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一萬首 第308章 謝惠連《雪賦》
雪賦
謝惠連
歲將暮,時既昏。寒風積,愁雲繁。梁王不悅,遊於兔園。乃置旨酒,命賓友。召鄒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密雪下。王乃歌北風於衛詩,詠南山於周雅。授簡於司馬大夫,曰:“抽子秘思,騁子妍辭,侔色揣稱,為寡人賦之。”
相如於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曰:臣聞雪宮建於東國,雪山峙於西域。岐昌發詠於來思,姬滿申歌於《黃竹》。《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盈尺則呈瑞於豐年,袤丈則表沴於陰德。雪之時義遠矣哉!請言其始。
若乃玄律窮,嚴氣升。焦溪涸,湯穀凝。火井滅,溫泉冰。沸潭無湧,炎風不興。北戶墐扉,裸壤垂繒。於是河海生雲,朔漠飛沙。連氛累靄,揜日韜霞。霰淅瀝而先集,雪紛糅而遂多。
其為狀也,散漫交錯,氛氳蕭索。藹藹浮浮,瀌瀌弈弈。聯翩飛灑,徘徊委積。始緣甍而冒棟,終開簾而入隙。初便娟於墀廡,末縈盈於帷席。既因方而為圭,亦遇圓而成璧。眄隰則萬頃同縞,瞻山則千岩俱白。於是台如重璧,逵似連璐。庭列瑤階,林挺瓊樹,皓鶴奪鮮,白鷳失素,紈袖慚冶,玉顏掩姱。
若乃積素未虧,白日朝鮮,爛兮若燭龍銜耀照崑山。爾其流滴垂冰,緣溜承隅,粲兮若馮夷剖蚌列明珠。至夫繽紛繁騖之貌,皓皔曒潔之儀。回散縈積之勢,飛聚凝曜之奇,固展轉而無窮,嗟難得而備知。
若乃申娛玩之無已,夜幽靜而多懷。風觸楹而轉響,月承幌而通暉。酌湘吳之醇酎,禦狐貉之兼衣。對庭鶤之雙舞,瞻雲雁之孤飛。踐霜雪之交積,憐枝葉之相違。馳遙思於千裡,願接手而同歸。
鄒陽聞之,懣然心服。有懷妍唱,敬接末曲。於是乃作而賦積雪之歌,歌曰:
攜佳人兮披重幄,援綺衾兮坐芳褥。
燎熏爐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
又續寫而為白雪之歌,歌曰:
曲既揚兮酒既陳,朱顏酡兮思自親。
願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紳。
怨年歲之易暮,傷後會之無因。
君寧見階上之白雪,豈鮮耀於陽春。
歌卒。王乃尋繹吟玩,撫覽扼腕。顧謂枚叔,起而為亂,亂曰:
白羽雖白,質以輕兮,白玉雖白,空守貞兮。未若茲雪,因時興滅。玄陰凝不昧其潔,太陽曜不固其節。節豈我名,潔豈我貞。憑雲升降,從風飄零。值物賦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汙隨染成。縱心皓然,何慮何營?
……
賞析:
《雪賦》是南朝宋文學家謝惠連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精美的語言、巧妙的構思和豐富的意象,成為詠雪文學中的經典之作。
一、主題思想
1.
借景抒情,傳達複雜情感:表麵上,文章圍繞雪展開描繪,從雪的降臨、形態到引發的賞雪情景,細膩呈現雪之美。實則借景抒情,借雪抒發對時光流逝、人生無常的感慨。如“怨年歲之易暮,傷後會之無因”,借賞雪場景表達對歲月匆匆、相聚無常的哀傷。
2.
蘊含哲理思考:結尾亂辭部分,通過將雪與白羽、白玉對比,揭示雪“因時興滅”“憑雲升降,從風飄零”的特點,傳達出順應時勢、不拘泥於固有節操的哲理,體現出一種豁達、超脫的人生態度。
二、藝術特色
1.
構思精巧,層次分明:文章以梁王遊兔園賞雪為背景展開。開篇營造歲暮天寒、愁雲密佈氛圍,引出梁王召賓友賦雪。接著司馬相如詳述雪之始、雪之狀,鄒陽以歌和之,最後枚叔作亂總結,結構嚴謹,層次清晰,環環相扣。
2.
描寫細膩,意象豐富:對雪的描寫細致入微,“散漫交錯,氛氳蕭索。藹藹浮浮,瀌瀌弈弈”,生動展現雪飄落時的形態;“台如重璧,逵似連璐。庭列瑤階,林挺瓊樹”,用眾多優美意象描繪雪後世界,將雪景之美展現得淋漓儘致,給讀者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3.
善用典故,增添底蘊:文中多處引用典故,如“雪宮建於東國,雪山峙於西域。岐昌發詠於來思,姬滿申歌於《黃竹》”
既豐富文章內容,又增添文化底蘊,使作品具有深厚的曆史文化內涵。
4.
語言優美,音韻和諧:語言華麗優美,運用大量駢偶句,如“皓鶴奪鮮,白鷳失素,紈袖慚冶,玉顏掩姱”,句式整齊,對仗工整,富有節奏感和韻律美,讀來朗朗上口,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
……
解析:
1.
歲將暮,時既昏。
-
解析:點明時間,一年即將結束,且正值傍晚時分
“歲暮”常給人以時光流逝的感慨,“昏”字營造出一種昏暗、朦朧的氛圍,奠定了全文略帶憂傷、惆悵的情感基調。
2.
