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圍龍深處:梅州客家三百年 > 《翠竹林間語,糯粄齒間甜:蕉嶺藏在綠意裡的溫潤》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圍龍深處:梅州客家三百年 《翠竹林間語,糯粄齒間甜:蕉嶺藏在綠意裡的溫潤》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翠竹林間語,糯粄齒間甜:蕉嶺藏在綠意裡的溫潤》

蕉嶺的晨霧,像是從竹海深處悄悄漫出來的,帶著竹子特有的清冽氣息,一層疊著一層,把連綿的竹林罩進一片朦朧的白紗裡。天剛矇矇亮,東邊的天際還未完全蘇醒,竹海就已經騰起這層薄薄的霧靄,竹梢在霧中若隱若現,時而清晰,時而模糊,像極了水墨畫裡用淡墨勾勒出的線條,靈動而悠遠。山民們背著竹簍,踏著晨露鑽進竹林,指尖輕輕掠過帶著露水的竹葉,“沙沙”的輕響驚起了葉間棲息的山雀,它們撲棱棱展開翅膀,飛進更深的綠意裡,隻留下一串清脆的鳴叫在林間回蕩。竹節上的晨露,順著青碧的竹身緩緩滾落,“滴答”一聲砸在腐葉鋪就的地麵上,洇出一個個小小的濕痕,那痕跡隨著霧氣慢慢暈開,混著竹香的清冽,在整個竹林裡彌漫開來,讓人彷彿置身於一片沁人心脾的綠香海洋。

鎮上的米缸剛被“吱呀”一聲掀開蓋子,陳阿婆就舀出一瓢新碾的糯米,糯米顆粒飽滿,泛著珍珠般的光澤,被她倒進石臼裡。她拿起沉重的木槌,“咚咚咚”地捶打著糯米,那聲音沉穩而有力,在寂靜的清晨裡格外清晰。糯米在木槌的力道下漸漸變得黏軟,原本分散的顆粒慢慢融合在一起,泛著愈發溫潤的光澤。阿婆捶打一會兒,就時不時往臼裡撒點清水,糯米團便愈發柔韌,像有了生命般在石臼裡翻滾。捶打的聲響在巷子裡遠遠回蕩,驚得趴在牆頭打盹的黑貓猛地豎起了耳朵,尾巴在青磚上輕輕掃過,發出細碎的聲響,彷彿也在為這節奏伴奏。旁邊的竹篩裡,花生碎、芝麻、紅糖堆成了小山,那是做釀粄的餡料,甜香混著糯米的清香,在晨光裡慢慢漾開,鑽進每一個早起行人的鼻尖。

老街的青石板縫裡,長滿了翠綠的青苔,被一夜的晨露浸得滑膩,踩上去得格外小心。竹器鋪的老闆早早開了門,正坐在門口剖著新竹,鋒利的刀具在他手中靈活遊走,薄如蟬翼的竹篾在他指尖翻飛,很快就編出了一個竹籃的雛形,紋路細密而均勻。“這楠竹的篾,韌性好得很,韌得能經住三年風吹雨打,都不會脆裂。”他邊編邊跟站在一旁的顧客搭話,指尖輕輕劃過竹篾的邊緣,留下淡淡的竹青色痕跡。牆角堆著不少待賣的竹蓆、竹筐,竹製品特有的紋路在陽光下泛著淺黃的光,像被歲月細細浸過的紙張,透著一股沉靜的質感。

午後的陽光變得溫和起來,透過層層疊疊的竹葉,在地上灑下無數銅錢大小的光斑,隨著風輕輕晃動,像一群跳躍的精靈。山民們扛著砍好的毛竹往山下走,粗壯的竹身壓彎了肩頭,留下深深的勒痕,可竹梢卻依然倔強地向上翹著,透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竹林深處的小溪“潺潺”地流著,溪水清澈見底,能清楚地看見水底圓潤的鵝卵石,幾隻石蛙蹲在石頭上,“呱呱”地叫著,聲音被茂密的竹葉過濾得軟軟的,少了幾分聒噪,多了幾分清幽。有幾個孩童在溪邊挖筍,手裡的小鋤頭“篤篤”地敲著地麵,試探著尋找冬筍的蹤跡。忽然,一個孩子挖到了一株肥嫩的冬筍,他興奮地舉起來,筍尖上的泥土落在衣襟上,像沾了一把春天的碎星,閃著質樸的光。

