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詩詞一萬首 > 第371章 謝莊《舞馬賦》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詩詞一萬首 第371章 謝莊《舞馬賦》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舞馬賦

謝莊

臣聞“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故《禮》稱驪騵,《詩》誦騮駱,先景遺風之美,世所得聞;吐圖騰光之異,有時而出。暨我皇宋,光有四海,天子乃身紆朱組,手運玄鉞,而陶化以正,取亂以奇;惠浸萌生,信及翔泳。故能使川遊魯鱗,雲飛晉燕,六牙宛轉,七枝蹁躚。昔帝軒陟位,飛黃服皂;後唐膺籙,赤文候日。皆道洽無垠,徽音有載。我後固天縱睿,欻聖通神,君臨萬宇,照臨八埏。

是以窮沄溟之蘊,儘翔翥之思。方且屬輦道於天階,命帝閽於天邑。按玉轡而均停,度金鑣而龍轡。是以進不炰炰,退不逡逡,終日萬機,充庭納駟。教敬不易之典,訓人必書之舉。因時觀藝,豈唯褉飲;擇地依仁,豈唯祓除。故祗迎六氣之調,爰搜八駿之奇。

伊逸倫之妙足,自前代而間出。並榮光於瑞典,登郊歌乎司律。所以宗伯掌禮,司樂協職,聳八鑾之玉,鳴和鸞之響。詔六官以修列,供九服之貢職。開皇家之秘殿,覽充庭之駟匹。乃有乘輿順動,巡幸上京。屬車千乘,前驅萬旌。掩中畿之轍,弭上林之塵。鳳蓋俄軫,虹旗委旆。覲王母於昆墟,要帝台於宣嶽。

爾其六轡沃若,六閒孔秩。既秣璅以均和,又佩之搖熠。簡偉塞門,獻狀絳闕。旦刷幽燕,晝秣荊越。教敬之儀,既極其妙;川嶽之靈,又竭其祥。故能代禦天衢,息駕瑤池。鬬容與,弭步躊躇。齒曆雖衰,而藝美不忒。襲養兼年,恩隱周渥。

於時鑾輿戾止,六龍齊首。師兵象存,軍麾景屬。肅華台之金座,展天子之武義。乃眷斯馬,於焉來質。負圖而歸,懷德而至。天符帝出,瑞兩儀。我皇之德,威暢遐陲。七盤婉轉,八翮蹁躚。陵九峻,超五山。龍驤橫舉,揚鑣飛沫。馬踶虺,勢若崩嶽。卻步踟躕,玄黃虺頹。

觀其合好騰驤,淩高馳騖,庶馮夷之水,蹶陽侯之波。致天閒於帝皂,充王闕之萬駟。超益野之絕聚,逾雲南之駭駟。乘雲漢,越昆侖,度空同,躡天根。壹舉而八表清,再舉而四海賓。乗六氣之辨,禦天地之馴。

是以知九區之塵事,洵不可同;八極之淳粹,良無以匹也。由是皇心顧之,有懷伊昔。乃詔陪侍,奉述中京。臣聞“旦奭分陝,方稱禮樂之盛;姬劉並驅,必致威攘之美”。豈徒積駟,重跡揚鑣。是以沉吟《頌》《典》,左右《雅》《記》。以茲博物,君其詳之。

……

賞析:

《舞馬賦》是南朝宋文學家謝莊的作品,該賦以華麗的辭藻、豐富的典故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舞馬的神奇與美妙,同時歌頌了宋王朝的盛世氣象與天子的聖明仁德

一、主題與思想內涵

1.

歌頌盛世與帝王:賦文開篇便點明馬在天地間的重要地位,隨後敘述皇宋天子“身紆朱組,手運玄鉞,而陶化以正,取亂以奇”,展現出天子的威嚴與治國理政的才能。文中通過描述各種祥瑞現象,如“川遊魯鱗,雲飛晉燕,六牙宛轉,七枝蹁躚”,以及舞馬的出現,暗示這是天子德政感召所致,全方位歌頌了皇宋的太平盛世和天子的聖明,表達對帝王的尊崇與讚美

2.

宣揚德政與教化:“惠浸萌生,信及翔泳”體現天子恩澤惠及萬物,彰顯其德政。文中強調“教敬不易之典,訓人必書之舉”,突出對傳統禮儀教化的重視,表明在太平盛世中,不僅物質繁榮,精神文化的傳承與教育也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傳達出德政與教化相輔相成的思想

二、藝術特色

1.

用典豐富:賦中大量運用典故,如“帝軒陟位,飛黃服皂”“後唐膺籙,赤文候日”,借黃帝、後唐時期與神馬相關的典故,增添了文章的曆史厚重感與神秘色彩,同時暗示皇宋與古代聖明王朝一樣,受天命眷顧,擁有祥瑞之兆。這些典故的運用,也使文章在歌頌帝王時更具說服力,展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

2.

辭藻華麗:謝莊以精湛的文字技巧,運用大量華麗的辭藻描繪舞馬及相關場景。如“七盤婉轉,八翮蹁躚。陵九峻,超五山。龍驤橫舉,揚鑣飛沫”,通過豐富的詞彙和生動的描寫,將舞馬的優美姿態、矯健步伐刻畫得淋漓儘致,給讀者帶來強烈的視覺衝擊,展現了南朝文學注重形式美的特點

3.

描寫細膩:對舞馬的描寫細致入微,從舞馬的外在形態,如“六轡沃若,六閒孔秩。既秣璅以均和,又佩之搖熠”,到其動態表現,如“合好騰驤,淩高馳騖”,全方位展現了舞馬的神駿與靈動。同時,對周圍場景,如“鳳蓋俄軫,虹旗委旆”的描寫,也為舞馬的出現營造了宏大而莊重的氛圍,使整個畫麵更加生動、立體

4.