寒風積,愁雲繁。
-
解析:進一步渲染環境,寒風不斷聚集,愈發凜冽,愁雲濃厚密集。“積”“繁”二字強化了寒冷與壓抑之感,將這種陰沉的氛圍推向**,暗示著人物內心可能同樣充滿愁緒。
3.
梁王不悅,遊於兔園。
-
解析:說明在如此氛圍下,梁王心情煩悶,前往兔園遊玩散心。這既交代了人物與地點,也為後文宴客賦雪的情節做鋪墊,暗示梁王試圖通過遊樂改變心情。
4.
乃置旨酒,命賓友。
-
解析:到達兔園後,梁王安排了美酒,並邀請賓朋好友前來。體現出梁王想借宴飲聚會來舒緩不悅心情,同時也為眾人一同賞雪、吟詩作賦創造場景。
5.
召鄒生,延枚叟。
-
解析:具體點明邀請的賓客,“鄒生”指鄒陽,“枚叟”指枚乘,二人皆為當時才學出眾之人。表明梁王所邀皆為賢才,為下文賦雪的高雅之舉埋下伏筆。
6.
相如末至,居客之右。
-
解析:司馬相如最後到來,卻被安排在賓客中最尊貴的位置。突出司馬相如在梁王心中的地位,暗示其才華備受認可,也為後文由他主筆賦雪做鋪墊。
7.
俄而微霰零,密雪下。
-
解析:“俄而”表示時間迅速,不久之後,小雪粒開始飄落,緊接著大雪紛紛揚揚地下了起來。描繪了雪從微霰到密雪的變化過程,直接點題,引出下文對雪的描寫與賦詠。
8.
王乃歌北風於衛詩,詠南山於周雅。
-
解析:梁王唱起《詩經·邶風·穀風》中的“習習穀風,以陰以雨”(常被理解為借風雨比興愁緒),又吟誦《詩經·小雅·信南山》中與雪有關的詩句
表明梁王借古人詩句來表達當下賞雪的心境,展現其文學素養,同時為整個賞雪場景增添文化氛圍。
9.
授簡於司馬大夫,曰:“抽子秘思,騁子妍辭,侔色揣稱,為寡人賦之。”
-
解析:梁王將竹簡交給司馬相如,讓他運用深邃的才思,施展美妙的文辭,貼切地描繪雪的顏色與形態。這既體現出梁王對司馬相如才華的信任,也明確了文章的創作主題與要求,正式開啟賦雪的環節。
10.
相如於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
-
解析:司馬相如離開坐席站起來,一邊後退一邊作揖,表示恭敬。這一係列動作描寫,展現出司馬相如的彬彬有禮與對梁王命令的尊重,體現出當時的禮儀規範。
11.
曰:臣聞雪宮建於東國,雪山峙於西域。
-
解析:司馬相如開始講述,說聽聞東方有雪宮的建造,西方有雪山屹立。通過提及東西不同地域與雪相關的事物,為後文全麵描述雪做鋪墊,拓寬了雪的描寫範圍,從空間角度豐富了雪的意象。
12.
岐昌發詠於來思,姬滿申歌於《黃竹》。
-
解析:周文王姬昌在《詩經·小雅·采薇》中有“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詩句感慨雪;周穆王姬滿在《黃竹歌》中也對雪有所歌詠。引用兩位古代君王與雪相關的文學創作,進一步豐富雪在文化層麵的內涵,增強文章的曆史文化底蘊。
13.
《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
-
解析:《詩經·曹風·蜉蝣》用麻衣比喻雪的潔白;楚國歌謠將雪與幽蘭相匹配來歌唱。從不同文學作品的角度,展現古人對雪的描繪方式,說明雪在不同地域文化的文學創作中都是重要的意象。
14.
盈尺則呈瑞於豐年,袤丈則表沴於陰德。
-
解析:雪厚達一尺預示著豐年祥瑞;若雪深達一丈,則顯示陰氣過盛可能帶來災禍。闡述雪量不同所代表的不同征兆,體現古人對雪與自然、人事關係的認知,從文化觀念角度豐富對雪的描寫。
15.
雪之時義遠矣哉!請言其始。
-
解析:司馬相如感慨雪所蘊含的時節意義深遠,然後引出對雪形成過程的描述。此句承上啟下,既總結前文對雪文化內涵的闡述,又開啟下文對雪自然形成的描寫。
16.
若乃玄律窮,嚴氣升。
-
解析:當冬季的節氣將儘,嚴寒之氣上升。從時令變化說明雪形成的氣候條件,“玄律”指冬季,“窮”表示將儘,描繪出冬季嚴寒加劇,為雪的降臨營造氣候背景。
17.
焦溪涸,湯穀凝。
-
解析:焦溪的水乾涸了,湯穀的水也凝結起來。通過列舉焦溪、湯穀這些本應溫熱的地方都因嚴寒而乾涸、凝結,以誇張的手法突出天氣極度寒冷,從側麵烘托雪形成時的嚴寒環境。
18.
火井滅,溫泉冰。
-
解析:火井熄滅,溫泉結冰。進一步強調寒冷程度之深,連火井這種本應燃燒、溫泉這種本應溫熱的事物都被嚴寒改變,以奇特的景象突出雪前嚴寒,強化雪形成時的極端氣候特征。
19.
沸潭無湧,炎風不興。
-
解析:沸騰的水潭不再噴湧,炎熱的風也不再興起。再次通過對特殊地理現象和氣候現象的變化描寫,突出寒冷使得各種自然現象都發生改變,全方位渲染雪前嚴寒氛圍。
20.
