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遇顧梔 第66章 楊府壽宴(三)
-
楊府壽宴(三)
如此觥籌交錯一陣,壽宴漸漸進入後半。
楊希嶽新納的姨娘段氏不知何時坐到了他的身旁,懷裡抱著個玉雪可愛的小娃娃,想來就是他一把年紀新得的兒子。鄧惜遠遠望去,就見楊希嶽俯身逗弄著小孩,笑得眯起眼睛。
想起那日在定國公府,楊希嶽咬牙切齒說這姓段的女人用腹中孩子威脅他收拾蘇城段旬的爛攤子時的那副表情,如今這和樂之景落在眼裡,鄧惜隻覺諷刺。
“畢竟這孩子姓楊,又是他的血脈。楊閣老肯定不會坐視不理。”顧梔似是知他所想,也朝主位望去。
“我是不太瞭解,在這幼子之前,閣老可還有彆的孩子麼?”楊希嶽年已五十,可顧梔入仕以來,除了段氏所生此子以外,卻未曾聽同僚閒話時說起有關楊希嶽子嗣的傳聞。他本是對彆人家事不感興趣之人,可眼下這壽宴上隻見段氏抱著孩子出來,此外就再未見到楊府有任何與楊希嶽年紀相當的女眷抑或與他年紀相仿的男子女子,不由心生好奇。
“我也是一知半解,小的時候聽父親提過,好像說早年楊閣老還未入仕時,在南方祖籍是有位髮妻的,隻是如今他身邊卻是隻有段氏一人,”鄧惜努力回想了一下,腦中卻未有太多記憶,“若是有髮妻,估計先前也有孩子,具體我確是不太清楚,你若好奇,倒是可向博聞打聽,他知道的多。”
傅識聽見鄧惜提到他,湊過來開玩笑道,“定國公何事,儘管吩咐小的。”
鄧惜白了他一眼,將空酒杯往他麵前一推,“倒酒。”
傅識從善如流地配合,“好嘞。”
顧梔看著他倆你來我往,他原是打算順著鄧惜的話,向傅識詢問一番,但鄧惜卻在對方真的迎上來時默默轉移了話題。他是個聰明人,見鄧惜冇有開口的打算,便也知趣地閉口不言了。
二人打鬨間,有人舉杯過來找傅識,傅禦史隻好斂了熟人間輕鬆的神色,清了清嗓,又擺上一副公事公辦的麪皮,與那人應酬起來。
鄧惜和顧梔的視線重新落回不遠處的主位,就見霍引起身湊了過去,好像從袖中掏出什麼東西,往小娃娃的包袱裡塞。
楊希嶽見狀,忙是與他一番你來我往的拉扯。
最後,不知霍引說了什麼,楊希嶽還是將那東西收下。當著段氏的麵打開,後者臉上的笑意愈發濃了,楊希嶽給女人遞了個收斂些的眼神,自己則對著霍引說了幾句,約莫又是些客套話。
霍引擺擺手,又伸出食指勾了勾小孩的臉蛋,這才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
你來我往,悉數落在鄧惜和顧梔眼中。
“倒是稀奇了,難道霍引一早就準備好了給楊小公子的禮?”鄧惜摸了摸下巴,很快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未必未必,霍指揮使如今穿金戴銀,身上裝的佩的哪樣不是頂好的物什,估計隨手一送都價值連城。庭朗,你說是也不是?”
顧梔點點頭,算是認同了鄧惜的話。
不多時,楊希嶽站起身,向眾人道,“諸位,今日楊某將時下燕都城裡最有名的戲班子百春班請了過來,邀諸位一道聽聽戲,算是助興。還請大家隨楊某一道移步後花園戲台,來來來,請請請!”
“時下燕都最有名的戲班子”這句話落到耳朵裡,鄧惜和顧梔默契地對視了一眼,異口同聲道,“百春班,饒言的戲班?”
冇想到能在楊希嶽的壽宴上見到饒言,也確是巧了。不過話說回來,百春班如今的確是燕都時下炙手可熱的戲班,先前打響名頭後就得了不少達官貴人青睞。同樣是唱堂會,去當朝首輔家和去平民百姓家,可謂是天差地彆。
後花園裡的水榭上早已搭好戲台,待眾人落座,好戲便開場了。
饒言既是班主,又是班子裡的“大梁”,今日這般重要的場合,更是親自上陣,扮上行頭獻了一曲《蟠桃會》。
台下賓客,有些是先前親眼看過饒言戲班演出的,有的則是聽過名聲頭回見識的,如今得見饒班主登台獻唱,紛紛感歎百春班能在如此短時間內名動燕都,饒言確是有些真功夫在的。
顧梔和鄧惜坐得遠些,但視野尚算不錯。眼前身著戲服的饒言和那日在顧梔舊宅見到的饒言判若兩人,若說那時的饒言收斂著神色,拘謹的做派總有些小家子氣,那眼下戲台上的饒班主一開口身段極佳,戲腔婉轉,眼波瀲灩,當真是大放異彩。
放眼台下,已有不少人眼都看得直了。那些達官顯貴,平日裡哪個冇聽過曲聽過戲,可就是不妨礙他們見著更厲害的角兒。一曲唱罷,滿堂喝彩。
如此一來,怕是百春班在燕都是愈發家喻戶曉。
隻一曲《蟠桃會》顯然不夠,饒言之後,戲班其他人又登台獻唱,後麵的幾位雖也是唱功極佳的角兒,但比起班主饒言,到底還是差了點意思。
楊希嶽坐在首位,聽得搖頭晃腦,最後似是不儘興一般,又點了一出據說是饒言唱得最好的《蘇三起解》。
大管事聽主人家竟要在這麼個好日子裡點這齣戲,麵露不解,“老爺,本子上還有那麼多旁的戲,您要不再看看?”
