弈守長安 血色漣漪
血色漣漪
狄仁傑的離席,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下了一顆石子。漣漪雖不劇烈,卻足以讓某些敏感的人察覺到水下的暗流。
殿內的歌舞依舊喧囂,但弈星敏銳地捕捉到,有幾個席位上的交談聲低了下去,目光似有似無地瞟向狄仁傑離開的方向,又很快收回,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這是一種屬於官場的默契,對任何可能的風吹草動保持警惕,卻又絕不輕易表露。
明世隱依舊從容地品著酒,甚至還有閒心夾起一塊精緻的荷花酥,放在弈星麵前的小碟裡。
“嘗嘗,尚食局的手藝,甜而不膩,你應該會喜歡。”他的語氣平淡得像是在自家後院閒談。
弈星看著那塊造型雅緻的點心,卻沒有動。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對剛才那一幕的分析中。“師父,狄大人他…”
“應是發生了需要大理寺即刻處理的要事。”明世隱截斷他的話,聲音壓得極低,隻有兩人可聞,“而且,此事不便在宴席上聲張。”
不便聲張,意味著要麼涉及宮廷隱秘,要麼…事關重大,足以引起恐慌。弈星的心微微下沉。他想起師父之前提到的,近來似乎有一股暗流在針對堯天。這會是與那有關嗎?
時間在絲竹聲中緩緩流淌,對弈星而言卻有些難熬。他感覺殿內那股暖融甜膩的空氣變得愈發滯重,胸口有些發悶,他悄悄吸了口氣,袖中手指握緊了瓷瓶,但並未取出。
約莫一炷香後,一名身著大理寺低階官服、身形矮小的身影,步履匆匆卻又極力克製地從側門進入大殿。他生著一對碩大的、如同蒲扇般的毛絨耳朵,眼神機警,正是狄仁傑的得力助手,李元芳。
李元芳並未四處張望,而是徑直走向禦座下方,向負責宴會事宜的內侍總管低聲稟報著什麼。他臉色緊繃,那對標誌性的大耳朵因為緊張而微微顫動。內侍總管的臉色也隨之變了幾變,隨即快步走向禦座旁垂手侍立的女官。
這番動靜比狄仁傑離席時更明顯了些,連高坐於上的武則天似乎都微微側首,聽完了女官的低聲稟報。女帝戴著華麗護甲的手指輕輕敲擊著龍椅扶手,麵容隱在珠旒之後,看不真切,但那股無形的威壓,卻讓下方離得近的幾位大臣不自覺地屏住了呼吸。
很快,內侍總管回到李元芳身邊,點了點頭。李元芳如釋重負,又行了一禮,迅速退出了大殿。自始至終,他的目光都沒有掃嚮明世隱和弈星這邊,彷彿他們與其他賓客並無不同。
但弈星知道,事情絕不會如此簡單。
果然,片刻之後,一名小內侍悄無聲息地走到明世隱席前,躬身低語:“明大人,陛下口諭,宴後請暫留片刻,狄大人有事相詢。”
聲音很輕,但在弈星耳中,卻不啻驚雷。狄仁傑剛去處理突發事件,轉頭就請陛下留人,而且留的是明世隱…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明世隱神色不變,甚至嘴角還含著一絲若有若無的笑意,他微微頷首:“臣,遵旨。”
小內侍退下。明世隱端起酒杯,指尖在杯壁上輕輕摩挲,目光投向殿外沉沉的夜色,彷彿能穿透宮牆,看到那正在發生的、不為人知的一切。
“師父…”弈星的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憂慮。他並非懼怕,而是擔心這是一個針對堯天的、精心設計的圈套。
“慌什麼。”明世隱淡淡道,收回目光,看向弈星時,眼中竟帶著一絲奇異的、近乎鼓勵的神色,“弈星,你可知,危機之中,亦藏契機。狄仁傑是講證據的人。”
他話未說儘,但弈星已然明白。如果這是一個圈套,那麼破局的關鍵,就在於找出證據的漏洞,甚至…反將一軍。
又過了半個時辰,宴會終於在一種看似熱烈,實則暗藏詭異的氣氛中結束了。武則天起駕回宮,百官依序告退。許多人離開時,目光都若有若無地在明世隱身上停留片刻,帶著探究、好奇,或是幸災樂禍。
很快,偌大的瑤光殿變得空曠起來,隻剩下收拾殘席的宮人,以及安靜坐在原處的明世隱和弈星。輝煌的燈火映照著冷清的殿堂,方纔的喧鬨彷彿隻是一場幻夢。
腳步聲響起。狄仁傑去而複返,他的臉色比離開時更加沉肅,官袍的下擺似乎沾染了些許夜露的濕氣。他的身後,除了程咬金,還多了一個人。
那人身形高瘦,穿著一身深灰色的布衣,外麵隨意罩著一件類似醫官袍服的白褂,卻顯得有些不修邊幅。他麵色蒼白得近乎透明,眼眶深陷,嘴唇緊抿,透著一股長期浸淫在某種事物中的陰鬱與倦怠。最引人注目的是他背上那個巨大的、散發著幽幽綠光的藥箱,以及周身彌漫開的、若有若無的草藥與…某種難以言喻的、屬於死亡與再生的冰冷氣息。
峽穀重案組的首席法醫,扁鵲。
他沉默地跟在狄仁傑身後,如同一個沒有生命的影子,隻有那雙深陷的眼眸偶爾擡起時,才會掠過一絲銳利而冰冷的光,彷彿能洞穿一切血肉偽裝,直視生命最本質的形態。
弈星在看到扁鵲的瞬間,呼吸幾不可察地一窒。連這位都驚動了,看來發生的事,絕非尋常。
“明大人,久等了。”狄仁傑在明世隱麵前站定,開門見山,沒有任何寒暄,“宮中發生一事,需請明大人協助調查。”
他的目光隨即落到弈星身上,銳利的審視中帶著一絲探究:“這位是?”
“小徒弈星,腿腳不便,需人照料,故帶在身邊。”明世隱從容答道,語氣平和,“狄大人有何事,但說無妨。”
狄仁傑的目光在弈星蒼白而安靜的麵上停留一瞬,似乎判斷他並無威脅,這才重新看嚮明世隱,沉聲道:
“負責翰林院書畫整理的博士,王大人,一個時辰前,被發現在其值房內…遇害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