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我在蘇軾府上當廚娘 > 第第六十一章 得願此味,解君煩憂。…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我在蘇軾府上當廚娘 第第六十一章 得願此味,解君煩憂。…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得願此味,解君煩憂。……

出梅之後,

休沐之日,蘇軾帶著家中小輩曬書曬字畫,充滿芸香味道的書籍在一整個梅雨季的悶蒸下,

泛出淺淡的青黴色。

蘇軾平時很愛惜這些書籍,經常會小心翼翼的一頁頁翻開來曬,

圓娘受他影響,也常常幫他晾曬這些書籍。

碰到名貴的孤本,他還會一一分享得到此本的小故事,圓娘等人總會聽得如癡如醉。

這些日子,

蘇軾總是格外沉默,

偶爾望著窗外出神,不知在想些什麼。

偶爾也會說些奇怪的話,

將他的書籍分的清清楚楚的,

哪些留給蘇邁,

哪些留給辰哥兒,字畫珍玩什麼的,

多數會留給圓娘、叔寄和六郎幾個小的,像是交代後事一樣。

每每這時蘇邁和辰哥兒總會心情很沉重,叔寄和六郎還小,

聽不懂父親話中深意,總一派天真的衝蘇軾笑笑。

圓娘輕歎:“圓娘什麼都不要,

隻想陪著師父。”

蘇軾聞言沉默著攤開一幅字畫,目光久久不能移開,

半晌後已是淚流滿麵,他撫摸著字畫失聲痛哭。

圓娘湊上前去一看,是文同廢卷竹畫,字畫長留於斯,

人卻已作古,物是人非,莫過於此。

圓娘常見師父喜樂的模樣,甚少見師父如此悲傷,一時亦心有慼慼然。

蘇邁、辰哥兒兄弟二人麵麵相覷,不知如何相勸?

圓娘見狀,隻得拉了拉蘇軾的衣袖,勸蘇軾:“斯人已逝不可追,請師父節哀順變。”

蘇軾依舊麵有慼慼色。

圓娘想了想,說道:“師父,我的家鄉懷念友人時總會吃一樣小食,我來做給你吃如何?”

蘇軾抹了抹眼淚,勉強笑道:“好啊!”

辰哥兒和宛娘隨著圓娘出門後,將信將疑問道:“你真的會做那樣的小食嗎?”

圓娘沉默半晌回道:“小食是真的,不過隻是佐酒的小菜,並無彆的用處,但師父此時情緒不佳,正適合一醉解千愁。”

辰哥兒道:“原本文伯父該出任湖州知州的,可惜未到任便病死在陳州驛館裡,噩耗太過突然,令爹爹始料不及,爹爹至今還緩不過神來。”

宛娘道:“伯父一向曠達隨性,很少見他如此悲慼,可見文伯父去世對他的打擊太大了。”

圓娘聞言輕輕點了點頭,她前年在宛孃的親阿姊盈孃的婚禮上見過文同一麵,是個十分穩重有禮之人,與師父的性子正相反,一靜一動,卻十分相宜,哎,誰知道再聽說他的訊息時卻是他的訃告,果真天有不測風雲。

宛娘問道:“既然要借酒消愁,要給伯父備什麼酒呢?”

辰哥兒沉吟片刻,說道:“凡是美酒,爹爹都愛。”

圓娘略一思索,提議道:“不若選箬下春,文伯父素來愛酒,差一點點就在湖州喝到當地特產美酒箬下春了,文伯父未儘的心願,不如由師父來了卻,豈不兩相得宜。”

辰哥兒和宛娘亦覺得圓娘言之有理。

三人從湖州最出色的酒肆沽得絕品箬下春,又去坊市買了圓娘需要的食材,這才一同回了蘇公館。

宛娘看著兩塊豬肉,一把香料,好奇的問道:“隻這些嗎?真的不需要彆的食材嗎?”

圓娘搖了搖頭道:“隻這些就足夠了。”

圓娘將兩塊肉用適量的鹽醃製好,鋪在木桶底層,然後將木桶放到水井中降溫,以便更好的入味。

她將丁香、肉蔻、茴香分彆用酒和泉水泡發,將蔥切成碎末兒,用刀背一點點的將薑拍成薑蓉備用。

她指揮廚娘將稀薄的腸衣清洗了一遍,然後灌清水測試其封密性。

兩個時辰過後,圓娘把井中的木桶吊出來,肉已經醃製妥當,她指揮廚娘將兩塊肉分彆剁成肉泥,然後按比例混合,一點一點的將香料水和花雕酒打入肉泥裡拌勻,然後再放香油、蔥末兒和薑蓉。

她找了個漏鬥,將腸衣輕輕擼在漏鬥最細之處,把腸衣頂端用棉線繫好,然後舀了一些肉餡兒往漏鬥裡灌。

肉餡兒經過漏鬥緩緩漏入腸衣中,圓娘並不將腸衣灌的很滿,預留些空隙,每隔半尺便用棉線將其纏繫結實。

待肉餡兒全部灌完之後,她將其放入摻了紅醪糟的溫鹵水裡,用文火慢慢加熱,待其似沸非沸時用針在肉腸上戳幾個針眼,全程都用小火加熱。

肉腸煮熟後撈出,然後把空鐵鍋燒熱,在鍋底放把糖粉後再放個竹屜,把煮熟的肉腸放在竹屜上,蓋好蓋子,待燒至冒黃煙後熄火。

黃煙畢,略等一等便可揭開蓋子,肉腸被熏成了香腸,在香腸上刷一層薄薄的芝麻油保濕,美味即成。

熱氣騰騰的鐵鍋與□□糖粉相遇,碰撞出來的甜香氣息讓人難以忘懷。

辰哥兒和宛娘守在圓娘身旁,不斷的詢問:“可以吃了嗎?現在可以吃了嗎?”

廚房裡的香氣妙不可言,連給廚房送補給的采辦都好奇的連連探頭,被廚娘一水瓢拍跑了。

香腸被熏成了酒紅色,非常漂亮!

圓娘趁熱親自切了一盤擺放整齊,又溫了一壺箬下春,給蘇軾送去。

辰哥兒和宛娘一人拿著半根在圓娘身後若無其事的啃著,邊吃邊讚歎,宛娘忽然問道:“圓娘,這香腸美味的緊,與我們平日裡吃的臘腸很不一樣,可有名字?”

圓娘一怔,名字是有的,但不適合在這裡叫,因為是一個叫窩北的小鎮最先做出來的,所以這種香腸又叫窩北香腸,可大宋並冇有叫窩北的小鎮,解釋起來太麻煩,所以她猶豫了半晌,隻道:“並無名字,一會兒請師父起個名字如何?”

辰哥兒與宛娘紛紛點頭道:“妙極,妙極。”

蘇軾此時正在書房裡品茗,圓娘提著食盒還未走近,他便聞到一股難以言喻的香氣,想讓人一探究竟。

他放下茶盞,好奇的望向食盒。

圓娘將香腸和箬下春放在書案上,見蘇軾淨過手之後,她遞給蘇軾一雙竹箸,請他品嚐。

川人多吃臘食,臘肉、臘排骨和臘腸,蘇軾頭一次吃到這種口味的香腸,滋味甚妙,他仰頭問道:“圓娘,此物可有名字?”

圓娘道:“尚無,還請師父賜名。”

蘇軾略一思索說道:“叫解憂腸如何?”

圓娘聞言一怔,仔細一想,倒也貼切,解憂解憂,何以解憂不唯杜康,還有香腸,得願此味,解君煩憂。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