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253章 何劭《贈張華》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253章 何劭《贈張華》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贈張華

何劭

四時更代謝,懸象迭卷舒。

暮春忽複來,和風與節俱。

俯臨清泉湧,仰觀嘉木敷。

周旋我陋圃,西瞻廣武廬。

既貴不忘儉,處有能存無。

鎮俗在簡約,樹塞焉足摹。

在昔同班司,今者並園墟。

私願偕黃發,逍遙綜琴書。

舉爵茂陰下,攜手共躊躇。

奚用遺形骸,忘筌在得魚。

春台一以眺,達士亦踟躕。

奚用遺形骸,忘筌在得魚。

芳林挺修乾,一歲再三塗。

亮無佐時才,徘徊愧靈樞。

……

賞析:

《贈張華》是何劭贈予張華的詩作,詩中既有對自然與人生的深刻感悟,也飽含著對友人張華的讚賞與情誼,在藝術表現與情感傳達上獨具特色。

一、主題思想

1.

對友人品德與為政理唸的推崇:詩中“既貴不忘儉,處有能存無。鎮俗在簡約,樹塞焉足摹”,高度讚揚張華身處顯貴卻能堅守節儉、保持淡泊,肯定其以簡約治理風俗的為政理念,表達詩人對高尚品德與正確為政之道的推崇,這也反映出當時文人對品德修養和政治作為的重視。

2.

對時光變遷與友情的珍視:“在昔同班司,今者並園墟”,通過今昔對比,感慨時光流逝與世事無常。“私願偕黃發,逍遙綜琴書。舉爵茂陰下,攜手共躊躇”則表達詩人希望與張華相伴到老,共同享受琴書之樂、閒適時光,體現對真摯友情的珍視,流露出對穩定、美好情誼的嚮往。

3.

對自我的反思與感慨:“亮無佐時才,徘徊愧靈樞”表達詩人自謙沒有輔佐時政的才能,在靈樞前徘徊,心中有愧。這既體現出詩人對自身才能的反思,也反映出在當時社會環境下,文人對自身價值和社會擔當的思考。

二、藝術特色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開篇“四時更代謝,懸象迭卷舒。暮春忽複來,和風與節俱。俯臨清泉湧,仰觀嘉木敷”,描繪四季更迭、暮春生機之景,不僅營造出時光流轉的氛圍,也為後文感慨人生變遷、抒發情感做鋪墊。詩中自然景象與詩人情感緊密相連,如“周旋我陋圃,西瞻廣武廬”,借園圃、廣武廬之景,引發對過往與友人的回憶及感慨,使情感表達更自然、深沉。

2.

對比手法的運用:“在昔同班司,今者並園墟”,將過去同朝為官的情景與如今故地變遷對比,突出時光流逝的滄桑感,強化詩人對世事無常的感慨,使讀者更能體會詩人內心複雜情感。

3.

用典與象征:“奚用遺形骸,忘筌在得魚”運用典故,“忘筌得魚”出自《莊子·外物》,原指捕到魚後忘掉捕魚的工具,這裡借指不應隻注重形式而忽略實質,表達詩人對超脫世俗、追求內在精神的思考。同時,詩中一些意象也具有象征意義,如“嘉木”“清泉”象征美好、純淨,襯托詩人與友人的高尚品質。

4.

語言質樸自然:語言質樸平實,不刻意雕琢,卻能準確傳達豐富情感與深刻思想。如“私願偕黃發,逍遙綜琴書。舉爵茂陰下,攜手共躊躇”,以直白語言描繪與友人相伴的美好願景,親切自然,使讀者能真切感受到詩人對友情的珍視。

……

解析:

1.

四時更代謝,懸象迭卷舒。

-

解析:此句從宏觀角度描繪宇宙自然的變化。“四時”指春夏秋冬四季,它們交替變化,迴圈往複,這是時間層麵上自然規律的體現。“懸象”指代日月星辰等天體,“迭卷舒”描述它們或隱或現,如同畫卷般展開又收起,展現出天象在空間上的動態變化。詩人開篇以此點明世間萬物都處於永恒的變化之中,為全詩奠定了一種時空流轉、世事無常的基調。

2.

暮春忽複來,和風與節俱。

-

解析:在描述了宏觀的時空變化後,筆觸具體到當下的時節。“暮春忽複來”,一個“忽”字,強調了時光流逝之快,暮春不經意間又再次降臨。“和風與節俱”描繪出暮春時節,溫和的春風伴隨著節氣一同到來,給人帶來春日的生機與溫暖。此句通過對暮春這一特定時節典型特征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生機盎然的氛圍,同時也暗示著生命的迴圈與延續。

3.

