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中國古代奇聞錄 > 第9章 福澤桑梓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9章 福澤桑梓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蘇文軒並非空談闊論之人,既然心中已有決斷,便立刻付諸行動。他雷厲風行,首先邀請了村中幾位德高望重的耆老、楊柳村學堂那位清貧卻堅守多年的老塾師,以及張老爹、王保長等此次仗義相助的代表人物,齊聚蘇家堂屋,共同商議這筆巨額捐贈的具體使用方案。

堂屋內,氣氛莊重而熱切。當蘇文軒當著眾人的麵,再次明確表示,要將地窖中起獲的絕大部分財寶,無償捐贈給村中學堂時,在場的所有人都被這巨大的手筆和崇高的義舉深深震撼了。老塾師更是激動得熱淚盈眶,握著蘇文軒的手,顫抖著嘴唇,連聲道:“文軒……不,蘇秀才!高義!真是高義啊!此乃造福鄉梓、功垂後世的莫大功德!老朽……老朽代村中所有學子,拜謝你了!”說著便要躬身行禮。

蘇文軒連忙扶住老塾師,誠懇地道:“先生萬萬不可!此乃先父遺澤,文軒不過是為其尋一最佳歸宿罷了。能為村中教育儘一份心力,是文軒的榮幸,亦是蘇家之幸。”

接下來,便是詳儘的商議。眾人圍坐,仔細覈算了那箱財寶的價值(由縣衙派來的專門吏員進行了評估和公證),摺合成現銀,是一筆相當可觀的數目。然後,開始製定詳細的使用計劃:

首先,撥出最大的一筆款項,用於徹底翻新、擴建楊柳村學堂。原有的校舍已是風雨飄搖,椽子腐朽,牆壁開裂,每逢雨雪天氣,便漏水不堪,嚴重影響教學。計劃聘請最好的工匠,選用堅實的木材和青磚,重建一座寬敞、明亮、堅固的新學堂,確保孩子們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中讀書識字。

其次,撥出專款,用於購置大量書籍。不僅包括科舉必備的《四書五經》、《資治通鑒》等經典,也購置一些史傳、雜家、乃至農桑、醫卜等實用書籍,旨在拓寬學子視野,而非僅僅侷限於科舉一途。要建立一座像模像樣的村學書庫,讓其成為楊柳村的文化知識寶地。

最後,也是蘇文軒最為看重的一項,便是將剩餘的大部分款項,正式設立為“蘇氏助學基金”。由村中耆老、塾師及王保長共同組成管理委員會,製定詳細的章程。此基金專門用於資助村中那些家境貧寒、但天資聰穎、勤奮好學的子弟。根據具體情況,可以全額或部分免除其學費、書本費、筆墨紙硯費用;對於特彆困難者,甚至可以從基金中撥付一定的生活補助,確保其不會因家貧而輟學,能夠心無旁騖地追求學問。

方案議定,立刻張榜公佈,並開始著手實施。

訊息如同插上了翅膀,迅速傳遍了整個楊柳村,乃至整個無錫縣!人們聞之,無不震驚,繼而便是由衷的讚歎與敬佩!

“了不得!蘇秀才真是深明大義,仁心善舉啊!”

“這纔是真正的讀書人!視錢財如糞土,重教育如泰山!”

“蘇家真是積善之家,門風淳厚!先前那柳氏之事,看來純屬其個人惡行,與蘇家門風無關!”

“有了這學堂和助學基金,咱們村的孩子,往後可是有盼頭了!”

那些家中貧寒、卻有子弟在讀書的人家,更是對蘇家兄妹感恩戴德,幾乎要將蘇文軒和蘇婉娘供上長生牌位。原本因柳氏勾結匪類之事,在村中以及外界對蘇家產生的一些微詞與非議,在這浩蕩如春風化雨般的善行麵前,瞬間被衝刷得乾乾淨淨,蕩然無存。人們交口稱讚的,唯有蘇家的仁德與高義,“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句話,成了人們對蘇家最普遍的評語。

蘇文軒在處理完捐贈事宜,親眼看到新學堂開始動工興建,助學基金也開始運作之後,心中一塊大石落地,感到無比的安寧與充實。此時,秋闈之期也已迫近。他收拾心情,將家事暫時托付給幾位信得過的族親和蘇婉娘打理,自己則摒除一切雜念,重新投入緊張的備考之中。

或許是因為經曆了這番生死考驗與世情變故,看透了人心險惡與世間冷暖,心境變得愈發沉靜豁達,不再為外物所擾;又或許是那番捐資助學的巨大善舉,帶來了內心的安寧與冥冥之中的氣運加持。在接下來的秋闈考場上,蘇文軒隻覺得文思格外泉湧,下筆如有神助,以往苦思不得的破題、承題,此刻竟是信手拈來,文章做得花團錦簇,道理闡述得深刻透徹。

放榜之日,捷報傳來——蘇文軒高中舉人!名次還相當靠前!

訊息傳到楊柳村,整個村子再次沸騰了!人們紛紛湧向蘇家道賀,都說這是善有善報,是蘇家積德行善得來的福報!蘇文軒的才學固然重要,但這份善舉帶來的福緣,無疑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因素。

不久之後,朝廷銓選官吏,蘇文軒因其新科舉人的身份,加之在地方上的良好名聲(捐資助學之事已上達官聽),被直接任命為鄰縣縣令!雖是初入仕途,起點卻已是不低。

赴任之前,蘇文軒特意備下薄酒蔬食,帶著妹妹蘇婉娘,再次登門,向張老爹、王保長以及所有在那危急之夜出手相助的鄉鄰們,一一鄭重道謝,情真意切,感人肺腑。他表示,無論日後身在何職,官居何位,定當銘記鄉親恩情,以清廉為本,勤政愛民,絕不辜負大家的厚望與平生所學,要做一個對得起天地良心、對得起百姓父母的好官。

至於蘇婉娘,經此一劫,她臨危不亂、機智勇敢、深明大義的品行,也隨著蘇家故事的流傳而廣為人知。兩年後,由兄長蘇文軒做主,為其擇了一位忠厚老實、品學兼優、積極上進的年輕舉人為婿。對方家風淳樸,早已聽聞蘇婉孃的人品與事跡,對其十分敬重喜愛。成婚之後,夫君待她極好,夫妻二人相敬如賓,琴瑟和鳴,生活過得美滿幸福,成為了當地的一段佳話。

而蘇文軒在縣令任上,果然不忘初心,恪儘職守。他深入民間,體察民情;審理案件,明察秋毫,秉公執法,不徇私情;鼓勵農桑,興修水利,減輕賦役。因其清正廉明,斷案如神,且真心為民做主,深得當地百姓的愛戴與擁護,官聲卓著,前程一片光明。

蘇家兄妹,終是以他們的善良、正直與勇氣,走出了陰霾,迎來了屬於他們的、充滿光明與希望的未來。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