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裡的褶皺 第13章 殘帛牡丹泣血痕
鏡海市古籍修複中心的後院總像浸在陳年的墨汁裡,青石板縫裡的青苔吸飽了潮氣,綠得發暗。壤駟龢蹲在紫藤架下時,褲腳蹭過石板,帶起細碎的涼意。她指尖撚著的半片絹帛薄如蟬翼,褪色的紋路在陽光下若隱若現,像誰用指尖在上麵輕輕嗬了口氣。
陽光透過紫藤葉的縫隙漏下來,在絹帛上投下跳動的金斑。她盯著那些光斑看了會兒,忽然覺得眼暈——三年前也是這樣的午後,丈夫沈硯之就是蹲在這架紫藤下,手裡拿著同樣的絹帛,笑著說這針腳裡藏著牡丹的魂。那時他袖口沾著糨糊,說話時帶起的風裡,有紫藤花的甜和陳年紙張的黴味,兩種味道纏在一起,成了她後來無數個夜晚驚醒時,鼻尖縈繞不去的氣息。
嘶——絹帛邊緣的裂口突然勾住指甲,細如發絲的疼順著指尖爬上來。壤駟龢低頭時,正看見血珠從指甲縫裡滲出來,滴在絹帛中央那片模糊的花瓣上。血珠暈開的速度比她想象中快,轉眼就漫成朵暗紅色的小花,花瓣的弧度竟和沈硯之最愛的洛陽紅分毫不差。
她心裡猛地一跳,像被什麼東西蟄了下。恍惚間,那朵血花竟輕輕顫動起來,絹帛邊緣的絲線也跟著微微起伏,彷彿下一秒就要抽出新的嫩芽。她趕緊從圍裙口袋裡摸出棉紙,指尖的顫抖讓棉紙在絹帛上蹭出細微的聲響。棉紙吸飽血後透出的粉,倒讓原本模糊的針腳清晰了些——那是沈硯之獨有的鎖絲繡,每七針回勾一次,像給牡丹係了把精巧的鎖。
壤駟老師,劉館長讓您去前堂一趟。小張的聲音從月亮門那頭飄過來,帶著少年人特有的清亮。壤駟龢抬頭時,看見他站在門洞裡,藍布學徒服的衣角被風掀起,露出裡麵洗得發白的汗衫。
她應了聲,把殘帛放進酸枝木錦盒裡。錦盒的邊角被摩挲得發亮,沈硯之當年做這盒子時,特意在蓋子內側刻了朵極小的並蒂蓮,說要讓好東西住得踏實。現在這盒子裡,除了殘帛,隻有他失蹤前沒來得及修複的半頁《洛陽牡丹記》,紙頁邊緣的黴斑已經漫到了二字上。
穿過抄手遊廊時,廊下的畫眉突然扯開嗓子唱起來。原來姹紫嫣紅開遍,尾音拖得長長的,顫巍巍的像要斷在風裡。壤駟龢的腳步頓住了——這鳥兒自沈硯之走後就沒開過口,今天卻奇了。鳥籠的月白杭綢籠衣被風吹得鼓起來,邊角繡的纏枝牡丹隨著晃動舒展,針腳裡還留著沈硯之當年不小心蹭上的糨糊印,像顆凝固的淚。
前堂裡的檀香混著劉館長身上的古龍水味,嗆得壤駟龢皺了皺眉。穿藏青色中山裝的老人背對著她,駝著的背像座微縮的山,花白的頭發在腦後梳成個小髻,用根玉簪子彆著。他手裡的紫檀木柺杖斜斜拄在地上,杖頭的牡丹雕花在光線下泛著油亮的光,壤駟龢隔著三步遠都能看出,那花瓣的層次感是用微雕刀一點一點鑿出來的,光是花蕊處的金絲嵌寶,就得耗上匠人半個月的功夫。
小壤來了。劉館長轉過身,臉上的笑堆得太滿,把眼角的皺紋擠成了密匝匝的網。他往旁邊讓了讓,露出身後的老人,這位是洛陽來的周老先生,研究牡丹文化的泰鬥,特意來看看咱們那批宋代牡丹譜。
壤駟龢點頭問好時,目光忍不住在柺杖頭多停了兩秒。那牡丹的第三片花瓣內側,竟有個極小的字刻痕,刻得極淺,像是怕人看見。
壤駟老師年輕有為啊。周老先生開口時,聲音像砂紙磨過朽木,他摘下老花鏡,用袖口擦鏡片的動作慢吞吞的,早就聽說鏡海市有位女先生,能把碎成渣的絹帛拚得跟新的一樣,比我們洛陽那些老匠人還神。
這話聽著是誇,可壤駟龢後背卻莫名發緊。她注意到老人左手無名指缺了截,斷口處的麵板皺成一團,像朵被揉爛的乾花。沈硯之的筆記本裡提過,洛陽周家有個規矩,掌事人要自斷指節明誌,斷的正是無名指。
周老先生過獎了。她垂下眼,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袖口——那裡還沾著今早修複《宣和畫譜》時蹭上的墨,是沈硯之教她調的鬆煙墨,遇水不暈。
您想看的牡丹譜,我已經準備好了。她補充道,眼角的餘光瞥見劉館長偷偷往老人那邊遞了個眼色。
不急。老人擺了擺手,柺杖在青石板上篤篤敲了兩下,聲音在安靜的前堂裡格外清晰,我聽說,壤駟老師手裡有件私藏?是您先生留下的?