俯臨清泉湧,仰觀嘉木敷。

-

解析:詩人將視角從時節轉換到眼前具體的景物。“俯臨清泉湧”,俯身可見清澈的泉水汩汩湧出,“湧”字生動地表現出泉水的活力與生機。“仰觀嘉木敷”,抬頭仰望,看到美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地舒展著。“敷”字形象地描繪出樹木生長的狀態,展現出生命的蓬勃與旺盛。這兩句通過俯仰之間的景色描寫,構成一幅上下呼應、充滿生機的畫麵,進一步強化了暮春時節的美好與活力。

4.

周旋我陋圃,西瞻廣武廬。

-

解析:“周旋”體現詩人在自己簡陋的園圃中徘徊踱步,“陋圃”表明園圃的質樸簡單,暗示詩人生活的平實。“西瞻廣武廬”,詩人向西眺望廣武廬。廣武廬可能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地點,也許與詩人或友人張華的過往經曆相關,它的出現勾起詩人對過去的回憶,為下文抒發對時光、人生以及友人的感慨埋下伏筆,同時也從眼前的自然之景過渡到對人事的思考。

5.

既貴不忘儉,處有能存無。

-

解析:這兩句是對友人張華品德的高度讚揚。“既貴不忘儉”,點明張華在獲得顯貴地位後,依然沒有忘記節儉的美德。在古代社會,富貴之後容易陷入奢靡,而張華能堅守節儉,實屬難能可貴。“處有能存無”,“有”代表富足、顯達的生活狀態,“無”象征著淡泊、謙遜的心境,意味著張華身處富足顯達之中,卻能保持內心的淡泊,不被物質和名利所迷惑,體現出一種超脫世俗的高尚境界。

6.

鎮俗在簡約,樹塞焉足摹。

-

解析:此句進一步闡述張華的為政理念。“鎮俗在簡約”,詩人認為治理風俗的關鍵在於倡導簡約之風。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可能存在一些奢華、鋪張的風氣,而張華以簡約為原則來治理,這是一種務實且正確的為政之道。“樹塞”原指在門口設定屏障,這裡可能指代那些奢華的排場或繁縟的禮節,詩人認為這些東西不足以效仿,與張華所秉持的簡約理念形成鮮明對比,突出張華理唸的正確性和高尚性。

7.

在昔同班司,今者並園墟。

-

解析:運用今昔對比的手法,“在昔同班司”回憶過去與張華一同在朝為官的時光,那時他們有著共同的事業和追求,充滿著希望與活力。“今者並園墟”則描述如今一些曾經熟悉的地方已變成園圃廢墟,物是人非。這種強烈的對比,深刻地表現出時光流逝之快以及世事變化的無常,引發詩人對人生的感慨,同時也為下文表達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未來生活的期許做鋪墊。

8.

私願偕黃發,逍遙綜琴書。

-

解析:詩人表達內心的私人願望,希望能與張華一起相伴到老,“偕黃發”中的“黃發”是長壽的象征,指代年老。“逍遙綜琴書”描繪出一種閒適自在的生活狀態,他們可以悠然自得地研習琴藝、閱讀書籍,享受精神上的愉悅。此句體現出詩人對與張華之間深厚友情的珍視,渴望在未來的日子裡,遠離塵世的喧囂與紛擾,與友人共度寧靜、美好的時光。

9.

舉爵茂陰下,攜手共躊躇。

-

解析:承接上句對未來生活的期許,進一步描繪具體場景。想象在繁茂的樹蔭下,詩人與張華舉起酒杯,一同享受悠閒時光,“舉爵”體現出生活的愜意與閒適。“攜手共躊躇”,兩人手挽手,漫步徘徊,“躊躇”在這裡並非猶豫之意,而是形容一種悠然自得、從容不迫的狀態,生動地展現出兩人親密無間、共享美好時光的畫麵,強化了詩人對與友人共度閒適生活的嚮往之情。

10.

奚用遺形骸,忘筌在得魚。

-

解析:此句運用典故,“忘筌得魚”出自《莊子·外物》,“筌”是捕魚的工具,意思是捕到魚後就忘掉了捕魚的工具,比喻達到目的後就忘了原來的憑借。詩人在這裡表達不應隻注重外在的形式(遺形骸),而應追求事物的本質和內在精神(忘筌在得魚),即要超脫世俗的表象,關注內心真正的追求。這一句深化了詩歌的主題,體現出詩人對超脫境界的思考,也暗示他與張華之間的友情以及對生活的期許,都基於一種對內在精神層麵的追求。

11.