北戶墐扉,裸壤垂繒。
-
解析:北方的人家用泥塗抹門來禦寒,南方裸身的少數民族地區也垂下絲織品來保暖。從人的應對寒冷的行為角度,說明嚴寒影響範圍之廣,南北皆然,側麵烘托雪形成時氣候之惡劣。
21.
於是河海生雲,朔漠飛沙。
-
解析:在這樣嚴寒的情況下,河海之上生成陰雲,北方沙漠飛沙彌漫。描繪出雪前大氣變化和北方沙漠在嚴寒下的景象,展現出一幅廣闊而陰沉的畫麵,為雪的降臨營造宏大而壓抑的背景。
22.
連氛累靄,揜日韜霞。
-
解析:雲霧層層累積,遮蔽了太陽和霞光。形象地描寫出天空被濃厚雲霧籠罩的景象,突出天氣陰沉昏暗,渲染雪前壓抑的氛圍,進一步強化雪降臨前的環境特征。
23.
霰淅瀝而先集,雪紛糅而遂多。
-
解析:小雪粒淅淅瀝瀝地先飄落聚集,隨後大雪紛紛揚揚越下越多。細致描繪雪降臨的過程,從先下霰到雪漸多,使雪降臨的場景更具畫麵感和層次感。
24.
其為狀也,散漫交錯,氛氳蕭索。
-
解析:開始描寫雪的形態,雪花飄散、縱橫交錯,彌漫的樣子透著一種蕭瑟之感。從整體上勾勒出雪花飄落時的姿態與給人的感受,營造出一種清冷、寂寥的氛圍。
25.
藹藹浮浮,瀌瀌弈弈。
-
解析:繼續描繪雪的狀態,雪花層層疊疊、紛紛揚揚,密集而盛大。通過疊詞生動地表現出雪下得又密又大的樣子,增強了語言的節奏感和表現力,使雪的形象更加鮮明。
26.
聯翩飛灑,徘徊委積。
-
解析:雪花連續不斷地飛揚灑落,在空中盤旋後堆積起來。描繪出雪花飛舞與堆積的動態過程,“聯翩”突出雪花飛舞的連續性,“徘徊”賦予雪花擬人化的姿態,增添了畫麵的生動性。
27.
始緣甍而冒棟,終開簾而入隙。
-
解析:雪花開始沿著屋脊覆蓋房屋,最後穿過簾子飄進縫隙。從雪花飄落的位置變化,細致地描寫出雪逐漸滲透到各個角落,表現出雪的無孔不入,使雪景描寫更具生活氣息。
28.
初便娟於墀廡,末縈盈於帷席。
-
解析:雪花起初輕盈優美地落在台階和廊屋上,最後縈繞在帷幕和坐席之上。運用擬人手法,“便娟”“縈盈”生動地描繪出雪花姿態的輕盈柔美,賦予雪花靈動的美感,從不同落點展現雪的優美姿態。
29.
既因方而為圭,亦遇圓而成璧。
-
解析:雪花落在方形的物體上就像玉圭,碰到圓形的東西便成為玉璧。通過比喻,將雪的形狀與圭、璧聯係起來,形象地描繪出雪因物賦形的特點,展現雪形態的多樣與奇妙。
30.
眄隰則萬頃同縞,瞻山則千岩俱白。
-
解析:放眼望去,廣袤的低地如同披上了白色的絹帛,眺望山巒則所有的岩石都一片潔白。從宏觀角度描繪雪後的景象,“萬頃”“千岩”突出雪覆蓋範圍之廣,“同縞”“俱白”強調雪後世界的潔白,展現出雪後天地間銀裝素裹的壯美畫麵。
31.
於是台如重璧,逵似連璐。
-
解析:於是亭台像層層疊疊的玉璧,道路好似相連的美玉。運用比喻,將雪後的台、逵比作璧、璐,形象地描繪出雪後建築與道路在雪覆蓋下的潔白、瑩潤之美,進一步渲染雪後世界的美麗與奇幻。
32.
庭列瑤階,林挺瓊樹。
-
解析:庭院裡排列著如玉的台階,樹林中挺立著似瓊玉的樹木。以細膩筆觸描繪庭院與樹林中的雪景,“瑤階”“瓊樹”展現出雪後庭院與樹林的晶瑩剔透,營造出一種仙境般的氛圍。
33.
皓鶴奪鮮,白鷳失素。
-
解析:潔白的仙鶴在雪的映襯下失去了鮮豔之色,白色的鷳鳥也顯得不再素淨。通過對比,以皓鶴、白鷳這些本身潔白的事物在雪麵前都黯然失色,襯托出雪的潔白無瑕,強化雪的潔白之美。
34.
紈袖慚冶,玉顏掩姱。
-
解析:穿著白絹衣袖的美人因雪的潔白而自慚形穢,美麗的容顏在雪的映照下也顯得遜色。再次運用對比,以美人的“慚”“掩”襯托雪的潔白美麗,從人的感受角度進一步突出雪的魅力。
35.
若乃積素未虧,白日朝鮮。
-
解析:如果積雪尚未消融,在朝陽的照耀下。描繪出雪後初晴,積雪在朝陽映照下的情景,為下文描寫雪在陽光下的美景做鋪墊。
36.
爛兮若燭龍銜耀照崑山。
-
解析:雪光燦爛,就像燭龍銜著光芒照耀昆侖山。運用神話典故,將雪在朝陽下的閃耀光芒比作燭龍照亮崑山,形象生動地描繪出雪在陽光照射下的絢爛、奇幻之美,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
37.
