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山雀兒 > 第 13 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山雀兒 第 13 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1978

年的秋風捲過邊境線時,王群剛結束一場為期半個月的巡邏。他站在邊防連鏽跡斑斑的瞭望塔上,望著遠處被秋霜染成金黃的雪山,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口袋裡的舊軍牌,那是蘇建軍的軍牌,黃銅質地的邊緣早已被歲月磨得溫潤光滑,正麵

“蘇建軍”

三個陰刻的字卻依舊清晰,像一道刻在他心上的烙印,時時發燙。

作為邊防連指導員,王群這幾年心裡總懸著兩件事:一是邊境線的安穩,二是蘇建軍那苦命的女兒。六年前蘇建軍犧牲的畫麵,至今仍清晰地刻在他腦海裡。彌留之際,蘇建軍攥著他的手,指節因用力而發白,聲音微弱卻字字堅定:“老王,我那丫頭……

蘇慈,才三歲,你幫我……

多照看她,彆讓她受委屈……”

可戰後的混亂與檔案的缺失,讓

“蘇慈”

這個名字成了王群心裡解不開的結。他四處打聽,從邊境公社問到縣城民政局,又托戰友往內地民政部門發函,得到的卻隻有模糊的答覆,“烈士遺孤已安置至內地山村,具體地址待查”。這幾年,他隻要有休假,就揹著揹包往內地跑,口袋裡揣著蘇建軍的照片和僅有的檔案碎片,一個個村子打聽,鞋底磨破了好幾雙,卻總是在

“冇聽過這個名字”

的答覆裡失望而歸。每次站在陌生的村口,他都會想起蘇建軍臨終的眼神,心裡的愧疚就多一分,他冇能守住承諾,讓那孩子苦了這麼多年。

今年夏天,邊防連整理積壓的舊檔案時,文書在一堆泛黃的牛皮紙袋裡,翻出了一張邊角捲曲的

“烈士遺孤安置登記表”。當

“蘇慈,安置地:青溪縣柳河村”

這行字映入眼簾時,王群手裡的鋼筆

“啪”

地掉在辦公桌上,墨水在登記表上暈開一小片黑漬。他連夜寫了休假申請,第二天天不亮就揹著塞滿乾糧的揹包,揣著蘇建軍的軍牌和照片,踏上了尋親的路。

從邊防連到青溪縣,要坐一天一夜的綠皮火車,再轉兩次顛簸的長途汽車,最後還要走十幾裡泥濘的山路。王群沿著被雨水沖刷得坑坑窪窪的山路往柳河村走,秋陽把他的影子拉得又細又長,褲腳沾滿了黃泥,卻絲毫冇放慢腳步。

走了近三個小時,柳河村的輪廓終於出現在視野裡。村口的老槐樹下,幾個裹著舊棉襖的村民正坐在石頭上曬太陽,手裡攥著旱菸袋。王群趕緊跑過去,從揹包裡掏出蘇建軍的照片,指尖因為緊張而微微發抖:“老鄉,麻煩問一下,你們認識照片上這個人嗎?他叫蘇建軍,是名軍人,他的女兒蘇慈應該住在這個村。”

村民們圍過來,湊在照片前仔細看。一個滿臉皺紋的老大爺皺著眉說:“蘇建軍?冇聽過這個名字。不過村裡確實有個叫蘇慈的丫頭,住在村西頭王嬸家,這丫頭性子犟,平時總往山裡跑,很少在村裡待著,隻有傍晚纔回王嬸家吃飯。”

“那王嬸家在哪?我現在能去找她嗎?”

王群心裡一緊,趕緊追問,生怕又錯過見麵的機會。

“往前拐兩個彎就是,不過你現在去也見不著,”

旁邊的老大娘歎了口氣,“這丫頭每天天不亮就進山,要麼找野果,要麼抓些小野兔,傍晚才揹著竹籃回來。她爹聽說也是個軍人,好幾年前冇了,這丫頭命苦,在王嬸家也冇少受氣,隻能靠山裡的東西餬口。”

王群的心像被針紮了一下,密密麻麻地疼。他謝過村民,順著指引往王嬸家走。剛走到院門口,就看見一個穿著打補丁藍布衫的中年婦女,正提著豬食桶往豬圈走,桶沿的豬食順著桶壁往下滴。王群趕緊上前說明來意,王嬸放下豬食桶,擦了擦手上的油汙,歎了口氣:“蘇慈這丫頭,早上天冇亮就帶著她家的小黑狗進山了,你順著院外這條山路往裡麵走,過了鬆樹林有個山坳,她平時總在那附近待著。”

王群順著山路往山裡走,秋風穿過樹林,葉子

“沙沙”

作響,像在低聲訴說著什麼。走著走著,一陣

“啾啾

——

啾啾”

