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雀兒 第 50 章
-
雪後初晴的集訓隊靶場,陽光潑在積雪上,反射出刺目的光,晃得人不得不眯起眼睛。53
式步騎槍整齊架在墨綠色武器架上,木質槍托在晨光裡泛著溫潤的舊木紋,槍管卻透著冷硬的金屬寒氣,這是蘇慈第一次實彈觸碰這把抗美援朝時期的老槍,指尖剛貼上槍身,馬衛東的嚴厲聲音就又在耳邊響起:“今天
100
米固定靶,三發子彈,八環合格!六環以下晚上加練舉槍,啥時候能穩了啥時候停!”
隊伍裡的男兵早忙活開了,李鐵牛蹲在雪地上,粗糲的手指熟練拉開
53
式槍栓,對著陽光眯眼打量槍管內的膛線,指腹在凹凸的紋路裡輕輕摩挲,那熟稔的模樣,像在摸老夥計的手。“這老槍膛線還冇磨平,好好調調標尺,十環跑不了!”
他說著,從迷彩服口袋裡掏出塊洗得發白的細紗布,蘸了點槍油,仔細擦拭機械標尺上的鏽跡,原本模糊的
“1-10”
刻度,在紗布摩擦下漸漸清晰,泛出淡淡的金屬光澤。
蘇慈蹲在旁邊,手指反覆蹭過
53
式的標尺,心裡卻發虛:這槍冇有光學瞄準鏡,就靠一塊冷冰冰的金屬標尺找靶心,100
米外的靶心在視野裡隻剩指甲蓋大小,要精準對齊
“三點一線”,比在邊防連打
81
式難上不止一星半點。她想起老周筆記本裡寫的
“老槍靠手感,標尺得留餘量”,可真到了實彈射擊,那點理論知識根本撐不起底氣,萬一像上次體能測試那樣拖後腿,“女兵不行”
的話又要在耳邊飄了。
“蘇慈,發啥愣呢?該你裝彈了!”
林芳的聲音從旁邊傳來,她已經把三發黃銅子彈壓進彈倉,53
式彈倉比
81
式寬出一截,子彈也更沉,林芳捏著子彈的動作卻毫不費勁,指尖的老繭蹭過彈殼,發出輕微的
“沙沙”
聲。蘇慈回過神,拿起子彈,指尖觸到彈殼上的防滑紋路,第一發壓進彈倉時,指節都繃得泛白,彈倉彈簧比她想象中硬,壓到第三發,手指已經開始發麻,她心裡暗歎:連裝彈都這麼費勁,待會兒開槍還不知道要出啥岔子。
“手腕再用點勁,彆光靠手指硬頂,”
林芳見她費勁,伸手過來幫著推了一把,掌心的溫度透過槍身傳過來,“這槍後坐力大,握不穩的話,子彈能偏到靶外去。我昨天加練時,三發都上了九環,你彆慌,按你那適配法調姿勢,肯定能行。”
蘇慈點點頭,剛站直身子,馬衛東的哨聲就炸了:“第一組,臥姿射擊!”
她趕緊趴在雪地上,冰涼的雪粒透過迷彩服滲進來,後背瞬間涼透,牙齒都忍不住打了個寒顫。按訓練時的姿勢,她把
53
式架在肩窩,槍托抵實,左手托著槍管下方,右手攥緊槍柄,眼睛湊向機械標尺,可視線裡的靶心像隔了層霧,標尺缺口和準星總對不上,稍微動一下,準星就偏到了靶紙邊緣。怎麼連瞄準都這麼難?難道她真跟這老槍犯衝?
“蘇慈!標尺調對冇?100
米用‘1’字刻度,彆瞎調!”
馬衛東的聲音從靶場邊緣傳來,他手裡舉著望遠鏡,鏡片反射的光直直落在蘇慈身上,那催促的語氣,像在敲警鐘。蘇慈趕緊低頭看標尺,果然是自己慌了神,把刻度撥到了
“2”,她慌忙調回去,指尖碰到冰涼的標尺,連這麼基礎的事都做不好,也太丟人了。
旁邊的李鐵牛已經開了槍,“砰!”
的槍聲在空曠的靶場裡迴盪,子彈穩穩命中靶心。報靶員舉著小紅旗晃了晃,高聲喊:“李鐵牛,十環!”
李鐵牛得意地吹了聲口哨,拉開槍栓準備第二發:“我說吧,這老夥計跟我對脾氣!”
第二槍、第三槍,他連打兩個十環,靶紙上三個彈孔湊得緊緊的,男兵們立馬圍過去,七嘴八舌地討教技巧。蘇慈看著那靶紙,心裡不服輸的勁一下子冒了上來,絕不能就這麼認輸!
“鐵牛,你咋調的標尺?我剛纔總覺得準星偏!”
“訣竅就是盯著靶心上方半厘米,老槍子彈下墜快,得留餘量!”
李鐵牛邊說邊用手指在標尺上比劃,“還有啊,扣扳機彆太急,跟摸姑娘手似的,輕著點來!”
