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說他暗戀我 蘭草
-
濟世堂的藥香,總帶著點草木的清苦。
左憶坐在藥櫃前翻容妃的醫案時,簷角的銅鈴被風拂得輕響,像在替她讀那些清秀的字跡。
醫案裡夾著片乾製的紫蘇葉,邊緣有些捲了,卻還能看出葉脈的紋路——許是當年容妃采來做標本的。
“姑娘,這紫蘇能治風寒,您前日配的方子,加了這個是不是更好?”小石頭抱著堆曬乾的草藥進來,胳膊上還沾著點蒼朮的碎屑。
他把藥捆放在案幾上,眼睛又瞟向窗邊的白瓷碗,那碗裡的萬華珠還在水裡轉著,珠光映得窗紙都亮了些。
左憶指尖劃過紫蘇葉,聲音輕得像怕碰碎了什麼:“紫蘇性溫,可解表散寒,但得看體質。
若是陰虛的人用了,反倒燥得慌。
”她抬頭時,見小石頭正盯著萬華珠出神,便把碗往他麵前推了推,“想看便看,彆摔了。
”小石頭手忙腳亂地擺手:“不敢不敢,這珠子金貴著呢。
”他撓撓頭,忽然湊近了些,壓低聲音,“姑娘,昨日東宮的人來送藥杵,跟我說……殿下今晨會來。
”左憶翻醫案的手頓了頓。
她昨晚把李承恩送的桂花收在了陶罐裡,陳嬤嬤瞧見了,笑著說“太子殿下怕是把禦花園的桂花都摘給你了”,她當時隻皺眉道“藥房要乾燥,放久了怕發黴”,此刻卻莫名想起他遞布包時,指尖擦過她手背的溫度,像春日裡剛化的冰,涼絲絲的,卻帶著點暖意。
“他來便來,許是為了風寒藥的事。
”左憶把紫蘇葉夾回醫案,語氣儘量平淡,目光卻落在案幾角落的小布包上——那包桂花被她收在那裡,素色的布麵繡著歪歪扭扭的蘭草,針腳處還留著點線頭,像是繡到一半被人催著收了尾。
正說著,門簾被輕輕掀開,帶進些院外的風。
李承恩站在門口,身上還帶著點晨露的濕氣,手裡拎著個食盒,見她望過來,嘴角先彎了彎:“冇打擾你吧?”他今日穿了件月白色的常服,比昨日的石青色更顯素淨,腰間的“承恩”佩隨著動作輕晃,玉聲清脆。
左憶起身時,不小心帶倒了藥櫃旁的竹籃,裡麵的乾艾草撒了一地,她彎腰去撿,卻被他先一步按住手:“我來。
”他蹲下身撿艾草,手指修長,撿得卻不算利落,偶爾會捏不住,讓草葉從指縫溜走。
左憶看著他指尖沾了點草屑,忽然想起在法華寺密道裡,他握劍的手也是這樣,隻是那時沾的是血和泥,如今沾的是草木的碎屑,倒顯得溫和了許多。
“殿下不必如此。
”她想抽回手,卻被他輕輕按住,他抬頭看她,眼底帶著點笑意:“你教我認藥材,我幫你撿艾草,算扯平。
”小石頭在一旁看得直咋舌,悄悄退到後堂去搗藥了。
藥杵撞擊藥臼的“咚咚”聲裡,左憶看著李承恩把艾草一根根碼進竹籃,動作慢,卻很認真,陽光透過窗欞落在他發間,竟和那日東宮的桂花香一樣,讓人覺得有些晃眼。
“風寒藥試得如何了?”他把竹籃放回原位,拍了拍手上的草屑,目光落在案幾上的幾張藥方上。
左憶指著其中一張:“加了桔梗和杏仁,能宣肺止咳,隻是苦味重了些。
我讓小石頭拿去給城南的張婆婆試了,她說喝著像嚼黃連。
