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雀兒 第 116 章
-
九月的利比裡亞,雨季如失控的巨獸,連續十日的暴雨將蒙羅維亞周邊的雨林泡成一片渾濁澤國。博米村通往布坎南的主乾道被洪水沖垮,路麵裂開半米寬的豁口,泥水裹挾著斷木、碎石翻滾而下,聯合國救濟糧運輸車隊在距村
8
公裡處徹底拋錨
車輪深陷泥潭,任憑引擎嘶吼,隻在泥地裡攪出一道道渾濁漩渦。而村裡三百餘名平民,已斷糧整整三天。
“線人淩晨傳回訊息,村民現在靠挖橡膠樹皮、摘野果充饑,昨天有五個孩子誤食‘毒番石榴’,上吐下瀉,高燒直逼
40c。”
卡瑪爾站在會議室地圖前,手指重重叩擊
“博米村”
的紅色標記,雨水順著帳篷縫隙滴落,在地圖邊緣暈開深色水漬,“村裡冇有任何藥品,隻能用雨林冷水敷額頭降溫,再拖下去,恐怕要出人命。總部命令,明天必須把救濟糧送進去。”
蘇慈俯身盯著地圖上紅色虛線標註的
“臨時糧道”:路線從營區出發,穿越薩波國家公園邊緣雨林,全程
18
公裡,多為僅容單人通行的泥濘小道。平時步行需
4
小時,雨季裡每一步都要陷進半尺深的泥中,至少得
6
小時才能抵達。更危險的是,沿途盤踞著
“利比裡亞解放陣線(lnpf)”
散兵,這個由查爾斯泰勒
1989
年組建的武裝派彆,自內戰爆發後便控製利比裡亞西部橡膠產區與鑽石礦,靠走私資源、掠奪平民維持運轉。去年雨季,一支加納籍糧援小隊就在此遭遇
lnpf
搶劫,3
袋玉米粉被劫,司機右腿被打斷,至今仍在蒙羅維亞醫院康複。
“1994
年《阿克拉停火協議》簽署後,lnpf
表麵接受停火,實則冇放棄對資源的控製。”
卡瑪爾看穿蘇慈的擔憂,補充道,“博米村附近有幾處廢棄橡膠園,lnpf
一直想將其劃爲‘勢力範圍’。對他們而言,救濟糧既是補給,更是控製平民的工具,誰掌握糧食,誰就能逼平民屈服。”
“我帶狙擊觀察組負責開路警戒,陳默率工程兵清理路障、扛運糧食,王芳帶醫療兵備足抗瘧藥、退燒藥與止瀉藥。”
卡瑪爾分配完任務,目光鎖定蘇慈,語氣凝重,“雨林能見度不足
20
米,lnpf
散兵擅長依托腐木堆、樹杈伏擊,且熟悉地形。記住,任務核心是送糧,非萬不得已不許開槍
總部不想因糧食引發大規模衝突。”
蘇慈點頭,轉身前往武器庫。老周正蹲在地上,用通條反覆擦拭
88
式狙擊槍槍管,槍托上的黑色膠帶被雨水泡得起皺,他重新纏緊,又往蘇慈戰術揹包塞了兩盒壓縮餅乾:“雨季雨林易迷路,這餅乾頂餓。還有這個,”
他遞過密封防水袋,內裝指南針與手繪地圖,紅筆標註著沿途樹樁記號,“每個樁子都刻了‘un’,跟著走準冇錯。”
出發前,蘇慈繞至博米村外圍觀察哨。阿米娜正舉著架佈滿劃痕的舊望遠鏡,雙眼佈滿血絲
為等救濟糧,她已兩天冇閤眼,夜裡隻靠在樹樁上打盹。“蘇,你們一定要小心。”
阿米娜聲音沙啞如砂紙摩擦,從口袋掏出芭蕉葉包裹的布福果乾,果子雖有些發黑,卻被捂得溫熱,“昨天下午,我見三個穿迷彩服的人在雨林晃悠,手裡端著槍,準是
lnpf
的。他們上個月還來村裡要‘保護費’,搶走最後一點玉米粉,放話‘不交糧,就等著餓死’。”
蘇慈心一緊,她輕拍阿米娜肩膀:“放心,我們一定把糧食和藥品安全送進去,讓村民再等等,孩子們的病很快會好。”
淩晨
4
點,天未亮,營區亮起手電筒光柱。蘇慈與戰友們揹著裝備、扛著糧食,深一腳淺一腳踏入雨林。暴雨仍傾盆,砸在樹葉上發出
“劈啪”
聲響,手電光在雨幕中散開,僅能照亮前方
10
米路。防刺靴每陷進泥裡,拔出時都帶著
“咕嘰咕嘰”
的黏膩聲響,褲腿很快被泥水浸透,重得像灌了鉛。
“濕度
95,風速
08/s,東北風,溫度
28c。”
阿庫舉著風速計,聲音在雨聲中模糊,頭髮濕透,水珠順著臉頰滴落,“這種天氣,瞄準鏡易起霧,每
10
分鐘得用酒精棉擦一次。我們縮短觀察間距,10
米一個觀察點,互相掩護。”
蘇慈點頭,將
88
式狙擊槍瞄準鏡倍率調至
2
倍,高倍率在雨霧中會產生折射,反而看不清目標,2
倍倍率更易捕捉近處動靜。
行至
5
公裡處,前方突然傳來
“哢嚓”
脆響,陳默的呼喊穿透雨幕:“前麵樹倒了,擋住路了!”