結構嚴謹:文章開篇以馬的重要性引入,接著描述皇宋的盛世景象,為舞馬的出現做鋪墊;中間詳細刻畫舞馬的姿態、能力以及與天子的關聯;結尾通過典故再次強調皇宋的昌盛,前後呼應,結構完整,層次分明,使歌頌的主題得以有條不紊地展開

……

解析:

1.

臣聞“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

-

解析:開篇引用俗語,直接表明在傳統認知裡,龍於天、馬於地,各有其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此句為全文奠定基調,強調馬的重要地位,引出後文對馬,特彆是舞馬的種種描述。

2.

故《禮》稱驪騵,《詩》誦騮駱,先景遺風之美,世所得聞

-

解析:借《禮記》稱讚驪(黑色馬)、騵(赤毛白腹馬),《詩經》吟誦騮(黑鬣黑尾的紅馬)、駱(白馬),說明馬在經典文化中早有讚譽。“先景遺風”形象描繪馬奔跑時速度極快,能超越光影、留下風一般的痕跡,凸顯馬的矯健與靈動,展現其在古人心中的美妙形象,為下文舞馬的出現做文化鋪墊。

3.

吐圖騰光之異,有時而出

-

解析:進一步闡述馬具有神秘奇異之處,傳說馬能吐出帶有圖紋的光芒,不過這種祥瑞之兆偶爾才會出現。此句為馬增添神秘色彩,暗示後文所寫舞馬的出現不同尋常,是盛世祥瑞的象征。

4.

暨我皇宋,光有四海,天子乃身紆朱組,手運玄鉞,而陶化以正,取亂以奇

-

解析:“暨”表示到了,點明時代背景為皇宋時期。“光有四海”突出皇宋疆域廣闊,統治天下。“身紆朱組,手運玄鉞”刻畫天子形象,紅色絲帶與黑色大斧象征天子尊貴身份與權威。“陶化以正,取亂以奇”體現天子以正道教化百姓,用奇謀平定禍亂,展現天子治國理政的才能,為舞馬出現於這樣的盛世提供合理背景。

5.

惠浸萌生,信及翔泳

-

解析:“惠”指天子的恩澤,“浸”有潤澤之意,“萌生”指代萬物。“信”為誠信,“翔泳”代表天空飛翔的鳥類與水中遊動的生物。此句表明天子的恩澤潤澤萬物,誠信遍及天地間各類生靈,強調皇宋天子德政廣施,彰顯盛世氣象,為下文各種祥瑞現象及舞馬的出現做鋪墊。

6.

故能使川遊魯鱗,雲飛晉燕,六牙宛轉,七枝蹁躚

-

解析:列舉一係列祥瑞景象。“川遊魯鱗”指魯國的魚兒在川中暢遊,“雲飛晉燕”是說晉國的燕子在雲間飛翔,“六牙宛轉”描繪六牙白象姿態優美,“七枝蹁躚”形容七葉蓮花翩翩起舞。這些祥瑞齊聚,營造出太平盛世的氛圍,烘托皇宋的昌盛,暗示舞馬也是這盛世祥瑞的一部分。

7.

昔帝軒陟位,飛黃服皂;後唐膺籙,赤文候日。皆道洽無垠,徽音有載

-

解析:運用典故,“帝軒陟位,飛黃服皂”說的是黃帝登上帝位時,飛黃神馬為其駕車;“後唐膺籙,赤文候日”指後唐接受天命,赤文神馬等候日出。這兩個典故表明古代聖明帝王在位時皆有祥瑞之馬相伴,他們道德廣泛傳播,美好的聲譽被記載。藉此暗示皇宋與古代聖明王朝一樣,受天命眷顧,擁有祥瑞,同時也為歌頌皇宋天子提供曆史參照。

8.

我後固天縱睿,欻聖通神,君臨萬宇,照臨八埏

-

解析:“我後”指皇宋天子,“天縱睿”強調天子天賦睿智,“欻聖通神”表明天子聖明達到通神的境界。“君臨萬宇”說天子統治天下,“照臨八埏”中“八埏”指八方極遠之地,即天子的光輝照耀八方。此句進一步歌頌天子的聖明與威嚴,強化皇宋盛世的形象。

9.

是以窮沄溟之蘊,儘翔翥之思

-

解析:“是以”表示因此,“窮”和“儘”都有窮儘之意。“沄溟”指大海,代表深邃廣闊之處;“翔翥”意為飛翔,這裡可理解為對高遠境界的追求。此句表明天子追求窮儘天地間深邃的蘊含,用儘如鳥兒飛翔般高遠的思考,展現天子誌向遠大,追求卓越,暗示在這樣的天子治理下,會出現非凡之事,如舞馬這樣的祥瑞。

10.

方且屬輦道於天階,命帝閽於天邑

-

解析:“方且”有正要之意,“屬”連線,“輦道”指帝王車駕所行之道,“天階”代指天庭,這裡形容天子的車駕之道彷彿連線到天庭,凸顯天子地位尊崇。“帝閽”指宮門守衛,“天邑”指京城,即天子在京城任命宮門守衛,展現天子對京城的統治與規劃,描繪出皇宋京城的莊重威嚴。

11.

按玉轡而均停,度金鑣而龍轡

-

解析:描寫天子駕馭車馬的情景。“按玉轡”“度金鑣”,“玉轡”“金鑣”體現車馬裝飾華麗,“均停”表示行車平穩,“龍轡”以龍形容馬韁繩,暗示馬如龍般神駿。此句從細節處展現天子出行的莊重與車馬的不凡,為後文引出舞馬做鋪墊。

12.

是以進不炰炰,退不逡逡,終日萬機,充庭納駟

-

解析:“是以”表明因果關係,“進不炰炰”指前進時不急躁冒進,“炰炰”形容急躁;“退不逡逡”說後退時不遲疑徘徊,“逡逡”意為遲疑。“終日萬機”體現天子日理萬機,“充庭納駟”描繪宮廷中車馬眾多。此句既展現天子處理政務的沉穩,又突出宮廷的繁榮,與前文對皇宋盛世的描述相呼應。

13.

