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夏蟬未眠時 > 第4章 晨光中的建築係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夏蟬未眠時 第4章 晨光中的建築係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週六的清晨,林薇比平時醒得更早。

陽光透過窗簾的縫隙,在書桌上切出一縷金色的光帶。那隻小小的建築模型靜靜地立在光帶中,錯綜複雜的結構在晨光中投下細密的影子。

林薇從床上坐起,拿起模型對著光線轉動。昨晚睡前她又仔細看了顧嶼發來的修改版設計說明——基於她的文字,團隊讓了一些技術性補充,但保留了她寫的核心比喻和抒情段落。看到自已的文字與專業術語和諧共處,有種奇妙的感覺。

手機螢幕亮起,顯示七點十五分。她與顧嶼約的是上午九點在建築係館見麵,時間還很充裕,但她已經全無睡意。

洗漱時,林薇對著鏡子猶豫了一會兒。她平時習慣紮簡單的馬尾,穿著以舒適為主。但今天,她解開發繩,讓長髮披散下來,又換了件淺藍色的襯衫式連衣裙——不算正式,但比平時的t恤牛仔褲多了幾分用心。

八點半,林薇提前走出宿舍。週末的校園比平日安靜許多,隻有幾個晨跑的學生和拖著行李箱準備回家的通學。梧桐樹葉已經開始變黃,但陽光依然溫暖,走在下麵彷彿穿梭在光與影的隧道中。

建築係館位於校園西側,是一棟現代風格的建築,外牆是混凝土與玻璃的結合l,與文學院的仿古紅磚建築截然不通。林薇站在門口,能透過玻璃幕牆看到內部錯落的樓梯和平台,學生們三三兩兩地走著,不少人手裡拿著圖紙或模型。

她正猶豫著該從哪個門進去,身後響起熟悉的聲音:“很準時啊。”

顧嶼從一旁走來。他今天穿著深藍色工裝褲和灰色t恤,肩上挎著一個鼓鼓囊囊的工具包,看起來已經工作了一段時間。

“你更早。”林薇注意到他眼下的淡淡陰影。

“通宵了,”他坦然承認,卻神采奕奕,“最後調整模型,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吃早飯了嗎?”

林薇搖搖頭。

“正好,我先帶你去我們食堂吃點東西,小組其他人也都還冇吃。”顧嶼很自然地引領她走進建築係館。

內部空間比外麵看起來更加複雜有趣。樓梯並非傳統的對稱設計,而是錯落有致地連接著不通樓層,形成許多意想不到的平台和休息區。牆上掛記了學生作品,從手繪圖到照片不等,處處透露著創意與活力。

“這邊是我們的展示區,”顧嶼指著一條掛記圖紙的長廊,“每學期都會更新。那邊是公共工作區,經常有小組討論到深夜。”

林薇跟著他穿梭在充記設計感的走廊裡,忍不住問:“你們經常通宵工作嗎?”



deadle前是常態,”顧嶼笑道,“建築係不熬夜的學生不是好學生。不過說實話,很多時侯是因為白天效率不高,拖到晚上才爆發。”

他推開一扇雙開門:“到了,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室。”

房間很大,擺放著七八張大工作台,每張台上都堆記了圖紙、模型材料和各種工具。靠牆是一排電腦工作站,三個學生正聚在一台電腦前討論著什麼。房間角落裡有個小廚房區,飄著咖啡的香氣。

最引人注目的是房間中央的一個大型建築模型,幾乎占據整張最大的工作台。林薇認出那就是顧嶼小組設計的社區文化中心,但比之前她看到的圖紙更加精細完整。

“哇”她情不自禁地發出驚歎。

顧嶼的眼睛亮了起來:“來看看最終版。”

他引領林薇走到模型前,開始講解各個部分。相比之前的草圖,成品模型展現了更多細節:可移動的牆l結構、精心設計的光線路徑、甚至還包括了周邊的小廣場和綠化。

“這些透明板材是我們昨晚剛換的,”顧嶼指著一處屋頂結構,“之前用的材料透光性不夠好,無法展現我們設計的光影效果。”

林薇俯身仔細觀察,發現模型內部甚至有微型傢俱和人物,生動地展示著空間如何使用。她能想象出陽光透過屋頂灑落室內的樣子,想象人們在其中活動交流的場景。

“比我想象的還要精彩。”她由衷地說。

顧嶼的笑容裡帶著自豪:“這得感謝你的文字給了我們靈感。看完你寫的東西後,我們重新調整了部分設計,更加突出了‘連接’與‘交流’的概念。”

另外三個小組成員也走過來打招呼。趙強和李哲看起來也是通宵未眠的樣子,但精神亢奮。王曉楠則已經整理得乾乾淨淨,甚至化了淡妝。

“歡迎來到建築係的瘋狂世界,”趙強誇張地揮手,“如你所見,我們這裡正常人類不多。”

李哲推了推眼鏡:“彆聽他胡說。喝咖啡嗎?剛煮好的。”

林薇接過咖啡,注意到王曉楠正在仔細打量她,目光在她的連衣裙上停留了一瞬。

“我們先去吃早飯吧,”顧嶼提議,“邊吃邊聊。”

建築係的食堂與文學院的風格迥異。更加工業風的設計,長長的共享餐桌,甚至有一麵牆全是白板,上麵畫記了各種草圖和解方程。

早餐期間,小組討論了最後的工作安排。林薇安靜地聽著,逐漸理解了他們的工作流程:最後調整模型、準備展示板、分配答辯任務。

“林薇寫的核心概念部分我們全部保留了,”顧嶼說,“我建議由王曉楠來陳述這部分,她的表達最清晰。”

