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淵儘處是燈火 第二十一章
-
“我知道你離開故土,心中難免彷徨。但我拓跋弘在此立誓,此生定竭儘所能,護你周全,敬你愛你,絕不負你。”
他的承諾,冇有華麗的辭藻,卻比裴瑾那遲來的、充滿自我感動的懺悔,要真實厚重千倍萬倍。
她靠在他溫暖的懷抱裡,冇有掙脫,卻也冇有迴應。
良久,她才輕輕掙脫開來,抬起眼望向窗外那輪異鄉的冷月。
“拓跋王子。”她依舊用著疏離的敬稱:“你的心意,雲薇感激不儘。隻是……”
她頓了頓,眼中掠過一絲難以癒合的悲痛與疲憊。
“我的心,早已在一次次的背叛與算計中,磨得千瘡百孔。我承受不起再一次的悲痛。”
她坦言自己的枯竭與無力,不願帶著虛假的期待開始新的生活。
拓跋弘聞言,並未流露出失望或急切。
他深邃的眼眸中反而多了幾分理解與疼惜。他後退半步,給予她足夠的空間。
語氣鄭重而溫和:“我明白,我不願你因任何壓力而勉強自己。我方纔的誓言,是我的決心,與你無關。你隻需做你自己,按照你的心意慢慢來。”
在抵達北境王庭後。
李雲薇將自己那份輕微的情愫暫且深埋。
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適應新環境和發揮自身價值上。
她謝絕了拓跋弘為她安排的、僅限於王庭內苑的優渥生活。
而是走出去瞭解這片土地和它的人民。
她看到北境孩童渴望知識卻無書可讀的眼神,看到牧民們因一場普通的疫病而失去大量牛羊的無奈,看到婦女們紡織技藝的粗糙……
那些曾用於宮廷爭鬥、詩詞唱和的才智,在這裡找到了真正有意義的用武之地。
在拓跋弘的全力支援下。
她先是利用陪嫁中的書籍和自己的學識,在王庭旁開設了一間小小的學堂。
親自教導孩子們認字、算術,講述中原的風物與故事。
她並不強製推行中原文化,而是巧妙地將北境的傳說、英雄史詩融入教學,尊重並融合當地的傳統。
隨後,她憑藉自己的記憶和陪嫁的農書,與有經驗的老牧民探討。
引進了幾種更耐寒、產量更高的牧草。
並整理了中原一些防治牲畜常見疫病的土方,讓人翻譯成北境文字,分發下去。
她還改良了紡織機,將更複雜的繡法、染技教授給北境的婦女,讓她們能做出更好的織物。
在李雲薇的日益付出和感化下。
人們開始親切地稱她為“格桑梅朵”,或是如同拓跋弘部下那般,稱她一聲閼氏。
在這個過程中,拓跋弘始終是她最堅實的後盾。
他並非隻是口頭支援,而是將她的每一項建議都認真考量,調動資源協助她推行。
拓跋弘會在她因語言不通而蹙眉時,耐心地充當翻譯;會在她為了改良織機廢寢忘食時,默默命人送去熱騰騰吃食;會在一些守舊貴族提出非議時,毫不猶豫地站在她身前。
他不善言辭,卻用行動一點點踐行著最初的承諾。
李雲薇並非鐵石心腸。她看著他對自己毫無保留的信任與支援。
那顆自以為早已冰封的心,似乎在不知不覺中,被撬開了一絲縫隙。
李雲薇依然冇有說出那個“愛”字。
但她的目光停留在他身上的時間漸漸變長,在他身邊時,那常年微蹙的眉宇會不自覺地舒展。
會在他講述草原趣事時,露出真正輕鬆而愉悅的笑容。
而那決定性的一刻,並非在什麼盛大的場合,而是在一個再尋常不過的黃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