壤駟龢的手指猛地攥緊了。沈硯之的遺物她從沒對外人提過,連最親近的學徒小張都隻知道有個舊木箱,不知道裡麵裝著什麼。她抬眼看向劉館長,對方眼神閃爍著往旁邊偏,落在廊下那籠畫眉身上,像突然對鳥籠上的纏枝紋產生了興趣。
不過是些尋常舊物。她儘量讓語氣聽起來平淡,可指尖卻控製不住地發冷——錦盒裡的殘帛彷彿有了重量,壓得她心口發沉。
尋常?老人笑了,嘴角咧開的弧度很古怪,露出顆在光線下泛著冷光的金牙,能讓洛陽周家惦記的,恐怕不尋常吧?
這話像塊冰扔進滾水裡,一聲炸開。壤駟龢想起沈硯之失蹤前那個晚上,他坐在燈下翻一本線裝書,忽然抬頭說:洛陽有人在找唐代的牡丹繡譜,說那譜子裡藏著富貴長生的秘密。當時她隻當是笑談,現在想來,他那時的眼神裡藏著她沒讀懂的憂慮。
老先生說笑了。她往後退了半步,後背抵住冰涼的廊柱,石質的涼意順著布料滲進來,讓她稍微冷靜了些,我丈夫隻是個普通的古籍修複師,哪有什麼寶貝值得周家惦記。
是嗎?老人往前湊了半步,柺杖頭幾乎要碰到她的鞋尖,陰影把她整個人罩住了,那可奇了,我怎麼聽說,他當年從邙山古墓裡帶出來半塊繡著牡丹的殘帛?
壤駟龢的臉地白了。邙山古墓這四個字,像把生鏽的鑰匙,猛地撬開了她刻意塵封的記憶。沈硯之從沒對她說過古墓的事,隻在失蹤前留的紙條上潦草地寫了句牡丹開了,我去尋根,字跡被什麼液體暈開了點,讓字的最後一筆拖得很長,像道未乾的血痕。
我不知道您在說什麼。她抱起手臂,把錦盒緊緊護在懷裡,指腹摸到了鎖扣上那個極小的牡丹暗紋——這是沈硯之做的機關鎖,得用特定的指法捏住紋路上的三個凸起,才能開啟。
壤駟老師彆急著走啊。老人的聲音壓低了些,帶著股說不出的黏膩,像陳年的糖漿,咱們好好聊聊,或許我能告訴你你丈夫的下落。
這句話像道驚雷在耳邊炸開。三年了,她找了沈硯之三年,公安局的檔案堆得比修複中心的古籍還高,可每次都是不了了之。有次老刑警拍著她的肩說:小壤啊,做好最壞的打算吧。她當時沒哭,可現在聽見兩個字,眼淚卻差點湧出來。
你知道他在哪?她猛地抬起頭,眼睛亮得嚇人,像黑夜裡突然亮起的探照燈,連聲音都在發顫。
老人鬆開手,慢悠悠地拄著柺杖後退兩步,重新戴上眼鏡,鏡片後的眼睛在光線下閃著細碎的光:我不光知道他在哪,還知道他為什麼躲著你。
就在這時,前院突然傳來一陣喧嘩,像是有人打翻了東西。亓官黻風風火火地衝進來時,身上那件洗得發白的工裝外套還沾著油汙,臉上蹭了塊煙灰,看著像剛從廢品站的舊機器堆裡鑽出來。
小壤,不好了!他大嗓門震得廊下的畫眉都停了唱,撲騰著翅膀撞得鳥籠哐哐響,段乾?那邊出事了,化工廠的人把她堵在實驗室了!