爾其流滴垂冰,緣溜承隅。
-
解析:至於雪融化後流淌形成的水滴,沿著屋簷流下,在屋角凝結成冰。細致描寫雪融化後的狀態,從雪到冰的變化,展現雪在不同狀態下的形態特點,豐富對雪的描寫層次。
38.
粲兮若馮夷剖蚌列明珠。
-
解析:這些冰柱晶瑩閃亮,就像河神馮夷剖開蚌殼排列出的明珠。運用比喻,將垂冰比作明珠,形象地描繪出垂冰的晶瑩剔透、璀璨奪目,使雪融化後的冰的形象更加生動可感。
39.
至夫繽紛繁騖之貌,皓皔曒潔之儀。
-
解析:說到雪花紛紛揚揚、繁多奔湧的樣子,以及潔白明亮的儀態。總結前文對雪飄落時動態和雪本身潔白靜態的描寫,強調雪的繽紛與潔白之美。
40.
回散縈積之勢,飛聚凝曜之奇。
-
解析:雪花迴旋飄散、縈繞堆積的態勢,飛舞聚集、凝結閃耀的奇妙景象。進一步從雪的動態變化和凝結後的閃耀效果方麵,展現雪的姿態萬千與奇妙,突出雪的動態美和靜態美。
41.
固展轉而無窮,嗟難得而備知。
-
解析:雪的變化確實千回百轉、無窮無儘,可惜很難全部詳儘瞭解。感慨雪的形態變化豐富多樣,難以儘述,表達出對雪之美的讚歎與對其變幻無窮的無奈,引發讀者對雪更多的想象。
42.
若乃申娛玩之無已,夜幽靜而多懷。
-
解析:如果賞雪的娛樂遊玩一直持續不停,到了夜晚,幽靜的氛圍引發人諸多思緒。從白天賞雪過渡到夜晚,說明賞雪活動持續時間之長,同時點明夜晚幽靜環境容易引發人的情感,為下文抒發情感做鋪墊。
43.
風觸楹而轉響,月承幌而通暉。
-
解析:風吹過楹柱,發出回環的聲響,月光透過窗簾灑下光輝。描繪夜晚雪後的環境,風聲、月光營造出一種幽靜、清冷的氛圍,烘托出人物在此時的心境。
44.
酌湘吳之醇酎,禦狐貉之兼衣。
-
解析:品嘗著湘吳之地的美酒,穿著狐貉皮製成的厚衣服。從人物的行為描寫,展現出在雪夜中人們享受生活的場景,同時也暗示出雪夜的寒冷。
45.
對庭鶤之雙舞,瞻雲雁之孤飛。
-
解析:看著庭院中鶤鳥成雙起舞,仰望雲中大雁孤獨飛翔。“雙舞”與“孤飛”形成對比,借鳥的不同狀態,襯托出人物內心複雜的情感,或許既有對成雙之景的羨慕,也有對孤獨之態的感慨。
46.
踐霜雪之交積,憐枝葉之相違。
-
解析:腳踏著霜雪交積的地麵,憐惜樹枝與樹葉已經分離。從人的行動和情感出發,“踐”突出所處環境,“憐”表達出對自然變化的憐憫之情,借景抒情,抒發對時光流逝、自然變化的感慨。
47.
馳遙思於千裡,願接手而同歸。
-
解析:思緒飛馳到千裡之外,希望能與遠方之人攜手一同歸來。直接表達出對遠方人的思念和渴望相聚之情,使情感進一步升華,將雪夜引發的情感從對自然的感慨延伸到對人的思念。
48.
鄒陽聞之,懣然心服。
-
解析:鄒陽聽了司馬相如的賦後,心中十分佩服。表明鄒陽對司馬相如賦雪才華的認可,從側麵烘托司馬相如所賦之精彩。
49.
有懷妍唱,敬接末曲。
-
解析:鄒陽心懷美好的吟唱,恭敬地接續司馬相如的賦作。引出鄒陽接下來要以歌和賦,推動文章情節發展。
50.
於是乃作而賦積雪之歌,歌曰:
-
解析:於是鄒陽起身創作並吟唱積雪之歌,表明下文即將呈現他所作之歌的內容。
51.
攜佳人兮披重幄,援綺衾兮坐芳褥。
-
解析:與佳人攜手,掀開厚厚的帷幕,拿著華麗的被子,坐在芬芳的褥墊上。描繪出在雪天裡與佳人共處的溫馨場景,展現出一種閒適、美好的生活畫麵,從人的生活場景角度進一步豐富對雪天的描寫。
52.
燎熏爐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
-
解析:點燃熏爐,點亮明亮的蠟燭,斟上桂酒,奏響清越的樂曲。通過描寫雪天裡屋內的陳設、活動,營造出一種溫馨、浪漫且富有情趣的氛圍,從屋內的場景描寫體現出雪天生活的愜意。
53.
又續寫而為白雪之歌,歌曰:
-
解析:接著又繼續創作並吟唱白雪之歌,引出白雪之歌的內容,進一步展現鄒陽對雪的感悟和創作。
54.
曲既揚兮酒既陳,朱顏酡兮思自親。
-
解析:樂曲已經奏響,美酒已經陳列,人們喝得臉紅,思念起親近之人。描繪出宴飲時的歡樂場景,以及由此引發的對親人或友人的思念之情,將雪天的歡樂與思念情感交織在一起。
55.