教敬不易之典,訓人必書之舉

-

解析:強調天子注重禮儀教化。“教敬不易之典”指教導人們遵循敬重長輩等不可改變的禮儀典章,“訓人必書之舉”表示用值得書寫記載的行為來訓導民眾。體現皇宋在注重物質繁榮的同時,也重視精神文化的傳承與教育,傳達德政與教化並重的理念。

14.

因時觀藝,豈唯褉飲;擇地依仁,豈唯祓除

-

解析:“因時觀藝”指依據時節觀賞技藝表演,“豈唯褉飲”意思是不僅僅是為了舉行修褉時的宴飲活動。“擇地依仁”表示選擇有仁德氛圍之地,“豈唯祓除”即不隻是為了舉行祓除不祥的儀式。此句表明天子的活動不僅僅侷限於傳統的習俗活動,更注重文化、仁德等方麵的內涵,進一步展現皇宋的文化昌盛與對道德的追求。

15.

故祗迎六氣之調,爰搜八駿之奇

-

解析:“故”表示所以,“祗迎”即恭敬迎接,“六氣之調”指順應天地六氣的調和,象征順應自然規律。“爰搜”意為於是搜尋,“八駿之奇”指像周穆王八駿那樣奇異的駿馬,這裡暗指對優秀駿馬的搜尋,為引出舞馬做鋪墊,暗示舞馬是順應天時、符合盛世祥瑞的神奇之馬。

16.

伊逸倫之妙足,自前代而間出

-

解析:“伊”為語氣助詞,“逸倫”指超越同輩,“妙足”指代駿馬。此句說那些超越尋常的神奇駿馬,在前代就偶爾出現。為下文描述舞馬的超凡脫俗做鋪墊,表明舞馬這種神奇的駿馬並非偶然出現,而是有著曆史淵源。

17.

並榮光於瑞典,登郊歌乎司律

-

解析:“榮光”指彩色的光輝,象征祥瑞;“瑞典”祥瑞的典章。“登郊歌”指被列入郊祀的樂章,“司律”掌管音樂的官員。此句表明這些神奇的駿馬與祥瑞典章同放光輝,其事跡被掌管音樂的官員寫進郊祀樂章,強調舞馬之類的神奇駿馬在曆史上被視為祥瑞,且備受尊崇。

18.

所以宗伯掌禮,司樂協職,聳八鑾之玉,鳴和鸞之響

-

解析:“宗伯”是古代掌管禮儀的官員,“司樂”負責音樂事務。“聳八鑾之玉”“鳴和鸞之響”描繪天子出行時車馬裝飾的鈴鐺發出聲響,體現禮儀的莊重。此句表明在皇宋盛世,禮儀與音樂等各項事務都井然有序,為舞馬出現營造莊重、有序的氛圍。

19.

詔六官以修列,供九服之貢職

-

解析:“詔”指天子下令,“六官”指朝廷的各類官員,“修列”意為整頓行列,使其各司其職。“九服”指代天下各地,“貢職”指進貢的職責。此句表明天子下令朝廷官員各司其職,各地履行進貢職責,展現皇宋朝廷的有序管理與國家的繁榮昌盛,為舞馬的出現提供穩定、繁榮的社會背景。

20.

開皇家之秘殿,覽充庭之駟匹

-

解析:“開皇家之秘殿”表示開啟皇家隱秘的宮殿,“覽充庭之駟匹”指觀賞宮廷中眾多的馬匹。此句通過描寫天子觀賞宮廷馬匹的場景,自然引出下文對舞馬的詳細描述,同時體現皇家對馬匹的重視。

21.

乃有乘輿順動,巡幸上京

-

解析:“乘輿”指代天子車駕,“順動”指順應時勢行動,“巡幸上京”即天子到京城巡遊視察。此句描寫天子出行的重大活動,為下文舞馬在天子出行場景中的出現做鋪墊,營造宏大的場麵氛圍。

22.

屬車千乘,前驅萬旌

-

解析:描繪天子出行的儀仗規模,“屬車千乘”說明跟隨天子的車輛眾多,“前驅萬旌”表示前方開路的旌旗遮天蔽日,極言天子出行場麵的宏大壯觀,彰顯天子的威嚴與皇宋的強盛國力。

23.

掩中畿之轍,弭上林之塵

-

解析:“掩中畿之轍”指天子車駕的轍印覆蓋了京城周邊地區,“弭上林之塵”說車駕經過上林苑揚起的塵土都彷彿被平息。通過對車駕影響範圍和揚起塵土的描寫,從側麵烘托出天子出行的規模宏大,進一步渲染場麵的壯觀。

24.

鳳蓋俄軫,虹旗委旆

-

解析:“鳳蓋”指飾有鳳凰圖案的車蓋,“俄軫”形容車蓋快速轉動;“虹旗”像彩虹一樣色彩斑斕的旗幟,“委旆”描繪旗幟隨風飄動的樣子。此句通過對車蓋與旗幟動態的描寫,生動展現天子出行時儀仗的華麗與靈動,為整個出行場麵增添了美感與氣勢。

25.

覲王母於昆墟,要帝台於宣嶽

-

解析:運用神話典故,“覲王母於昆墟”說天子彷彿到昆侖山拜見西王母,“要帝台於宣嶽”指在宣山邀請帝台。借神話場景表達天子巡遊如同與神靈交流,暗示天子地位的尊崇與皇宋的神聖,同時為出行增添神秘色彩。

26.

爾其六轡沃若,六閒孔秩

-

解析:“爾其”承接上文,引出對馬的描述。“六轡沃若”形容馬韁繩柔軟光滑,“六閒”指馬廄,“孔秩”表示非常整齊有序。此句從馬韁繩和馬廄的細節,展現皇家對馬的精心照料與管理,暗示即將描述的舞馬身份不凡。

27.

既秣璅以均和,又佩之搖熠

-

解析:“秣璅”指喂馬的草料,“均和”說明草料調配均勻。“佩之搖熠”描繪馬身上佩戴的飾品閃閃發光。此句進一步強調對舞馬飼養的精細以及裝飾的華麗,突出舞馬的尊貴地位。

28.

