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督夫人今日後悔了嗎 第七十章 封侯
-
封侯
“我什麼也記不得了……”霍承煜低聲道,不知如何迴應這青年的熱情。
“回來就好,看到哥哥嫂嫂平安歸來,我也就放心了!”霍滿轉而又道,霍承煜既什麼也想不起來了,便不勉強。便領著他二人進門、入內。
蒹葭、若葉二女正在院內彈奏,一人彈奏琵琶,一人輕撫古琴,仍是配合得天衣無縫。蒹葭思念霍承煜已久,得知他已然失去記憶,而他二人今日要回府,便又彈奏起琵琶,試圖喚醒他的一些記憶。
她二人眼見霍承煜回了府,便停下了手裡的動作,向他躬身行禮:“恭迎霍督主和夫人回府!”蒹葭說著,望向霍承煜,眸中含上了熱淚,“恭賀督主平安歸來!”
“適才那琴聲和琵琶音,是你二人所奏吧?”他見這女子眸中含淚,便覺這場麵十分煽情,而他注意力隻在適才的曲音上,“琴聲悠揚,琵琶婉轉,相得益彰,甚妙,甚妙!”
他本就精通音律,如今雖失了記憶,卻不曾忘卻對音律的品鑒。
“是,正是我二人合奏,多謝督主誇讚!”二人便又向霍承煜行禮,蒹葭聞他誇讚,抹了抹奪眶而出的淚水,又笑了起來。
葉蓁蓁聞他誇讚二人琴藝,不禁有些吃味,卻仍平靜向他介紹道:“這是蒹葭,擅彈琵琶,這是若葉,擅撫古琴,二人皆是這府上的侍女。”
霍承煜隻微微頷首,這二人他自也記不得了,卻也不禁生出疑問,便低聲詢問道:“你我既是夫妻,你竟能容許這府上還有旁的女子?”
葉蓁蓁便回憶起當初正是他二人爭吵過後,她一怒之下才允人去彆苑將蒹葭若葉二女接來府上的,便緩聲道:“煜哥兒從前可是個大善人,身為監察院提督,許多官員為籠絡你送了女子到府上,這些女子你都在彆苑好吃好喝地供養著,有家可歸、有心嫁人的都安排了,如今隻剩下這兩位妹妹了,我見她們在彆苑孤寂,便接來府上一同住了。”
她語氣雖平緩,其間卻含著淡淡的醋意,如今霍承煜失了記憶,又直言不諱地誇讚她二人,這酸意便再掩飾不住。
“這樣啊。”霍承煜更疑惑了,自己從前是個怎樣的人?身為內官又身處高位,本該狠辣決絕,卻還愛管旁人的閒事呢?他思忖著,並未捕捉到她神色間的異樣。
幾人正說著,霍滿已然攙扶著霍承煜,越過前廳,走向內室。亭台樓閣,迴廊水榭,雕梁畫棟,富麗堂皇……這霍府當真是大手筆!他不禁發出了謂歎,卻對這居住了幾年的宅邸全無印象了。
知他幾人要回,采蘋和千紅已將前廳、迴廊收拾得一塵不染。采蘋此刻正立於迴廊處,望向葉蓁蓁露出會心一笑,躬下身子、打著手勢恭迎他二人回府。對葉蓁蓁這位恩人,她始終心存感激,當初若冇有葉蓁蓁當機立斷,不顧阻攔將她從地牢裡救出,她眼下還被關在那陰暗潮濕之處,或許早已是一具枯骨。
葉蓁蓁亦一笑迴應她。大難過後再見故人,卻是十分心安。如今的采蘋,與當初亦是截然不同了,她明媚愛笑,又充滿生氣,在陽光雨露的滋養下,蓬勃生長。而她,的確對如今的生活甚是滿足。
“懷安和薛夫人、方姑娘眼下還在回京的路上,餘杭距離京城尚遠,他們不久前才得知這一切,”小滿緩聲道,“有袁琦一路護送,不必擔憂。”
葉蓁蓁聞言輕“嗯”一聲,“也不急,路上慢些行吧,年關之前怎麼也能回來的。”她說著,便十分唏噓。從前霍承煜十分愛重葉懷安這小舅子,葉懷安也頗敬愛霍承煜這姐夫,不知葉懷安見姐夫全然忘了自己,該作何感想。
舟車勞頓,二人眼下皆十分疲憊,霍承煜覺著胸口悶痛,待回了臥房,便再支撐不住於案前坐下。
葉蓁蓁一麵整理行裝,一麵詢問小滿:“如今得勝還朝,幾位將軍明日便會入宮覲見陛下,煜哥兒明日是否同他們一道入宮?”
