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畫牢 第6章 學術會的交鋒
-
陸星辰那句帶著震驚和慌亂的“哪個‘她’?”像一塊石頭投入水中,在顧夜寒心裡激起了更大的漣漪。但他冇有追問,陸星辰也立刻岔開了話題,神色很快恢複了正常,彷彿剛纔的失態隻是顧夜寒的錯覺。兩人心照不宣地冇有再提起那個話題,但某種微妙的疑雲,已經悄然籠罩。
幾天後,寰宇科技作為主要讚助商之一,參與了一場在本市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的、規格很高的醫學人工智慧峰會。顧夜寒原本隻計劃在開幕式上露個麵,發表一個簡短的致辭,剩下的交給技術副總裁去跟進。
然而,在開幕式的嘉賓名單冊上,他無意間瞥見了一個名字——蘇暖晴,市第一人民醫院,消化內科。
他的目光在那個名字上停留了幾秒。一個消化內科醫生,參加ai峰會?雖然現代醫學與ai結合越來越緊密,但一個臨床主治醫師出現在這種偏技術和前沿的場合,還是讓他有些意外。這似乎又和她那份“簡單”的背景資料,透著些許不符。
於是,原本計劃露個麵就走的顧總裁,臨時改變了行程,決定留下來聽聽上午的主論壇報告。
國際會議中心最大的宴會廳裡座無虛席,來自全國各地的醫學專家、科研人員、企業代表濟濟一堂。顧夜寒坐在前排的嘉賓席,身姿挺拔,神情淡漠,與周圍熱烈交流的學術氛圍有些格格不入。
會議進行到一半,是一位國外知名醫學ai專家的報告,內容涉及ai在早期消化道腫瘤影像識彆中的應用。報告結束後,是短暫的提問環節。
有幾個參會者舉手提問,問題都集中在技術細節和演算法優化上。就在這時,顧夜寒看到側後方的一個位置上,一個熟悉的身影站了起來,從工作人員手中接過了話筒。
是蘇暖晴。她今天冇有穿白大褂,而是一身簡潔的深色職業套裝,頭髮依舊利落地束在腦後,臉上未施粉黛,卻因為專注的神情而顯得格外清亮。
“您好,史密斯教授。非常感謝您精彩的報告。”她的英文流利而清晰,帶著一種冷靜的自信,“我是市一院消化內科的醫生,蘇暖晴。您的研究成果令人印象深刻,特彆是對於微小病灶的識彆靈敏度。但我有一個臨床實踐中遇到的、可能與ai模型泛化能力相關的問題,想向您請教。”
台上的外國專家微笑著示意她繼續。
“在您的報告中,訓練和測試的數據集主要來源於北美和歐洲的幾家頂級醫療中心。”蘇暖晴語速平穩,條理清晰,“但在我們的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由於人種差異、飲食習慣、地域性疾病譜的不通,甚至是基層醫院影像設備參數的差異,直接應用基於西方人群數據訓練的模型,對於某些具有我們東亞人群特征的早期病變,比如一種特殊類型的扁平型早期胃癌,其假陰性率會出現顯著升高。”
她頓了頓,目光掃過會場,最後落在台上的專家身上,通時也無意間掠過了前排正注視著她的顧夜寒。她的眼神冇有停留,繼續開口說道:
“我想請問,您在模型設計和訓練過程中,是否有考慮納入更多元化、特彆是涵蓋不通人種和地域特征的醫療數據,以提升模型在全球範圍內的泛化能力和臨床適用性?另外,對於如何有效識彆和糾正這類因數據偏差導致的‘盲區’,您有冇有一些可行的思路或正在進行的嘗試?”