的叫聲突然傳來,清脆又響亮,不像是真的山雀叫,倒像是有人在刻意模仿,帶著孩子特有的天真。

他放慢腳步,循著聲音的方向輕輕走去。穿過一片鬆樹林,眼前突然開闊起來,一片鋪滿野草的山坳裡,一個小小的身影正蹲在草地上,旁邊還跟著一隻黑色的小狗。那就是蘇慈。

王群的心跳突然加速,他站在鬆樹後,仔細打量著這個孩子:她穿著一件補丁摞補丁的藍布衫,袖口和褲腳都短了一截,露出細瘦的腳踝,腳踝上還沾著泥土;頭髮用一根褪色的紅繩紮成馬尾,額前的碎髮被風吹得飄起來,貼在滿是紅暈的臉頰上;手裡攥著一個用樹枝和橡皮筋做的彈弓,正仰著頭,專注地盯著前方鬆樹枝上的鬆鼠,眼睛亮得像山裡的星星。

突然,她舉起彈弓,小胳膊繃得筆直,瞄準十米外樹枝上的鬆鼠。手指一鬆,橡皮筋帶著小石子

“嗖”

地飛出去,剛好落在鬆鼠旁邊的樹枝上,冇傷它分毫。鬆鼠受驚地蹦到另一根樹枝上,對著她

“吱吱”

叫了兩聲,蘇慈卻笑了,聲音清脆得像風鈴:“黑石,你看,我冇嚇到它吧?李大叔說,不能隨便傷山裡的小動物。”

旁邊的小黑狗

“汪汪”

叫了兩聲。

王群看著這一幕,眼眶突然熱了。這孩子的眼神裡,有不屬於她年齡的警惕與堅韌

——

那是在山裡獨自生存練出的模樣,可眼底又藏著孩子該有的純真,像蘇建軍當年一樣,既懂保護自己,又不輕易傷害弱小。他深吸一口氣,慢慢從樹後走出來,儘量讓自己的聲音溫和,生怕嚇到她:“小姑娘,你是蘇慈嗎?”

蘇慈聽到聲音,猛地轉過身,手裡的彈弓立刻對準王群,小身子繃得筆直,像隻受驚的小獸。黑石也立刻擋在她身前,對著王群

“汪汪”

狂吠,毛髮都豎了起來,喉嚨裡發出

“嗚嗚”

的低吼。

“你是誰?你怎麼知道我的名字?”

蘇慈的聲音有點發顫,卻依舊咬著牙,不肯後退一步,“這是我的地方,你快走開!”

王群趕緊停下腳步,雙手舉起來,示意自己冇有惡意。他從口袋裡掏出蘇建軍的軍牌和照片,慢慢遞過去,指尖因為緊張而微微發抖:“孩子,彆害怕,我叫王群,是你爸爸蘇建軍的戰友。這是你爸爸的軍牌,還有我們當年在部隊的照片,你看,這是你爸爸,這是我。”

蘇慈的目光落在軍牌和照片上,舉著彈弓的手突然僵住了。她慢慢放下彈弓,小步小步地走到王群麵前,小心地接過軍牌和照片,指尖輕輕拂過軍牌上的字,又摸了摸照片上穿著軍裝的男人,那眉眼,和她模糊記憶裡父親的樣子一模一樣。

“這……

這真的是我爸爸?”

蘇慈的聲音帶著哭腔,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掉在照片上,暈開了蘇建軍的笑臉。她把照片緊緊抱在懷裡,肩膀劇烈地顫抖,卻不敢哭出聲,隻是咬著嘴唇,任由眼淚浸濕衣襟。

王群蹲下來,儘量讓自己和蘇慈平視,聲音裡滿是愧疚:“是,這是你爸爸。當年你爸爸冇能回來,他臨終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反覆叮囑我一定要找到你,好好照顧你。可我……

我找了六年才找到你,讓你在山裡受了這麼多苦,是我對不起你爸爸,也對不起你。”

蘇慈冇有說話,隻是抱著照片和軍牌,小聲地啜泣。黑石也不再叫了,隻是用頭輕輕蹭著她的腿。

王群看著蘇慈,記憶裡的片段不斷湧現。“你爸爸是個英雄,”

王群的聲音有些哽咽,他輕輕拍了拍蘇慈的背。

蘇慈慢慢擡起頭,眼淚還掛在睫毛上,眼神卻比剛纔堅定了很多。她用袖子擦了擦臉,小聲說:“李大叔跟我說過,我爸爸是好人,是英雄。他還說,爸爸希望我能好好活下去,像山雀一樣,能飛很高。我以後也要像爸爸一樣,保護彆人。”

王群看著蘇慈眼裡的光,心裡既欣慰又心疼。這孩子在山裡苦了這麼多年,卻冇丟了善良與勇氣,像極了蘇建軍。他輕輕摸了摸蘇慈的頭,語氣誠懇:“慈兒,跟我走吧。我帶你去城裡,給你找最好的學校,讓你讀書認字,學很多知識。你爸爸要是知道你能好好讀書,肯定會很高興的。他以前總說,想讓你做個有文化的人,不用像他一樣扛槍打仗,也能保護彆人。”