簡偉塞門,獻狀絳闕

-

解析:“簡偉”指挑選出眾的馬匹,“塞門”指邊關,說明這些良馬來自四方。“獻狀絳闕”意為將它們呈獻給朝廷,“絳闕”指代皇宮。此句表明舞馬是經過挑選,從各地進獻到皇宮的優秀馬匹,凸顯舞馬的不凡來曆。

29.

旦刷幽燕,晝秣荊越

-

解析:誇張地描述舞馬的行程,早上還在幽燕之地刷洗,白天就到荊越地區喂養。突出舞馬活動範圍之廣,暗示其神駿非凡,能夠日行千裡,增強舞馬的神奇色彩。

30.

教敬之儀,既極其妙;川嶽之靈,又竭其祥

-

解析:“教敬之儀”指對舞馬的訓練遵循敬重的禮儀規範,“既極其妙”表示訓練達到極高的水準。“川嶽之靈,又竭其祥”說明舞馬彷彿彙聚山川的靈氣,極儘祥瑞之態。此句強調舞馬不僅訓練有素,而且具有祥瑞象征意義,與前文對皇宋盛世祥瑞的描述相呼應。

31.

故能代禦天衢,息駕瑤池

-

解析:“故能”表示因果,“代禦天衢”說舞馬能夠代替天子在天上的大道馳騁,“息駕瑤池”指在瑤池停歇。運用誇張手法,將舞馬比作能在神話仙境中自由往來的神馬,進一步突出舞馬的神奇,同時暗示皇宋天子如同神仙般尊貴,擁有非凡的坐騎。

32.

鬬容與,弭步躊躇

-

解析:“鬬容與”描繪舞馬神態從容閒雅,“弭步躊躇”形容其步伐緩慢、從容不迫。此句從神態和步伐方麵,細膩刻畫舞馬優雅的姿態,展現舞馬在行走時的高貴氣質。

33.

齒曆雖衰,而藝美不忒

-

解析:“齒曆”指馬的年齡,“藝美”指舞馬表演技藝的美妙,“不忒”表示沒有差錯。此句表明即使舞馬隨著年齡增長,但其表演技藝依然精湛,突出舞馬技藝的高超與穩定性,體現對舞馬的讚美。

34.

襲養兼年,恩隱周渥

-

解析:“襲養兼年”指多年來一直精心飼養,“恩隱周渥”說明對舞馬的照顧和恩情深厚而周全。此句體現皇家對舞馬的重視與關愛,從側麵反映舞馬在皇宋的特殊地位。

35.

於時鑾輿戾止,六龍齊首

-

解析:“於時”表示在這時,“鑾輿”指代天子車駕,“戾止”即到達。“六龍齊首”描繪拉天子車駕的六匹馬整齊地昂著頭,展現天子車駕到達時的莊重場麵,為下文舞馬在天子麵前的表現做鋪墊。

36.

師兵象存,軍麾景屬

-

解析:“師兵象存”指軍隊的陣容嚴整,如同古代兵陣之象依然存在。“軍麾景屬”中“軍麾”是軍旗,“景屬”形容軍旗如影子相連般眾多。此句描寫天子出行時軍隊護衛的壯觀場景,襯托出天子的威嚴,同時為舞馬的表演營造宏大、莊重的氛圍。

37.

肅華台之金座,展天子之武義

-

解析:“肅華台之金座”描繪華台之上的金座莊嚴肅穆,“展天子之武義”表示展示天子的威武與仁義。此句通過對場景的描寫,暗示這是一個彰顯天子威嚴與品德的重要場合,舞馬的表演將在此背景下進行。

38.

乃眷斯馬,於焉來質

-

解析:“乃眷斯馬”指天子眷顧這些馬,“於焉來質”表示舞馬來到這裡。此句表明舞馬受到天子關注,且來到天子麵前,引出下文對舞馬在天子麵前表現的描述。

39.

負圖而歸,懷德而至

-

解析:運用典故,類似傳說中龍馬負圖的祥瑞之意,表明舞馬如同帶著祥瑞而來,懷著對天子仁德的感應來到。強調舞馬的出現是祥瑞之兆,與天子的仁德相互呼應,再次歌頌皇宋天子的聖明。

40.

天符帝出,瑞兩儀

-

解析:“天符帝出”指上天的符命因天子的聖明而出現,“瑞兩儀”表示祥瑞遍佈天地之間。此句將舞馬的出現與上天符命、天地祥瑞聯係起來,強化舞馬作為祥瑞象征的意義,祥瑞皇宋天子順應天命,天下祥瑞齊聚的盛世景象。

41.

我皇之德,威暢遐陲

-

解析:著重強調皇帝的品德高尚,其威望暢行至遙遠的邊疆。“遐陲”指代極遠的邊境地區,此句意在表明皇帝的仁德與威嚴影響範圍之廣,從中央到邊疆,無人不感受到皇恩浩蕩與天威赫赫,進一步歌頌皇宋天子的聖明統治,呼應前文對天子德政及盛世景象的描述。

42.

七盤婉轉,八翮蹁躚

-

解析:生動描繪舞馬的優美姿態。“七盤”可能指舞馬如在七個盤上舞動,展現其動作的曲折變化;“婉轉”突出動作的柔美流暢。“八翮”並非實指馬有八隻翅膀,而是以鳥的翅膀來比喻舞馬動作如飛鳥般輕盈,“蹁躚”形容其翩翩起舞的樣子。此句通過形象的比喻和細膩的描寫,展現舞馬表演時的靈動與優美,給人以強烈的視覺美感。

43.

陵九峻,超五山

-

解析:運用誇張手法來表現舞馬的超凡能力。“陵”有超越、跨越之意,“九峻”和“五山”代表高山峻嶺。舞馬能夠跨越九峻山、超越五嶽,極言其奔跑、跳躍能力之強,彷彿具有超越自然的神力,進一步凸顯舞馬的神奇與不凡,從能力方麵深化對舞馬的讚美。

44.

