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127章 陸機《赴洛道中作?其二》
赴洛道中作其二
陸機
遠遊越山川,山川修且廣。
振策陟崇丘,案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
頓轡倚嵩岩,側聽悲風響。
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
撫枕不能寐,振衣獨長想。
……
賞析:
《赴洛道中作·其二》是陸機的詩作,以細膩筆觸描繪了詩人赴洛途中的經曆與心境,展現出其高超的藝術表現力與豐富的情感世界。
(一)章法嚴謹,層次分明
1.
旅途開篇:首句“遠遊越山川,山川修且廣”點明遠遊主題,描繪出山川的漫長與廣闊,為全詩奠定了空間上的宏大與行程上的艱辛基調。此句不僅交代背景,還暗示了詩人在這廣袤天地間的渺小與孤獨,引發讀者對其旅途境遇的好奇。
2.
行程推進:“振策陟崇丘,案轡遵平莽”進一步描述行程細節,詩人在山巒與平原間輾轉前行,通過“振策”“案轡”兩個動作,生動展現旅途的動態變化,讓讀者彷彿看到詩人在高低起伏的地形中奔波,加深對其旅途勞頓的感受。
3.
情感抒發:從“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開始,詩歌重點轉向情感表達。日夜交替中,詩人始終被孤獨與思念籠罩,為下文借景抒情埋下伏筆。接著“頓轡倚嵩岩,側聽悲風響”,詩人停下行程,以“悲風”營造出淒涼氛圍,強化了內心的愁苦。
4.
夜景渲染與愁緒深化:“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描繪出清露在月光下墜落的靜謐夜景,看似美好,實則以樂景襯哀情,更加凸顯詩人內心的孤寂與愁緒。最後“撫枕不能寐,振衣獨長想”,將這種愁緒推向**,詩人因愁思無法入眠,起身徘徊沉思,給讀者留下無儘遐想空間。
(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
旅途景色引發孤獨感:詩中對山川、崇丘、平莽的描寫,不僅展現旅途的艱辛,還通過廣闊無垠的自然景觀,襯托出詩人個體的渺小與孤獨。詩人置身於這樣的環境中,越發感到漂泊無依,使景與情自然融合。
2.
夜景強化愁緒:“悲風響”“清露墜”“明月朗”等夜景元素,共同營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圍。悲風的呼嘯增添淒涼之感,清露與明月的純淨明亮,卻讓詩人愈發思念故鄉與親人,愁緒在這靜謐的夜景中被無限放大,情景交融,感染力十足。
(三)用詞精妙,刻畫入微
1.
動詞運用生動:“振策陟崇丘,案轡遵平莽”中的“振”“陟”“案”“遵”等動詞,精準地描繪出詩人在不同地形中的行路姿態,生動展現旅途的艱難。“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裡的“抱”“銜”二字,將詩人孤獨與思唸的狀態刻畫得入木三分,彷彿能看到詩人夜晚獨自抱影而眠,清晨又帶著滿心思念啟程的畫麵。
2.
形容詞烘托氛圍:“修且廣”形容山川,突出旅途遙遠與未知;“悲”字修飾風,直接點明氛圍的淒涼;“素”描繪清露的色澤,“朗”形容明月,在清冷的色調中強化了孤寂之感,用詞雖簡,卻有力地烘托出詩歌的情感氛圍。
(四)風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摯
陸機在詩中沒有過多堆砌華麗辭藻,以自然流暢的語言敘述旅途經曆與內心感受,清新自然。詩歌所表達的孤獨、思鄉之情,源於詩人真實的生活體驗,情真意切,能引發讀者的共鳴,讓讀者真切感受到詩人在赴洛途中複雜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
解析:
1.
遠遊越山川,山川修且廣
-
解析:開篇“遠遊越山川”直接表明詩人正在遠離家鄉,長途跋涉跨越眾多山川。“修且廣”形容山川,“修”突出山川的漫長,“廣”強調其廣闊。這不僅描繪了詩人麵前路途的遙遠與艱難,更營造出一種宏大而空曠的空間感,襯托出詩人在這茫茫天地間獨自遠行的渺小與孤獨,為全詩奠定了一種孤寂、迷茫的基調。
2.