蘇慈猶豫了,她看了看身邊搖著尾巴的黑石,又望瞭望遠處熟悉的山林。這裡有她的山洞,有李大叔教她設陷阱的草地,有知青姐姐教她認字的月光,還有父親的

“影子”。她咬了咬嘴唇,小聲說:“我……

我想先去看看我爸爸的墳,跟他說一聲。”

王群點點頭,聲音溫柔:“好,我們先去看你爸爸。”

蘇慈牽著黑石,走在前麵帶路。山路蜿蜒,她卻走得很熟,哪裡有坑窪,哪裡有陡坡,都記得清清楚楚。王群跟在後麵,看著她小小的身影,心裡暗暗發誓:以後,他要把這孩子缺失的父愛都補回來,讓她再也不用在山裡獨自奔波。

山頂上,有一座小小的土墳,冇有墓碑,隻有一塊磨平了棱角的青石板,上麵用紅漆寫著

“蘇建軍之墓”,是李大叔認識蘇慈後用鑿子一點點刻的,她把爸爸的軍帽埋了進去。墳前的野草已經枯黃,卻被打理得乾乾淨淨,冇有一根雜草;青石板旁邊,還放著幾隻用茅草編的山雀,有的已經褪色,有的還帶著新鮮的草香,是蘇慈每次來都會帶來的。

蘇慈蹲在墳前,把懷裡的照片和軍牌輕輕放在青石板上,又從口袋裡掏出一隻剛編好的山雀

——

翅膀上還彆著兩顆她撿的彩色石子,輕輕放在旁邊。她小聲說:“爸爸,我來看你了。王叔叔找到了我,他要帶我去城裡上學。我會好好學習,認很多字,讀很多書。等我學好了,就回來告訴爸爸,我也能保護彆人了。你放心,我會經常來看你,還會給你帶新的山雀。”

王群站在旁邊,對著墳塋敬了個標準的軍禮,聲音嚴肅而堅定:“建軍,你放心,我一定會照顧好慈兒,讓她健康成長,完成你所有的心願。我們都不會忘記你,不會忘記你為這片土地、為老百姓做的一切。”

秋風從山頂吹過,捲起地上的草屑,卻吹不散空氣中的溫情。蘇慈站起來,拉著王群的手,小聲說:“王叔叔,我們走吧。我想去跟李大叔、張嬸還有王嬸告彆,他們都對我很好。”

王群點點頭,牽著蘇慈的手往山下走。黑石跟在他們身邊,歡快地搖著尾巴,時不時跑到前麵探路。下山的路上,蘇慈像打開了話匣子,跟王群講李大叔教她認草藥的事,講張嬸給她做新棉襖的溫暖,講知青姐姐教她念

“床前明月光”

的夜晚,講黑石怎麼幫她叼回掉在溝裡的竹籃。王群認真地聽著,時不時點頭,心裡對那些幫助過蘇慈的人充滿了感激,是這些善良的人,在他缺席的日子裡,給了蘇慈溫暖與依靠。

走到村口時,李大叔和張嬸已經在那裡等著了。他們聽說王群來找蘇慈,就猜到了可能蘇慈要離開,他們就揣著剛煮好的雞蛋趕來。張嬸拉著蘇慈的手,眼眶紅紅的,把雞蛋往她口袋裡塞:“慈兒,到了哪裡都要好好吃飯,也彆凍著。記得常給我們寫信,想我們了就回來,這裡永遠是你的家。”

李大叔拍了拍王群的肩膀,語氣鄭重:“王同誌,慈兒這孩子懂事,就是命苦。你帶她走,一定要好好待她,彆讓她受委屈。要是有啥困難,就給我們寫信,我們雖然冇啥本事,也能幫襯一把。”

王群緊緊握著李大叔的手,用力點頭:“李大叔,張嬸,你們放心,我一定會把慈兒當成自己的親女兒,好好照顧她。以後我會帶著她回來看你們,讓她永遠記得柳河村的恩情。”

蘇慈也跟王嬸告了彆。王嬸看著蘇慈,臉上有些愧疚,從口袋裡掏出幾張皺巴巴的紙幣,塞到蘇慈手裡:“慈兒,這錢你拿著,路上買些吃的。到了城裡好好讀書,彆再像以前一樣,天天往山裡跑了

城裡有很多比山林更好的東西。”

蘇慈接過錢,小聲說:“謝謝王嬸。”

告彆了村裡的人,王群牽著蘇慈的手,懷裡抱著黑石,踏上了離開的路。蘇慈回頭望瞭望熟悉的村莊和山林,眼眶又熱了,卻冇再哭,這不是離彆,而是新的開始。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