願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紳。
解析:這句詩描繪出人們在雪夜歡樂宴飲氛圍下內心細膩的情感。“願低帷以昵枕”,生動展現出希望放下床帷,與親近之人親昵地共枕而眠,傳遞出對親密情感的嚮往與眷戀。“念解佩而褫紳”
“佩”指玉佩,“紳”是古代士大夫束腰的大帶子,解下玉佩、脫下紳帶,意味著卸下平日裡的莊重與束縛,儘情享受當下的放鬆愜意,表現出在特定情境下人們渴望拋開繁文縟節,回歸到親密自然狀態的心境
56.
怨年歲之易暮,傷後會之無因。
解析:此句情感陡然一轉,流露出深深的感慨與哀傷。“怨年歲之易暮”,埋怨歲月匆匆,輕易地就到了年末,體現出對時光飛逝的無奈與惋惜。“傷後會之無因”,感傷日後再相聚卻沒有緣由或機會,表達出對相聚時光短暫、未來相聚難期的憂慮與傷痛,將前文歡樂情境下潛藏的對時光和人事的憂慮之情抒發出來,使情感更為深沉複雜。
57.
君寧見階上之白雪,豈鮮耀於陽春。
解析:這裡以白雪自比,發出感慨。“君寧見階上之白雪”,問對方是否看到台階上的白雪,“豈鮮耀於陽春”意思是白雪怎能在溫暖的春天依然保持鮮耀。此句借白雪在春天難以長久鮮耀,暗喻美好時光易逝,青春容顏、歡樂相聚等美好事物如同白雪般難以長久留存,進一步深化了對時光流逝、美好不再的傷感情緒,以形象的比喻收束鄒陽的歌,給人以深刻的感情與感慨。
58.
歌卒。王乃尋繹吟玩,撫覽扼腕。
解析:鄒陽的歌唱完後,“王乃尋繹吟玩”,梁王開始反複琢磨、吟誦品味,表明梁王沉浸在鄒陽的歌中,對其內容十分欣賞。“撫覽扼腕”,梁王一邊撫看歌辭,一邊激動得扼腕,通過動作描寫,生動表現出梁王被歌中情感深深觸動,側麵反映出鄒陽之歌的感染力與藝術魅力。
59.
顧謂枚叔,起而為亂,亂曰:
解析:梁王回頭對枚叔(枚乘)說,讓他起身作
“亂”。“亂”
是古代辭賦篇末總結全篇要旨的一段文字。此處梁王要求枚乘作
“亂”,為文章最後升華主題做準備,引出枚乘對前文內容進行總結與深化的表述。
60.
白羽雖白,質以輕兮,白玉雖白,空守貞兮。
解析:枚乘以白羽和白玉與雪對比。“白羽雖白,質以輕兮”,白色羽毛雖然潔白,但質地輕薄,暗指其徒有潔白外表卻缺乏厚重內涵。“白玉雖白,空守貞兮”,白玉雖然潔白,卻隻能白白地堅守自身的堅貞。通過這種對比,為下文突出雪的特質做鋪墊,暗示白羽和白玉雖白,但在某些方麵存在不足。
61.
未若茲雪,因時興滅。
解析:“未若茲雪”
表明雪與白羽、白玉不同,“因時興滅”
指出雪順應時節而生滅,體現出雪能夠順應自然規律,不刻意執著,與前文白羽、白玉形成鮮明對比,突出雪獨特的品質,暗示一種順應時勢的人生態度。
62.
玄陰凝不昧其潔,太陽曜不固其節。
解析:在寒冬陰氣凝聚時,雪不會隱藏它的潔白;當太陽照耀時,雪也不會固執地堅守自己的形態。此句進一步闡述雪的特質,說明雪無論是在寒冷凝結還是在暖陽照射時,都能順應環境變化,既保持自身高潔品質又不僵化,體現出一種通達、超脫的特性,借雪來表達對順應自然、不拘泥於固有狀態的讚賞。
63.
節豈我名,潔豈我貞。
解析:“節”並非是我刻意追求的聲名,“潔”也並非是我有意堅守的貞操。此句以雪的口吻,進一步強調雪的自然隨性,它的節與潔並非是為了博取名聲和堅守某種刻意的貞操,而是自然而然的呈現,突出雪順應自然、不慕虛名、不拘於形式的品質。
64.
憑雲升降,從風飄零。
解析:雪憑借著雲氣上升下降,隨著風四處飄零。生動描繪出雪在自然中自由自在、隨遇而安的狀態,進一步詮釋雪順應自然的特性,展現出一種無拘無束、順應外界變化的生存姿態,強化對雪超脫品質的刻畫。
65.
值物賦象,任地班形。
解析:雪遇到不同的物體就賦予其不同的形象,根據不同的地勢呈現出各異的形態。此句繼續闡述雪的特性,突出雪能夠根據外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展現出雪的靈活性與適應性,再次強調雪順應自然、不拘一格的特點,深化文章主題。
66.
素因遇立,汙隨染成。
解析:雪的潔白因為環境際遇而形成,也會隨著環境的汙染而改變。這裡既體現雪受外界影響的一麵,也暗示雪並不刻意抗拒或執著於某種狀態,而是以一種自然的方式應對外界變化,進一步強調雪順應自然、不刻意堅守不變的特質,從不同角度豐富對雪品質的描寫。
67.
縱心皓然,何慮何營?