壤駟龢心裡一緊。段乾?是沈硯之的大學同學,也是少數知道殘帛存在的人。她丈夫去年在化工廠的排汙渠裡檢測出重金屬超標,沒等公佈結果就墜河了,現在想來,恐怕不是意外。
周老先生,失陪了。她趁機想走,卻被老人用柺杖攔住了去路。柺杖頭的牡丹雕花擦過她的褲腳,冰涼堅硬的觸感讓她打了個哆嗦。
壤駟老師,事情還沒說完呢。老人的臉色沉了下來,鏡片後的眼睛像兩口深不見底的井,你丈夫的事,段乾?知道的可比你多。
亓官黻這才注意到旁邊的老人,他皺了皺眉,往壤駟龢身邊湊了湊,身上的汗味混著鐵鏽味像道無形的牆,把老人的壓迫感擋了擋:這位是?
不相乾的人。壤駟龢低聲說,同時用手肘輕輕碰了碰亓官黻的胳膊——這是他們小時候約定的暗號,意思是不對勁,準備走。
亓官黻立刻會意。他挺直了腰板,往老人麵前一站,一米八幾的個頭居高臨下地罩住對方:老先生,我們還有急事,麻煩讓讓。他常年搬廢品練出來的胳膊上肌肉鼓鼓的,說話時帶著股不容置疑的氣勢。
老人顯然沒料到半路殺出這麼個程咬金,愣了愣才說:年輕人,這事跟你沒關係。
她的事就是我的事。亓官黻梗著脖子,當年在廢品站跟收保護費的乾架時,他也是這副不要命的樣子,我跟小壤是穿一條開襠褲長大的,她的事,我管定了。
好,好得很。老人氣得渾身發抖,柺杖在地上戳出個小坑,青石板的碎屑濺起來,壤駟龢,你會後悔的。說完,他轉身就走,中山裝的下擺掃過門檻時,帶起一陣風,吹落了幾片紫藤花瓣,正好落在壤駟龢的鞋麵上。
看著老人的背影消失在巷口,壤駟龢才鬆了口氣,腿一軟差點癱在地上。亓官黻趕緊扶住她,他的手掌粗糙有力,掌心的老繭蹭得她手腕有點疼,卻讓人莫名安心。
謝了。壤駟龢定了定神,把錦盒塞進亓官黻手裡,幫我收好,千萬彆給任何人。這盒子的鎖扣,除了我和除了沈硯之,沒人能開啟。
放心。亓官黻把錦盒揣進懷裡,拍了拍胸脯,聲音響亮得像敲鑼,就是把我這身骨頭拆了,也護著它。
兩人快步往化工研究院趕。路上,壤駟龢把周老先生的事簡略說了說,亓官黻聽得眉頭皺成了疙瘩。
洛陽周家我好像在哪聽過。他撓了撓頭,頭發亂得像雞窩,是不是幾年前跟走私團夥勾連,被端了的那個?當時新聞裡說,他們專挖古墓裡的絲綢文物,尤其是帶牡丹圖案的。
壤駟龢心裡一沉。如果真是那樣,那周老先生的話就半點不能信了。可他提到沈硯之的下落時,那篤定的樣子又不像是編的。她想起沈硯之留下的那半頁《洛陽牡丹記》,上麵有他用紅筆圈住的句子:姚黃者,千葉黃花,出於民姚氏家其色如金,其香如蜜,得之者富貴。當時她隻當是尋常批註,現在想來,或許藏著彆的意思。
化工研究院的老樓牆皮都剝落了,露出裡麵暗紅色的磚。老遠就看見段乾?站在實驗室門口的台階上,白大褂的下擺被風掀起,露出裡麵的藍色工裝褲。她麵前站著的張禿頭挺著個啤酒肚,紅色的鱷魚牌皮帶勒得緊緊的,肚子上的肉像要從皮帶扣裡溢位來。
段乾研究員,你彆敬酒不吃吃罰酒。張禿頭的大嗓門隔著老遠就能聽見,唾沫星子飛得像下雨,把那份汙染報告交出來,之前的事咱就當沒發生過。不然我讓你這實驗室明天就關門!
不可能。段乾?的聲音不大,卻透著股韌勁,像她白大褂口袋裡露出的半截鋼尺,那是我丈夫用命換來的證據,絕不可能給你們這幫敗類。
你丈夫?張禿頭嗤笑一聲,臉上的橫肉抖了抖,那個死鬼?要不是他多管閒事,非說我們排汙口的水有問題,能有今天?我告訴你,他就是自找的!
這話徹底激怒了段乾?。她猛地衝上前,指著張禿頭的鼻子罵道:你閉嘴!我丈夫是英雄,不像你們,為了錢把河水弄得跟墨汁似的,連岸邊的牡丹都死光了!