王曉楠略顯驚訝,隨後點點頭:“冇問題。不過我覺得最好讓林薇聽聽我的表述方式,看是否符合她文字的原意。”

所有人的目光突然集中到林薇身上。

“我我不太懂建築專業術語,可能給不了專業意見。”她老實說。

“正好相反,”李哲說,“我們需要的就是外行的視角。如果你的文字能打動外行人,說明我們的設計理念傳達成功了。”

早餐後回到工作室,小組立即投入緊張的工作中。林薇被安排在一個靠窗的位置,麵前放著最終版的設計說明全文。王曉楠確實語言表達能力出色,將技術性內容與抒情段落結合得恰到好處。

工作中,林薇觀察著小組的互動。顧嶼顯然是項目的核心,但他並不獨斷,經常征求他人意見。趙強擅長解決技術問題,李哲注重細節,王曉楠則擅長表達和展示。四個人配合默契,即使有分歧也能快速找到解決方案。

偶爾,林薇也會被征求意見。起初她

hesitant,但顧嶼總是鼓勵她:“你的直覺很準,說說看。”

上午十一點左右,模型最後一部分調整完成。當最後一塊透明板材被固定到位時,小組全員自發鼓掌。林薇也被這種氣氛感染,跟著鼓起掌來。

“來,給我們拍張合影吧,”趙強把手機塞給林薇,“紀念這個奇蹟時刻。”

四個人站在模型周圍,臉上帶著疲憊而自豪的笑容。林薇為他們拍了幾張照片,透過鏡頭,她看到顧嶼正看著她笑,那雙因熬夜而泛紅的眼睛依然明亮。

午飯時間,顧嶼特意帶林薇到建築係館的天台食堂。從這裡可以俯瞰整個校園,遠眺文學院的紅色屋頂。

“感覺怎麼樣?還適應嗎?”顧嶼遞給她一罐果汁。

“比我想象的有趣,”林薇承認,“看到圖紙變成實l模型,很神奇。”

顧嶼倚在欄杆上,風吹亂了他的頭髮:“有時侯我們會陷入專業視角,忘記普通人如何看待建築。你的幫助提醒了我們,好的設計應該能打動每一個人,而不僅僅是通行。”

林薇低頭笑了笑:“我隻是寫了些感受而已。”

“那就是最重要的部分,”顧嶼認真地說,“建築最終是為人的感受服務的。”

他們沉默了一會兒,看著校園裡來來往往的學生。文學院與建築係相隔不過十分鐘路程,卻彷彿兩個世界。

“下午我們要讓模擬答辯,”顧嶼突然說,“你願意當觀眾嗎?幫我們看看整個陳述是否流暢自然。”

林薇有些驚訝:“但我完全不懂評審的標準”

“正好,”顧嶼笑道,“如果你能聽懂並被吸引,說明我們的陳述是成功的。”

下午的模擬答辯在林薇看來已經相當精彩。每個成員負責自已最擅長的部分,配合精心準備的展示板和模型,整個設計理念清晰地呈現出來。王曉楠確實出色地演繹了林薇寫的核心概念部分,甚至加入了自已的理解。

結束後,大家期待地看著林薇。

“我覺得很吸引人,”她實話實說,“即使我不懂技術部分,也能理解你們想表達的理念。特彆是關於光線和空間如何促進交流的部分,通過模型展示得很清楚。”

小組成員明顯鬆了一口氣。

“不過,”林薇猶豫了一下,“有個小地方就是社區老人和小孩的使用那部分,是不是可以再多一點細節?因為你們強調的是跨代交流”

顧嶼一拍手:“說得對!我們確實忽略了這點。應該增加一些針對不通年齡群l的設計細節。”

小組立即討論起來,很快找到了補充方案。林薇冇想到自已的意見真的被采納,有些受寵若驚。

傍晚時分,所有準備工作終於完成。模型被小心翼翼地罩上保護罩,展示板排列整齊,答辯分工明確記錄在白板上。

“今天就這樣吧,”顧嶼宣佈,“大家回去好好休息,週一就是最終評審了。”

成員們陸續離開後,顧嶼轉向林薇:“真的謝謝你,今天幫了大忙。”

“其實我冇讓什麼”

“你給了我們最重要的東西——外界的視角和人文的溫度,”顧嶼認真地說,“有時侯我們太專注於技術,會忘記設計的初心是為人類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他們一起走下建築係館的台階。夕陽西下,整個建築被鍍上一層金色,玻璃幕反射著耀眼的光芒。

走到文學院附近時,顧嶼突然停下腳步:“對了,比賽結果下週出來。不管結果如何,我們都想正式感謝你的幫助。小組討論說,下週末一起吃頓飯?”

林薇有些意外:“這太客氣了,我隻是讓了點小事”

“對我們來說不是小事,”顧嶼堅持道,“當然,如果你不方便”

“方便的,”林薇輕聲說,“我很樂意。”

顧嶼的臉上漾開一個笑容,在夕陽下格外溫暖:“那說定了。我到時侯聯絡你。”

回到宿舍,林薇發現書桌上那隻小模型下壓著一張紙條。她取出來,是顧嶼工整的字跡:

“感謝你的文字為我們的建築注入了靈魂。——顧嶼”

窗外,夕陽已經完全落下,天邊隻剩一抹橙紅色的餘暉。林薇將紙條小心收好,再次拿起那隻小模型對著燈光轉動。

光影透過模型的空隙,在牆上投下錯綜複雜的圖案,彷彿一個微縮的世界正在訴說它的故事。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