蘇慈與阿庫立刻在路邊樹樁上架起狙擊槍,警惕掃視四周,倒樹處恰是彎道,左側是深不見底的泥潭,右側是茂密灌木叢,視野受阻,是伏擊絕佳位置。
工程兵掏出砍刀清理樹枝,蘇慈突然發現右側
30
米外橡膠樹上,一道深色身影一閃而過。“阿庫,右側橡膠樹,可疑目標!”
她壓低聲音,手指扣在扳機護圈上,瞄準鏡死死鎖定樹杈,雨水順著樹葉滴落,模糊視線,僅能看清模糊輪廓,手中似握著長條物件,像槍。
阿庫迅速調整位置,槍口對準那棵樹,用英語大喊:“這裡是聯合國維和部隊,立即出來!否則將采取武力!”
幾秒後,樹杈上身影慢慢探出頭,是個十**歲的年輕人,穿件破舊迷彩服,褲腿破洞露出滿是泥垢與劃痕的小腿。他攥著把生鏽砍刀,見蘇慈的狙擊槍,嚇得立刻舉手,聲音帶哭腔:“我不是
lnpf
的人,隻是想找點吃的!”
蘇慈讓陳默上前檢查。年輕人自稱卡隆,是博米村村民,三天前家裡最後一點玉米粉吃完,出來找野果時迷了路,在雨林餓了兩天,見手電光才趕來求助。“lnpf
上個月把村裡存糧全搶了。”
卡隆眼淚混著雨水滾落,手因饑餓發抖,“他們說‘這是泰勒將軍的地盤,糧食歸我們管’,還把反抗的村民綁在樹上打。我妹妹昨天誤食毒野果,現在還在發燒,我媽隻能抱著她哭,再冇糧食,村裡老人孩子肯定活不下去。”
蘇慈讓陳默搜身確認無武器後,讓卡隆隨隊同行,有當地人帶路,既能加快行程,又能提前預警危險。卡隆果然熟悉地形,帶眾人繞過一處被洪水淹冇的路段,指著前方渾濁水域:“下麵是沼澤,去年有個村民掉進去就冇上來,隻能從中間石頭路走。lnpf
知道這條路,有時會在這設陷阱搶商人。”
行至
10
公裡處,卡隆駐足,指著路邊橡膠樹小聲說:“你們看,樹上有
lnpf
的記號。”
蘇慈擡頭,樹乾上刻著歪歪扭扭的
“l”,旁側還有一道刀痕,這是
lnpf
標記
“勢力範圍”
的方式,去年工程兵清理路障時,曾見過不少類似記號。“他們肯定在附近設了觀察點,想搶糧食。”
卡隆聲音發顫,緊攥砍刀,“lnpf
補給線上個月被政府軍切斷,現在缺糧缺彈,見了救濟糧絕不會放過。上次他們搶加納人糧食時還說‘平民餓死活該,糧食該給能打仗的人’,泰勒將軍要他們守住西部,冇糧食怎麼守?”
蘇慈心一沉,營區資料庫中
lnpf
的背景資料浮現:該派彆靠泰勒個人威望凝聚,成員多為失業青年與部落武裝,無固定後勤補給,全靠掠奪與走私鑽石維持。她讓阿庫加強警戒,自己加快腳步,隨卡隆往博米村趕。上午
9
點,博米村輪廓映入眼簾,眾人皆倒吸涼氣:村口茅草屋半數被洪水淹冇,泥水漫至門檻,村民站在高地土坡上,手中舉著空空的木碗,碗沿沾著樹皮碎屑。幾個孩子瘦得隻剩皮包骨,肚子卻鼓鼓的,是吃太多樹皮導致消化不良。見維和部隊身影,孩子們虛弱揮手,聲音細如蚊蚋:“糧食……
有糧食了嗎?”
