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我的第一本邏輯學入門書_提升思考力 > 使思維條理化、簡明化:收斂思維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的第一本邏輯學入門書_提升思考力 使思維條理化、簡明化:收斂思維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使思維條理化、簡明化:收斂思維

收斂思維又稱“聚合思維”“求同思維”“輻集思維”“集中思維”。特點是使思維始終集中於同一方向,使思維條理化、簡明化、邏輯化、規律化。

收斂思維,是人們在生活中最經常使用的一種思維。收斂思維是在解題過程中,儘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把眾多的資訊逐步引導到條理化的邏輯程式中去,以便最終得到一個合乎邏輯規範的結論。

收斂思維的特征

收斂思維包括分析、綜合、歸納、演繹、科學抽象等邏輯思維和理論思維形式,它具有以下特征。

1封閉性

如果說發散思維的思考方向是以問題為原點指向四麵八方的,具有開放性,那麼,收斂思維則是把許多發散思維的結果由四麵八方集合起來,選擇一個合理的答案,具有封閉性。

2連續性

發散思維的過程,是從一個設想到另一個設想時,可以冇有任何收斂思維,是一種跳躍式的思維方式,具有間斷性。而收斂思維則是具有連續性的。

3求實性

發散思維所產生的眾多設想或方案,一般來說多數都是不成熟的,也是不實際的,我們也不應對發散思維做這樣的要求。對發散思維的結果,必須進行篩選,收斂思維就可以起這種篩選作用。被選擇出來的設想或方案是按照實用的標準來決定的,應當是切實可行的。這樣,收斂思維就表現了很強的求實性。

4聚焦性

聚焦性就是圍繞問題進行反覆思考,有時甚至停頓下來,使原有的思維濃縮、聚攏,形成思維的縱向深度和強大的穿透力,在解決問題的特定指向上思考,積累一定量的努力,最終達到質的飛躍,順利解決問題。

根據收斂思維的特征,我們來看一個真實的例子。日本人對大慶油田的瞭解就是通過從中國畫報刊登的鐵人王進喜的大幅相片上推斷出大慶油田位於東北三省偏北處,因為相片上的王進喜身穿大棉襖,背景是遍地積雪。

接著,他們又從另一幅肩扛人推的照片,推斷出油田距離鐵路沿線很近。他們從《人民日報》的一篇報道中發現一段話,“王進喜到了馬家窖,說了聲:好大的油海啊,我們要把中國石油落後的帽子扔到太平洋裡去!”據此,日本人判斷,馬家窖就是大慶油田的中心。

大慶油田哪一年開始產油了呢?日本人判斷:1964年。因為王進喜在這一年參加了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假如不出油,王進喜應該不會當選為人大代表的。

此外,日本人還準確地推算出大慶油田油井的直徑大小和大慶油田的產量,通過分析《人民日報》一幅鑽塔的照片和《人民日報》刊登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把當時公佈的全國石油產量減去原來的石油產量,簡單之至,連小學生都能算出來——日本人推算出大慶的石油年產量為3000萬噸,跟大慶油田的實際年產量相差無幾。

依據這些情報,日本人很快就設計出適合大慶油田用的石油開采設備。當我國政府向世界各國征求開采大慶油田的設計方案時,日本人成功中標。

日本人瞭解大慶油田的過程就運用了收斂思維,他們冇有采取秘密刺探的手段,僅從中國的官方資料上就查明和推算出所需的各種情報。

另外,日本人蒐集秘密情報的思維方法異於常人,他們是沿著一條知微見著的思路蒐集有價值的公開情報資訊,這種蒐集資訊的方式儘管簡單易行,但卻要求資訊分析人員具備較高的思維素質和洞察力,能夠迅速分辨什麼資訊有用、什麼資訊無用,哪些資訊為真、哪些資訊為假。

收斂思維法的運用

這裡,筆者列舉兩個收斂性思維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如下圖所示。

1高爾基的收斂思維

高爾基童年在食品店乾雜活,曾碰到過一位刁鑽的顧客,“訂九塊蛋糕,但要裝在四個盒子裡,而且每個盒子裡至少要裝三塊蛋糕”。

高爾基的辦法是:先將九塊蛋糕分裝在三個盒子裡,每盒三塊;然後再把這三個盒子一起裝在一個大盒子裡,用包裝袋紮好。

2聚焦性的收斂思維

隱形飛機的製造是難度比較大的問題,它是一個多目標聚焦的結果。要製造一種使敵方雷達測不到、紅外及熱輻射儀追蹤不到的飛機,就需要分彆做到雷達隱身、紅外隱身、可見光隱身、聲波隱身等多個目標,每個目標中還有許多小目標,分彆聚焦最終製成隱形飛機。

這就是利用了收斂思維中的聚焦性,是圍繞問題進行反覆思考,使原有的思維濃縮、聚攏,形成思維的縱向深度和強大的穿透力,形成分彆聚焦的狀態,達到了雷達隱身、紅外隱身、可見光隱身、聲波隱身等目標。

發散思維與收斂思維的辯證關係

發散思維與收斂思維的關係,如下圖所示。

兩者的作用相反,是因為收斂思維是一種求同思維,要集中各種想法的精華,達到對問題的係統全麵地考察,為尋求一種最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結果而把多種想法理順、篩選、綜合、統一。發散思維是一種求異思維,為在廣泛的範圍內搜尋,要儘可能地放開,把各種不同的可能性都設想到。

兩者的作用互補,是因為收斂思維與發散思維是一種辯證關係,所以發散思維與收斂思維具有互補的性質。不僅在思維方向上互補,而且在思維操作的性質上也互補,如下圖所示。

隻有兩者協同動作,交替運用,一個創新過程才能圓滿完成。

發散思維向四麵八方發散,收斂思維向一個方向聚集。在解決問題的早期,發散思維起到更主要的作用;在解決問題後期,收斂思維則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