘇聯遺留的製式手榴彈,拆了原裝引信換釣魚線,成本不到

5

美元,卻能造成致命傷害。”

他擡頭看向蘇慈,語氣裡滿是讚許,“你們這次反應很專業,要是晚發現半天,工程連的運輸隊下午路過,很可能中招。”

第二天清晨

6

點,蘇慈和阿庫揹著培訓手冊和教具,踩著晨霧往博米村走。剛到村口,就看到阿米娜帶著十幾個村民在橡膠樹下等候,有人手裡拿著自製的木牌(用木炭寫著

“觀察員”),有人揹著裝滿水的葫蘆,為了不耽誤農時,村民們特意提前半小時到場。科菲站在隊伍最前排,揹著蘇慈上次送他的藍色小書包,裡麵裝著那本動物畫冊,畫冊的空白頁被他當成

“筆記紙”,上麵畫滿了歪歪扭扭的武器和信號彈。

“今天重點培訓兩項技能:陷阱識彆和信號彈使用。”

蘇慈從揹包裡掏出一張手繪的陷阱示意圖,用石塊壓在橡膠樹樁上,圖上用紅藍兩色標註出絆發陷阱、壓力陷阱的結構,“像昨天發現的絆發陷阱,通常藏在路邊

1

米範圍內,引線會貼地麵佈置,兩端連接觸發物(比如樹枝、石頭);壓力陷阱則會埋在泥土下

10

厘米處,上麵蓋落葉或腐土,踩上去的瞬間就會引爆。”

她蹲下身,用樹枝在泥地上模擬陷阱結構,“大家平時在雨林裡采摘、勞作,看到異常的線、凸起的泥土,千萬彆碰,第一時間用對講機喊‘alert!

trap!’(警報!發現陷阱),我們

5

分鐘就能趕到。”

阿米娜突然舉手,手裡還攥著一片布福果樹葉:“蘇中尉,上週我去雨林摘果子,在溪邊看到過類似的綠線,當時以為是藤蔓的鬚子,繞開了,現在想想,是不是也是陷阱?”

蘇慈立刻追問:“具體在哪個位置?周圍有冇有腐木或石頭?”

阿米娜指著村西的方向:“就在溪邊的大榕樹下,旁邊有塊黑色的大石頭。”

蘇慈在筆記本上記下位置:“明天巡邏我去排查,以後遇到不確定的情況,寧願多繞路,也彆抱有僥倖心理。”

信號彈培訓環節,蘇慈拿出一枚紅色信號彈,演示操作步驟:“第一步拉開底部的保險栓,聽到‘哢嗒’聲說明保險解除;第二步手臂舉過頭頂,45

度角向上拋,這個角度能讓煙霧在

100

米高空停留

5

分鐘,營區的瞭望哨能第一時間看到。”

她特意強調,“信號彈隻有兩種情況能用:發現武裝分子或陷阱,千萬彆因為好奇浪費

——

咱們營區目前隻剩

36

枚,下次補給要等下個月。”

“蘇姐姐,要是我力氣小,扔不高怎麼辦?”

科菲舉著小手,聲音清脆得像雨林裡的山雀。蘇慈笑著蹲下身,把信號彈遞到他手裡,這是枚訓練用彈,冇有實彈裝藥,隻有煙霧裝置。“你試試,用手臂帶動手腕發力,像扔布福果一樣往上拋。”

科菲握緊信號彈,小胳膊用力一揚,彈體在空中劃出一道弧線,雖然高度隻有

50

米,卻成功觸發煙霧裝置,紅色煙霧在村口的天空中散開,像一朵小小的紅雲。村民們都鼓起掌來,科菲的小臉紅撲撲的,把信號彈抱在懷裡,像得了寶貝。

培訓結束時已近中午,阿米娜拉著蘇慈的手往茅草屋走:“早飯都準備好了,嚐嚐我煮的布福果粥,裡麵放了上次你們送的救濟米,香得很!”

茅草屋裡,土灶上的陶罐冒著熱氣,粥香混合著椰奶味飄滿全屋。阿米娜給蘇慈盛了滿滿一碗,粥裡的布福果切成小塊,白米粒點綴其中,在糧食緊缺的利比裡亞,白米是村民們捨不得吃的

“奢侈品”。

科菲坐在蘇慈身邊,小心翼翼地翻開動物畫冊,翻到新畫的一頁:紙上用木炭畫著維和士兵和村民一起插警示旗,旁邊還有一枚冒著紅煙的信號彈,畫的邊緣用歪歪扭扭的字寫著

“我們一起保護家”。“蘇姐姐,這是我昨天晚上畫的,你看像不像?”

蘇慈看著畫,她掏出筆,在空白處寫下

“和平”

兩箇中文,握著科菲的小手,一筆一劃教他寫:“hé

pg,和平,就是冇有槍聲,能安心吃粥、上學、畫畫。”

科菲跟著念。

下午

3

點巡邏時,蘇慈特意繞到村西的橡膠林,遠遠就看到科菲趴在最高的樹杈上,手裡舉著蘇慈從營區借來的舊望遠鏡,鏡筒上還貼著膠布,是之前訓練時摔的。“蘇姐姐!這裡冇有壞人,也冇有陷阱!”

科菲看到她,興奮地揮揮手,望遠鏡差點從手裡滑落。蘇慈笑著朝他點頭,心裡滿是欣慰

曾經需要被保護的孩子,如今成了博米村的

“小觀察員”。

接下來的半個月,營區和博米村的協同防禦越來越完善:工程連在村外圍挖掘了

12

米深的簡易戰壕,雨水灌滿後形成天然屏障;村民們用削尖的原木在鐵絲網外佈置了鹿砦,延緩武裝分子衝擊速度;8

名村民觀察員分成兩組,每天

6

點到

20

點輪流執勤,對講機裡每隔

1

小時就會傳來

“all

clear”(一切安全)的通報。“利比裡亞解放陣線”

再也冇有出現過,雨林裡的緊張氣氛漸漸消散,孩子們又能在村中的空地上追逐打鬨,笑聲伴著橡膠樹的葉子沙沙作響,成了博米村最動聽的聲音。

9



5

日,聯合國維和總部的視察組抵達博米村。當看到阿米娜帶著村民觀察員用望遠鏡警戒,科菲和孩子們展示畫滿

“和平場景”

的畫冊,視察組組長,一位荷蘭籍少將忍不住稱讚:“中國維和分隊建立的‘軍民協同防禦模式’,完美詮釋了聯合國維和‘保護平民’的核心宗旨。這種基於信任的合作,比任何武器都更能守護和平。”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