張禿頭被罵急了,伸手就要推段乾?。亓官黻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他的手腕,反手一擰。張禿頭疼得嗷嗷叫,像被踩了尾巴的豬,聲音尖得能刺破耳膜。
你他媽誰啊?張禿頭疼得臉都白了,額頭上冒出冷汗,順著臉頰往下淌,在下巴上彙成小水珠。
你爺爺。亓官黻沒好氣地說,手上又加了點勁。他最看不慣欺負女人的人,尤其是欺負段乾?這樣剛失去丈夫的女人。
亓官大哥,算了。段乾?攔住他,她知道亓官黻的脾氣,真惹急了能把張禿頭胳膊擰下來。她從口袋裡掏出手帕擦了擦額頭的汗,壤駟龢注意到,那手帕上繡著朵小小的豆綠牡丹,針腳和沈硯之的鎖絲繡很像。
張禿頭見有人撐腰,氣焰更囂張了:好啊段乾?,還找了幫手?我告訴你,今天這報告我要定了!他衝身後的幾個保鏢使了個眼色,那幾個人立刻圍了上來,個個穿著黑色背心,胳膊上紋著龍,看著凶神惡煞的。
壤駟龢趕緊掏出手機要報警,卻被一隻手按住了。她抬頭一看,是個陌生男人。那男人穿著件灰色夾克,牛仔褲上沾著泥點,像是剛從鄉下回來。他臉上帶著道淺淺的疤痕,從眉骨一直延伸到下巴,笑的時候疤痕會跟著動,看著有點嚇人,卻又莫名讓人覺得可靠。
彆報警。男人的聲音很低,帶著點沙啞,像砂紙輕輕擦過木頭,警察來了也沒用,他們背後有人。張禿頭的表哥是環保局的李副局長,你報了警,等於是通知他們提前動手。
壤駟龢愣住了:你是誰?怎麼知道這些?
我是誰不重要。男人看了眼被保鏢圍住的亓官黻和段乾?,眼神裡閃過一絲銳利,重要的是,我能幫你們。
沒等壤駟龢反應過來,男人突然衝了過去。他動作快得像陣風,腳尖在台階邊緣輕輕一點,整個人就像片葉子似的飄了過去。沒等保鏢反應過來,他已經放倒了兩個——動作很奇怪,看著不怎麼用力,手指在對方胳膊上輕輕一點,那人就疼得蹲在地上起不來,有點像她在沈硯之收藏的武俠片裡見過的點穴。
亓官黻也不是吃素的。他常年在廢品站搬鐵疙瘩,胳膊上的力氣大得驚人。他一把抓住個保鏢的胳膊,像甩麻袋似的把人甩了出去,正好砸在張禿頭腳下。那保鏢一聲,疼得在地上打滾。
張禿頭嚇得臉都綠了,哆哆嗦嗦地指著男人:你你知道我是誰嗎?我表哥是
是李局長還是王主任?男人拍了拍手,臉上的疤痕在陽光下若隱隱現,我勸你還是趕緊滾,不然等會兒躺著出去,可彆怪我沒提醒你。上個月城西拆遷隊的王老虎,就是因為太橫,現在還在醫院躺著呢。
張禿頭大概是被王老虎這個名字嚇住了,也可能是覺得討不到便宜,罵罵咧咧地帶著人走了。臨走前還撂下句狠話:你們給我等著!這事不算完——尾音被風扯得七零八落,像塊破布掛在枝頭。
等人影徹底消失在街角,段乾?才鬆了口氣,扶著牆滑坐在台階上。白大褂的肘部蹭到台階縫裡的塵土,暈開一小片灰,倒讓口袋裡露出的鋼尺更顯亮堂。
多謝了。她抬頭看向陌生男人,聲音裡帶著劫後餘生的沙啞。陽光落在她鬢角的碎發上,映出幾縷藏不住的白——她比去年見麵時憔悴多了,眼下的青黑像用淡墨暈開的,遮都遮不住。
男人擺了擺手,目光越過她落在壤駟龢身上,疤痕在陽光下繃得筆直:你就是壤駟龢?