霍承煜身份不同,雖於危難時刻力挽狂瀾,到底不是掌兵權、帶兵打仗的將領,不能升軍功,自如此,想來同幾位將軍一同受賞便不太合適。而眼下好不容易回府,她隻願他安心靜養,室外天冷,入宮覲見受累不說,還易感染風寒。
“嫂嫂不必憂心,聖上已做了萬全準備,你們留在府上便是。”小滿溫聲道,正欲開口再說些什麼,門外已傳來番子通傳的聲音。
“督主,夫人,霍副使,陛下現已出宮,不多久便擺駕府上了。”番子道。
“哥,陛下一直頗記掛你,特叮囑我待你回府,不必急於入宮覲見,在府上候著便是,他出宮來府見你。”小滿又道。
“我何德何能,擔得起陛下如此大禮?”他笑了,雖忘卻前塵,大概也能瞧出自己從前是當今聖上頗器重,甚至是愛重之人。
“陛下說,這一切都是你應得的。”小滿笑道。
“這一切?”葉蓁蓁心下便思忖著,聖上葫蘆裡賣的什麼藥,此番前來,是要給賞賜的吧?但她伴他走到今日,自認可以做到寵辱不驚。
霍滿便又同葉蓁蓁說起他們離京這幾月,發生之事。實則他們將將離京不久,上官皇後便被太醫診斷出已有身孕,如今還有三月便要臨盆。
“皇後孃娘又有喜了?”葉蓁蓁不禁驚詫,此等喜事本該高興,想起太醫此前所言她卻隻有擔憂,“太醫不是說,娘娘這身子不宜再有孕了麼?怕是會……”
“陛下如今喜不自勝,哪還顧得上這些?娘娘此番若能誕下皇子,這孩子便是……”後麵的話,不言而喻,小滿便不再多言。
霍承煜隻安靜聆聽他二人所言,不發一語。試圖想起些什麼,卻是徒勞。
正說著,聖駕已至。幾人已候在前院,跪下恭迎聖駕。
“阿煜!”趙琰已然顧不得這許多,徑直越過門廊,便大步行至霍承煜身前,“虛禮都免了吧,快起來!”他甚至不顧君臣有彆,便自行伸手,扶霍承煜起身。
霍承煜的身子有瞬間的僵硬,不是震懾於帝王威勢,而是真的記不得了,盛情難卻,卻終究在他攙扶下起了身,“謝……陛下。”便向這君王行禮。
待在他攙扶示意下終於起身,霍承煜便望見眼前男人一身錦繡圓領長袍,麵容俊朗,眉宇間含著威嚴,舉手投足間的貴氣自成風度,想來這便是君王儀態。隻他望向自己時,眼角眉梢不自覺流露親和笑意。
趙琰察覺到了他身體的僵硬和神色間的懵懂、遲疑,心間歡喜仍難以自抑,“阿煜,你終於回來了,此番大勝,你能平安,真是太好了!”他甚至顧不上以“朕”自稱,隻迫不及待抒發喜悅之情。
“陛下……你我君臣有彆……”霍承煜下意識退後幾步,望向他的眼裡隻有陌生和惶恐。
“阿煜……你竟連我也記不得了麼?”趙琰心下難過,熱淚盈眶,“你我曾經……”
“陛下,臣醒來時,便什麼都記不得了,還望陛下見諒。”他說著,嘴角掛著禮貌笑意,又向趙琰行了一禮。
“你如今失了記憶,禮數卻是比從前更大了。”趙琰頗無奈,望向眼前這熟悉的青年,風采依舊,英俊麵容上,神色卻與從前截然不同了。那雙漆黑眸子,再冇了從前的沉凝和鬱氣,卻是清澈懵懂。且他麵容十分憔悴,毫無血色。
而他不過是失去記憶的情形下麵聖,想著禮數週到些總不至於被尋著錯處。
從前君臣間微妙,若即若離,不複當初。不想再見,卻連這絲微妙也冇了。唯有陌生與客氣。
早知如此,早知你這般拚命、不顧一切,朕定不會放你去戰場……趙琰心下酸澀,卻為時已晚。
他背過身去,再回望時,眸中的淚已然瞧不見了,隻平靜詢問道:“阿煜如今,可還願擔當這監察院提督之職位?”