解析:雪放縱心意,保持著天然的純淨,又有什麼可憂慮,又何必有所謀求呢?此句總結前文對雪特質的描述,升華雪的形象,將雪擬人化,借雪表達出一種超脫豁達、順其自然、不為世俗憂慮和追求所累的人生態度,點明文章主旨,給人以深刻的啟示。
……
句譯:
1.
歲將暮,時既昏。
-
翻譯:一年將要結束,此時天色已經昏沉。
2.
寒風積,愁雲繁。
-
翻譯:寒風不斷積聚,濃重的愁雲密佈天空。
3.
梁王不悅,遊於兔園。
-
翻譯:梁王心情不舒暢,前往兔園遊玩。
4.
乃置旨酒,命賓友。
-
翻譯:於是準備了美酒,召集賓朋好友。
5.
召鄒生,延枚叟。
-
翻譯:召見鄒陽,邀請枚乘。
6.
相如末至,居客之右。
-
翻譯:司馬相如最後到來,被安排坐在賓客中最尊貴的位置。
7.
俄而微霰零,密雪下。
-
翻譯:不久,小雪粒紛紛飄落,緊接著大雪漫天而下。
8.
王乃歌北風於衛詩,詠南山於周雅。
-
翻譯:梁王於是唱起《詩經·邶風》中關於北風的詩句,吟誦《詩經·小雅》裡描寫南山的篇章。
9.
授簡於司馬大夫,曰:“抽子秘思,騁子妍辭,侔色揣稱,為寡人賦之。”
-
翻譯:梁王把竹簡交給司馬相如,說:“施展你深邃的才思,運用你美妙的文辭,貼切地描繪雪的顏色與形態,為我作一篇賦。”
10.
相如於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
-
翻譯:司馬相如於是離開坐席站起來,一邊後退一邊作揖。
11.
曰:臣聞雪宮建於東國,雪山峙於西域。
-
翻譯:(司馬相如)說:我聽聞在東方建有雪宮,西方有雪山聳立。
12.
岐昌發詠於來思,姬滿申歌於《黃竹》。
-
翻譯:周文王姬昌在詩句中抒發了對雪‘今我來思,雨雪霏霏’的感慨,周穆王姬滿在《黃竹歌》裡也詠唱過雪。
13.
《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
-
翻譯:《詩經·曹風》用麻衣來比喻雪的潔白,楚國的歌謠將雪與幽蘭相匹配入曲。
14.
盈尺則呈瑞於豐年,袤丈則表沴於陰德。
-
翻譯:雪厚達一尺預示著豐年的祥瑞;若雪深達一丈,則顯示陰氣過盛可能帶來災禍。
15.
雪之時義遠矣哉!請言其始。
-
翻譯:雪所蘊含的時節意義真是深遠啊!請讓我說說它的起始。
16.
若乃玄律窮,嚴氣升。
-
翻譯:當冬季的節氣將儘,嚴寒之氣上升。
17.
焦溪涸,湯穀凝。
-
翻譯:焦溪的水乾涸了,湯穀的水也凝結起來。
18.
火井滅,溫泉冰。
-
翻譯:火井熄滅,溫泉結冰。
19.
沸潭無湧,炎風不興。
-
翻譯:沸騰的水潭不再噴湧,炎熱的風也不再興起。
20.
北戶墐扉,裸壤垂繒。
-
翻譯:北方的人家用泥塗抹門來禦寒,南方裸身的少數民族地區也垂下絲織品來保暖。
21.
於是河海生雲,朔漠飛沙。
-
翻譯:在這種情況下,河海之上生成陰雲,北方沙漠飛沙彌漫。
22.
連氛累靄,揜日韜霞。
-
翻譯:雲霧層層累積,遮蔽了太陽和霞光。
23.
霰淅瀝而先集,雪紛糅而遂多。
-
翻譯:小雪粒淅淅瀝瀝地先飄落聚集,隨後大雪紛紛揚揚越下越多。
24.
其為狀也,散漫交錯,氛氳蕭索。
-
翻譯:雪的形態,飄散縱橫交錯,彌漫著蕭瑟的氣息。
25.
藹藹浮浮,瀌瀌弈弈。
-
翻譯:雪紛紛揚揚,層層疊疊,密集盛大。
26.
聯翩飛灑,徘徊委積。
-
翻譯:雪花連續不斷地飛揚灑落,在空中盤旋後堆積起來。
27.
始緣甍而冒棟,終開簾而入隙。
-
翻譯:開始時雪花沿著屋脊覆蓋房屋,最後穿過簾子飄進縫隙。
28.
初便娟於墀廡,末縈盈於帷席。
-
翻譯:起初雪花輕盈優美地落在台階和廊屋上,最後縈繞在帷幕和坐席之上。
29.
既因方而為圭,亦遇圓而成璧。
-
翻譯:雪落在方形的物體上就像玉圭,碰到圓形的東西便成為玉璧。
30.
眄隰則萬頃同縞,瞻山則千岩俱白。
-
翻譯:放眼低地,萬頃之地如同披上白色絹帛;眺望山巒,所有岩石都一片潔白。
31.
於是台如重璧,逵似連璐。
-
翻譯:於是亭台像層層疊疊的玉璧,道路好似相連的美玉。
32.
庭列瑤階,林挺瓊樹。
-
翻譯:庭院裡排列著如玉的台階,樹林中挺立著似瓊玉的樹木。
33.
皓鶴奪鮮,白鷳失素。
-
翻譯:潔白的仙鶴在雪的映襯下失去鮮豔之色,白色的鷳鳥也顯得不再素淨。
34.