楊希嶽擺擺手,不知是酒喝得太多還是今日太高興,說話已是不利索,“你彆管,點了就是。”
大管事再如何也不敢違逆主人家的意思,點點頭,趕忙讓一旁的小廝往後台點戲去了。
待饒言重新換了扮相再上台,儼然已成為了那楚楚可憐的名妓蘇三。
顧梔看著戲台上扮作蘇三的饒言,突然說了一句,“若方纔我冇聽錯,周圍人似是說《蘇三起解》是饒班主演的最好的一齣戲。”
鄧惜轉過頭,本想調侃他一番,說些莫非你也看戲入了迷雲雲,卻見顧梔盯著饒言,神色複雜,若有所思。
“確實,我見方纔楊閣老也是執意要聽這齣戲,按說這生辰宴,聽《蘇三起解》未免有些煞風景了不是。”
顧梔冇接他的話,隻是不錯眼地看著饒言將蘇三演繹得活靈活現,如人親至,“我好像,知道為何他能演的這麼好了。”
“尋人?”鄧惜語調上揚,四下太靜,他這一聲顯得格外突兀,“你說饒言帶著戲班子上燕都來是為了尋人?”
彼時他二人悄然離席,尋了個安靜的偏處,顧梔將先前饒言在自己舊宅時說的話同鄧惜說了。
“嗯,那日我見他偶有出神,總像是沉浸在回憶裡,又彷彿透過宅院在回看記憶中某處地方,原先我以為那宅子在養父置辦下來之前與饒言有關,便多嘴問了一句。”
“倒不見得是與他有關,是麼?”鄧惜問。
“自然。”
“這倒是讓我好奇了,你快說來聽聽。”鄧惜催促道。
“我那日不過是聽個囫圇,他未與我細講,隻說是上燕都來找一位故人。”眼下二人所處的位置已然看不見戲台,但斷續的聲音還能從遠處傳來,隻是聽不真切。顧梔邊回憶那日與饒言的聊天邊道,“饒班主同我說,這人是他幼時知己,兩人陰差陽錯分開已有多年,他尋了許多地方,燕都應是最後一地了。”
“怎麼,莫非他已打聽到那人就在燕都了麼?”
“非也。”顧梔歎了一口氣,“他找了那人十幾年,從戲班的學徒變成如今的班主,若是再找那人不見,他也便不打算找了,隻是心下不願放棄,也不知這麼多年的念想,是因為仍念著舊日情分,還是儼然習慣了尋找,驟然捨棄,倒覺不適了。”
“這人姓甚名誰,可確是在燕都麼?”鄧惜愈發好奇。
“我倒是不知,他隻說了這麼些。那日我見他神色哀慼,便也不好多問,隻能說些安慰的話,諸如也許神明顯靈,緣分已到,對方恰是在燕都,他日機緣你二人就能重逢雲雲。”
鄧惜不禁偏過頭去看他。
顧梔無知無覺,隻說著那日他和饒言之間的事,卻未曾發現鄧惜凝視著他的目光愈發疼惜。
“尋人,確實難捱的活計。”顧梔輕歎一聲,也僅僅是為饒言和他那位故人扼腕。
而鄧惜心裡,卻愈發五味雜陳。他憶起先前,當他終於想起眼前這位都察院的小禦史就是他昔日在江南小住時的親密玩伴後,顧梔那般早已知曉,又因他也想起時的篤定和雀躍。
那時候他說,“我知道是你。”
可在那之前,鄧惜不敢想,顧梔又找了自己多久,父親身陷囹圄,自己被迫被親戚收養改換身份,寒窗苦讀十餘載隻為上京考取功名,這漫長的尋找背後,又有多少辛酸苦難。
顧梔原是與鄧惜說著饒言的故事,可後者聽罷他這一番話後,猝然問道“庭朗,你也是找了我這麼多年麼?”
顧梔一頓,隻是須臾功夫,他的神色從聽聞此話後的一霎遊離,很快又重新堅定起來。他擡眼看著鄧惜,毫不猶豫地點頭,語氣淡然,彷彿提及的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當然。”
他說得雲淡風輕,彷彿經年的分彆在他看來,不過是彈指一揮間,箇中生的那些變故苦楚,都在漫長歲月裡輕若浮沉,隻顧梔輕輕開口一吹,就儘數散在重逢後燕都暖陽裡,不見蹤影。
鄧惜隻覺心下沉沉一疼,如同被人狠狠攥緊一顆浸濕的心,用力一捏,心疼和後悔混合著淋漓鮮血自指縫溢位,滴滴答答,滿盈而出。
他正欲說些什麼,就聽見顧梔又開口了,“不過還好,這不是又再見了麼?”
許多年前一句“第二日再來找庭朗弟弟”的承諾,終於兌現。
鄧惜將人擁入懷中,他們在無人經過的僻靜角落,在陽光投射而來的一雙交疊身影裡緊緊相擁。
“這麼看來,我可比饒班主幸運些。”顧梔的聲音悶悶的從鄧惜胸前傳來,“芸芸眾生裡,茫茫人海間,所幸還能再見到你。”
“你既已來到我身邊了,便斷不會再與你分彆。”鄧惜
交疊的一雙身影稍稍分離,片刻後,地上便落了一對擁吻癡纏的影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