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宋朝的脊梁 > 第380章 杭州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宋朝的脊梁 第380章 杭州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天佑二年,七月末,鑾駕抵達杭州。

船隊駛入錢塘江口,景象豁然開朗。與北方運河的厚重曆史感不同,此地的空氣濕潤而清新,帶著海風的微鹹與荷花的清芬。遠山如黛,近水含煙,西湖如一塊巨大的碧玉,鑲嵌在城西,雷峰塔與保俶塔遙遙相對。城郭依山傍水,街市沿江而建,舟楫穿梭,白牆黛瓦,一派江南水鄉的靈秀與繁華。此地的繁華,與汴梁的莊嚴宏大不同,更顯精緻、活躍,甚至帶著幾分海貿帶來的異域風情。

碼頭上,迎接的陣仗極有分寸。康王趙構並未親自到場,以避免「親王迎太上皇、皇帝」的禮儀尷尬。而是由杭州知府、兩浙路轉運使等地方大員,率領屬官及少量儀仗,肅立恭迎。儀式簡樸而莊重,既顯尊重,又不逾矩,透露出主人精心拿捏的分寸感。

鑾駕入駐早已灑掃一新的西湖行宮。此處原是前朝園林,經趙構修繕,既保留了江南園林的移步換景、曲徑通幽,又融入了些許疏朗開闊的氣象,可見其品味與用心。

安頓下來後,趙構才依禮入宮拜見。

他一身親王常服,麵料考究卻款式簡潔,舉止從容,態度恭謹而不卑微。先向太上皇趙佶行家禮,問安敘舊,言語間多是關切父親身體、談論杭州風物、品評書畫收藏,絕口不提朝政,恰到好處地迎合了趙佶的閒情雅緻。趙佶見到這個久居江南、氣色紅潤、頗懂得享受生活的兒子,再對比自己與趙桓的勞心勞力,心中不免泛起一絲複雜的滋味,既有欣慰,也有一絲難以言喻的落寞。

轉而向皇帝趙桓行禮時,趙構則完全是一副恪守臣節的模樣,彙報杭州及兩浙路民生大致安泰,漕運、海貿順暢,言語平實,資料清晰,絕不誇大其詞,也絕不主動提及任何可能敏感的事務。他神色平靜,目光澄澈,讓人挑不出半點錯處。

趙桓仔細打量著這位皇弟。趙構比記憶中更加沉穩,身上已無多少年少時的銳氣,反而透著一股曆經世事的圓融與內斂。他應答得體,態度無可指責,但不知為何,趙桓心中那根警惕的弦,卻始終無法放鬆。他試圖從趙構的眼神中找出些許野心的痕跡,卻隻看到一片溫和的深邃。

陳太初靜坐一旁,默默觀察著這場天家會麵。他注意到,趙構雖言辭謹慎,但其對杭州乃至兩浙路情況的熟悉程度,遠超一般藩王。提及民生經濟時,資料信手拈來,顯然日常極為關注地方治理。而且,行宮內的仆役、侍衛,行動規矩,訓練有素,透著一股不同於汴梁禁軍的、更為精乾利落的氣質。這一切,都表明趙構在杭州,絕非僅僅是個逍遙王爺。

次日,趙構做東,邀請太上皇、皇帝與秦王遊湖。

畫舫精緻,茶水點心俱是江南精品。泛舟西湖之上,但見蘇堤春曉(雖已盛夏,綠意仍濃),麴院風荷,三潭映月,美景如畫。趙佶完全沉醉其中,詩興大發,與趙構談論詩詞畫藝,頗為投契。趙桓則顯得有些心不在焉,美景雖好,卻難解他心頭重負。

遊湖途中,偶遇幾艘滿載貨物的商船。趙構似不經意地提及:「此乃前往高麗、倭國的海船,載著絲綢、瓷器和茶葉。自海禁稍弛,此類貿易漸增,市舶司稅收,倒也充盈了些府庫。」語氣平淡,彷彿在說一件尋常事。

陳太初卻心中一動,介麵問道:「聽聞康王殿下在杭州亦設有『護航清淤捐』,於市舶司之外,另辟蹊徑,方便商賈,不知成效如何?」

趙構微微一笑,笑容溫和,眼神卻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精光:「秦王訊息靈通。不過是為保地方漕運暢通,維持水師開銷的無奈之舉罷了。皆是依律辦事,賬目清晰,斷不敢與朝廷爭利。如今陛下與秦王欲大力革新,整頓商務,此類地方臨時舉措,正該納入統一規製纔好。」他回答得滴水不漏,既承認了事實,又表明瞭服從中央的態度,還將皮球巧妙地踢了回來。

趙桓聞言,看了陳太初一眼,心中疑慮未消,卻也不好再深究。

是夜,趙構在康王府設下私宴,僅有太上皇、皇帝、秦王及少數近臣參與,氣氛更為輕鬆。

席間,趙構命人表演了帶有江南特色的評彈與雜技,又展示了其搜羅的一些海外奇珍,如精巧的自鳴鐘、晶瑩的琉璃器皿等,引得趙佶嘖嘖稱奇,興致極高。

酒過三巡,氣氛融洽之時,趙構舉杯敬趙桓與陳太初,語氣誠懇:「皇兄勵精圖治,秦王殫心竭慮,欲革除積弊,開創盛世,臣弟在江南,亦深感振奮。彆無所長,唯願守好這東南一隅,為朝廷提供些錢糧物資,略儘綿薄之力。若新政有何需杭州配合之處,臣弟定當全力協助。」

他話語真摯,姿態放得極低。然而,在陳太初聽來,這番表態卻意味深長。「守好東南一隅」、「提供錢糧物資」、「全力配合」,這些詞語,既表明瞭不爭的姿態,也隱隱劃定了自己的勢力範圍和可提供的「貢獻」,更像是一種在新時代尋求定位和保障的試探。

宴席散後,趙構親自送趙桓與陳太初至府門。月色如水,灑在王府庭院的白石路上。臨彆時,趙構忽然對陳太初低聲道:「秦王兄,杭州商貿繁盛,然亦魚龍混雜。前日有一樁事,涉及幾家大商號與……些許軍中采買舊例,牽扯頗廣,處置起來頗感棘手。改日若有暇,還想向秦王兄請教一二。」他語氣隨意,彷彿隻是談及一件尋常公務。

陳太初心領神會,知道這是趙構在釋放訊號,既有示好(分享難題),也有試探(看中央如何處置這類地方利益糾葛),或許還隱含著一絲展示肌肉(暗示其在杭州複雜局麵中的掌控力)。他不動聲色地點頭:「康王殿下客氣了。若有疑難,自當共同參詳。」

返回行宮的路上,月色朦朧。趙桓沉默良久,忽然問道:「元晦,你看九弟(趙構)今日之言,有幾分真心?」

陳太初望著車窗外飛速掠過的杭州夜景,燈火闌珊,繁華背後是深不可測的暗流。他緩緩道:「陛下,康王殿下是聰明人。聰明人皆知審時度勢。今日之表態,至少說明,在現階段,他選擇了合作而非對抗。至於真心幾分……取決於新政能否真正推行下去,能否給予他足夠的安全感與合理的利益空間。東南穩定,關乎全域性,對其……既要用,亦要防,更要導。使其力,能為國所用。」

趙桓深深吸了一口江南濕潤的空氣,感覺心中的那塊石頭,似乎更重了。杭州的繁華與寧靜之下,隱藏的波濤,或許比北方的風沙更為洶湧。

西湖的夜,平靜如鏡。

卻映照出,人心深處,更為複雜的波瀾。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