壤駟龢點點頭,指尖還在發顫。方纔男人出手時,她恍惚看見他袖口閃過個熟悉的繡樣——不是牡丹,是枝極細的蘭草,針腳鬆鬆垮垮的,像初學刺繡的人繡的。沈硯之的筆記本裡夾過一張蘭草繡片,針腳也是這副模樣,旁邊寫著乘月手作,稚拙卻有骨。
您認識我?她的聲音抑製不住地發緊,像被揉皺的絹帛。
我叫不知乘月。男人笑了笑,疤痕被扯得有些扭曲,倒添了幾分溫和,我是你丈夫的朋友。
這四個字像枚燒紅的烙鐵,一聲燙在壤駟龢心上。不知乘月,取自李白的不知乘月幾人歸,沈硯之曾說這名字裡藏著尋而不得的悵惘。她記得那個雨夜,他抱著那本線裝《牡丹譜》,指尖劃過扉頁上的小楷批註,突然說:若有天我不見了,找得到,就能找到我。當時她隻當是醉話,現在想來,每一個字都像淬了冰的針,紮得人眼眶發酸。
你認識硯之?她往前邁了半步,裙角掃過台階上的塵土,留下道淺痕。手不自覺地攥緊了衣襟,指甲幾乎要嵌進布紋裡——這是她緊張時的習慣,沈硯之總笑她把好好的料子都掐出褶子了。
不知乘月的眼神暗了暗,像被雲遮住的月。他從口袋裡摸出個東西,用指腹摩挲了兩下才遞過來:這個,你該認得。
是枚牡丹玉佩,羊脂白的玉質被盤得溫潤透亮,花瓣中央刻著個極小的字,筆鋒裡藏著沈硯之獨有的勾連——那是他們的定情信物,當年他把玉佩塞進她手裡時,紫藤花正落了滿身,他說龢,是和光同塵的龢,也是與子相和的龢。
壤駟龢的眼淚地湧了上來,砸在玉佩上,濺起細小的水花。三年了,她把他留下的木箱翻了底朝天,把工作室的牆縫都摳過一遍,就是沒找到這枚玉佩。原來他早早就托付給了彆人,早早就知道自己會走。
他在哪?她抓住不知乘月的手腕,指腹摸到他袖口磨出的毛邊,他還活著嗎?
不知乘月的手腕很涼,像浸在井水裡的玉石。他沉默了片刻,喉結滾動了兩下才開口:他還活著。
兩個字像道驚雷,劈開壤駟龢心頭積壓三年的濃霧。她剛想追問,卻被對方輕輕掙開了手。
這裡不是說話的地方。不知乘月往四周掃了眼,研究院的老牆後似乎有動靜,跟我來,我帶你們去個安全的地方。
亓官黻往牆角啐了口唾沫,粗糲的手掌按在壤駟龢肩上:小壤,彆輕信陌生人。他常年跟廢品站的三教九流打交道,最懂無事獻殷勤的道理。
我信他。壤駟龢把玉佩緊緊攥在手心,玉的涼意順著指尖爬上來,讓她異常清醒,這玉佩,除了我和硯之,沒人知道背後刻著字。
不知乘月眼裡閃過絲訝異,隨即化為瞭然的笑。他轉身往巷口走,灰夾克的衣角掃過牆角的野菊,帶起一串細碎的花粉:穿過三條街,到青石板路的儘頭。
化工研究院的老巷像條蜷曲的蛇,牆頭上的瓦鬆垂下來,在地上投下斑駁的影。壤駟龢走在最後,聽見段乾?低聲問亓官黻:那錦盒藏好了?
放心,塞在廢品站最裡頭的鐵皮櫃裡了,鑰匙我吞肚子裡了。亓官黻的聲音壓得極低,當年沈硯之托我保管東西時就說,萬不得已,毀了也不能落周家手裡。
壤駟龢的腳步頓了頓。原來硯之早有安排,原來他們都知道些什麼,隻有她像個傻子,守著半片殘帛等了三年。
不知乘月帶他們去的四合院藏在老城區的深處,朱漆院門斑駁得露出木底,銅環上纏著乾枯的紫藤,像兩隻蜷睡的蛇。他推開院門時,門軸發出的長鳴,驚飛了簷下的麻雀。
院子中央的牡丹樹比古籍修複中心的紫藤架還粗,灰褐色的枝乾遒勁地伸向天空,枝椏間掛著個小小的木牌,上麵用硃砂寫著二字。四周的廂房擺著半牆的古籍,線裝書的函套大多是深藍色,上麵貼著泛黃的簽條,寫著洛陽花譜曹州繡法之類的字樣。空氣中飄著淡淡的線香,混著舊紙特有的黴味,像沈硯之工作室的味道。
這是我師父的舊居。不知乘月給他們倒茶,青瓷杯上的牡丹紋和沈硯之收藏的那套一模一樣,他是研究牡丹繡譜的匠人,十年前走了。
壤駟龢摸著杯沿,指腹劃過花瓣的紋路——這杯子的釉色裡藏著極細的冰裂紋,是宋代官窯的手法,沈硯之曾說真正的好東西,得帶著點殘缺纔像樣。
現在可以說了吧?亓官黻把茶杯往桌上一頓,茶水濺出來,在案幾上暈開個小圈,沈硯之到底在哪?
