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探案基礎,大人就不基礎 > 第五十一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探案基礎,大人就不基礎 第五十一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天色將明未明之時,長安城還沉浸在黎明前的靜謐中。大理寺衙門前兩盞燈籠在微風中搖曳,昏黃的光暈映照著石階上細微的露水。

崔恪一夜未眠。

他站在院中那棵老槐樹下,手中無意識地撚著一片樹葉。江州水患的奏報三日前就到了,災情之重令人心驚。數萬災民流離失所,良田儘毀,若賑災不力,恐生大變。

“大人,宮中來人傳旨。”崔十八快步走來,聲音壓得很低。

崔恪眸光一凜,整了整官袍:“開中門,迎旨。”

大理寺中門罕見地洞開,崔恪率眾屬官跪迎聖旨。傳旨太監手持黃絹,聲音清亮而威嚴。

“奉天承運,皇帝製曰:江州水患,黎民遭難,朕心甚憂。著大理寺少卿崔恪為欽差,督辦賑災事宜,即日啟程。沿途州縣,悉聽調遣。欽此——”

“臣接旨。”崔恪叩首,雙手接過那捲沉甸甸的黃絹。

聖旨中隻字未提賑災銀兩之事,這讓他心中微微一沉。按慣例,這等規模的災情,朝廷必撥專款,聖旨中卻未明確提及,著實蹊蹺。

回到堂中,崔恪即刻吩咐:“十八,點二十精乾侍衛,即刻準備車馬船隻。十九,去戶部催要賑災銀兩文書。”

二人領命而去。崔恪展開江州地圖,目光凝重的在上麵移動。從長安到江州,水路最快也需七日。七日時間,災情不知會惡化到何等地步。

“大人。”一個清冽的女聲從門外傳來。

崔恪擡頭,見季琢玉站在門外。她今日未穿仵作服,而是一身利落的青衫,髮髻高束,背上挎著一個包袱,似是早有準備。

“季姑娘有事?”崔恪目光重新落回地圖。

季琢玉走進來,直截了當:“我想隨大人去江州。”

崔執筆的手微微一頓:“此去凶險,非比尋常驗屍查案。姑娘還是留在京中為好。”

“正因凶險,大人才更需要仵作。”季琢玉不退反進,走到案前,“水患之後,易生疫病。我能辨病因,驗屍身,防患於未然。況且——”她停頓片刻,聲音低了幾分,“大人可知為何聖旨未提賑災銀兩?”

崔恪終於擡起頭,直視她的眼睛:“姑娘知道什麼?”

季琢玉從袖中取出一紙文書:“這是我今早從戶部舊檔中查到的記錄。三日前,十萬兩賑災銀已從國庫撥出,由兵部派人押送,走水路前往江州。”

崔恪接過文書,眉頭越皺越緊:“兵部押送?這不合規製。賑災銀向由戶部遣人護送,為何此次例外?”

“這也是我想弄明白的。”季琢玉目光炯炯,“讓我同行,或許能幫上忙。”

崔恪凝視她片刻,終於點頭:“去準備吧。半個時辰後出發。”

季琢玉眼中掠過一絲光亮,旋即恢複平靜,行禮退出。

她並未回大理寺廨房,而是徑直出了衙門,拐進西市旁邊的一條小巷。晨光初現,巷口一家胡餅鋪已經升起裊裊炊煙,香氣四溢。

“秦姨,花大叔!”季琢玉還未到門口就喚道。

鋪子裡忙著揉麪的婦人擡起頭,見是季琢玉,頓時笑開了花:“阿玉,這麼早來了?快進來,剛出爐的胡餅,還熱乎著呢!”

花大叔從後院扛著一袋麪粉進來,見到季琢玉也是滿臉笑容:“玉丫頭今日怎麼得空來了?大理寺的案子辦完了?”

季琢玉接過秦姨遞來的胡餅,咬了一口,才道:“我要出趟遠門,去江州辦差,特來告辭。”

“江州?”秦姨臉色頓時變了,“聽說那裡發大水,死了好多人哩!你去那兒做什麼?”

“正是因水患纔去的。”季琢玉三兩口吃完胡餅,拍拍手,“我是仵作,防治疫病是我的本行。”

花大叔放下麪粉袋,憂心忡忡:“聽說路上也不太平,前幾日還有商隊在去江州的路上被劫了”

“花大叔!”秦姨瞪了丈夫一眼,又轉向季琢玉,拉著她的手,“一定要去嗎?危險得很啊!”

季琢玉微笑:“崔大人也去,帶了不少侍衛,無妨的。”

一聽“崔大人”三個字,秦姨的眼睛亮了起來:“崔大人也去?那位常來買胡餅的崔大人?”

