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9章 浪子回頭 勤勉興家業
柳存義入贅蘇家,並未舉辦任何隆重的儀式。一頂小轎,一紙婚書,他便從“和順記”當鋪的學徒柳存義,變成了蘇家的贅婿柳存義。整個過程低調而迅速,彷彿蘇家急於將這件不光彩的事情掩蓋過去。
初入蘇家,柳存義的處境可想而知。蘇員外雖然遵從了公堂上的承諾,但對他始終沒有好臉色,平日裡幾乎不與他說話,即便偶爾開口,也多是訓誡與警告。蘇夫人則是以淚洗麵,既心疼女兒所托“非人”(在她看來),又擔憂家族聲譽受損,對柳存義也是冷淡疏離。府中的下人仆役,表麵上恭恭敬敬稱一聲“姑爺”,背後卻難免竊竊私語,眼神中帶著輕視與好奇。那些蘇家的旁支親戚,更是明裡暗裡地嘲諷擠兌,說他走了狗屎運,攀上了高枝。
麵對這一切,柳存義早有心理準備。他深知自己今日的一切,皆是僥幸得來,若非蘇婉娘情深義重,他早已是邊陲苦役,甚至成了一縷孤魂。因此,他將所有的屈辱與冷眼都默默嚥下,言行舉止愈發謹慎謙卑。
他不再回“和順記”當鋪。蘇員外雖不喜他,但為了女兒,也為了蘇家的臉麵,終究不能讓他無所事事。在蘇婉孃的多次懇求下,蘇員外勉強拿出了一筆不算多的本錢,又通過昔日關係,在城西一處不算繁華的街市,為他盤下了一個小小的門麵,經營雜貨。這既是給他一條出路,也是一種考驗。若他經營不善,證明瞭自己果真是扶不起的爛泥,那蘇員外日後更有理由拿捏他。
柳存義無比珍惜這個機會。他將這間小小的雜貨鋪視作自己安身立命、證明價值的根本。
鋪子開張之初,生意甚是清淡。但柳存義毫不氣餒。他將在“和順記”當鋪學到的本事全都用了出來。進貨時,他親自驗看,嚴把質量關,絕不因本小利薄而進次貨、假貨。他對貨物的定價也極為公道,童叟無欺。對待客人,無論貧富,他都笑臉相迎,耐心周到。他還利用自己識字的優勢,將貨物分門彆類,賬目記得清清楚楚。
他知道自己根基淺薄,信譽尤為重要。有一次,一位老主顧多付了幾文錢,他發現後,硬是追出半條街將錢送了回去。還有一次,他進到一批緊俏的南貨,同行都趁機抬價,他卻依舊按原價出售,雖然少賺了些,卻贏得了“誠信”的口碑。
他還極其能吃苦。每天天不亮就起身,親自打掃店鋪,整理貨架;晚上直到月上中天,才關門盤賬。搬運貨物、上門送貨這些粗重活計,他也都親力親為,不肯多雇人手,以節省開支。
蘇婉娘將他的辛苦看在眼裡,疼在心上。她雖深處閨閣,卻也儘力幫他。她會幫他覈算賬目,雖然柳存義的賬目已然很清晰;她會根據自己大家閨秀的見識,為他提供一些貨物花色、擺放的建議;她還會親手為他縫製衣衫、準備可口的飯菜,讓他無後顧之憂。夫妻二人,一個主外,一個主內,雖然清苦忙碌,感情卻愈發深厚。
漸漸地,“城西那家姓柳的鋪子,東西實在,價錢公道”的名聲傳開了。柳存義的雜貨鋪生意開始有了起色,從門可羅雀到顧客盈門,經營的種類也逐漸增多,從最初的針頭線腦、油鹽醬醋,到後來的一些南北雜貨、布匹綢緞,雖仍是小本經營,但已顯露出欣欣向榮之勢。
不到一年時間,柳存義不僅還清了蘇員外當初給他的本錢,還有了不少盈餘。他將第一筆賺來的利潤,恭敬地交給蘇員外時,蘇員外雖然依舊板著臉,但眼神中的詫異與審視,卻是掩蓋不住的。
這個他曾經鄙夷、認為隻會偷雞摸狗的窮小子,似乎真的有些不一樣了。
隨著鋪子生意越來越紅火,柳存義在待人接物方麵也越發成熟穩重。他不再是最初那個怯懦卑微的學徒,言談舉止間,多了一份商人的精明與自信,但那份骨子裡的誠懇與踏實,卻始終未變。他不僅贏得了顧客的信任,也漸漸贏得了一些生意夥伴的尊重。
蘇員外冷眼旁觀,見柳存義確實勤勉肯乾,將一個小鋪子經營得有聲有色,對婉娘也是體貼入微,並無任何不端之行,心中的芥蒂,便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柳存義實實在在的努力,慢慢消融了些許。雖然依舊談不上喜歡,但至少,不再像最初那般橫眉冷對。偶爾在飯桌上,也會問及鋪子的經營情況,雖是指點教訓的口吻,但也算是一種認可的開始。
蘇夫人見女婿爭氣,女兒臉上笑容也多了,心中的鬱結也漸漸散去,對待柳存義的態度和緩了許多。
府中的下人仆役,最是會見風使舵,見姑爺得了老爺夫人青眼,生意又做得風生水起,那些背後的閒言碎語自然也少了許多,恭敬也多了幾分真心。
柳存義知道,自己終於憑借自己的努力,在這偌大的蘇家,初步站穩了腳跟。但他並未因此誌得意滿,反而更加勤勉。他知道,這一切都來之不易,他必須更加努力,才能配得上婉娘,才能真正成為蘇家的支柱,而非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