不知乘月的目光落在院中的牡丹樹上,枯枝在暮色裡像幅淡墨畫。他從懷裡掏出個油布包,層層開啟,露出個小小的信鴿腳環:上個月,邙山那邊飛來隻信鴿,腿上綁著這個。
腳環是黃銅的,上麵刻著朵極小的牡丹,花瓣數量正好是七片——那是沈硯之的記號,他說七瓣為信,九瓣為危。環內側刻著日期,正是他失蹤那天的後三年整。
邙山古墓。段乾?的聲音發顫,白大褂的袖口在案幾上蹭出細痕,我丈夫臨終前說,沈硯之進了邙山就沒出來,說那墓裡的機關是按《牡丹亭》的唱詞排布的。
壤駟龢的手一抖,茶杯差點脫手。她想起沈硯之失蹤前總在看《牡丹亭》,有時會突然念花麵交相映,唸完就盯著殘帛發呆。原來不是閒情逸緻,是在記機關。
他為什麼要進古墓?她的聲音像被砂紙磨過,那半片殘帛到底是什麼?
不知乘月沉默了很久,久到廂房的陰影爬過案幾,遮住了那隻青瓷杯。他從書架上抽出本線裝書,翻開泛黃的紙頁,上麵是幅工筆牡丹,花瓣上用金線繡著密密麻麻的小字。
這是仿製品。他指著那些字,真正的唐代牡丹繡譜,用的是,以茜草汁混硃砂,繡在特製的絹帛上,遇血才顯真跡。沈硯之帶出來的殘帛,就是繡譜的後半部,記著周家走私文物的賬冊。
周家?亓官黻拍了下桌子,案幾上的茶杯震得叮當響,就是那個斷指老頭的家族?
周明塘。不知乘月的聲音冷了下來,疤痕在暮色裡顯得格外深,他不是掌事人,隻是周家的狗。真正的掌事人在洛陽,守著古墓的入口,等有人帶出完整的繡譜。
壤駟龢突然想起殘帛上那朵被血暈開的牡丹。當時她以為是錯覺,現在才明白,那不是血花在動,是茜草汁遇血後,繡線裡的字跡在顯形。硯之用這種方式,在殘帛上藏了線索。
那墓能進去嗎?她的聲音發緊,手心全是汗。
不知乘月走到牡丹樹前,指尖撫過粗糙的樹皮:每年穀雨,牡丹初綻時,墓門會開半個時辰。再過三個月,就是穀雨了。
我去。壤駟龢猛地站起來,椅子腿在地上劃出刺耳的聲,我去接他出來。
我也去。亓官黻把袖子捲起來,露出結實的胳膊,上麵有道陳年的疤——那是當年幫沈硯之搶回被偷的古籍時,被小偷砍的,當年我欠他條命,現在該還了。
段乾?從白大褂口袋裡掏出個小小的布包,開啟是半片繡著豆綠牡丹的絹帛,針腳和沈硯之的殘帛能拚在一起:我丈夫留了這個,說和沈硯之的殘帛合起來,纔是完整的機關圖。我必須去。
不知乘月看著他們,疤痕在油燈的光線下忽明忽暗。他從廂房裡搬出個木箱,開啟時發出的輕響——裡麵是三套黑色的夜行衣,衣擺處繡著極小的牡丹,針腳鬆鬆垮垮的,像他袖口的蘭草繡。
我師父說,牡丹是花王,也是忠魂。他拿起一套衣服,遞給壤駟龢,當年他就是為了護繡譜,死在邙山的。
壤駟龢摸著衣料上的針腳,忽然想起沈硯之曾說:最好的繡工,不是讓線像線,是讓線像魂。這些歪歪扭扭的針腳裡,藏著多少人的魂?
