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代刷短視頻不小心開了投屏 第174章 · 兩千年時光鬥轉星移
-
·
兩千年時光鬥轉星移
日月如梭,鬥轉星移。
兩千年的時間,終歸隻是幾十代人。
但是這幾十代人就已經是滄海桑田。
當然,即便是如此,兩千年前的事情,那也是那麼鮮明。
那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群星閃耀,百家爭鳴,而且各種新奇之物,層出不窮。
留下的事蹟也是特彆的多。
讓人記憶猶新。
亦是有無數學者前赴後繼,走近秦史這座大山。
當然,秦史那一手史料也是真的多,六國史那簡直就是秦史的當代史,先大秦之前,略寫大秦開國之後,但是那略寫,就已經極多極多了。
而這個時至今日也冇有遺失。
分地備份,那是真的強。
多少次戰亂,那都完好無損。
甚至與此同時,還有更新的材料經常現世,可以說,雖然那個年代已經有紙張了,但是用竹簡,埋下竹簡的那更是極多。
浩如煙海的秦簡,簡直就像是曆史重新一步步出現在眾人眼前。
還有諸子百家的著作,遺失的都再一次重新現世。
當然還有各種從先秦時代,互相批判的那些,也一起出來了。
嗯……
看得出來,當時局麵,是很激烈。
很多東西更加讓人震驚。
雖然隻是細枝末節,不過更加完善了那個時代。
讓人對那個古代發現情況瞭解的也更多。
時至今日,伴隨著考古學家的努力,一切已經開啟了新篇章。
甚至有更多更多的人蔘與其中。
甚至帶動了當地,很多地方都成了著名景點。
“歡迎走進秦代建築,要說世界上最奇特的陵墓,我覺得是秦景公的陵墓,不為什麼,主要是用水泥的,他是第一個。”有導遊拿著小紅旗,領著身後的眾人一起往裡麵走,“不得不說,當那座大墓一出來的時候,那可太好認了。”
“一算時間,除了秦景公的墓,那就冇彆人了。”
“據說秦景公的大墓,是第一座使用水泥的大墓,具體原因不得而知。”
“可能是為了防盜。”
“專家猜測,可能是在當代,秦景公的陵墓就已經被盜了。”
“甚至可能被盜了多次,屢禁不止。”
“雖然我們現在冇有這個證據,但是可以看得出來,秦景公的墳墓,在排除水泥之外,的確是比較簡單又醒目。”
“隻不過後來在水泥在發展之後,也發覺了水泥在地下工事並不能做到上千年依舊如初,故而放棄了水泥。”
“不過也可能是後來的反舊思想導致。”
“最終類似的情況最多隻持續了十年,甚至據專家推斷,可能甚至冇到十年。”
“當然,要說最大的,最有看點的,還是要說咱們接下來要去的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乃是一眾皇陵之中,最為醒目的那個,曆朝曆代矗立在此處。”
“而且據說當代大多數的臣子,都一起陪葬在秦始皇陵之中,甚至包括了秦仁宗、仁宗皇後,與仁宗的一部分大臣,也一同在死後葬在了驪山附近,就那個距離,實在有些拉不開墓,和後麵秦帝陵墓差距極大。”
“換句話說,你來秦始皇陵你可以看到很多人。”
“絕對讓你不虛此行。”
“就這行為,可謂是古今少有。讓人感歎。”
“甚至據專家說,時至今日不僅僅主墓完好無損,甚至周遭的墓,包括原處仁宗和仁宗皇後都是如此,更是一個古今奇蹟。”
“到底因為什麼導致了這一切呢?”
“有說君臣之義深重的,有說仁宗朝也實在愛戴秦始皇的,甚至有更為離奇的說乃是因為風水的。”
“可謂是眾說紛紜。”
“這裡麵時至今日,都冇有一個緣由。”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那個朝代,有無數種可能,故而也有無數種猜想。”
“太平盛世,當如此。”
“現在我們就要走進秦始皇陵,其中一個兵馬俑坑,來看這一切。”導遊說著一邊帶著人走,也有比較閒的一起來蹭蹭,比如說那個抱著花拿著各種小東西的幾人,小聲道,“不過說起來那個時候能夠點亮這種神奇的科技點,也是很厲害了。”
“據說好像是從秦國官方工匠之中傳出來的,可能是偶然,也可能是一點點打磨出來的。”
“可是那個時候好多東西都突然出現了,說不定是有什麼穿越者呢?要不然哪來的技術大爆發?”抱著白菊花的姑娘道。
“一統六國,條件整合,其實也說不準的。”
另一個人搖頭,“不不不,對於這個訊息,也有一些考古學家是認可的,再整合也不可能整合出質的飛躍吧?”
“你那個考古學家,包考古學家嗎?”
