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台賦 第一百九十六章 織錦會
-
織錦會
“果兒,想什麼呢?”
問話的是張飛的大女兒張文瑩,頂著一張俏皮的臉湊在諸葛果的身邊,悄聲問完,看見諸葛果一直盯住周瑛看,過一會纔有些敷衍回自己,“冇什麼,認錯人了。”
“你就框我吧,還說自己跟著喬哥哥學作畫,肯定比我畫的好,等見到喬哥哥,我定要讓他評評到底誰更有天賦。”
諸葛果回過神來,饒有意味笑著打趣道,“你是想讓我阿兄評理呢,還是想見他啊?”她剛說完,瞧見張文瑩耳根一紅,輕輕推了她一把,咬著唇也不說話,隻顧擺弄腰間的絡穗子。
課業結束已是日暮西垂,諸葛果剛上了回府的駢車,就看見車內端正坐著諸葛喬,驚喜道:“阿兄!”
吃上諸葛喬帶了的甜酥酪,她甜甜一笑,“阿兄最好了,早知道就讓文瑩和我一道回府,她還想讓你評評畫。”
“休要胡沁。”諸葛喬嚴肅地訓道:“女兒家的聲譽可不能隨意拿來戲謔。”
“哦。”諸葛果嚇得不敢說話,嚥了口酥酪平複受驚的心,她覺得這位阿兄和爹爹越來越像,尤其是一本正經的樣子,可真怕人。
諸葛喬發現自己光顧著撇清同張文瑩的關係,言語間有些嚇到妹妹了,趕緊和緩臉色語氣輕柔,關切問道:“看你今日出了宮門時,有些心神不寧的,是否身子不適?”
諸葛果搖了搖頭,解釋道:“是今日教我們書畫的玉先生,他長得很像姨母。”回憶起今日的場景,胸中又騰起一片疑雲。
“你瞧瞧你,又說胡話了,能來宮中教書的先生都是男子,再說了”後麵的話,諸葛喬留在嘴邊。
心領神會的兩人沉默無言,回程的車內隻剩寂靜。
回到府中,諸葛果剛想讓侍女竹喜把今日習的畫作拿出,送去給爹爹看,卻被諸葛喬阻攔,“父親在忙,收著罷,等父親得空了定會看的。”
今日諸葛亮籌辦的織錦會纔剛剛結束,約莫時辰這時應該在覆盤織錦會的事。
諸葛果撅著嘴喪氣地哼了一聲,把畫交給拂霖,並囑咐道:“拂霖叔,等我阿爹忙完,一定要給他看看我的畫,我的畫藝進步的快要趕上阿兄了。”
拂霖笑著連連應下後,看向燭火搖曳的書房。
書房內隻諸葛亮一人,一身寬鬆的燕居服,倚靠著憑幾,手中還拿著錦坊的賬簿,但神思懵然,回憶起今日舉辦的織錦會上,玉玲坊出現的人不是她。
他還特地詢問了玉玲坊的主事楊倫,坊中是否有女畫師,楊倫言說坊中錦緞的紋樣皆是男畫師所畫,未有女畫師,想來也是當初翠蘭坊的人弄錯了,把一個來購料的秀氣男子錯認為畫師,鬨出一場誤會。
說到這裡,坐在一旁的翠蘭坊趙掌櫃受到周遭的議論聲,麵上有些掛不住,不自覺欠了欠身子,換個舒服的坐姿。
輕咳一聲,周圍窸窸窣窣的議論聲停止了。諸葛亮言說,“今日的織錦會隻為給各坊精進的機會,大家交流經驗,也好讓官家錦坊學學。”
這些錦坊的掌櫃主事都躍躍欲試,若是能在這次織錦會上殺殺玉玲坊的威風,也好名聲大噪一把,出口惡氣,畢竟這些時日被玉玲坊壓一頭的日子可不好受。各自吩咐自家的繡工和畫師一定要拿出真本事來。
諸葛亮看向楊倫,還是不死心,繼續詢問,“是否能請畫師來此繪圖。”
“畫師今日未到場。”
翠蘭坊的趙掌櫃說,“未到場可以請來,好讓我們見見這不可小覷的玉玲坊是有什麼神通。”
楊倫見情勢不容推辭,遂吩咐仆從去請人來。
諸葛亮就端坐在那,盯著遠處的連廊許久,不肯有絲毫鬆懈,直到一身青色直裾的人走進他的視野。他的目光中期待的神色慢慢淡了下來。
一個陌生人,不是她。
“此位便是玉玲坊的畫師衡紹。”
楊倫向在場眾人介紹這個年輕人。有的人臉上浮現的驚歎,有的人則是不服。
如此年輕,又有深厚的繪畫功底,很難讓人信服。
諸葛亮輕搖羽扇,不疾不徐道:“一直聽聞玉玲坊的錦緞紋樣為蜀中榜首,竟不知出自衡先生之手,今日若能得見先生現場繪上些紋樣,也是諸君之幸。”
話說至此,衡紹再不動筆便是不敬。墨汁舔滿毛筆,衡紹拿起筆桿,長呼一口氣。
所有人都凝神靜氣,觀察衡紹筆鋒扭轉間的風雲,屋內隻聽更漏聲響。
漸漸地,眾人臉上的狐疑之色慢慢淡去,轉而驚歎眼前這個年輕的畫師真是不簡單。
連綿不絕的讚歎聲把尚在沉思中的諸葛亮喚醒。
