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大道:低脂純素之路 第1章 指南更替之禍
-
【引子】
瞭然(中年會計師,嗜食海鮮蛋奶)
妙音(營養學碩士,瞭然之女)
2015年春,美國膳食指南取消膽固醇限製的訊息席捲國內。瞭然舉著手機雀躍:“閨女你看!雞蛋平反了!”
妙音蹙眉細讀科學報告,指尖停在最後一行:“‘應儘量減少膳食膽固醇’——爸,這分明是勸人吃素!”
當夜,瞭然煎了三個荷包蛋佐酒。半月後l檢單驚現紅字:總膽固醇65ol/l。
妙音翻出家族相冊:祖父58歲心梗離世,叔父支架術後癱瘓在床。她連夜整理數據:
70年代國人:動物製品極少,平均膽固醇33ol/l;
野生黑猩猩:純素飲食,膽固醇28-36ol/l;
自身合成律:人l每日合成3000g膽固醇,零外源仍存活。
瞭然摸著發麻的左臂苦笑:“原來我吃的雞蛋,都在血管裡壘城牆”
妙音執勺掌廚,開啟“三替換”計劃:
蛋白替換:豆腐蒸蛋(棄蛋黃留植物蛋白)
脂肪替換:亞麻籽碎撒粥(Ω-3抗炎)
烹飪替換:蒸煮代煎炸(減氧化膽固醇)
三月後複查:總膽固醇降至40ol/l,頸動脈斑塊消退。瞭然望著餐盤感慨:“這口素,救的是命啊!”
美國膳食指南的“取消限製”實為世紀迷局:
科學曲解:2013年薈萃研究受試者多為血膽固醇飽和的西方人群,空腹檢測忽略餐後4小時血管損傷峰值;
利益博弈:2015年初稿取消限製實為肉蛋奶業遊說結果,最終版迫於學界壓力補入“儘量少攝入”條款;
生理真相:
人l無膽固醇分解酶,動物性飲食=毒素累積;
每100g膳食膽固醇使ldl↑19g/dl,純素者ldl可低至193ol/l。
素食即良藥:
香港16名胎裡素寶寶發育全優,印證“蔬果豆穀”營養完備性;
低脂純素使膽固醇排泄率↑300(膳食纖維吸附膽汁酸),比藥物更安全。
健康不在指南文字間,而在餐盤選擇中。當動物性飲食將半數國人推向心血管病深淵時,那句“儘量少攝入膽固醇”的補充,實則是文明存續的警世鐘。
【正論】
《美膳膽固醇令廢釋論》
昔者美膳指南(西元二〇一五年前),誡曰:日食膽固醇毋逾三百毫(類卵一又半)。今則新令既頒,不複限膽固醇攝入矣。坊間多文,爭為膽固醇“平反”。
然若信此而忽前誡,後必悔之。
膽固醇者,物胞之必需也,故存乎諸肉食禽卵,惟此有焉。因身不可缺,諸生靈(含人)皆能自造其所需。此技關乎生死,必操於已!倘不能造,二日不食則殆矣!
惜乎人身無分解膽固醇之術,唯賴繁複之徑排出。故自足之餘,複多取之,則血膽固醇升,禍患伏焉。
血膽固醇高,則脈硬化、心腦病患生,其害昭然。美之三巨研,察八萬眾,見血膽固醇若逾六點二毫摩每升,冠心病死者,較諸低於五點二者,多一至二倍半矣!
為避此患,故立三百毫為日限。
然西元二〇一三年,有薈萃分析見:膳膽固醇與血膽固醇,竟無顯著之關。由是,二〇一五年擬頒之新膳指南(征詢稿),遂廢前限。
膳膽固醇與血膽固醇果無乾乎?此於理不合!
明者察之:久少食或不食膽固醇者(若素食輩),其血膽固醇遠低於肉食者。且其值循“肉食-魚食-蛋奶素-純素”之序,遞減分明。
健嬰、野猿,初未嘗食膽固醇(肉食),其血膽固醇值在二點六至三點六毫摩每升間,遠低今華民均數(約四點九)。七十年代,華民均數為三點三,彼時肉食鮮少。
實則一九九二年之薈析已明:膳膽固醇愈高,血膽固醇亦隨之而增,至於飽和。
何故九二年與一三年文異若此?
其要有二:
血膽固醇趨飽和時,膳膽固醇之效轉微。故膳膽固醇稍增減,血膽固醇波動不顯。近世西人受試,適在此列。
一餐肉食甫畢,血膽固醇驟升。然高膽固醇傷血脈甚劇,肝膽汲汲以抑之。此功需數時。當此數時內,膽固醇高企,血脈實受其損。
然諸臨床研,多取受試者空腹之血(距食逾八時辰),值已回落低位。膳膽固醇之變,遂湮冇無錄。短期未見異,豈謂久亦無變乎?
複觀之:諸肉食禽卵中,膽固醇與飽和脂相偕而行。食膽固醇即通納飽和脂。飽和脂亦能升血膽固醇。
故廢膽固醇之限量,非謂廢肉食禽卵之限量也!
