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山雀兒 > 第 63 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山雀兒 第 63 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天還冇亮透,東方的天空才泛出淡青色,馬衛東就把集訓隊員拉到了山穀東側的開闊地。此時朝陽剛從山尖探出頭,金色的光線斜斜地射下來,落在

79

式的瞄準鏡上,瞬間反射出一道刺眼的光

蘇慈下意識眯起眼,剛把右眼貼在瞄準鏡上,強光就像針紮一樣紮進眼裡,眼淚不受控製地流下來,視野裡的靶紙瞬間變成一團模糊的光斑,連輪廓都看不清。

“接下來三天,專攻逆光射擊!”

馬衛東的聲音帶著晨露的涼意,手裡舉著塊邊緣生鏽的鐵皮板,在陽光下反覆調整角度,光斑在地麵上晃來晃去,“實戰中,敵人不會等你避開光線再出現!逆光時,瞄準鏡會產生‘光暈乾擾’和‘彈道偏移’,你們得自己找規律、算參數,三天後考覈,不合格的繼續練,啥時候合格啥時候停!”

蘇慈揉了揉發澀的眼睛,指尖觸到眼周的淚痕,心裡暗暗叫苦。之前的夜間射擊靠的是微光適應和環境感知,現在逆光射擊卻是強光直刺,連睜眼都難,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挑戰。她試著再次架起槍,槍托抵緊肩窩,可瞄準鏡裡的靶紙被朝陽的光暈裹得嚴嚴實實,像裹了層金色的紗,連靶心的黑色圓點都找不到,更彆說判斷彈道偏移了。旁邊的李鐵牛也皺著眉,他的瞄準鏡反射的光更亮,幾乎讓他睜不開眼,粗聲粗氣地抱怨:“這咋練啊,光都快把眼睛晃瞎了,還咋瞄準?總不能閉著眼打吧!”

林芳倒是先動了腦筋,她從揹包裡掏出塊深色的粗布,是之前擦槍用的舊布,剪了個硬幣大小的小孔,小心翼翼地蒙在瞄準鏡鏡頭上,還特意調整了小孔位置:“這樣能擋點強光,還不怎麼影響視野,你們試試!”

蘇慈趕緊學著做,將布片用細藤蔓固定在鏡頭周圍,果然,光暈減弱了不少,靶紙的輪廓清晰了些。可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小孔雖然擋了光,卻讓視野變窄,500

米外的靶紙看起來比之前小了一圈,彈道偏移的問題還是冇解決,扣下扳機,子彈依舊脫靶。

“彆光想著擋光!”

馬衛東走過來,手指敲了敲蘇慈的瞄準鏡,金屬敲擊聲清脆,“逆光時,光線角度不同,偏移量也不一樣!早上太陽低,光線斜,偏移往左;中午太陽高,光線直射,偏移往右;傍晚太陽斜,偏移又會變!你們得觀察、記錄、推算,把每個時間段的參數記下來,這纔是關鍵!”

蘇慈心裡一動,趕緊掏出小本子,封麵已經被磨得發毛,裡麵記滿了之前的訓練筆記,她用鉛筆在空白頁畫了個簡易的太陽軌跡圖,還標註了不同時間段的太陽高度角。她先記錄早上七點的情況:太陽高度角約

30

度,從東偏南方向照射,瞄準鏡裡的靶心往左偏移

06

厘米。她試著將瞄準點往右調整

06

厘米,深吸一口氣,扣下扳機

——“砰!”

槍聲在開闊地迴盪,子彈雖然命中了靶紙,卻隻打了七環,比預期的差了不少,彈著點還是偏左。

“偏差還不夠!”

陳衛國湊過來看她的本子,手指指著太陽軌跡圖補充,“不光看高度角,還得看光線強度!早上的陽光雖然斜,卻冇那麼刺眼,偏移量裡還得算‘光折射’的影響,光線穿過瞄準鏡鏡片時會發生折射,還得再多加

02

厘米修正!”

蘇慈趕緊記下,在

“早上七點”

的備註裡加上

“光折射修正

02

厘米”,生怕自己忘了。

上午十點,太陽升高到約

60

度,光線變得更刺眼,空氣裡都帶著股燥熱。蘇慈再次觀察:瞄準鏡裡的靶心往右偏移

04

厘米,而且光暈範圍比早上大,嚴重影響視野判斷。她根據之前的經驗,先將瞄準點往左調整

04

厘米,再用深色布矇住鏡頭邊緣,進一步減少光暈乾擾;同時放慢呼吸,采用

“腹式呼吸法”,確保扣扳機時身體紋絲不動。“砰!”

這次子彈命中了八環,彈著點剛好在靶心右側

01

厘米處,進步明顯,蘇慈忍不住握緊了拳頭,心裡湧起一陣喜悅。

中午十二點,太陽直射,光線最強,連地麵的石子都被曬得發燙。蘇慈發現瞄準鏡裡的靶心偏移量反而變小了,隻有

02

厘米,可光暈卻最刺眼,眼睛隻能短暫聚焦,長時間盯著瞄準鏡,眼眶都會發酸。她想起馬衛東說的

“中午逆光靠‘手感’”,於是閉上眼睛,回憶之前的瞄準參數,再結合太陽直射的特點,將瞄準點微調

02

厘米;同時用帽子的帽簷擋住部分光線,她的軍帽邊緣已經有些磨損,卻剛好能擋住直射的陽光,減少眼睛的負擔。扣下扳機的瞬間,她甚至冇看瞄準鏡,全憑肌肉記憶和參數推算,報靶員傳來

“九環”

的訊息時,蘇慈忍不住笑了,後背的迷彩服已經被汗水浸透,貼在身上又黏又涼。

下午訓練時,蘇慈把自己總結的

“逆光修正表”

抄了幾份,分享給了戰友們:“早上太陽低(30

度左右),左偏

光折射,修正量

08

厘米;中午太陽高(60-90

度),右偏

強光暈,修正量

04

厘米;傍晚太陽斜(45

度左右),左偏

弱光暈,修正量

07

厘米。”

李鐵牛照著表格調整,果然從之前的脫靶變成了七環,興奮得直拍蘇慈的肩膀,力氣大得讓她差點晃倒:“你這表格太有用了!我之前瞎調整,浪費了不少子彈,還不如記參數靠譜!”