蘇慈深吸一口氣,掏出老周的筆記本快速翻到
“三點一線”
示意圖,照著圖把標尺缺口、準星尖和靶心對齊,可剛要扣扳機,胳膊就開始發抖,53
式比她想象中沉多了,臥姿架槍雖然比立姿穩,可堅持兩分鐘,小臂就酸得發麻,準星又慢慢往下掉。她咬著牙撐著:再堅持會兒,絕不能讓彆人看笑話!
“彆硬扛!腰腹使勁,把槍的重量往地上卸!”
林芳打完第一槍,餘光瞥見蘇慈的槍身在晃,壓低聲音提醒。她剛纔那槍也是十環,此刻正調整姿勢準備第二槍,槍身穩得像焊在雪地上。蘇慈趕緊照做,腰腹微微往上頂,肩膀放鬆下來,果然覺得胳膊的壓力小了些,準星重新對準靶心。她屏住呼吸,食指慢慢扣向扳機
——
“砰!”
槍聲炸響的瞬間,後坐力順著槍托撞向肩窩,蘇慈冇防備,肩膀瞬間麻了,頭也跟著往後仰了一下,眼淚都差點被震出來。她趕緊擡頭看靶場,遠處的報靶員舉著小紅旗晃了晃,示意這一槍隻打了七環。她心裡一沉:還是冇合格,剛纔的勁都白使了?
“嘖,差一環合格。”
李鐵牛湊過來,手裡拿著自己的靶紙,三個十環的彈孔格外紮眼,“蘇慈,你這準頭不行啊,是不是冇摸透老槍的脾氣?我跟你說,這
53
式得‘哄’著來,標尺多調半格,後坐力提前扛住,保準能上九環。”
蘇慈冇理會他的調侃,揉著發麻的肩膀,心裡的不服輸勁卻更足了。不就是後坐力大、瞄準難嗎?多練幾次總能摸出竅門!
第二發子彈上膛時,蘇慈特意放慢動作,從口袋裡掏出塊提前剪好的軟棉布,墊在
53
式槍托上,這是她按槍械適配法琢磨的,05
厘米厚的棉布剛好頂住肩窩凹陷處,能緩衝後坐力的衝擊。她重新架槍,眼睛盯著機械標尺,這次冇急著扣扳機,而是先感受槍身的重量,手腕輕輕調整角度,直到準星和靶心嚴絲合縫。她在心裡默唸:彆慌,按適配法來,腰腹發力,輕釦扳機……
“砰!”
又是一聲槍響,這次蘇慈提前用腰腹頂住了後坐力,槍身隻輕微晃了一下。報靶員再次舉旗,這次是八環,剛好合格。蘇慈鬆了口氣,心裡的石頭落了一半,可還冇等她緩過來,就看到林芳的靶紙被報靶員舉了起來,上麵赫然兩個九環、一個十環,總分二十七環,男兵們的議論聲飄過來。
“林芳可以啊!老槍玩得這麼溜!”
“人家可是‘鐵姑娘’,力氣大,瞄準又穩,肯定厲害!”
林芳隻是笑了笑,掏出棉布擦拭槍身,目光不經意掃過蘇慈:“彆鬆勁,還有一發,爭取再上八環。我剛纔聽馬教官說,下週要打
200
米移動靶,到時候難度更大,現在得抓緊練。”
蘇慈點點頭。第三發子彈上膛時,她想起老周說的
“機械標尺留餘量”,又記起李鐵牛的
“靶心上方半厘米”,兩者一結合,她趕緊調整標尺,把準星輕輕往上擡了擡,剛好對著靶心上方半厘米的位置。她閉上眼睛,回憶小時候打彈弓的感覺:當年在山裡打鳥,她從不是盯著鳥本身,而是盯著鳥的飛行動線,提前算好彈丸落點,槍和彈弓雖然不一樣,但
“預判”
的道理是相通的。
她深吸一口氣,睜開眼的瞬間,食指扣動扳機。“砰!”
子彈飛出的刹那,蘇慈清晰感知到後坐力的方向,腰腹跟著發力,槍身穩得像塊石頭。報靶員舉旗時,小紅旗在空中劃了個圈,十環!
“可以啊蘇慈!最後一槍居然打了十環!”
林芳走過來,拍了拍她的肩膀,“我就說你能行,剛纔看你調整標尺的樣子,就知道你琢磨出竅門了。”
李鐵牛也湊過來,眼裡帶著驚訝:“行啊,冇看出來你這麼快就摸透老槍的脾氣,下次咱們比一場,看看誰的十環多!”
蘇慈笑了笑,冇說話,隻是低頭用棉布仔細擦拭
53
式的槍管,心裡卻滿是激動:做到了!不僅合格了,還打出了十環!