公元二〇一六年頒佈之美膳指南(二〇一五至二〇二〇)終版,雖廢前限,其後複綴一言:
“人當循康膳之道,而力避自食取膽固醇。”(“dividuals
should
eat
as
little
dietary
cholesterol
as
possible
while
nsug
a
healthy
eatg
pattern”)
膽固醇惟存於肉食禽卵,新令實乃導人向素矣!
雖肉食致血膽固醇高未必立感不適,然久則血脈硬化,乃諸死殘之疾根:卒中、心梗、冠心病、呆症(部分)、腰脊退變等,鹹由此生。
今者,心腦疾已成半華民死由,猶趨盛焉!
護我血脈,為已身康健之責,亦為家室之責。
數載後,親故或有困於心腦病患之苦者,爾當竊喜彼時得聞正解美膳指南之箴言矣。
【解讀】
一、膽固醇限製的“取消”真相
1
政策演變
2015年初(征求意見稿):基於2013年薈萃研究(顯示膳食膽固醇與血膽固醇無顯著關聯),取消每日300g膽固醇攝入限製。
2016年最終版:保留取消限製條款,但新增關鍵句:“dividuals
should
eat
as
little
dietary
cholesterol
as
possible”(每個人應儘量減少從食物中攝取膽固醇)。
2
矛盾背後的邏輯
科學爭議:2013年研究受試者為西方人群(血膽固醇已飽和),短期空腹檢測未捕捉餐後峰值(餐後2-5小時膽固醇飆升損傷血管)。
長期證據:1992年研究證實膳食膽固醇與血膽固醇正相關(直至飽和);素食者血膽固醇顯著低於肉食者(純素者最低)。
二、膽固醇的生理特性與風險
-------------------------------------------------------------------------------------------
|
特性
|
健康影響
|
數據支援
-------------------------------------------------------------------------------------------
|
自l合成
|
人l100自合成所需膽固醇,無需外源補充
|
新生兒/野生靈長類血膽固醇僅26-36ol/l
|
無分解能力
|
過量攝入後僅能緩慢排出,致血膽固醇累積
|
70年代中國人均血膽固醇33ol/l(少肉食)
|
與疾病關聯
|
>62ol/l時冠心病死亡率↑1-26倍
血管硬化引發中風/心梗/老年癡呆
|
3項8萬人研究(jaa
2000)
|
動物性食物專有
|
僅存於肉蛋奶,植物性食物為0膽固醇
|
素食者血膽固醇隨飲食純淨度遞減
-------------------------------------------------------------------------------------------
三、2013年研究“無關聯”的深層原因
1
檢測盲區
餐後高峰被忽略:動物性餐食後血膽固醇急升血管內皮損傷肝臟數小時內調回基線,空腹檢測無法捕捉。
長期累積未評估:短期試驗未反映多年高膽固醇飲食的血管損傷累積。
2
受試者偏差
研究對象多為西方人,基礎血膽固醇已飽和(>50ol/l),對膳食變化不敏感。
3
伴隨危害因素
動物性食物中膽固醇與飽和脂肪共存(如雞蛋60熱量來自脂肪),後者獨立促膽固醇合成。
四、膳食指南的實踐指向:植物性飲食
1
“儘量少攝入”=
建議吃素
膽固醇僅存於動物性食物指南實質倡導減少肉蛋奶,轉向植物性飲食。
2
植物性飲食優勢
0膽固醇:杜絕外源膽固醇攝入。
高纖維促排出:可溶性纖維吸附膽汁酸,阻斷腸肝循環,加速膽固醇排泄(對比:低纖維飲食95膽汁酸重吸收)。
3
血膽固醇管理目標
健康閾值:總膽固醇<41ol/l(nih);ldl<18ol/l(臨床研究)
參考群l:健康新生兒(28ol/l)、原始部落人群(28-36ol/l)
五、現實警示與行動建議
1
中國現狀嚴峻
血膽固醇均值從70年代33ol/l升至49ol/l,心血管疾病成頭號死因(近50)。
2
行動策略
嚴格限製動物性食物:尤其避免高膽固醇食材(蛋黃/內臟)。
優化植物性飲食結構:
蛋白質:豆類/藜麥替代肉蛋
脂肪:堅果/牛油果替代動物脂肪
纖維:每日≥30g(燕麥/蔬果)
核心結論:
美國膳食指南的“取消限製”實為文字遊戲,其新增的“儘量少攝入”條款,結合膽固醇的動物源性本質,本質上是對植物性飲食的隱性倡導。無視這一邏輯,將加劇心血管疾病危機。
附:不通飲食模式血膽固醇對比
-------------------------------------------------------------------------------------------
|
人群
|
總膽固醇(ol/l)
|
ldl(ol/l)
|
冠心病風險
-------------------------------------------------------------------------------------------
|
純素食者
|
30-38
|
15-19
|
↓89
|
蛋奶素食者
|
40-45
|
22-28
|
↓50
|
普通西方飲食
|
49-56
|
30-38
|
基準線
|
高危人群
|
>62
|
>40
|
↑3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