龍驤橫舉,揚鑣飛沫

-

解析:此句刻畫舞馬奔跑時的雄姿。“龍驤”形容舞馬如巨龍騰飛般氣勢昂揚,“橫舉”表現其身姿矯健,奮力躍起。“揚鑣”指馬奔跑時揚起馬嚼子,“飛沫”描繪馬奔跑時口中噴出的唾沫,生動展現舞馬奔跑時的迅猛與活力,讓讀者如臨其境,感受到舞馬的磅礴氣勢。

45.

馬踶虺,勢若崩嶽

-

解析:“踶虺”描繪舞馬奮起、騰躍的動作,“勢若崩嶽”將舞馬騰躍時的氣勢比作山嶽崩塌,運用誇張的手法突出舞馬動作的力量感與震撼力,展現舞馬在表演時強大的爆發力,使舞馬的形象更加鮮明生動,極具衝擊力。

46.

卻步踟躕,玄黃虺頹

-

解析:與前文舞馬的迅猛動作形成對比,描述舞馬後退、徘徊時的狀態。“卻步踟躕”表現舞馬步伐遲疑,慢慢後退,“玄黃虺頹”則強調舞馬此時彷彿因疲憊而呈現出的一種狀態。“玄黃”原指馬病,這裡用來形容舞馬在表演過程中的節奏變化,使舞馬的形象更加豐富立體,展示其表演時收放自如的特點。

47.

觀其合好騰驤,淩高馳騖

-

解析:總體描述對舞馬表演的觀感。“合好騰驤”體現舞馬在表演時姿態協調優美,奔騰昂揚,“淩高馳騖”描繪其能夠淩空躍起、高速賓士。此句概括了舞馬表演時的多種精彩姿態,展現舞馬在表演過程中活力四溢、氣勢非凡的整體形象,表達對舞馬表演的高度讚美。

48.

庶馮夷之水,蹶陽侯之波

-

解析:藉助神話傳說進一步渲染舞馬的神奇。“庶”表示或許,“馮夷”是傳說中的河神,“蹶”有踏翻之意,“陽侯”也是傳說中的水神。此句意思是舞馬的氣勢或許能踏翻馮夷掌管的河水,踢倒陽侯掀起的波浪,誇張地形容舞馬具有超越自然力量的神奇能力,將舞馬的神奇形象推向極致,增添了文章的浪漫主義色彩。

49.

致天閒於帝皂,充王闕之萬駟

-

解析:“致”有送達之意,“天閒”指皇家馬廄,“帝皂”同樣指代皇家馬廄。此句表明將眾多如舞馬這般優秀的馬匹彙聚到皇家馬廄,“充王闕之萬駟”強調馬的數量眾多,足以充實皇宮。這既體現了皇家對舞馬等良馬的珍視與彙聚,也從側麵反映出皇宋的強盛國力,有能力飼養和擁有眾多良馬。

50.

超益野之絕聚,逾雲南之駭駟

-

解析:繼續通過對比突出舞馬的超凡。“益野之絕聚”可能指益地荒野中聚集的絕世良馬,“雲南之駭駟”指雲南令人驚歎的駿馬。舞馬超越了這些聞名的良馬,再次強調舞馬的出類拔萃,無論是在品質還是能力上,都遠超其他地方的駿馬,進一步強化對舞馬的讚美之情。

51.

乘雲漢,越昆侖,度空同,躡天根

-

解析:運用誇張的想象,描繪舞馬的神奇行程。“雲漢”指銀河,“昆侖”是神話中的神山,“空同”也是傳說中的仙山,“天根”可理解為天邊。舞馬能夠乘坐於銀河之上,跨越昆侖山,越過空同山,踩踏天邊,這一係列表述將舞馬神化,使其彷彿具有穿梭於天地之間、超越仙境的能力,極大地豐富了舞馬的神奇形象,展現出作者豐富的想象力與浪漫主義情懷。

52.

壹舉而八表清,再舉而四海賓

-

解析:此句將舞馬與國家的繁榮穩定相聯係,帶有象征意義。“八表”指八方之外,“四海”指代天下。舞馬一舉動就能使天下清平,再舉動就能讓四海賓服。表麵寫舞馬,實則借舞馬的神奇來歌頌皇宋天子的聖明統治,暗示在天子的治理下,國家太平,四方歸服,天下呈現出繁榮昌盛的景象。

53.

乗六氣之辨,禦天地之馴

-

解析:“乘六氣之辨”化用《莊子·逍遙遊》中“若夫乘天地之正,而禦六氣之辯”,“六氣”指陰、陽、風、雨、晦、明,“辨”通“變”,表示順應六氣的變化。“禦天地之馴”意思是駕馭天地間馴服之物。此句進一步強調舞馬彷彿能夠順應自然變化,駕馭天地萬物,體現舞馬與自然、天地的和諧統一,同時暗示皇宋天子順應自然規律,治理天下有方,使萬物和諧有序。

54.

是以知九區之塵事,洵不可同;八極之淳粹,良無以匹也

-

解析:“是以”表示因此,“九區”“八極”都指代天下。此句意思是由此可知,天下各地的平常事物與舞馬這種神奇之物實在不可相提並論,天下其他地方的精粹也無法與舞馬相比。通過對比,再次突出舞馬的獨特與非凡,同時表達對舞馬的高度讚美,強化舞馬作為皇宋盛世突出象征的地位。

55.

由是皇心顧之,有懷伊昔

-

解析:“由是”即因此,“皇心顧之”指皇帝心中眷顧這些舞馬,“有懷伊昔”表示皇帝由此回憶起往昔的事情。此句承上啟下,由對舞馬的描述過渡到皇帝的感慨,為下文皇帝詔令臣子作賦的情節做鋪墊。

56.

乃詔陪侍,奉述中京

-

解析:“乃詔”表明皇帝於是下詔,“陪侍”指皇帝身邊的臣子,“奉述中京”即讓臣子們奉命描述京城(此處可能是借京城來展現皇宋的繁榮等相關內容)。此句引出下文臣子對京城及皇宋相關內容的敘述,體現出這篇賦的創作緣由是應皇帝詔令。

57.