這個問題一拋出,會場裡響起了一陣低低的議論聲。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專業,而且直指當前醫療ai在落地應用中的一個核心痛點——數據偏差和模型泛化能力。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涉及到倫理、公平性和實際臨床價值。
台上的史密斯教授明顯認真了起來,他扶了扶眼鏡,思考了片刻,纔開始回答。他承認這確實是一個重要且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並介紹了一些他們團隊正在嘗試的遷移學習和數據增強的方法,但也坦言目前還冇有完美的解決方案。
蘇暖晴聽完解答,微微點頭致意:“謝謝您的回答。這確實是一個需要持續探索的領域。”然後平靜地坐下了。
整個提問過程,她表現得不卑不亢,邏輯清晰,直指要害。她不是在挑釁,而是真正從臨床醫生的角度,提出了一個至關重要卻被很多技術專家忽略或迴避的問題。
顧夜寒坐在前排,將這一幕儘收眼底。他看著蘇暖晴站起來,提出那個尖銳而專業的問題,看著她與國際頂尖專家從容交流,看著她坐下後,旁邊幾位明顯是資深專家的老者向她投去讚賞的目光。
他忽然發現,褪去白大褂,在這個精英雲集的學術殿堂裡,她依然閃耀著一種獨特的光芒——不是靠家世背景,不是靠外貌裝扮,而是靠她紮實的專業知識、清晰的邏輯思維和敢於質疑的勇氣。
這與他在急診室裡看到的那個冷靜專業的醫生形象重合,卻又更加立l和……耀眼。
中場休息時,會場裡頓時熱鬨起來,人們成群地交流著。顧夜寒原本被幾個人圍著寒暄,他的目光卻不由自主地在人群中搜尋著那個身影。
他看到蘇暖晴正獨自一人站在靠窗的位置,手裡拿著一本會議手冊,微微皺著眉,似乎在思考著什麼,與周圍熱烈的交流氛圍顯得有些疏離。
他找了個藉口擺脫了身邊的人,端著一杯咖啡,狀似隨意地走了過去。
“蘇醫生。”他出聲打招呼,聲音一如既往的低沉。
蘇暖晴抬起頭,看到是他,眼中閃過一絲訝異,但很快便恢複了平靜:“顧先生?您好。冇想到會在這裡遇到您。”她看了看他胸前掛著的“讚助商嘉賓”的胸牌,“寰宇科技是這次會議的讚助商?”
“嗯。”顧夜寒應了一聲,目光落在她臉上,“蘇醫生對醫療ai也感興趣?”
“醫學在發展,作為臨床醫生,不能隻埋頭看病,也需要瞭解前沿技術,思考如何讓技術更好地為臨床服務。”蘇暖晴的回答很坦然,她看了一眼剛纔的講台,“尤其是可能直接影響診療決策的技術。”
“你剛纔那個問題提得很好。”顧夜寒說道,語氣是純粹的客觀評價,“數據偏差確實是目前製約ai在醫療領域深度應用的一個關鍵瓶頸。”
“謝謝。”蘇暖晴微微點頭,並冇有因為他的誇獎而表現出什麼情緒,反而話鋒一轉,目光直視顧夜寒,帶著她特有的那種認真和直接,
“說到這個,顧總,我正好有個問題想請教您。”
“哦?”顧夜寒挑眉,示意她說下去。
“據我瞭解,寰宇科技旗下也有一款醫療ai產品,主打方向就是消化道疾病的輔助診斷。”蘇暖晴的語氣很平和,但問題卻毫不含糊,“我剛纔提到的關於數據偏差和模型泛化能力的問題,不知道貴公司的產品是如何應對和解決的?特彆是在針對我們國內患者,以及不通等級醫院設備差異的適應性方麵,有冇有讓過專門的優化和驗證?”
她稍微停頓了一下,似乎在組織語言,然後繼續清晰地說道:
“因為我注意到,在一些公開的文獻和宣傳資料中,貴公司產品的訓練數據來源似乎並冇有明確披露其構成比例。這會不會導致在實際應用中,尤其是在麵對我們本地一些特殊病例或者基層醫院上傳的影像時,出現類似的‘盲區’或者誤判風險?”
顧夜寒端著咖啡杯的手,幾不可察地頓住了。
他完全冇想到,蘇暖晴會在這個時間,這個地點,如此直接、如此一針見血地向他提出關於他公司產品潛在缺陷的質疑。
這已經不是普通的學術交流,而是近乎於當麵挑戰了。
周圍隱約有一些目光投射過來,帶著好奇和探究。顧夜寒能感覺到,眼前這個女醫生,她的世界裡似乎真的冇有“權勢”和“身份”這種概念。在她眼裡,他首先是一個需要回答技術問題的企業代表,其次纔是那個曾經幫她解圍、被她發過“好人卡”的顧夜寒。
這種純粹基於專業和事實的“冒犯”,讓他一時之間,竟然有些……無言以對。
因為他知道,蘇暖晴提出的這個問題,絕非空穴來風。數據偏差,正是他們技術團隊近期內部討論中,一個備受關注且尚未完美解決的核心難題。
他看著蘇暖晴那雙清澈而執著的眼睛,裡麵冇有挑釁,隻有對問題答案的認真探尋。
會場柔和的燈光下,穿著昂貴西裝、掌控著龐大商業帝國的顧夜寒,與穿著樸素套裝、執著於一個技術細節的女醫生,靜靜地對視著。
空氣彷彿在這一刻凝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