“玉玲坊是否還有其他畫師?”他追問。
楊倫拱手道:“隻此一人。”
短短四個字斷絕了諸葛亮的心思,也許是思念過度,恍惚了。那人竟不是阿瑛,他到底是癡了。
織錦會畢,回到玉玲坊的楊倫欣細細將今日的情景說了,喜向周瑛邀功,“衡紹可算是給咱們玉玲坊長麵子。”
衡紹朝周瑛靦腆一笑,撓著頭,“若師父去,一定更讓他們瞠目結舌。”
“你跟著我習畫也有半載,能精進如此,真是不簡單。”周瑛很欣慰,眼前這個年輕人心眼實誠,當初逃難於城郊身染瘟疫,被阿來伯救下,此後便跟在她身邊學畫。
接過衡紹遞來的茶湯,周瑛繼續說道:“不過,織錦會上玉玲坊名聲大噪,隻會被其他錦坊眼紅,接下來咱們的日子不大好過,上次翠蘭坊就誤以為我是衡紹,要我把強綁了去,你以後可得小心點。”
衡紹眼底滿是擔心,輕聲說道:“師父也要小心些。”
見楊倫有些愁容慘淡,周瑛開玩笑安慰道,“怕什麼,玉玲坊的名氣算是打出去了,連官家都注意到了,還是漢中王府的軍師將軍主持的此次錦坊會,他們雖眼紅,不會再像之前那般造次了。”
“今日織錦會,那位軍師將軍似乎對玉玲坊的畫師極為感興趣,一直詢問錦坊的事宜。”楊倫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很是疑惑,為何一個將軍會對玉玲坊的事如此上心。
“那位將軍叫什麼?”周瑛問。
“複姓諸葛,字孔明。”
周瑛在心裡牢牢記下這個名字,深知玉玲坊以後隻怕凶多吉少,盯住這裡的人會越來越多,也好,總算讓諸葛將軍認識到了玉玲坊。
但他不會為了一傢俬家錦坊,去得罪其他家。畢竟官家錦坊擺在那,玉玲坊獨大,對官家錦坊冇有好處。諸葛亮隻會坐視其他錦坊對玉玲坊的圍攻,坐山觀虎鬥,接下來要徹底保全這一坊的人,迫在眉睫。
也許兵行險招,是另外一種保全。
衡紹笑著說:“官家錦坊的生意一直不好,怕是也想跟著咱們玉玲坊取取經。”
“還不是有你師父在,玉玲坊才能如此紅火。”楊倫作勢要謝周瑛,卻被周瑛扶起。
“要謝的應當是楊兄你,當初你肯放心將玉玲坊托付給我,又以主事的名義對外行事,少了我不少煩憂事,也讓我和阿爺在成都有了立足之所。如今您還托關係舉薦我到王府做世子書吏,讓我開了眼界。”
楊倫麵露憨厚的笑,感歎道:“我是個不會做生意的料子,祖上傳下的基業到我手裡差點丟了,險些被其他錦坊吞併。您憑藉一手絕妙畫藝將我這瀕死的錦坊給救活,留住了祖業的招牌,我感激不儘。如今是我報恩的時候,我本家哥哥楊洪官雖不大,但使些銀錢,舉薦你為吏還是肯的,隻是這銀錢你可得給我掙回來。”
“放心,楊兄!”
飛鳥啼聲去,池鴛踱步行。諸葛亮帶了錦司的人前往漢中王府裡,到達寶奉殿拜見劉備和吳莧。呈上錦司織造的鸞鳥朝鳳紋鏡花菱袍,專給吳莧用於來年開春的親蠶禮。
可見劉備的神色並不滿意。這是漢中王府的第一次的親蠶禮,錦緞上的紋樣老氣橫秋,總是不如市麵私家錦坊售賣的那樣奪目。
在旁檢查衣料的吳莧倒也冇說什麼,在劉備和眾人麵前,她一直維持和煦端順的樣子。劉備既定下什麼,她也不會有什麼意見。
“錦衣繡織是大事,蜀地錦緞若能售往中原江南,大開銷路,也是一筆不小的官稅。所以此次親蠶禮事關重要,整個益州的百姓們都在盯著看呢。”劉備向諸葛亮鄭重囑咐。
諸葛亮明白這其中利害關係,蜀地女君身上的蜀錦紋樣都乏陳可謂,那真是官家錦坊的失責,更不可能鼓動百姓願意種桑養蠶,從而帶興錦業。
他作為錦司的長史,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三人坐定,仆人奉上茶點。劉備詢問錦司的主事人員可有定下,諸葛亮坦言蜀中人才匱乏,實難為錦司尋到可用之才,眼下也隻有他頂上主理錦司諸多事宜,可終究是分身乏術,也難全身心投入到錦司的發展之中。
劉備自然明白諸葛亮如今的辛勞,自到了益州後,他的這位軍師將軍便比此前忙上百倍,人才稀缺的境遇下,不得已又接了錦司的事務,實難出口責怪。君臣之間隻能想出辦法出來解開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