春台一以眺,達士亦踟躕。

-

解析:詩人站在春台上眺望,“春台”可能是一個能俯瞰春日美景的高台,在這樣美好的春日景色中,即使是通達事理的“達士”也會徘徊不前,沉浸其中。此句通過描述達士在春景前的踟躕,以他人的反應襯托出眼前春景的迷人,同時也暗示詩人自己對美好事物的留戀與感慨。從更深層次看,“春台”之景或許也象征著詩人所嚮往的那種美好的生活境界,達士的踟躕反映出人們對這種境界的嚮往與追求。

12.

芳林挺修乾,一歲再三塗。

-

解析:描繪出芬芳的樹林中,樹木挺拔地長出修長的枝乾,一年之中多次生長變化。“芳林”強調樹林的美好與生機,“挺修乾”突出樹木的挺拔與修長,展現出生命的茁壯與活力。“一歲再三塗”表明樹木生長迅速且變化多樣,體現出生命的蓬勃發展。這一句通過對樹林中樹木生長的描寫,再次強調生命的活力與變化,與開篇所描繪的自然變化相呼應,同時也可能象征著詩人與張華的友情如同這蓬勃生長的樹木一樣,充滿生機與活力。

13.

亮無佐時才,徘徊愧靈樞。

-

解析:最後詩人自謙地表示,自己確實沒有輔佐時政的才能,在“靈樞”(可能指的是賢能之士的教誨或先輩的智慧)前徘徊,心中感到慚愧。這既體現出詩人對自身才能的客觀認識和謙虛態度,也反映出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文人對自身價值和社會擔當的深刻反思。儘管詩人與張華有著美好的友情和對閒適生活的嚮往,但內心依然有著對未能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的遺憾與愧疚之情,使詩歌的情感更加複雜和深沉。

……

句譯:

1.

四時更代謝,懸象迭卷舒。

四季交替不斷變更,日月星辰或隱或顯。

2.

暮春忽複來,和風與節俱。

暮春時節忽然又再次降臨,溫和的春風與節氣一同到來。

3.

俯臨清泉湧,仰觀嘉木敷。

俯身能看到清泉汩汩湧出,抬頭可瞧見嘉樹枝葉舒展。

4.

周旋我陋圃,西瞻廣武廬。

我在自家簡陋的園圃裡徘徊,向西眺望那廣武廬。

5.

既貴不忘儉,處有能存無。

您已然富貴卻不忘節儉,身處富足仍保持淡泊。

6.

鎮俗在簡約,樹塞焉足摹。

治理風俗在於倡導簡約,那些奢華排場怎值得效仿。

7.

在昔同班司,今者並園墟。

過去我們曾一同在朝為官,如今一些故地已化作園圃廢墟。

8.

私願偕黃發,逍遙綜琴書。

我私下希望能與您一起白頭偕老,逍遙自在地研習琴書。

9.

舉爵茂陰下,攜手共躊躇。

在繁茂的樹蔭下舉杯共飲,手挽手悠然漫步。

10.

奚用遺形骸,忘筌在得魚。

何必隻注重外在形式,應像捕到魚後忘掉漁具一樣,追求事物本質。

11.

春台一以眺,達士亦踟躕。

站在春台上遠遠眺望,通達之士也會徘徊流連。

12.

芳林挺修乾,一歲再三塗。

芬芳的樹林中樹木挺拔長出修長枝乾,一年裡多次生長變化。

13.

亮無佐時才,徘徊愧靈樞。

我確實沒有輔佐時政的才能,在(先輩智慧前)徘徊,心中深感慚愧。

……

全譯:

四季交替,迴圈往複,不斷更迭,天上的日月星辰,或隱或現,變化萬千。

暮春時節,不經意間又一次悄然來臨,溫和的春風,伴隨著節氣一同降臨人間。

我俯身,可見清泉湧動,汩汩而流,抬頭仰望,嘉樹正舒展著繁茂的枝葉。

我在自家簡陋的園圃中徘徊踱步,向西遠遠眺望那廣武廬的方向。

您如今身處顯貴,卻始終不忘節儉,即便生活富足,內心仍葆有淡泊。

治理世俗風氣,關鍵在崇尚簡約,那些奢華的排場,實在不值得效仿。

遙想當年,我們曾一同在朝為官,可如今,不少舊地已變成園圃廢墟。

我私心祈願,能與您相伴直至白頭,逍遙自在地撫琴讀書,安享時光。

在那繁茂的樹蔭之下,我們舉杯共飲,手挽著手,悠然漫步,自在從容。

何必過分拘泥於外在的形式,應如捕得魚後便忘卻魚簍,注重本質。

登上春台,極目遠眺這大好春光,即便是通達事理之人,也會流連忘返。

芬芳的樹林中,樹木挺拔,枝乾修長,一年之中,它們不斷生長,變化萬千。

我實在是沒有輔佐時政的卓越才能,隻能在(先輩智慧前)徘徊,滿心慚愧。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