”李承恩拿起藥方,指尖劃過她寫的字跡——她的字和容妃不同,容妃的秀雅,她的卻帶著點鋒芒,筆鋒收得極快,像手術刀劃開皮肉時的利落。
他想起那日在東宮,她低頭看醫案的側臉,睫毛像小扇子似的,此刻再看這字,倒覺得人如其筆,外冷裡藏著股韌勁。
“我讓禦膳房做了些蜜餞。
”他打開食盒,裡麵擺著幾碟晶瑩的果子,“若是藥太苦,吃塊蜜餞壓一壓。
”左憶看著那碟糖漬金橘,果皮上還沾著層細密的糖霜,忽然想起他送桂花糕時,指尖擦過她指腹的觸感。
她拿起一塊金橘,放進嘴裡,甜意漫開時,卻聽見他低聲問:“你用我送的桂花做糕了嗎?”“還冇。
”她含糊道,“昨日整理藥材到深夜,忘了。
”其實是陳嬤嬤要幫她做,她卻說“藥房有藥味,串了味不好”,此刻被問起,倒覺得有些不自在,像被人戳破了藏起來的心事——雖然她自己也說不清那算不算心事。
李承恩冇再追問,隻是拿起案幾上的藥碾子,指著裡麵的蒼朮:“這個要碾成粉?”“嗯,要碾得細些,不然入藥時會沉底。
”左憶看著他握住碾子的手,骨節分明,握著玉石碾柄時,倒像握著什麼珍奇的物件。
他碾得不算快,力道卻勻,蒼朮的香氣慢慢漫出來,混著藥櫃裡的艾草味,竟生出種奇異的平和。
“你好像很懂藥材。
”左憶忽然說。
她見過他在朝堂上的樣子,眉頭緊鎖,語氣冷硬,像出鞘的劍,可此刻他低頭碾藥,側臉在藥香裡柔和了許多,倒像個尋常的讀書人。
“容妃在世時,總帶我來禦藥房。
”他碾藥的動作頓了頓,聲音輕了些,“她說‘藥能救人,也能害人’。
”他抬起手,掌心沾了點蒼朮的粉末,“就像這蒼朮,能燥濕健脾,可若是跟丹皮同用,又會相沖。
”左憶點頭:“是這個理。
用藥如用人,得知其性,知其短長。
”她想起自己前世解剖屍體時,也總先看骨骼的形態,肌肉的走向,再判斷死因——其實和辨藥也差不多,都是在細微處找真相。
李承恩放下碾子,忽然從袖中拿出個小瓷瓶,遞到她麵前:“這個給你。
”瓷瓶是白瓷的,上麵描著圈淺藍的花紋,左憶打開一看,裡麵是些乳白的膏體,帶著點薄荷的清味。
“這是……”“小石頭說你前幾日試藥,手背被藥汁浸得發紅。
”他的目光落在她手背上,那裡確實有片淡淡的紅痕,是前日搗南星時沾了汁液,“這膏子能潤膚,你試試。
”這小子怎麼什麼都往外說。
左憶指尖碰到瓷瓶,冰涼的觸感讓她想起萬華珠。
她剛想說“不用了”,卻見他指尖微顫,像是怕她拒絕,便把瓷瓶接了過來:“多謝殿下。
”他這才鬆了口氣,嘴角又揚起些笑意,像被風吹開的雲。
兩人冇再說話,一個坐在藥櫃前翻醫案,一個坐在案幾旁整理藥材。
藥臼的“咚咚”聲,銅鈴的輕響,還有他偶爾翻動草藥的窸窣聲,混在一起,竟比宮宴上的絲竹還讓人安心。
左憶看到醫案裡容妃寫的“解蛇毒方”,裡麵提到“鮮半邊蓮搗汁外敷”,忽然抬頭問:“殿下見過半邊蓮嗎?生在水邊的,開紫色的小花,像個小鈴鐺。
”李承恩愣了愣,隨即搖頭:“宮裡頭少有。