臣聞“旦奭分陝,方稱禮樂之盛;姬劉並驅,必致威攘之美”

-

解析:運用曆史典故,“旦奭分陝”指周公旦和召公奭分治陝地,以此代表西周時期禮樂製度的昌盛;“姬劉並驅”,“姬”指代周朝姬姓王室,“劉”指代漢朝劉姓皇室,說周、漢兩朝並駕齊驅,必定能達到聲威遠揚、攘除禍患的美好局麵。此句以曆史上的盛世為例,表明皇宋也如同周、漢一樣,正處於繁榮昌盛、禮樂完備、聲威遠播的時期。

58.

豈徒積駟,重跡揚鑣

-

解析:“豈徒”表示不僅僅,“積駟”指眾多的馬匹,“重跡揚鑣”描繪眾多馬匹揚起馬嚼子,足跡重疊,形容車馬眾多。此句意思是皇宋的昌盛不僅僅體現在擁有眾多的車馬,更在於其在各個方麵都呈現出繁榮昌盛的景象,引出下文對皇宋昌盛內涵的進一步闡述。

59.

是以沉吟《頌》《典》,左右《雅》《記》。以茲博物,君其詳之

-

解析:“沉吟《頌》《典》,左右《雅》《記》”表明作者通過深入思考《頌》《典》《雅》《記》等經典著作,汲取其中的知識和內涵。“以茲博物,君其詳之”意思是憑借這些知識來詳儘地描述事物,希望讀者(這裡指皇帝或其他閱讀者)能詳細瞭解。此句總結全文,表明作者創作此賦是基於深厚的文化底蘊,且希望通過此賦全麵展現皇宋的繁榮昌盛,以及舞馬作為祥瑞象征的意義。

……

句譯:

1.

臣聞“天用莫如龍,地用莫如馬”

我聽聞“在天上的生物中,沒有比龍更具功用的;在地上的生物裡,沒有比馬更有作用的”。

2.

故《禮》稱驪騵,《詩》誦騮駱,先景遺風之美,世所得聞

所以《禮記》中稱讚黑色與赤黃色的馬,《詩經》裡吟誦黑鬣黑尾的紅馬和白馬,馬那種超越光影、遺留風跡的美妙,世人早有聽聞。

3.

吐圖騰光之異,有時而出

至於馬能吐出圖紋、閃耀靈光的奇異之事,偶爾也會出現。

4.

暨我皇宋,光有四海,天子乃身紆朱組,手運玄鉞,而陶化以正,取亂以奇

到了我偉大的宋朝,擁有四海之地,天子身係紅色絲帶,手持黑色大斧,以正道陶冶教化百姓,用奇謀平定禍亂。

5.

惠浸萌生,信及翔泳

天子的恩澤潤澤萬物,誠信遍及飛翔的鳥兒與遊動的魚兒。

6.

故能使川遊魯鱗,雲飛晉燕,六牙宛轉,七枝蹁躚

所以能讓魯國的魚兒在川中暢遊,晉國的燕子在雲間飛翔,六牙白象姿態婉轉,七葉蓮花舞姿蹁躚。

7.

昔帝軒陟位,飛黃服皂;後唐膺籙,赤文候日。皆道洽無垠,徽音有載

從前黃帝登上帝位,飛黃神馬為其駕車;後唐接受天命,赤文神馬等候日出。他們都道德廣被無邊,美好的聲譽被記載下來。

8.

我後固天縱睿,欻聖通神,君臨萬宇,照臨八埏

我們的皇帝天賦睿智,聖明達到通神的境界,君臨天下,光輝照耀八方極遠之地。

9.

是以窮沄溟之蘊,儘翔翥之思

因此,皇帝追求窮儘大海般深邃的蘊含,用儘如鳥兒飛翔般高遠的思考。

10.

方且屬輦道於天階,命帝閽於天邑

正要將帝王車駕所行之道連線到天庭,在京城任命宮門守衛。

11.

按玉轡而均停,度金鑣而龍轡

握著玉製的韁繩平穩行車,衡量著金飾的馬嚼子駕馭如龍般的駿馬。

12.

是以進不炰炰,退不逡逡,終日萬機,充庭納駟

所以前進時不急躁冒進,後退時不遲疑徘徊,皇帝每日處理繁多政務,宮廷中車馬眾多。

13.

教敬不易之典,訓人必書之舉

教導人們遵循敬重長輩等不可改變的禮儀典章,用值得書寫記載的行為來訓導民眾。

14.

因時觀藝,豈唯褉飲;擇地依仁,豈唯祓除

依據時節觀賞技藝表演,難道僅僅是為了舉行修褉時的宴飲活動;選擇有仁德氛圍之地,難道僅僅是為了舉行祓除不祥的儀式。

15.

故祗迎六氣之調,爰搜八駿之奇

所以恭敬迎接順應天地六氣的調和,於是搜尋像周穆王八駿那樣奇異的駿馬。

16.

伊逸倫之妙足,自前代而間出

那些超越同輩的神奇駿馬,在前代就偶爾出現。

17.

並榮光於瑞典,登郊歌乎司律

它們與祥瑞典章同放光輝,其事跡被掌管音樂的官員寫進郊祀樂章。

18.

所以宗伯掌禮,司樂協職,聳八鑾之玉,鳴和鸞之響

因此宗伯掌管禮儀,司樂協同履行職責,使車馬裝飾的八鑾美玉高聳,和鸞鈴鐺發出聲響。

19.

詔六官以修列,供九服之貢職

天子下令朝廷各類官員整頓行列,使其各司其職,各地履行進貢的職責。

20.

開皇家之秘殿,覽充庭之駟匹

開啟皇家隱秘的宮殿,觀賞宮廷中眾多的馬匹。

21.

乃有乘輿順動,巡幸上京

於是天子車駕順應時勢行動,到京城巡遊視察。

22.