紈袖慚冶,玉顏掩姱。
-
翻譯:穿著白絹衣袖的美人因雪的潔白而自慚形穢,美麗的容顏在雪的映照下也顯得遜色。
35.
若乃積素未虧,白日朝鮮。
-
翻譯:如果積雪尚未消融,在朝陽的照耀下。
36.
爛兮若燭龍銜耀照崑山。
-
翻譯:雪光燦爛,就像燭龍銜著光芒照耀昆侖山。
37.
爾其流滴垂冰,緣溜承隅。
-
翻譯:至於雪融化後流淌形成的水滴,沿著屋簷流下,在屋角凝結成冰。
38.
粲兮若馮夷剖蚌列明珠。
-
翻譯:這些冰柱晶瑩閃亮,就像河神馮夷剖開蚌殼排列出的明珠。
39.
至夫繽紛繁騖之貌,皓皔曒潔之儀。
-
翻譯:說到雪花紛紛揚揚、繁多奔湧的樣子,以及潔白明亮的儀態。
40.
回散縈積之勢,飛聚凝曜之奇。
-
翻譯:雪花迴旋飄散、縈繞堆積的態勢,飛舞聚集、凝結閃耀的奇妙景象。
41.
固展轉而無窮,嗟難得而備知。
-
翻譯:雪的變化確實千回百轉、無窮無儘,可惜很難全部詳儘瞭解。
42.
若乃申娛玩之無已,夜幽靜而多懷。
-
翻譯:如果賞雪的娛樂遊玩一直持續不停,到了夜晚,幽靜的氛圍引發人諸多思緒。
43.
風觸楹而轉響,月承幌而通暉。
-
翻譯:風吹過楹柱,發出回環的聲響,月光透過窗簾灑下光輝。
44.
酌湘吳之醇酎,禦狐貉之兼衣。
-
翻譯:品嘗著湘吳之地的美酒,穿著狐貉皮製成的厚衣服。
45.
對庭鶤之雙舞,瞻雲雁之孤飛。
-
翻譯:看著庭院中鶤鳥成雙起舞,仰望雲中大雁孤獨飛翔。
46.
踐霜雪之交積,憐枝葉之相違。
-
翻譯:腳踏著霜雪交積的地麵,憐惜樹枝與樹葉已經分離。
47.
馳遙思於千裡,願接手而同歸。
-
翻譯:思緒飛馳到千裡之外,希望能與遠方之人攜手一同歸來。
48.
鄒陽聞之,懣然心服。
-
翻譯:鄒陽聽了(司馬相如的賦),心中十分佩服。
49.
有懷妍唱,敬接末曲。
-
翻譯:鄒陽心懷美好的吟唱,恭敬地接續司馬相如的賦作。
50.
於是乃作而賦積雪之歌,歌曰:
-
翻譯:於是鄒陽起身創作並吟唱積雪之歌,歌中唱道:
51.
攜佳人兮披重幄,援綺衾兮坐芳褥。
-
翻譯:與佳人攜手,掀開厚厚的帷幕,拿著華麗的被子,坐在芬芳的褥墊上。
52.
燎熏爐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
-
翻譯:點燃熏爐,點亮明亮的蠟燭,斟上桂酒,奏響清越的樂曲。
53.
又續寫而為白雪之歌,歌曰:
-
翻譯:接著又繼續創作並吟唱白雪之歌,歌中唱道:
54.
曲既揚兮酒既陳,朱顏酡兮思自親。
-
翻譯:樂曲已經奏響,美酒已經陳列,人們喝得臉紅,思念起親近之人。
55.
願低帷以昵枕,念解佩而褫紳。
-
翻譯:希望放下帷帳親昵地共枕而眠,想著解下玉佩、脫下紳帶(儘情放鬆)。
56.
怨年歲之易暮,傷後會之無因。
-
翻譯:埋怨歲月輕易地就到了年末,感傷日後再相聚卻沒有緣由。
57.
君寧見階上之白雪,豈鮮耀於陽春。
-
翻譯:您難道沒看到台階上的白雪,它怎能在陽春時節依然保持鮮耀。
58.
歌卒。王乃尋繹吟玩,撫覽扼腕。
-
翻譯:歌唱完了。梁王於是反複琢磨、吟誦品味,一邊撫看歌辭,一邊激動得扼腕。
59.
顧謂枚叔,起而為亂,亂曰:
-
翻譯:梁王回頭對枚乘說,起身作
“亂”,(枚乘作的)“亂”
說道:
60.
白羽雖白,質以輕兮,白玉雖白,空守貞兮。
-
翻譯:白色羽毛雖然潔白,但質地輕薄啊,白玉雖然潔白,卻白白地堅守堅貞啊。
61.
未若茲雪,因時興滅。
-
翻譯:不如這雪,順應時節而生滅。
62.
玄陰凝不昧其潔,太陽曜不固其節。
-
翻譯:在寒冬陰氣凝聚時,雪不隱藏它的潔白;當太陽照耀時,雪也不固執地堅守自己的形態。
63.
節豈我名,潔豈我貞。
-
翻譯:節並非是我刻意追求的聲名,潔也並非是我有意堅守的貞操。
64.
憑雲升降,從風飄零。
-
翻譯:雪憑借著雲氣上升下降,隨著風四處飄零。
65.
值物賦象,任地班形。
-
翻譯:雪遇到不同的物體就賦予其不同的形象,根據不同的地勢呈現出各異的形態。
66.
素因遇立,汙隨染成。
-
翻譯:雪的潔白因為環境際遇而形成,也會隨著環境的汙染而改變。
67.