不過……你若是想看,我讓人去京郊的河邊采些來。
”“不必。
”左憶笑了笑,指尖點在醫案上,“隻是覺得這方子有趣,容妃娘娘把花形都畫下來了,像怕後人認錯似的。
”她笑時,梨渦淺淺的,比藥櫃裡的甘草還甜些,李承恩看著,忽然覺得手裡的蒼朮都不那麼苦了。
午時的陽光斜斜地照進來,在地上投下藥櫃的影子,像幅淡淡的水墨畫。
小石頭端來兩碗清粥,還有碟醬菜,左憶剛拿起筷子,就見李承恩把自己碗裡的醬菜夾了一半給她:“你試藥傷胃,多吃點鹹的。
”她冇推辭,隻是低頭喝粥。
米粥熬得糯,醬菜是陳嬤嬤醃的,帶著點脆勁,她忽然想起在法華寺,他給她的那塊乾硬的麥餅——那時的他,大概不會想到有朝一日,會和她在藥香裡分一碗粥。
“對了,”李承恩忽然想起什麼,“前幾日大理寺送來個案卷,說是城西有戶人家,男人突然咳血而亡,仵作查不出死因,你要不要看看?”左憶抬眼,眼睛亮了些:“有屍檢記錄嗎?”“有,我讓人帶來了。
”他從袖中拿出捲紙,遞給她時,指尖又擦過她的,這次他冇躲,隻是看著她接過卷宗,目光落在她認真的側臉,像看著件失而複得的珍寶。
卷宗上的字跡潦草,仵作隻寫了“七竅流血,疑似中毒”,卻冇記瞳孔顏色、指甲紋路。
左憶皺眉:“這般馬虎,若真是中毒,也查不出是何種毒物。
”她忽然抬頭,見李承恩正望著她,眼神裡帶著點她看不懂的縱容,像在說“你說什麼都對”。
“殿下覺得,會是哪種毒?”她下意識地問,把他當成了可以討論案情的盟友。
李承恩卻搖頭:“我不懂毒,你說是什麼,便是什麼。
”他頓了頓,補充道,“你若想去現場看看,我讓人安排。
”左憶指尖在卷宗上敲了敲:“不必急,先看看家屬的供詞。
”她低頭細讀,冇瞧見李承恩拿起她放在案幾上的瓷瓶,輕輕擰開,聞了聞那薄荷膏的味道,嘴角彎得更厲害了。
日頭慢慢西斜時,李承恩才起身告辭。
他走到門口,又回頭看了眼,見左憶還在翻卷宗,側臉被夕陽染成了暖金色,發間的素銀簪閃著光。
他忽然想起前些日在東宮,自己對著繡繃學繡蘭草,針腳歪歪扭扭,紮破了好幾次手指,那時隻覺得煩躁,此刻卻覺得,哪怕繡得再醜,隻要她能收下,也值了。
“明日我再來看你。
”他說。
左憶頭也冇抬:“好。
”門簾落下時,她才抬起頭,望著門口的方向,手裡還捏著那捲卷宗。
藥櫃裡的艾草香,忽然混進了點若有若無的桂花香——是從那布包裡飄出來的。
她拿起布包,輕輕打開,桂花的甜香漫出來,像要把整間藥房都浸甜了。
“姑娘,太子殿下是不是對你有意思啊?”小石頭不知何時湊了過來,眼睛亮晶晶的,“他今日看你的眼神,跟看禦膳房的肘子似的,恨不得一口吞下去。
”左憶把布包繫好,敲了敲他的腦袋:“胡說什麼,不過是盟友罷了。
”可話雖如此,指尖碰到那歪歪扭扭的蘭草繡紋時,卻覺得心裡像被什麼東西輕輕撞了下,像簷角的銅鈴,響了一聲,又歸於寂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