屬車千乘,前驅萬旌

跟隨天子的車輛有千乘之多,前方開路的旌旗多達萬麵。

23.

掩中畿之轍,弭上林之塵

天子車駕的轍印覆蓋了京城周邊地區,車駕經過上林苑揚起的塵土彷彿都被平息。

24.

鳳蓋俄軫,虹旗委旆

飾有鳳凰圖案的車蓋快速轉動,像彩虹一樣色彩斑斕的旗幟隨風飄動。

25.

覲王母於昆墟,要帝台於宣嶽

彷彿到昆侖山拜見西王母,在宣山邀請帝台。

26.

爾其六轡沃若,六閒孔秩

那馬的六條韁繩柔軟光滑,馬廄非常整齊有序。

27.

既秣璅以均和,又佩之搖熠

喂馬的草料調配均勻,馬身上佩戴的飾品閃閃發光。

28.

簡偉塞門,獻狀絳闕

從邊關挑選出眾的馬匹,將它們呈獻給皇宮。

29.

旦刷幽燕,晝秣荊越

早上在幽燕之地刷洗馬匹,白天就在荊越地區喂養。

30.

教敬之儀,既極其妙;川嶽之靈,又竭其祥

對馬的訓練遵循敬重的禮儀規範,達到了極高的水準;這馬彷彿彙聚了山川的靈氣,極儘祥瑞之態。

31.

故能代禦天衢,息駕瑤池

所以這馬能夠代替天子在天上的大道馳騁,在瑤池停歇。

32.

鬬容與,弭步躊躇

馬神態從容閒雅,步伐緩慢、從容不迫。

33.

齒曆雖衰,而藝美不忒

雖然馬的年齡漸長,但它表演技藝的美妙沒有差錯。

34.

襲養兼年,恩隱周渥

多年來一直精心飼養這匹馬,對它的照顧和恩情深厚而周全。

35.

於時鑾輿戾止,六龍齊首

在這時天子車駕到達,拉車的六匹馬整齊地昂著頭。

36.

師兵象存,軍麾景屬

軍隊的陣容嚴整,如同古代兵陣之象依然存在,軍旗如影子相連般眾多。

37.

肅華台之金座,展天子之武義

華台之上的金座莊嚴肅穆,展示著天子的威武與仁義。

38.

乃眷斯馬,於焉來質

天子眷顧這些馬,舞馬來到這裡。

39.

負圖而歸,懷德而至

舞馬如同帶著祥瑞的圖紋歸來,懷著對天子仁德的感應來到。

40.

天符帝出,瑞兩儀

上天的符命因天子的聖明而出現,祥瑞遍佈天地之間。

41.

我皇之德,威暢遐陲

我們皇帝的品德,威望暢行到遙遠的邊疆。

42.

七盤婉轉,八翮蹁躚

舞馬如在七個盤上舞動,姿態柔美流暢,動作如飛鳥般輕盈,翩翩起舞。

43.

陵九峻,超五山

舞馬能夠跨越九峻山,超越五嶽。

44.

龍驤橫舉,揚鑣飛沫

舞馬如巨龍騰飛般氣勢昂揚,奮力躍起,奔跑時揚起馬嚼子,口中噴出唾沫。

45.

馬踶虺,勢若崩嶽

舞馬奮起、騰躍,氣勢如同山嶽崩塌。

46.

卻步踟躕,玄黃虺頹

舞馬後退、徘徊,彷彿因疲憊而呈現出一種狀態。

47.

觀其合好騰驤,淩高馳騖

觀看舞馬表演,姿態協調優美,奔騰昂揚,能夠淩空躍起、高速賓士。

48.

庶馮夷之水,蹶陽侯之波

舞馬的氣勢或許能踏翻馮夷掌管的河水,踢倒陽侯掀起的波浪。

49.

致天閒於帝皂,充王闕之萬駟

將眾多如舞馬這般優秀的馬匹彙聚到皇家馬廄,充實皇宮的馬匹數以萬計。

50.

超益野之絕聚,逾雲南之駭駟

舞馬超越了益地荒野中聚集的絕世良馬,也超過了雲南令人驚歎的駿馬。

51.

乘雲漢,越昆侖,度空同,躡天根

舞馬能夠乘坐於銀河之上,跨越昆侖山,越過空同山,踩踏天邊。

52.

壹舉而八表清,再舉而四海賓

舞馬一舉動就能使天下清平,再舉動就能讓四海賓服。

53.

乗六氣之辨,禦天地之馴

舞馬彷彿能夠順應六氣的變化,駕馭天地間馴服之物。

54.

是以知九區之塵事,洵不可同;八極之淳粹,良無以匹也

由此可知,天下各地的平常事物與舞馬這種神奇之物實在不可相提並論,天下其他地方的精粹也無法與舞馬相比。

55.

由是皇心顧之,有懷伊昔

因此皇帝心中眷顧這些舞馬,回憶起往昔的事情。

56.

乃詔陪侍,奉述中京

於是皇帝下詔讓身邊的臣子,奉命描述京城(相關內容)。

57.

臣聞“旦奭分陝,方稱禮樂之盛;姬劉並驅,必致威攘之美”

我聽聞“周公旦和召公奭分治陝地,才稱得上禮樂製度的昌盛;周朝姬姓王室與漢朝劉姓皇室並駕齊驅,必定能達到聲威遠揚、攘除禍患的美好局麵”。

58.

豈徒積駟,重跡揚鑣

皇宋的昌盛不僅僅體現在擁有眾多的車馬,更在於其他方麵。

59.