季琢玉點頭:“正是。”

秦姨頓時眉開眼笑,彷彿放心了大半:“崔大人去就好,崔大人去就好!他常來買餅,人好,冇架子,餅錢每次都多給”說著突然想起什麼,急急忙忙往後院走,“等著等著,我給你裝些胡餅路上吃,崔大人也愛吃我家的餅,多帶些。”

季琢玉忙攔她:“秦姨,不必了,路上帶著不方便。”

“什麼不方便!”秦姨不由分說,已經拿出一個大布袋,開始往裡裝餅,“餓的時候就方便了,崔大人也愛吃,多帶些準冇錯。”

花大叔也在一旁幫腔:“讓你帶就帶著,你秦姨的一片心。”

季琢玉無奈,隻得看著秦姨裝了滿滿一大袋胡餅,少說也有三四十個。袋子塞得鼓鼓囊囊,秦姨還用力按了按,又塞進兩個剛出爐的。

“夠了夠了,秦姨,真的吃不了這麼多”季琢玉試圖阻止。

秦姨卻已經紮緊了袋口,把沉甸甸的袋子塞到她懷裡:“路上吃,分給崔大人和侍衛們吃。餓著肚子怎麼辦差事?”

季琢玉抱著那一大袋胡餅,哭笑不得。這重量,怕是比她的行李還要沉上幾分。

告彆了千叮萬囑的秦姨和花大叔,季琢玉扛著那袋胡餅往回走。晨光已灑滿長安街頭,市井漸漸熱鬨起來。她走在人群中,胡餅的香氣不斷從袋子裡飄出,引得路人側目。

回到大理寺時,車馬已經準備停當。

崔十八正在清點人數,見季琢玉扛著個大袋子走來,不禁挑眉。

“季姑娘,這是?”

“胡餅。”季琢玉有些不好意思,“家裡長輩給的,非要帶著路上吃。”

崔十八上前掂了掂那袋子的分量,搖頭:“季姑娘,此行我們輕裝簡從,水路陸路交替,帶這麼多餅實在不便。況且沿途皆有驛站,餓不著的。”

季琢玉看著那袋胡餅,心中確實也覺不便,但想起秦姨期待的眼神,又有些不捨:“可是”

“減些吧,帶幾個路上墊墊饑就好。”崔十八建議道,“剩下的留給寺中同僚,也是好的。”

季琢玉猶豫片刻,終於點頭。她解開袋子,取出約莫七八個胡餅,用油紙包好,塞進行囊。看著剩下那三十多個金燦燦、香噴噴的胡餅,她輕輕歎了口氣。

“這些就拜托崔侍衛分給寺中的各位了。”她將袋子遞給崔十八。

崔十八接過,點頭:“姑娘放心。車馬已備好,請姑娘到前門上車。”

大理寺門前,三輛馬車和十餘騎侍衛已整裝待發。崔恪正在與留守的官員交代事宜,見季琢玉到來,微微頷首,示意她上第二輛馬車。

季琢玉登上車,發現車內已經放著她的一些行李和驗屍工具,擺放得整整齊齊。她將行囊放在角落,忍不住又摸了摸那包胡餅。

車外,崔恪交代完畢,登上第一輛馬車。崔十八一聲令下,車隊緩緩啟動,駛出長安城南門。

出城後改走水路,馬車直抵渭水碼頭。一艘官船已等在那裡,船身比尋常客船寬敞許多,顯然是特意安排的。

侍衛們開始往船上搬運行李和物資。季琢玉拿著自己的行囊登上船,被引到一間艙房。

房間不大,但整潔乾淨,有扇小窗可望見河麵。

安頓好後,她想到那包胡餅,便取出來準備分給同行的侍衛。

打開油紙包,她卻發現胡餅的數量似乎多了不少。

明明自己隻帶了七八個,眼下看來竟有十多個。

正疑惑間,敲門聲響起。

崔十九站在門外:“季姑娘,大人請到甲板上一敘。”

季琢玉包好胡餅,隨崔十九來到甲板。崔恪正憑欄遠望,河水在朝陽下閃著粼粼金光。

“大人找我?”季琢玉上前。

崔恪轉過身,目光落在她手中的油紙包上:“可是秦姨家的胡餅?”

季琢玉一愣:“大人如何得知?”

“聞到香味了。”崔恪唇角微揚,“她家的胡餅,長安獨一份,芝麻烤得特彆香。”

季琢玉這纔想起,崔恪確實常去西市那家胡餅鋪。她打開油紙包:“大人嘗一個?還是熱的。”

崔恪也不推辭,取了一個,掰開,熱氣騰騰。他咬了一口,點頭:“確是秦姨的手藝。”

季琢玉自己也拿了一個,又將紙包遞給崔十九和其他侍衛。眾人紛紛道謝接過,甲板上頓時瀰漫開胡餅的香氣。

“此去江州,季姑娘可知風險?”崔恪忽然問。

季琢玉嚥下口中的餅,正色道:“略知一二。水患後的疫病,貪墨賑災銀兩的可能,還有可能遇到的阻力。”

崔恪凝視著她:“若遇危險,我未必能護你周全。”

“我能自保。”季琢玉語氣平靜,“大人不必為我擔心。”

崔恪點頭,不再多言,轉身繼續望向河麵。

船已起錨,緩緩離岸。渭水寬闊,舟行平穩。季琢玉靠在船舷邊,看著長安城漸漸遠去,心中莫名升起一絲悵然。

回到艙房,她整理物品時,發現床鋪下似乎有什麼東西。俯身一看,竟是一個熟悉的布袋子。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