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卒:開局吞噬華雄 第196章 荊州來使
淮安城內,「啟明學堂」是劉駿推行「掃盲」與基礎教育的重要基石。
學堂分級而立:小學、中學、大學。
小學不分年齡,廣招學子,授以識字、算數及「忠君愛國」等基要思想。能讀會算,明曉事理,便可畢業。
中學開始進階:專修政務管理、物理、幾何等實用學科。旨在培養中低層官員及各業亟需之技術大匠。
大學:立意培養貫通(法學、哲學、宗教)之大儒、及格物科學家(各科大匠)。
然爾,目前大學師資學員均寥寥。僅有蔡邕、華佗等幾位大家掛名執教。劉駿則偶爾提供些教材綱要,其餘亦是力有未逮。
這日,學堂中學部門外,甄宓下了學,懷抱幾卷書冊,與三兩女伴說笑著走出學堂大門。
她已褪去不少稚氣,出落得越發清麗脫俗,雖身著學堂統一發放的素樸青衣,仍難掩其漸顯的絕色容光。
恰在此時,劉駿巡視廣陵郡歸來,途經學堂之外。
清脆的馬蹄聲驚動了少女們。她們慌忙避讓至道旁,垂首行禮。
甄宓抬眸,好奇地望了一眼。
燦爛的陽光下,劉駿一身玄色鎧甲,端坐於駿馬之上,身姿挺拔如鬆,目光銳利中透著溫和。
他正與身旁白馬將軍趙雲低聲交談,側臉線條分明,自有一股威儀與魅力。
甄宓隻覺心跳莫名漏了一拍,臉頰微熱,慌忙低下頭去,心如撞鹿。
自快至及笄之年,懂得男女大防後,她已很少如幼時那般隨意往劉駿麵前跑了。數月不見,此刻竟心生怯意,不敢如往常一般上前打招呼。
劉駿等人並未留意路邊的少女們,策馬緩緩而過。
直到馬蹄聲遠去,甄宓才抬起頭,望著那漸行漸遠的挺拔背影,怔怔出神。
「宓兒,看什麼呢?快走啦!」身旁女伴出聲催促。
「我瞧她呀,定是在看趙將軍呢。嘻嘻,趙將軍英武不凡,且尚未成家,宓兒可是有機會的呢。」另一女伴嬉笑道。
「我看不然,定是在看侯爺。宓兒往日可是侯府的常客呢。」
「不能吧?侯爺早已娶妻,聽聞與那位呂小姐也好事將近。宓兒,你該不會是……想做妾吧?」此言一出,幾位少女皆掩口輕笑。
「啊?」甄宓猛地回過神來,臉上紅暈未退,羞惱道,「休要胡說!才沒有的事。是你們自己春心萌動,可莫要拉扯上我。」
「嘻嘻,那你便說說,是趙將軍好看些,還是咱們侯爺好看些?」
「去,去!都難看得緊!臭男人,有什麼好看的。」甄宓口是心非地嗔道,抱著書簡,快步向前跑開。
幾位小姑娘嘻嘻哈哈地追了上去。
這般少女嬉戲暢言男子的景象,也唯有在劉駿治下風氣漸開的廣陵方能得見。
若在彆處,幾位閨閣女子於道旁公然品評男子,怕早被當作不知廉恥的蕩婦,遭人戳斷脊梁骨了。
劉駿此次匆匆自廣陵趕回淮安,乃是因為侯府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荊州牧劉表麾下彆駕,韓嵩。
劉表遣使前來,實乃一大稀罕事,劉駿不得不重視,親自回轉接待。
當日,侯府宴會廳內,絲竹悠揚。
雙方見禮,韓嵩言辭極儘客氣,恭維劉駿年輕有為,英明神武,坐鎮東南,威名遠播。
劉駿同樣一番虛與委蛇的客套,隻差將劉表誇成匡扶漢室、天下歸心的不世英主,並將韓嵩讚成經天緯地、國士無雙的驚世奇才。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韓嵩方纔斂容,切入正題:
「劉使君雄踞徐揚,兵強馬壯,威震一方,天下矚目。如今袁紹、曹操相爭於北方,使君坐擁強兵,虎視淮泗,難道便無意於中原,取袁曹而代之?」
劉駿把玩著手中酒樽,笑了笑,避實就虛:
「韓先生此言差矣。駿受皇恩,身為漢臣,自當以保境安民為己任,豈敢妄動刀兵,覬覦中原,行那不臣之事?」
韓嵩碰了個軟釘子,也不尷尬,話鋒一轉,又道:「使君高義,天下共鑒。
然則,江東孫策,狼子野心,暴戾嗜殺,近日屢犯我荊州江夏之地,殺我將士,掠我百姓,其誌非小,恐欲西進吞並荊襄!
荊州與使君疆土幾近相接,唇齒相依,江東坐大,必圖江北,對使君亦非好事。」
劉駿心中冷笑,孫策與你荊州有殺父之仇,他不找你麻煩纔是奇事。麵上卻故作驚訝:
「哦?竟有此事?劉荊州坐擁荊襄九郡,帶甲十餘萬,錢糧豐足,名士如雲,良將如雨,豈懼一孫策小兒?」
「這個……」韓嵩乾笑一聲,
「孫策驍勇,冠絕江東,其麾下週瑜,多智近妖,實乃心腹大患。
我主之意,願與使君結為盟好,共抗江東。
如使君能在東線出兵牽製孫策,使其無暇西顧,我主必感念使君大德,自有厚報。」
韓嵩昂然拱手,恭聲再道:「日後荊徐聯手,何愁長江水域不定?」
眼界真窄啊!劉駿心中搖頭,與下座的賈詡、徐庶交換了一個心照不宣的眼神。
「劉荊州好意,實屬心係太平,正合吾心。」
劉駿放下酒樽,話鋒一轉,
「可我軍新定九江,淮南袁術舊將劉勳,仍盤踞廬江,屢為邊患。他日我軍興兵討伐此逆,不知汝主可願傾荊州之力,相助一臂之力?」
「那是自然!」韓嵩慨然應允,大包大攬,「袁術逆賊,天下共擊之!使君興義師,我主必鼎力相助,錢糧兵馬,皆可商議!
隻是,不知廣陵何時方可出兵南下,扼製江東孫策那猖獗之徒?」
「哎,」劉駿長歎一聲,麵露難色,
「徐南新定,百廢待興,民生凋敝,庫廩不豐,實無力南顧。
抗江東之事,暫時有心無力矣。
不過,請公放心!孫策若敢北犯我境,吾必親提大軍,迎頭痛擊,讓他有來無回!」
韓嵩臉色微變,心知劉駿這是不願被荊州當槍使。又周旋片刻,見劉駿態度堅決,他隻得退而求其次,約定待廣陵他日進圖廬江時,雙方再行商議結盟共抗孫策之事。
韓嵩此行,似有所得,又似無所得,最終隻能悻悻告退。
送走韓嵩,劉駿麵露冷笑:「劉景升倒是打得好算盤,想讓我頂雷,替他擋孫策複仇之刃。」
糜竺幽幽道:「荊州富庶而兵弱,劉表雖據寶地,卻無進取之心,守戶之犬爾。與其結盟,反受掣肘,不如積蓄實力,日後自取之。」
劉駿不置可否,荊州確是肥美之地,但曹操、孫策,乃至益州劉璋,誰又不是虎視眈眈?
欲取荊州,談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