振策陟崇丘,案轡遵平莽
-
解析:“振策”描繪詩人揮動馬鞭,“陟”表示登上,展現出詩人充滿乾勁地驅馬攀登高高的山丘。“案轡”指扣緊馬韁,使馬緩緩行走,“遵”即沿著,接著詩人又沿著平坦的草原前行。這兩句通過細致描述詩人在不同地形下的行路動作,生動地展現了旅途的艱辛與多變,讀者彷彿能看到詩人在山路和平原間不斷轉換行程的畫麵,進一步強化了旅途勞頓之感。
3.
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
-
解析:“夕息”點明時間是夜晚休息之時,“抱影寐”極為生動地刻畫出詩人孤獨的狀態。在夜晚,身邊無人陪伴,隻能與自己的影子相擁入眠,凸顯出其內心的孤獨與淒涼。“朝徂”指清晨出發,“銜思往”表示帶著深深的思念繼續前行。此句通過日夜狀態的對比,深刻地表達了詩人無論白天黑夜,都被對故鄉、親人的思念所縈繞,將這種思念之情刻畫得細膩而深沉。
4.
頓轡倚嵩岩,側聽悲風響
-
解析:“頓轡”表明詩人停下馬車,“倚嵩岩”即靠在高大險峻的山岩旁。此時,詩人側耳傾聽,聽到的是“悲風響”。“悲”字賦予風以情感色彩,將風聲描繪得如人悲傷的嗚咽,渲染出一種淒涼、蕭瑟的氛圍,有力地烘托出詩人內心的愁苦,使讀者能夠感同身受詩人在這荒僻之地的孤獨與哀愁。
5.
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
-
解析:“清露墜素輝”描繪出清冷的露珠在月光的潔白光輝中悄然墜落的畫麵,給人一種靜謐而美好的感覺。“明月一何朗”進一步強調明月是如此的皎潔明亮。然而,在這美好的夜景中,詩人卻無心欣賞。這裡運用了以樂景襯哀情的手法,如此美好的月色不僅沒有讓詩人感到愉悅,反而更加深了他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之情,使孤寂之感愈發強烈。
6.
撫枕不能寐,振衣獨長想
-
解析:“撫枕不能寐”描述詩人撫摸著枕頭,卻無法入睡,表明其內心思緒萬千,被某種情緒深深困擾。“振衣”即起身披上衣服,“獨長想”則強調詩人獨自長久地陷入沉思。至於詩人具體在想什麼,詩中並未明說,但結合前文所表達的孤獨、思鄉之情以及旅途的艱辛,不難推測他是在思念故鄉、憂慮前途等,這種留白給讀者留下了廣闊的思考空間,讓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去揣摩詩人複雜的內心世界,同時也將詩人的愁緒推向了。
……
句譯:
1.
遠遊越山川,山川修且廣
我遠離家鄉,長途跋涉跨越眾多山川,眼前的山川啊,漫長又廣闊無邊。
2.
振策陟崇丘,案轡遵平莽
時而揮動馬鞭,驅馬登上高高的山丘,時而扣緊韁繩,沿著平坦的草原行走。
3.
夕息抱影寐,朝徂銜思往
夜晚休息時,我隻能抱著自己的影子入眠,清晨啟程,又滿懷思念繼續向前趕路。
4.
頓轡倚嵩岩,側聽悲風響
我停下馬車,倚靠在高大險峻的山岩旁,側耳傾聽,悲風呼嘯作響令人神傷。
5.
清露墜素輝,明月一何朗
清冷的露珠,在潔白的月光中悄然墜落,那明月啊,是如此的皎潔而明亮。
6.
撫枕不能寐,振衣獨長想
我撫摸著枕頭,卻難以進入夢鄉,起身披上衣服,獨自久久陷入沉思。
……
全譯:
我背井離鄉踏上征途,跨越重重山川,隻見那山川連綿不儘,遼闊無邊。
時而揮動馬鞭奮力攀登崇山峻嶺,時而輕挽韁繩緩緩行進在莽莽平原。
夜幕降臨,我唯有與影子相擁入眠,清晨來臨,又帶著滿心思念繼續向前。
途中停下馬車,倚靠在高聳的山岩邊,側耳傾聽,悲風在四周淒厲地呼號盤旋。
清冷的露珠,在月光的銀輝裡悄然滑落,那明月啊,竟是這般的皎潔、明亮。
我撫摸著枕頭,輾轉反側難以成眠,起身披上衣服,獨自佇立,思緒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