夜深時,不知乘月用特製的藥水刷在殘帛上。隨著藥水暈開,淡藍色的字跡漸漸顯形,彎彎曲曲的像條小蛇。段乾?的半片殘帛拚上去,正好組成完整的墓道圖,每個岔路口都標著《牡丹亭》的唱詞,、、
寫真不知乘月指著其中一個岔路,裡麵的石壁會映出人心底最想要的東西,很多人都栽在這。
壤駟龢的指尖落在二字上,墨跡裡似乎混著極細的金粉,在燈下閃著微光。她想起那朵被血暈開的牡丹,想起沈硯之留下的紙條,突然明白了——牡丹開了,我去尋根,根本不是說牡丹開花,是說繡譜顯形,他要去古墓尋那本藏著真相的根。
窗外的雨不知何時又下了起來,打在牡丹樹的枝乾上,沙沙作響。壤駟龢把那枚字玉佩係在頸間,玉的涼意貼著心口,像沈硯之的手。
三個月後的穀雨,邙山的牡丹該開了。到那時,她要帶著殘帛裡的秘密,帶著滿城的春色,去接他回家。
廂房的油燈忽明忽暗,照亮了案幾上的古墓圖,也照亮了三人眼裡的光。不知乘月看著窗外的雨,輕輕念起《牡丹亭》的唱詞:似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
聲音落在雨裡,像句溫柔的承諾。
穀雨前三天,鏡海市下起了淅淅瀝瀝的春雨。壤駟龢站在古籍修複中心的後院,看著紫藤架下新冒的嫩芽,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頸間的玉佩。亓官黻從廢品站帶來了一身工裝,褲腳沾滿了機油,他說這料子耐磨,古墓裡的碎石子刮不破。
“段乾那邊都準備好了?”壤駟龢回頭時,看見亓官黻正往揹包裡塞壓縮餅乾,鐵皮櫃的鑰匙被他用細繩係著,掛在脖子上,像枚粗陋的護身符。
“她把實驗室的汙染報告備份了三份,分彆藏在環保局老同事那。”亓官黻拍了拍揹包,發出罐頭碰撞的脆響,“還說要是咱們沒回來,就把周家走私的證據捅給記者。”
壤駟龢的心沉了沉。這話像句未說出口的遺言,讓空氣都變得滯重。她從圍裙口袋裡摸出那半片殘帛,經過不知乘月的藥水處理,上麵的字跡已經清晰了許多,彎彎曲曲的墨線勾勒出墓道的輪廓,像條盤踞的蛇。
“不知乘月說,進了墓門先找‘驚夢’的石碑。”她把殘帛折成小塊塞進貼身的布袋,“石碑背麵有機關,得用繡譜上的針腳順序才能開啟。”
亓官黻突然抓住她的手腕,掌心的老繭硌得她生疼:“小壤,要是……我是說要是找不到沈硯之,你得自己先出來。”
壤駟龢看著他眼裡的紅血絲——這幾天他肯定沒睡好,廢品站的鐵皮櫃守了兩夜,眼下的青黑比段乾?的還重。她笑了笑,掙開他的手:“當年我跟他學修複古籍,他教我的第一句話就是‘殘卷也能複原,隻要找對法子’。”
出發前夜,不知乘月的四合院飄起了牡丹香。段乾?把那半片豆綠牡丹殘帛縫在袖口,白大褂換成了耐磨的登山服,鋼尺彆在腰後,像把短小的劍。不知乘月給每人發了個小小的香囊,裡麵裝著曬乾的牡丹花瓣,說能驅墓裡的濕氣。
“這是我師父傳下來的羅盤。”他把個黃銅羅盤遞給壤駟龢,盤麵刻著《牡丹亭》的唱詞,指標是朵小小的牡丹,“墓裡的磁場會騙人,跟著唱詞走才靠譜。”
壤駟龢接過羅盤時,指尖觸到盤底的刻痕——是朵蘭草,和不知乘月袖口的繡樣一模一樣。她突然想起沈硯之筆記本裡的話:“乘月的師父,原是洛陽繡戶,因拒為周家繡假譜,被挑了手筋。”
穀雨那天,邙山的牡丹開得正盛。淡紫的“魏紫”、嫩黃的“姚黃”擠在山道兩側,花瓣上的雨珠像淌不完的淚。不知乘月帶著他們從後山的密道進去,石壁上長滿了青苔,指尖劃過處,能摸到人工鑿過的痕跡。
“就是這兒。”他停在塊看似普通的岩石前,岩石上刻著朵半開的牡丹,“等日頭到正午,花瓣的影子會拚成‘歸’字,那時墓門就開了。”
壤駟龢看著岩石上的牡丹,忽然覺得眼熟——和沈硯之留在錦盒裡的半頁《洛陽牡丹記》上的插畫一模一樣。她掏出玉佩貼在牡丹的花心,玉的涼意滲進石縫,竟有細小的水珠滲出來,順著花瓣的紋路往下淌。
正午的陽光穿過林隙照在岩石上,牡丹的影子果然開始移動,細碎的光斑拚出個歪歪扭扭的“歸”字。隻聽“哢噠”一聲,岩石緩緩移開,露出黑沉沉的墓道,一股陳年的黴味混著泥土的腥氣湧出來,像沉在水底的秘密終於見了天日。
“記住,半個時辰後必須出來。”不知乘月的聲音壓得很低,疤痕在陽光下泛著白,“墓門會自動合上,錯過了就得等明年。”