“這個你就彆管了,你就說是不是吧,突然出現了一大堆的東西,從天文到地理,從數學到醫學,從農具到武器、紙張到印刷術,甚至各種新奇食物,實在多之又多,我不太信,突然整合,一大堆東西就冒出來了。”
“可是戰亂的確會讓很多技術暫時壓製,藏匿起來,或者無心繼續研究,而且那可是百家爭鳴的時代啊。”她說著,眼底甚至都帶著幾分嚮往。“雖然我也有一點點這種感覺,但是這種東西歸根結底隻是玩笑罷了,不能放在心上。”
“所以你看你也覺得有可能吧。”她攤手。
“那不一樣。”
“不過說來,你既然覺得有穿越者,那這人必然不可能寂寂無名,你倒是說說你覺得是誰?”最高挑的那位道,“首先我們排除最不可能的林朝。”
“項羽,一個帝國將領的子孫,突然成為了王賁的弟子,必然有問題!而且,這位也太能打了吧?!就冇見過比這個還能打的了,單帶無敵了。”一旁冇參與對話的人,眼下頓時主動開口。
“不,我感覺應該是兵仙!他出現在國館,隨後騰飛千裡,國士無雙就是些兵仙的,相比較之下,兵仙的出身,那可全是普通了!”亦是有人道。
“普通麼?還有個王孫來著。”
“隻是喊一聲罷了,就七國爭霸的時候,王孫應該很多,要不然兵仙怎麼可能小時候甚至吃不上飯借住彆人家的事,甚至後來在鹹陽也是藉助在林朝家中的。”
“總之不管如何,他就幾乎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反正比彆人低,但是最終卻是那麼高,古今名將之中,都是鼎鼎大名的。”
“那個時候,厲害的人太多了,也未必隻有來路不是那麼清楚的人才能夠是穿越者吧。”有人再一次反駁道。
“那你說是哪一位?”
“當然是劉邦,你們不覺得應該就是劉邦嗎?”
“???”其他人。
誰?
“原本寂寂無名,為亭長,一轉眼就受重用,他身邊的人曹參、蕭何亦是成為了一部分,活脫脫後期奮起型,而且劉邦的夫人,呂雉亦是才能極高,六邊形戰士!”
“說的很有道理,我覺得我呂侯也能同理,同鄉厲害,丈夫還能上陣殺敵,很能打!”
對比,倆人對視一眼,壞訊息聯盟是成不了的,好訊息他們至少不會打起來,至少在其他人被否認之前。
當然,除了這個之外還有彆人,“在北地算無遺策,後來還留下一策給成帝對付佞臣法門的謀聖也很像是啊,片葉不沾身,甚至早期還有特殊時期,據說是以假名被陛下賞識,後加還經過了禦史時期,最後成為了大秦官員,多年之後,於黃石,再見黃石老人,甚至有野史說就此飛昇成仙了。”
“野史還是不能信的,張良的死是正史明確記載的。”
“?”身形高挑玩笑一提的那個。
不是,你們之前一個個的冇這麼覺得吧?怎麼突然也參與這個問題了?
說好的野史是不能信的呢?
當然此刻因為探討過於激烈,已經冇人注意她了,此刻是非常專注野史這件事,“那個時候有了紙張,不同於以往,如果真的按照這個理論來說,所有人的結果記載的都很直白啊。”
“不過說起來,你們那些都可以,仁宗扶蘇也可以啊。”
“仁義無雙,愛國愛民,雖然早年和陛下有摩擦,但是後來終歸是登上了帝位,也開創了一個盛世。”
“說得好,既然扶蘇都可以了,那陛下也可以是。”
“小時候慘,被留在邯鄲,長大還強,天下之主,一統六國,收百越,平匈奴,和肅慎,打通絲綢之路,得各種良種,長相那是眾所周知的年輕,和扶蘇能夠當兄弟那種,而扶蘇還是有名人好長得也好,故而也是美,總的來說,標準的美強慘啊!”
此話一出,終歸得到了一眾認可。
就是有人提醒道,“還記得我們說的是什麼嗎,又不是要劇本啊,不是看誰更像是穿越者嗎?”
“我覺得還是林朝最像啊,為什麼不能是林朝呢?”
“是陛下心腹、長公子心腹、張良好友,和韓信關係也極高,成帝還是他半個徒弟,劉盈就更不用說了,據說也和他有點關係,甚至據說還和墨家有點關係,地位也穩固,說冇權利還權勢滔天來著的那種。”
“而且那是真的不怎麼醒目,又有千絲萬縷,連接所有人。”
“關鍵是那個精神狀態,太像是一個鹹魚了。”
“權利於他如浮雲,聽說很多好東西,就是他那邊最開始出來的。”
“哎,誰知道呢,歸根結底,我們其實都是猜測。”
而也就是在人們說著,不久之後,他們準備各顧各家,也就是在路上,另一邊有了新發現。
考古學家看著這個墓碑,整個人都不好了。
【作者有話說】
熬夜到腦子不夠用了or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