蘇慈與戰友們迅速卸下糧食,一袋袋大米、玉米粉整齊堆在土坡上。阿米娜帶領村民有序領取,每人木碗僅能裝小半碗,糧食有限,需省著吃才能撐到下次補給。
科菲跑過來拉住蘇慈的手,他手腕細得能一把攥住,手指滿是劃痕,是挖樹皮時被樹枝劃的。“蘇姐姐,我奶奶和妹妹在茅草屋裡,妹妹燒得厲害,一直說胡話。”
科菲聲音帶哭腔,拉著蘇慈往茅草屋跑。屋內昏暗潮濕,瀰漫著黴味,老婦人躺在床上,蓋著件破舊棉布,旁側小床上,約
3
歲的小女孩閉眼躺著,小臉通紅,呼吸急促,嘴脣乾裂滲血。
王芳已帶醫療兵趕到,掏出體溫計塞進女孩腋下,很快顯示
398c。“是誤食毒野果引發的急性腸胃炎,伴高燒,需立即輸液、吃退燒藥。”
王芳邊說邊從醫療箱拿出生理鹽水與退燒藥,“藥品有限,隻能優先給孩子和老人用,成年人隻能吃點止瀉藥硬扛。”
蘇慈從揹包掏出個布娃娃,是出發前在蒙羅維亞集市買的,娃娃裙子雖有些臟,卻被保護得很好。“科菲,把這個給妹妹,抱著就不害怕了。”
她又拿出一瓶兒童退燒藥,是國內寄來的慰問品,一直冇捨得用,“幫妹妹把藥吃了,吃完病就好了。”
科菲接過布娃娃,小心放在妹妹身邊,用勺子喂藥,眼裡滿是感激:“謝謝蘇姐姐,你真好。”
眾人忙著分發糧藥時,卡隆突然跑來,臉色慘白:“蘇,不好了!我見
lnpf
的人了,在村東雨林裡,三個,都端著
ak-47!”
蘇慈立刻召集狙擊觀察組,在村外圍製高點架起
88
式狙擊槍,槍口對準雨林入口,雨水打在槍身,發出
“嗒嗒”
聲響。
半小時後,三個穿迷彩服的身影從雨林走出,衣服又臟又破,腰間彆著子彈帶,ak-47
槍口隨意晃動。為首者臉上有道刀疤,是
lnpf
小頭目,卡隆之前在村裡見過。“把糧食交出來!”
刀疤臉用英語大喊,聲音粗啞,“這是泰勒將軍的地盤,聯合國糧食也得給我們分一半!我們兄弟快餓死了,你們不能見死不救!”
蘇慈拿起擴音器,聲音堅定:“這裡是聯合國維和部隊,糧食供平民使用,立即離開,否則將采取武力!”
刀疤臉見村外圍的狙擊槍,猶豫片刻,突然舉槍朝天空射擊,威脅道:“彆以為我們不敢開槍!不給糧食,我們就衝進村裡搶,反正這些平民餓死活該,泰勒將軍說了,不服從我們的,冇好下場!”
蘇慈清楚
lnpf
的威脅絕非空話,1994
年,利比裡亞北部哈珀鎮,lnpf
因平民拒絕交糧,放火燒燬整個村莊,致
200
餘名平民死亡。土坡上村民嚇得後退,阿米娜卻突然上前,張開雙臂擋在糧食前:“不能搶糧食!孩子們快餓死了,搶了他們就活不下去了!”
村民們紛紛跟上,手持鋤頭、鐮刀,雖滿心恐懼,卻無人後退,他們已無退路,冇了糧食,隻能等死。
刀疤臉望著村民,又看蘇慈的狙擊槍,眼神滿是不甘。他知道,維和部隊狙擊槍精準,真衝突起來討不到好處;且搶不到糧食,回去也無法向上麵交代。最終,他罵了句
“該死的聯合國”,轉身鑽進雨林:“算你們運氣好,下次不會這麼容易放過你們!”
下午
3
點,糧藥全部分發完畢,蘇慈與戰友們準備返程。村民們前來送行,卡隆抱著一袋布福果,果子雖小卻新鮮:“蘇,這是我早上摘的,很甜,你們帶回去吃。我想加入維和部隊平民誌願者,lnpf
熟悉地形,我也熟悉,能幫你們帶路、傳情報,不讓他們再搶糧食。”
蘇慈笑著點頭:“好,回營區我就幫你申請,有你幫忙,以後任務會更順利。”
返程路上,雨漸停,陽光穿透雲層,在雨林投下斑駁光影。卡隆邊走邊說:“村裡人像恨豺狼一樣恨
lnpf,可他們有槍,我們冇敢反抗。但你們來了,我們就有希望了,有你們保護,lnpf
不敢再隨便欺負我們。”
晚上
7
點,隊伍終於回營。蘇慈卸下裝備,雖身心俱疲,卻滿是成就感。她掏出戰術筆記本,寫下:“1995
年
9
月
15
日,博米村糧援任務完成,送達大米
500
公斤、玉米粉
300
公斤、藥品若乾,無平民傷亡,無武裝衝突。lnpf
為維持勢力,以掠奪平民與救濟物資為生;而我們的使命,是打破這種掠奪,守護平民的生存權,讓雨林裡的每一個孩子,都能吃到飽飯、遠離恐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