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六世紀西方靠女人上位的可行性報告 第628章 大明一角(三)
-
大明一角(三)
“當年那群無恥的讀書人,
利用先祖對文人的尊敬和信賴,偷走了國家的財富。
“他們嘴上告訴先祖,工人的兒子會繼承父親的手藝,
能製造出更多更精美的器物,
能創造出更多的財富。實際上,
他們深知一個普通的農夫家庭培養出一個讀書人有多不容易,
哪怕一個家族十幾口人節衣縮食忍饑捱餓都未必能培養出一個。而竊據了大量土地和財富的他們,將子孫培養成材,難度大大降低。因為他們的孩子從小就不需要為生計擔心,
也有大量的時間,可以專心讀書,
還有餘力延請老師。所以這些家庭的孩子,
更容易在全國的官員選拔考試上出人頭地。
“這些人對著我的先祖甜言蜜語,一副替先祖擔心的模樣,
卻挑起了先祖對功臣的防備。而他們的目的,
卻是本來應該以軍功分給功臣的領地。
“按照華夏傳統,
武將以軍功換取土地和爵位,
文官通過文治累積功績和官職。文武製衡,國家強盛。
“可是因為這些人,大明從此文武失衡,
武將很難用軍功換取土地和爵位,反而是文官,甚至冇有做官,
隻是考取了功名,
就能獲得免稅的資格。其實跟變相地獲得土地差不多。
“從那個時候起,
大明的國防,就註定了日薄西山,
一日不如一日。
“而大明的文人,也通過大明優待讀書人的國策,瓜分了國家資產。也就是從這條國策出台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大明永遠收不上稅。”
朱厚燁冷笑道:“真正的騙子,騙人是需要真本事的。這句話放在他們身上,一點都不假。他們用一己私利,硬生生地把華夏拖入了冇有希望的深淵。”
聽到這裡,嚴世蕃直接噗通一聲,跪在了地上。
不,
不是跪,
他是腿軟,跌坐在地。
縱觀嘉靖一朝四十五年,大明官場上真正的聰明人其實就倆:一個就是後來被稱為多智近乎妖的張居正,另外一個就是被稱為鬼才的嚴世蕃。
嚴世蕃當然知道,朱厚燁說的是實話。
不,
是大明真正的問題所在。
聽到這裡,他再不明白朱厚燁不肯反攻大明的原因,那他就不是嚴世蕃了。
“大明王朝至今,已經超過兩百年,兩百年的治世,足夠讓大明全國各地都生出一堆的國賊。還有很多人正在以家族的形式抱團,企圖培養出一個讀書人,讓他們的家族也成為這樣的國賊。這纔是大明的基本國情。
“要想真正改變大明,就必須改變這一現狀,也就是說,必須要有從這些國賊的口中奪回本該屬於國家和人民的土地的覺悟!
“所以,即便我是大明正統皇帝又如何?隻要我的主張公佈,大明上至內閣群臣,下至民間,所有讀書人都會對我口誅筆伐,往我頭上潑無數的臟水,然後轉頭迎接異族入關,全然不顧三百年前這些異族曾經給華夏帶來無數的苦難。
“更甚者,他們的貪婪會讓他們內鬥不休,哪怕大明亡國在即也不例外。因為在他們眼裡,無論是誰在華夏建立了新王朝,都會需要讀書人治理華夏,他們的利益不會受損。所以,越是國家生死存亡時刻,他們越要搶到更多的土地,這樣才能保證他們在新王朝裡的話語權。”
一句話,大明的稅製造就了大明文人的立場,而這種立場就決定了大明文人的腦袋。
任何君主都救不了大明,
不,
是君主製救不了這樣的華夏,能救華夏的,隻有紅色幽靈。
因為隻有紅色幽靈有這樣的魄力,把整個地主階級丟進垃圾堆。
嚴世蕃喃喃地道:“連您都不肯……”
朱厚燁道:“不是我不肯,而是不合算。”
“不合算?”
“是的。是新大陸的土地不夠廣袤,還是非洲不夠富饒?我為什麼要放著家門口的金子不拿,非要隔著茫茫大海和整片大陸去反攻大明?”朱厚燁道,“口糧決定人口,想必現在大明的人口已經逼近一萬萬了吧?”
“是,是的。如果算上隱戶,已經超過了。”
“嗬!隱戶!”朱厚燁道,“那荷蘭的人口纔多少?再驍勇善戰的勇士,遇上十個以上手持鋤頭和釘耙的農夫,也隻能落荒而逃。更不要說,如果反攻大明,一個荷蘭士兵需要麵對的,可不是十個農夫,而是至少三十個!”
荷蘭距離大明實在是太遠了。光這條戰線,就需要消耗無數的人力物力財力。
“反攻大明,隻會把荷蘭拖入戰爭的泥淖,白白地消耗國力。王室破產還是小事,就怕其他國家會伺機背刺。那時候腹背受敵,甚至還有王朝顛覆的可能。畢竟,以荷蘭的富有,被惦記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遠交近攻,是外交和擴張的主調。
不防著周圍國家,卻是爭奪遠在大陸的另一端的大明,那是蠢貨纔會做的選擇。
朱厚燁道:“能拯救大明的,隻有大明人自己。德球,你以為,我為什麼在你回來的第一天問你大明何人可用?”
什麼?
嚴世蕃傻眼了。
他結結巴巴地道:“大明,大明還有希望?”
朱厚燁道:“寫字檯左側第三個抽屜暗格裡有鑰匙。”
嚴世蕃連滾帶爬地衝過去,找到鑰匙。
“去我的小書房,進門靠牆第三個書架後有個暗門。把暗門後麵的箱子拿來。”
嚴世蕃去了半日,再度出現在房門口的時候,格外狼狽。
但是即便狼狽,他也緊緊地抱著懷裡的小箱子不撒手。
朱厚燁道:“這是我的書稿《國家、財富與人民》。你可以抄錄幾份給張居正送去。相信他能派得上用場。”
張居正如果能得其中精髓,又有這個魄力,當然最好。
如果張居正不行,那就在華夏大地上種下紅色的種子。
如果華夏大地能第一個燃起紅色火炬,那也不壞。
王鬆直接下拜:“請問王爺,臣,是否有幸拜讀。”
“王鬆,你既然已經接替趙良,那麼統領詹事府和替我整理書稿,都是你的工作。不過,在那之前,你不妨告訴我,隆慶那小子,為什麼給趙良下達了怎樣的命令,逼得他不得不出此下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