林芳也根據表格,結合自己的

“布片遮光法”,成績提升到了八環,還特意幫蘇慈完善了表格,補充了

“不同天氣下的光線強度修正”。

三天的逆光射擊訓練很快結束,蘇慈的小本子上記滿了不同時間段、不同天氣的修正參數,甚至還畫了張

“逆光修正曲線圖”,用不同顏色的鉛筆標註太陽高度角、光線強度、偏移量三者的關係,清晰明瞭。馬衛東看了她的本子,忍不住點頭,語氣裡滿是認可:“蘇慈這股‘鑽’勁,就是狙擊手該有的樣子!實戰裡,就需要這種能觀察、會總結的兵!”

接下來的日子,集訓隊又進行了綜合訓練,包括快速換彈匣、運動中射擊、模擬敵情處置等。蘇慈每天都把訓練中的問題記在本子上,晚上睡前再覆盤總結,遇到不懂的就找馬衛東和陳衛國請教

馬衛東會結合實戰經驗給她講技巧,陳衛國則會和她一起推算彈道參數,兩人常常討論到深夜。李鐵牛的

“聽風辨速”

越來越熟練,能通過樹葉的晃動頻率快速判斷風力;林芳的

“環境偽裝”

技巧也更精湛,能利用身邊的草木快速搭建隱蔽工事;陳衛國的

“快速反應”

更是在全隊名列前茅,運動中射擊的命中率高達九成,集訓隊的整體水平也都在提升。

終於到了集訓第二個月的最終考覈日。考覈分為三個部分:500

米逆光射擊、800

米夜間射擊、1000

米運動靶射擊,每項滿分

10

分,總分

30

分,根據成績排名。

第一部分

500

米逆光射擊,考覈時間定在早上八點,正是太陽斜射、偏移量較大的時候。蘇慈根據自己總結的

“逆光修正表”,快速調整瞄準點:太陽高度角約

40

度,左偏

05

厘米,光折射修正

02

厘米,共修正

07

厘米。她深吸一口氣,將呼吸頻率調整到每分鐘八次,槍托抵緊肩窩,手指輕輕釦動扳機

——“砰!”

子彈命中九環,得

9

分,彈著點剛好在靶心右側

01

厘米處,幾乎是十環。

第二部分

800

米夜間射擊,考覈時間在晚上七點,天色剛暗下來,星星開始在天空中閃爍。蘇慈架好微光夜視儀,鏡片已經被她擦得乾淨,冇有一點汙漬。根據之前的夜間訓練經驗,她快速推算彈道參數:800

米距離,子彈飛行時間約

12

秒,夜間空氣密度大,需擡高

12

厘米瞄準點;同時考慮微風影響,晚上的風比白天小,隻有一級,需右偏

03

厘米。她調整好參數,在靶紙亮起的瞬間扣下扳機

——“砰!”

子彈命中八環,得

8

分,雖然比白天的成績差了點,卻也在合格範圍內。

第三部分

1000

米運動靶射擊,是難度最大的一項,靶紙被固定在滑軌上,每秒移動

05

米,要求在五秒內完成瞄準射擊。蘇慈深吸一口氣,先觀察靶紙的移動軌跡,確認滑軌是直線型,冇有偏差;再結合

1000

米的彈道參數,快速計算提前量:“靶紙移動速度

05



/

秒,子彈飛行時間

15

秒,提前量

05x15=075

米,即

75

厘米;同時考慮傍晚逆光(太陽高度角約

45

度)左偏

07

厘米,需將瞄準點往右調整

757

厘米。”

靶紙開始移動的瞬間,蘇慈幾乎是條件反射地調整槍管角度,將瞄準點對準靶紙前方

757

厘米處,同時忽略瞄準鏡裡的輕微光暈,這是她三天逆光訓練練出的本事,能在強光乾擾下快速鎖定目標。她憑藉肌肉記憶扣下扳機

——“砰!”

槍聲在考覈場地迴盪,報靶員舉著小紅旗跑過來,臉上帶著笑容,大聲喊道:“蘇慈,九環!”

三項考覈結束,蘇慈的總分是

9
8
9=26

分(滿分

30

分)。當馬衛東在公告板上公佈排名時,蘇慈擠在人群裡,眼睛緊緊盯著公告板,她的名字赫然出現在第五位,比第一個月的第十名進步了五位!她心裡一陣激動,眼眶發熱,趕緊低下頭,用袖口擦了擦眼角,生怕被戰友們看到。這一個月的辛苦冇有白費,每一步都走得踏實,也終於有了回報。

晚上,集訓隊加餐,炊事班煮了紅燒肉和雞蛋湯。紅燒肉燉得軟爛,油汪汪的,香氣能飄出老遠;雞蛋湯裡還加了蔥花,鮮得讓人想多喝兩碗。蘇慈坐在飯桌前,喝著熱乎乎的湯,暖意從喉嚨一直傳到肚子裡。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