實則他心下已然很清楚,霍承煜如今,已不再適合監察院提督之位了。臨行前,霍承煜便在他這君王麵前立下字據,此戰他若傷了殘了,監察院提督之位由霍滿繼任,袁琦任副使。而如今,他身受重傷,又喪失記憶,是該履行當初約定了。
隻在此之前,趙琰還想再問問他的意思。
霍承煜如今失了記憶,的確不願再擔當此職,他知監察院提督位高權重,如今重傷失憶,自不願承擔這般大的責任,或許年歲不永,也隻想做個逍遙閒人。況且,他連那身黑色的皮都不想穿,瞧著壓抑、難受。“回陛下的話,臣不願。臣如今身體殘弱,又失了記憶,監察院提督權柄頗大,還望能者居之!”
早料到他會這般迴應,但這話真從他嘴裡說出時,趙琰心間仍不免酸澀。沉默良久,終於道:“朕,準了!”
他知霍承煜從前也一直想從這位置上卸下來,想他哪日若恢複了記憶,也不會後悔了。
霍承煜聞他準了,心下便長籲一口氣。如今雖不記得任何,但不知怎的,這身份卻仍像一座大山,壓在心頭叫他喘不過氣來。如今,終於卸下了。
事到如今,葉蓁蓁和霍滿也都不再阻止他的決定,所能做的,唯有尊重。
“監察院提督霍承煜,聽命!”趙琰即刻又道,便允一旁的貼身內監宣讀聖旨。這旨意早已擬好、蓋印,隻待他言明不再任監察院提督一職,便拿出來。
霍承煜和葉蓁蓁、霍滿便立即跪下聽命。
“昔監察院提督霍承煜,德行兼備,英明神武,智勇雙全,捨身守城。危難時刻救民於水火,實乃大齊百年未有之幸事!特封為安定侯,享千金,旦食祿!”
“其父霍升,今重申正名,追封勇義將軍!”
“其妻葉氏蓁娘,品貌端淑,恭順有德,隨夫守城,臨危不懼,忠勇可嘉,特加封二品誥命!”
“昔監察院副使霍滿,聰慧果敢,行事謹慎,沉穩有度,特擢升為監察院提督,欽此!”
內監宣旨之聲如雷貫耳,良久,仍在耳畔迴響。幾人都愣在原地,尚未回過神來。
“還愣著乾什麼,平身啊!”一旁的小監焦急道。
“臣,領旨謝恩!”霍承煜率先打破了平靜,終於開了口。
此番封侯,雖不能掌握實際兵權,不能帶兵打仗,卻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殊榮。而自大齊開國始,甚至往前數百年,從未有宦官封侯的先例,霍承煜已然是數百上千年來的第一人。
隻他如今尚覺不出這等殊榮隱含的意義,仍在回味,本想做個逍遙閒人,如今看來是否又要落空了?
而葉蓁蓁,此刻已是熱淚盈眶。她知曉,全都知曉,這道旨意於霍承煜而言意味著什麼,他終於憑藉自身智謀和武藝守得一方平安,百姓安寧,實現了保家衛國的夙願。內臣身份如今已然成為了過去,便是蒙冤而死的先父霍升,也已然平反、正名。
而她葉蓁蓁,如今二品誥命加身,既是夫君霍承煜帶給她的無上榮耀,卻也是她自己陣前臨危不亂、膽大心細,救治傷兵、穩固後防,掙來的。
從此,監察院霍提督和提督夫人已成為過去,如今存在的,是安定侯霍承煜和侯爵夫人葉氏蓁娘。
霍承煜懵懂著緩緩起身,已然有些站立不穩。趙琰又囑咐些事宜,便離府回宮了。葉蓁蓁終於喜極而泣,忍不住一把將他擁入懷中。
霍承煜感受到了她洶湧而出的喜悅,卻不知該說些什麼,隻輕撫她後背作為迴應。她這般喜悅,自己也該高興的吧?便試著反手擁她入懷。
他若不曾失憶,此刻該是怎樣的喜悅,怎樣的欣慰,怎樣的心潮澎湃和感動呢?他一定會比她更激動吧,或許會相擁著大哭一場。葉蓁蓁想著,可他如今都忘了,自無法共情於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