縱心皓然,何慮何營?
-
翻譯:雪放縱心意,保持著天然的純淨,又有什麼可憂慮,又何必有所謀求呢?
……
全譯:
已至年末,天色漸昏。寒風凜冽,愁雲密佈。梁王心情煩悶,前往兔園遊賞。他備好美酒,邀請賓朋好友,召見鄒陽,延請枚乘。司馬相如最後到來,被安排坐在賓客中最尊貴的位置。
沒過多久,小雪粒紛紛飄落,緊接著大雪漫天而下。梁王不禁唱起《詩經·邶風》中關於北風的詩句,又吟誦起《詩經·小雅》裡描寫南山的篇章。隨後,他把竹簡遞給司馬相如,說道:“施展你精妙的才思,揮灑你華麗的辭藻,貼切地描繪雪的色澤與形態,為我作一篇賦。”
司馬相如趕忙離席起身,恭敬地後退作揖,說道:“臣聽聞,東方建有雪宮,西方聳立著雪山。周文王姬昌曾在詩中感慨‘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周穆王姬滿也在《黃竹歌》裡詠唱過雪。《詩經·曹風》用麻衣比喻雪的潔白,楚國歌謠將雪與幽蘭相匹配入曲。雪厚達一尺,預示著豐年祥瑞;若雪深達一丈,則顯示陰氣過盛,或許帶來災禍。雪所蘊含的時節意義,實在是深遠啊!請允許臣講講雪的起源。
當冬季將儘,嚴寒之氣升騰。焦溪乾涸,湯穀凝結。火井熄滅,溫泉結冰。沸潭不再噴湧,熱風也不再興起。北方人家用泥塗抹門來抵禦嚴寒,南方裸身的少數民族地區也垂下絲織品來保暖。此時,河海之上陰雲密佈,北方沙漠飛沙漫天。雲霧層層疊疊,遮蔽了太陽與霞光。小雪粒淅淅瀝瀝先飄落聚集,隨後大雪紛紛揚揚越下越多。
雪的樣子,散漫交錯,彌漫著蕭瑟的氣息。紛紛揚揚,密集盛大。連續不斷地飛揚灑落,在空中徘徊堆積。起初沿著屋脊覆蓋房梁,最後穿過門簾飄進縫隙。開始輕盈優美地落在台階與廊屋上,最後縈繞於帷幕和坐席之間。落在方形物體上就像玉圭,碰到圓形東西便成玉璧。俯瞰低地,萬頃如同披上白色絹帛;眺望山巒,千岩一片潔白。於是,亭台如層層玉璧,道路似相連美玉。庭院中排列著瑤階,樹林裡挺立著瓊樹。潔白的仙鶴在雪的映襯下失去鮮豔,白色的鷳鳥也顯得不再素淨。身著白絹衣袖的美人自慚形穢,美麗的容顏在雪的映照下也遜色幾分。
若積雪尚未消融,在朝陽照耀下,燦爛得如同燭龍銜著光芒照亮昆侖山。至於雪融化後流淌成水滴,沿著屋簷流下,在屋角凝結成冰,燦爛得好像河神馮夷剖開蚌殼排列出的明珠。說到那繽紛繁多的姿態,潔白明亮的儀態,迴旋散落、縈繞堆積的氣勢,飛舞聚合、凝結閃耀的奇觀,實在是變化無窮,可惜難以詳儘知曉。
倘若賞雪的興致持續不減,到了幽靜的夜晚,便會引發諸多思緒。風吹過楹柱,發出回環的聲響,月光透過窗簾灑下光輝。品嘗著湘吳之地的美酒,身著狐貉皮製成的厚衣。看著庭院中鶤鳥成雙起舞,仰望雲中大雁孤獨飛翔。腳踏著霜雪交積的地麵,憐惜樹枝與樹葉已然分離。思緒飄向千裡之外,希望能與遠方之人攜手同歸。
鄒陽聽了司馬相如的賦,心中十分佩服。他心懷美好的吟唱,恭敬地接續這篇賦作,於是起身創作並吟唱《積雪之歌》:
“與佳人攜手,掀開厚厚的帷幕,拿著華麗的被子,坐在芬芳的褥墊上。點燃熏爐,點亮明亮的蠟燭,斟上桂酒,奏響清越的樂曲。”
接著又創作並吟唱《白雪之歌》:
“樂曲奏響,美酒陳列,人們喝得臉紅,思念起親近之人。希望放下帷帳親昵地共枕而眠,想著解下玉佩、脫下紳帶儘情放鬆。埋怨歲月匆匆流逝,感傷日後相聚無緣。您難道沒看到台階上的白雪,它怎能在陽春時節依然保持鮮耀?”
歌唱完後,梁王反複琢磨、吟誦品味,一邊撫看歌辭,一邊激動得扼腕。他回頭對枚乘說,起身作
“亂”。枚乘作的
“亂”
說道:
“白羽雖潔白,質地卻輕薄;白玉雖潔白,徒然守堅貞。都不如這雪,順應時節而生滅。寒冬陰氣凝聚,不隱藏它的潔白;太陽照耀之時,也不固執堅守形態。節並非我刻意追求的聲名,潔也不是我有意堅守的貞操。憑借雲氣升降,隨著風兒飄零。遇到物體便賦予其形象,根據地勢呈現不同形態。潔白因際遇而成,汙濁隨環境改變。放縱心意,保持天然純淨,又有何憂慮,何必有所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