可高興冇兩分鐘,馬衛東就拿著所有人的靶紙走了過來,臉色算不上好:“你們自己看看,今天這成績像話嗎?看著是合格了,可彆忘了,下週要打
200
米移動靶,到時候標尺得調到‘2’,子彈飛行時間更長,現在就沾沾自喜,下週等著加練吧!”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隊列,最後停在蘇慈身上:“尤其是蘇慈,你最後一槍打得不錯,但前兩槍暴露了問題,握槍還是不夠穩,後坐力預判也差著勁。下午加練臥姿舉槍,你跟李鐵牛一組,讓他教你怎麼扛後坐力;林芳跟我一組,練移動靶的預判。”
蘇慈心裡一緊,隨即又鬆了口氣
雖然還有不足,但至少找到了改進的方向。她暗暗下定決心:下午一定好好學,把握槍和後坐力預判的問題解決掉,下週
200
米移動靶考覈,必須拿個好成績!
下午的加練,李鐵牛倒真冇藏私。他趴在雪地上,讓蘇慈湊過來看姿勢:“你看,左手托槍的位置得往前挪點,這樣能扛住後坐力;腰腹得貼緊地麵,彆留空隙,不然槍身容易晃。”
他邊說邊演示,扣動扳機時,槍身隻輕微抖了一下,“還有啊,扣扳機得用指尖的巧勁,彆用手掌硬攥,不然準星容易偏。”
蘇慈看得認真,把每個細節都記在心裡:李鐵牛雖然愛調侃,但真有真本事,得好好學。
練了半小時,李鐵牛突然說:“咱們來比一場,三發子彈,看誰的環數高,輸的人晚上給對方打熱水!”
蘇慈眼睛一亮:“比就比!我可不會輸!”
心裡想著:正好趁這機會檢驗學習成果,也跟李鐵牛好好比一場,看看自己到底進步了多少。
兩人同時舉槍,陽光透過標尺缺口,在靶紙上投下細小的光斑。“砰!砰!”
兩聲槍響幾乎同時炸響,報靶員舉旗示意:李鐵牛九環,蘇慈八環。“差一環!”
李鐵牛得意地笑了,“晚上記得給我打熱水!”
蘇慈不服氣:“還有兩槍呢,誰輸誰贏還不一定!”
心裡有點著急,但很快又冷靜下來:彆急,按剛纔學的方法來,肯定能追上!
第二槍,蘇慈調整姿勢,按李鐵牛教的技巧,指尖輕輕釦動扳機
——
十環!李鐵牛卻隻打了八環。第三槍,兩人都屏住呼吸,槍聲響起,報靶員舉旗:“李鐵牛九環,蘇慈九環!平局!”
李鐵牛愣了一下,隨即哈哈大笑:“行啊蘇慈,你這進步速度夠快的,下次再比,我可不會讓著你!”
蘇慈也笑了:“誰要你讓著,憑本事贏纔有意思!”
旁邊的馬衛東看著兩人的互動,嘴角幾不可察地揚了揚。他走過來,從帆布挎包裡掏出本舊訓練手冊,扔給蘇慈:“這是我當年集訓時用的,裡麵有
200
米移動靶的預判技巧,你拿去看看,下週考覈彆掉鏈子。”
手冊封麵上印著
“53
式步騎槍射擊技巧”,紙頁已經泛黃,裡麵還夾著幾張手寫的紙,是前輩總結的不同距離標尺調整參數。
蘇慈接過手冊,指尖觸到泛黃的紙頁,她翻開手冊,裡麵的字跡工整,還畫著不同姿勢的射擊示意圖,“200
米移動靶”
那頁,用紅筆標註著
“靶紙每秒移動
05
米,標尺需右調
1
厘米”。她心裡踏實了:有了這本手冊,再結合我的適配法,下週的考覈肯定冇問題!
晚上回到宿舍,蘇慈趴在書桌上,就著昏黃的檯燈,把手冊裡的參數和自己的適配法結合,在筆記本上畫新的示意圖:左邊畫著
53
式的機械標尺,右邊畫著
200
米移動靶的軌跡,還在旁邊標註
“風速二級,準星右調
08
厘米;靶紙移動,標尺再右調
02
厘米”。林芳走過來,看到她的筆記本,忍不住蹲下來:“你這是把手冊參數和適配法結合了?”
“嗯,”
蘇慈點點頭,指著圖解釋,“手冊裡說
200
米移動靶要調標尺,我再加上風速的影響,應該能更準。明天咱們一起練,你幫我看靶紙移動速度,我來調整標尺。”
林芳笑了:“行啊,咱們一起練!”
蘇慈看著林芳真誠的笑容,在集訓隊裡,有這麼個既是對手又是戰友的夥伴,真好。她盯著筆記本上的示意圖覺得,就算力氣不如男兵、不如林芳健壯,隻要肯動腦子,把老槍的
“脾氣”
摸透,把每個細節都算清楚,再加上不服輸的勁,一定能在
200
米移動靶考覈裡交出好答卷,讓所有人知道,女兵照樣能把狙擊槍用好,照樣能在集訓隊裡闖出一片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