墓道裡伸手不見五指,亓官黻開啟手電筒,光柱掃過兩側的石壁,上麵竟刻滿了牡丹圖案,有的含苞,有的盛放,花瓣的紋路裡藏著極小的字,細看竟是《牡丹亭》的唱詞。
“‘遊園’關到了。”段乾?指著前方的岔路,左側的石壁刻著“姹紫嫣紅開遍”,右側刻著“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沈硯之的殘帛上說,走斷井頹垣那條。”
亓官黻打頭陣,大靴子踩在石板上發出空洞的回響。壤駟龢緊跟著他,羅盤上的牡丹指標微微顫動,指向右側的岔路。她忽然聽見身後有細碎的響動,回頭時手電筒的光柱掃過段乾?的臉,她正盯著左側的岔路,眼裡閃過一絲異樣。
“怎麼了?”壤駟龢問道。
“沒什麼。”段乾?移開目光,手不自覺地按住袖口的殘帛,“隻是覺得……左邊的石壁有點眼熟。”
走了約莫一炷香的功夫,前方出現了塊石碑,上麵刻著“驚夢”二字。壤駟龢按殘帛上的提示,用指尖在石碑背麵的牡丹紋路上點按——按照沈硯之的“鎖絲繡”順序,七針一回勾。
隨著最後一下按下去,石碑後傳來齒輪轉動的聲音,露出個僅容一人通過的窄門。門後是條更窄的通道,石壁上的畫像突然清晰起來——竟是幅繡譜的複刻,金線繡的牡丹在手電筒的光線下閃著幽微的光。
“‘寫真’關到了。”不知乘月的聲音帶著警示,“彆看石壁上的影子。”
壤駟龢下意識地抬頭,隻見石壁上自己的影子竟變成了沈硯之的模樣,正對著她笑,袖口沾著紫藤花香。她猛地閉緊眼,想起不知乘月的話——這裡的影子會映出心底最想要的東西,很多人都在這兒失了心神。
“小壤!快走!”亓官黻的聲音像塊石頭砸醒了她。她睜開眼,影子已經消失了,石壁上隻剩下光禿禿的鑿痕。
再往前,通道突然開闊起來,中央擺著個巨大的石棺,棺蓋上刻著朵盛放的洛陽紅,花瓣上的露珠雕得栩栩如生。壤駟龢的心跳得像擂鼓——羅盤上的牡丹指標正對著石棺,微微發燙。
“是這兒了。”她走到石棺前,指尖撫過花瓣的紋路,突然摸到個極小的凹槽,形狀正好是她頸間的玉佩。
當玉佩嵌進去的瞬間,石棺發出沉重的聲響,緩緩開啟。裡麵沒有屍體,隻有個紫檀木盒子,和沈硯之留在修複中心的那個一模一樣。壤駟龢開啟盒子,裡麵是完整的牡丹繡譜,絹帛泛著陳舊的米白色,上麵的“血線”遇空氣後漸漸顯形,除了周家的賬冊,還有幾行小字:
“乘月吾友,若龢見此,告之:吾守譜三年,終悟‘富貴長生’非指長生,乃護國寶長存。墓門閉時,吾將機關毀去,斷周家念想。勿念,勿尋。”
字跡的末尾,畫著朵小小的並蒂蓮,和錦盒內側的刻痕一模一樣。
“不好!時間快到了!”亓官黻突然喊道,手電筒的光柱掃過通道入口,石壁正在緩緩合攏。
壤駟龢把繡譜塞進布袋,最後看了眼石棺——棺底刻著行新的字,是沈硯之的筆跡:“紫藤花開時,當歸。”
三人拚命往回跑,段乾?卻突然停在“寫真”關的石壁前,伸手去摸上麵的鑿痕。“我丈夫的影子……”她喃喃自語,眼裡閃著癡迷。
“段乾!走啊!”亓官黻一把拽住她,硬生生拖了出來。身後的石壁“轟隆”一聲合上,激起漫天塵土。
鑽出密道時,邙山的牡丹已經謝了大半,風卷著花瓣撲在臉上,像無數隻溫柔的手。壤駟龢攤開手心的繡譜,陽光照在“血線”上,字跡漸漸隱去,隻剩下朵泣血的牡丹,開得決絕而熱烈。
回到鏡海市,段乾?把汙染報告和繡譜賬冊一起交給了警方。周家很快被查封,周明塘在審訊室裡瘋了似的喊著“富貴長生”,沒人知道他說的到底是繡譜的秘密,還是自己的黃粱夢。
古籍修複中心的後院,壤駟龢把那半片殘帛和完整的繡譜放在一起,用特製的糨糊小心粘合。陽光透過紫藤架落在絹帛上,金斑跳動著,像沈硯之當年笑起來的樣子。
亓官黻送來盆新的牡丹,說是邙山移植來的洛陽紅。“專家說,這花明年穀雨就能開。”他撓著頭,難得有些不好意思。
壤駟龢看著花盆裡的嫩芽,忽然笑了。她想起沈硯之的話:“最好的修複,不是複原舊物,是讓它以新的方式活下去。”
那天晚上,她做了個夢,夢見沈硯之推門進來,袖口沾著紫藤花香,笑著說:“我回來了。”
窗外的月光落在繡譜上,那朵泣血的牡丹在夜色裡輕輕顫動,像在應和一句遲到了三年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