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台賦 第二百七十五章 破局
-
破局
到了深夜,他隨著桂丹來到偏廂房中,董但見燭淚堆紅,簾幕低垂。衛嬋斜倚湘妃榻,藕荷色縐紗披帛半落臂彎,露出凝脂般的腕子。
案上鎏金狻猊爐吐著龍涎香,混著女兒家衣香,熏得人骨軟筋酥。燭光幽微之下,見到衛嬋一身薄紗衣衫,透著雪肌似有似無地勾著他的目光。
他愣了片刻,迎上衛嬋的目光問道:“怎麼在這麼偏僻的地方?”
衛嬋起身朝房門走去,越過董瑞柔聲道:“說些體己話,當然要避人。”話畢她與桂丹對視一眼,遂關緊房門。
望著一桌珍饈美酒,還有美人於側,董瑞再次確認:“小娘今日怎肯喚我?”他強按心頭火,挨著繡墩坐下。
衛嬋執起秘色酒壺,素手斟滿瑪瑙杯,眼波流轉似春水:“前日見少主查賬,撥算如飛,倒叫妾身想起年少時的光景,女人總是要為自己打算的,還望少主君日後多庇佑妾身。”話至此處,珠淚簌簌而落,染濕襟前纏枝蓮紋。
董瑞哪裡禁得住如此嬌態,伸手要攬,卻被衛嬋輕巧避開:“且先飲了這合歡酒,也好讓妾身安心。”說罷自飲半。
“好好!”**趨勢之下,董瑞猶如提線木偶一般,一杯接一杯,懷抱著衛嬋訴說著少時隨父親而生了一層薄繭,摩挲在她肌膚上,激起一陣細微的戰栗。
他眸色深深望著她,一聲歎息,“騎馬還是這般莽撞。”語氣無奈,卻又含著幾分縱容,彷彿他們之間從未隔著國仇家恨,彷彿他隻是那個曾在成都城外陪她縱馬踏青的少年郎。
諸葛果忽然紅了眼眶,死死攥住他衣襟。
月光照拂之下,兩人於溪畔閒敘,孫登糾結了許久,終於願意吐露:“我夢見你許多次。”
諸葛果呼吸一滯,她怔怔望著他,忽然想起這些時日總是午夜夢迴間枕畔濕透,而她竟不知自己為何落淚。
“我也是。”這話脫口而出,連她自己都驚住。她何時變得如此直白?何時竟連掩飾都懶得做了?
短短三字,卻似驚雷炸在孫登心頭。他掌心覆上她臉頰,輕輕拂過她微涼的額間。
一陣涼意襲來,諸葛果微愣,看向眼前之人。
可這又如何?
他是東吳太子,她是大漢丞相之女,他們之間,隔著的不隻是千山萬水,更是兩國之爭、父輩之仇。
她該推開他的。
她該冷聲質問,他為何突然出現在此。
可最終,她隻是閉了閉眼,任由自己沉溺在這一刻的溫存裡,哪怕隻是片刻幻夢。
明知不可為,卻偏要為之。
深夜二人本欲悄然回到丞相,卻冇想到滿府燈火通明,伴有瓷器碎裂聲刺耳。
孫登的貿然出現讓周瑛驚訝不已,此刻縱有千言萬語想問,但還是指向吳使諸葛恪呈上的皇後禮服質問道,“你老子這是什麼意思?”
孫登看了眼一旁的諸葛亮,舔了舔嘴唇,不加掩飾的直言,“父皇說鳳位空懸多年。”擡眸時,眼底竟與周瑛如出一轍的執拗,“隻等您歸。”
坐於一旁的諸葛亮羽扇驟停。
廳內落針可聞,諸葛果猛然看向身邊這個要欲奪她母之人。
諸葛亮搖著羽扇,眼底暗流湧動,“你瞧瞧。”
“瞧什麼瞧!”周瑛回身瞪他,“你巴不得我穿上這衣裳,好讓你看場大戲是吧?”
一旁的下人們交頭接耳,自家主君被主母罵得冇脾氣雖然不稀奇,可如今在吳人麵前還這般直接,不免讓人瞭然周瑛這是真的氣著了。
“嗬”周瑛忽然輕笑,俯身拾起禮服往身上比了比,“倒合我少時尺寸。”見諸葛亮指節泛白,她眼波斜飛,“怎麼?丞相也覺我穿這鸞鳳袍比穿素紗襦裙好看?”
“夫人慎言!”
諸葛亮見周瑛像是動了心,立刻慌了,對著孫登道:“你方纔怎麼冇同恪兒一道回來。”說著話有些狐疑的看向諸葛果,隨後注意到兩人神色有異。
周瑛隨著諸葛亮的目光在二人身上停留片刻,還冇反應過來,隻見孫登撩袍跪下:“兒鬥膽,想求娶果兒。”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諸葛亮傻了眼。
“荒唐!”他廣袖一振,將妻女護在身後。素來溫潤的眉眼此刻淩厲如劍,羽扇骨節捏得“咯吱”作響。
“孫仲謀背棄盟約,武昌稱帝,如今倒迫不及待派兒子來拐吾妻女?”這話說得毫不客氣。
孫登不避不讓,直視諸葛亮:“求娶果兒,父皇亦是應允。”
話音方落,府門外腳步聲紛遝。
諸葛恪領著吳使擡進十口描金漆箱,掀蓋時珠光灼目,東海南珠、赤金鳳釵。
“吾若非為了迎娶果兒,豈會願登太子之位?”孫登這句話,驚得周瑛指尖一顫。
她的兒子若真是個癡情種,便是大忌,帝王家怎會容下這樣的異類。他的父親又怎會縱容兒子這般。她太瞭解孫權,他怎會為兒女私情讓步?
夜闌人靜,青燈如豆。
諸葛亮輕叩周瑛房門。自諸葛喬去後,夫妻二人麵雖和心已離,已許久未曾共度良宵。
周瑛將人請了進來,給足了這位丞相的麵子,也是如今情勢所迫讓夫妻二人不得不一同麵對。
“阿瑛。”他嗓音沙啞,“你以為孫權當真疼惜兒子?”
周瑛盯著燭火,忽而冷笑:“他要的不是果兒,是要你諸葛孔明親認了他這吳大帝的身份。”
夫妻二人不消細說都明白孫權打得什麼算盤。
羽扇在案上投下鷹隼般的影。
“他欲稱帝前便派使臣遞了信給我,那時我並未想好對策。大漢該不該允他稱帝。畢竟他稱帝這事從法禮上而言,便是與大漢平起平坐了。那時的東吳究竟是大漢的敵人還是朋友?眾人都勸我不允,如此羞辱我大漢國威之事,豈能同意。可”說到這,諸葛亮歎了口氣。
周瑛明白,如今北伐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東吳應該是朋友而不是敵人。
“我一直懸而未決,便讓他急不可待的想出來這個法子。若拒婚,不利於吳漢之盟;若允婚,便是表明瞭我的態度。”諸葛亮長歎,“登兒那孩子怕是被他父親當了問路石。”
周瑛猛地揪住他袖角:“他又是怎知登兒對果兒有情?”
“諸葛恪。”諸葛亮眸色驟冷,“去歲他們返吳後,孫權曾單獨召見他。”
他的那位好侄兒最是懂的察言觀色,取悅君上。
銅鏡映出周瑛驟然蒼白的臉,原來從那時起,她的兒女便成了棋局上的棋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