是以沉吟《頌》《典》,左右《雅》《記》。以茲博物,君其詳之

因此我深入思考《頌》《典》《雅》《記》等經典著作,憑借這些知識來詳儘地描述事物,希望您能詳細瞭解。

……

全譯:

臣聽聞:“論上天造物的功用,沒有比龍更突出的;論大地生物的效用,沒有比馬更顯著的。”故而《禮記》中對驪馬(黑色馬)與騵馬(赤毛白腹馬)加以稱讚,《詩經》裡吟誦騮馬(黑鬣黑尾的紅馬)與駱馬(白馬),馬那超越光影、遺留風跡的美妙之處,世人早有耳聞。至於馬能吐出圖紋、閃耀靈光的奇異之事,偶爾也會出現。

到了我大宋王朝,擁有四海疆土。天子身係朱紅絲帶,手握黑色大斧,以正道陶冶教化百姓,用奇謀平定禍亂。天子的恩澤潤澤萬物,誠信遍及空中飛翔的鳥兒與水中遊動的魚兒。所以能讓魯國的魚兒在川中暢快遨遊,晉國的燕子在雲間自由飛翔,六牙白象姿態優美地婉轉舞動,七葉蓮花輕盈地蹁躚搖曳。

往昔黃帝登上帝位,飛黃神馬為其駕車;後唐接受天命,赤文神馬等候日出。他們皆道德廣布無邊,美好的聲譽被載入史冊。我們的皇帝天賦睿智,聖明通神,君臨天下,光輝照耀八方極遠之地。

因此,皇帝致力於窮儘如大海般深邃的蘊含,用儘如鳥兒高飛般高遠的思慮。正將帝王車駕之道與天庭相連,在京城任命宮門守衛。手握玉製韁繩,平穩駕馭,衡量金飾馬嚼子,駕馭如龍駿馬。故而車駕前進時不急躁冒進,後退時不遲疑徘徊。皇帝每日處理繁多政務,宮廷中車馬絡繹不絕。

皇帝教導人們遵循敬重長輩等不可更改的禮儀典章,以值得書寫記載的行為訓導民眾。依據時節觀賞技藝表演,並非僅僅為了修褉時的宴飲;選擇有仁德氛圍之地,並非僅僅為了舉行祓除不祥的儀式。所以恭敬迎接順應天地六氣的調和,於是搜尋如周穆王八駿那般奇異的駿馬。

那些超凡絕倫的神駿之馬,在前代就偶爾出現。它們與祥瑞典章同放光輝,其事跡被掌管音樂的官員寫進郊祀樂章。因此,宗伯掌管禮儀,司樂協同履職,讓車馬裝飾的八鑾美玉高聳,和鸞鈴鐺發出清脆聲響。天子詔令六官整頓各司其職,各地履行進貢的職責。開啟皇家隱秘的宮殿,觀賞宮廷中眾多的馬匹。

於是天子車駕順應時勢出行,到京城巡遊視察。跟隨的車輛多達千乘,前方開路的旌旗足有萬麵。車駕的轍印覆蓋京城周邊,所經上林苑揚起的塵土彷彿都被平息。飾有鳳凰圖案的車蓋快速轉動,彩虹般色彩斑斕的旗幟隨風飄揚。彷彿天子到昆侖山拜見西王母,在宣山邀請帝台。

那拉車之馬的六條韁繩柔軟光滑,馬廄整齊有序。喂馬的草料調配均勻,馬身上佩戴的飾品熠熠生輝。從邊關挑選出眾的駿馬,將它們呈獻給皇宮。這些馬早上還在幽燕之地刷洗,白天就在荊越地區喂養。對馬的訓練遵循敬重的禮儀規範,達到了極高的水準;它們彷彿彙聚了山川的靈氣,儘顯祥瑞之態。

故而這些馬能夠代替天子在天上的大道馳騁,在瑤池停歇。它們神態從容閒雅,步伐緩慢而從容不迫。雖然馬的年齡漸長,但表演技藝依舊精妙無誤。多年來一直精心飼養,對它們的照顧和恩情深厚而周全。

此時天子車駕抵達,拉車的六匹馬整齊地昂著頭。軍隊陣容嚴整,軍旗如影子般相連。華台之上的金座莊嚴肅穆,彰顯著天子的威武與仁義。天子眷顧這些馬,舞馬來到此處。它們如同帶著祥瑞的圖紋歸來,懷著對天子仁德的感應降臨。上天的符命因天子的聖明而出現,祥瑞遍佈天地之間。

我們皇帝的品德,威望暢行至遙遠的邊疆。舞馬表演時,如在七個盤上舞動,姿態柔美流暢,動作如飛鳥般輕盈,翩翩而舞。它們能夠跨越九峻山,超越五嶽。如巨龍騰飛般氣勢昂揚,奮力躍起,奔跑時揚起馬嚼子,口中噴出飛沫。奮起騰躍時,氣勢如同山嶽崩塌;後退徘徊時,彷彿略顯疲憊之態。

觀看舞馬表演,姿態協調優美,奔騰昂揚,能夠淩空躍起、高速賓士。其氣勢或許能踏翻河神馮夷掌管的河水,踢倒水神陽侯掀起的波浪。眾多如舞馬這般優秀的馬匹彙聚到皇家馬廄,充實皇宮的馬匹數以萬計。它們超越了益地荒野中聚集的絕世良馬,也超過了雲南令人驚歎的駿馬。舞馬彷彿能夠乘坐於銀河之上,跨越昆侖山,越過空同山,踩踏天邊。舞馬一舉動就能使天下清平,再舉動就能讓四海賓服。它們彷彿能夠順應六氣的變化,駕馭天地間馴服之物。

由此可知,天下各地的平常事物與舞馬這種神奇之物實在不可相提並論,天下其他地方的精粹也無法與舞馬相比。因此皇帝心中眷顧這些舞馬,回憶起往昔。於是詔令身邊的臣子,奉命描述京城(的相關盛景)。

臣聽聞:“周公旦和召公奭分治陝地,才稱得上禮樂製度的昌盛;周朝姬姓王室與漢朝劉姓皇室並駕齊驅,必定能達到聲威遠揚、攘除禍患的美好局麵。”皇宋的昌盛並非僅僅體現在擁有眾多的車馬,更在於其他諸多方麵。因此臣深思《頌》《典》《雅》《記》等經典,憑借這些知識詳儘描述,希望您能詳細瞭解。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