陳阿婆的釀粄已經上了蒸籠。她把柔韌的糯米團捏成圓圓的餅狀,中間包進香甜的餡料,然後用指尖在邊緣捏出細密的花紋,像給釀粄鑲了一圈精緻的蕾絲,既好看又討喜。蒸籠裡的熱氣“呼呼”地往外冒,把竹製的蓋子都熏得發亮,釀粄的甜香混著竹蒸籠特有的清香,從廚房飄到巷口,引得放學回家的孩子們不住地往阿婆家門口瞅,鼻尖嗅著香氣,腳步都挪不動了。“再等一刻鐘,保準讓你們嘗熱乎的,急不得喲。”阿婆隔著門笑著喊,廚房裡木甑燒水的“咕嘟”聲應和著,像在認真地數著時辰,一分一秒都不差。

傍晚的竹海被夕陽染成了金綠色,每一片竹葉都彷彿鍍上了一層金邊,在風中輕輕搖曳。竹影在地上拉得老長,像無數根琴絃,風一吹,彷彿就能奏響清幽的樂章。山民們坐在曬穀場的竹凳上歇腳,煙袋鍋裡的火星時明時滅,映著他們被歲月刻滿痕跡的臉龐。他們聊著家常,話題總離不開竹子和釀粄:“李家的竹,長得直溜,砍下來能做扁擔,結實得很,五年都壓不彎。”“陳家阿婆的釀粄,放了點橙皮,甜裡帶點酸,吃著解膩,味道絕了。”話語裡的熱氣混著淡淡的竹香,被晚風吹進竹林,驚得竹枝輕輕晃動,落下幾片枯黃的葉子,像給地麵添了幾頁寫滿故事的信紙。

鎮上的食攤支起了竹桌竹凳,剛出鍋的釀粄被擺成圓圓的一碟,熱氣騰騰的,散發著誘人的甜香。有人拿起一個咬開,裡麵的餡料“噗”地湧出,甜香在舌尖瞬間炸開,滿口都是糯米的軟糯和餡料的醇厚。食客們捧著粗瓷碗,喝著用竹根泡的茶,茶湯清冽爽口,帶著淡淡的竹腥氣,剛好中和了釀粄的甜膩,讓人越吃越想吃。賣竹製玩具的小販走過,手裡的竹蜻蜓轉得飛快,“嗡嗡”聲引得一群孩童追著跑,竹影在他們身上晃來晃去,像在跳一支輕快的舞,充滿了童真與歡樂。

夜幕降臨時,竹海漸漸安靜下來,隻有竹蟲在葉間“唧唧”鳴唱,聲音輕柔而有節奏,像一支舒緩的夜曲,安撫著這片土地進入夢鄉。陳阿婆收拾好石臼,把木槌靠在牆邊,木槌映著油燈昏黃的光,像個沉默的夥伴,靜靜地陪伴著她。窗外的月光穿過竹隙,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光影,忽明忽暗。遠處的竹浪在夜風中輕輕起伏,像大地均勻的呼吸,沉穩而安寧。

蕉嶺的日子,就藏在竹海的碧浪裡,那碧浪裡有山民的勤勞與自然的饋贈;裹在釀粄的甜香中,那甜香裡有生活的甜蜜與手藝的溫度;刻在竹器的紋路間,那紋路裡有歲月的流轉與匠心的堅守。每一片竹葉都帶著山的清幽,每一口釀粄都含著生活的軟糯,不張揚,卻像陳年的竹器般,透著經得住時光摩挲的溫潤。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