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5章 雨困旅店失先機
馬車在官道上疾行,輪聲軋軋,打破黎明前的寂靜。張誠坐在車中,手撫摸著光滑的綢緞麵料,心中既興奮又忐忑。這是他生平第一次出遠門,更是第一次嘗試經商。
洪伯不愧是老江湖,駕車的技術十分嫻熟,馬兒在他驅策下穩步小跑,既不會太快顛簸貨物,也不會太慢延誤行程。
“少爺,咱們先走水路,到渡口乘船沿河北上,能省下不少時間。”洪伯回頭對車內的張誠說道。
張誠點頭:“全憑洪伯安排。”
天色漸明,遠處河麵上泛起粼粼波光。渡口已經熱鬨起來,船伕吆喝著,旅客熙攘。洪伯將馬車趕到一艘較大的渡船前,與船家討價還價起來。
“這位老哥,載車馬過河,要多少文錢?”洪伯問道。
船家打量了一下馬車和貨物,伸出五個手指:“五百文,不二價。”
洪伯笑道:“船家說笑了。往常都是三百文,怎麼今日就漲了價?”
“老哥不知,這幾日北上的人多,船少客多,自然要漲些價。”船家擺手道,“要不您問問彆家?”
張誠在一旁聽著,心下著急,生怕耽誤時間。洪伯卻是不慌不忙,與船家周旋良久,最終以四百文成交。
渡船上,洪伯對張誠低聲道:“少爺,做生意第一要學的就是討價還價。這些船家最會看人下菜碟,若見您著急,必定漫天要價。”
張誠虛心受教:“多謝洪伯指點。”
渡過河後,道路變得崎嶇起來。洪伯解釋說這是通往京城的主要商道,雖然難走,但相對安全。果然,一路上不時遇到其他商隊,大家互相打招呼,交換沿途資訊。
一連三日,日夜兼程。張誠第一次體驗風餐露宿的滋味,雖然辛苦,卻也新鮮。洪伯沿途教他許多經商的門道:如何辨彆貨物真假,如何與各路人打交道,甚至如何從天氣變化預測物價波動。
第四日午後,天色忽然轉陰。洪伯抬頭望天,麵色凝重起來:“少爺,看樣子要變天。咱們得加快腳步,前麵應該有家旅店。”
果然,不過半個時辰,遠處天際烏雲密佈,雷聲隱隱。狂風驟起,吹得道路兩旁樹木嘩嘩作響。
“快!快!”洪伯鞭策馬匹,馬車在顛簸的路上加速前行。
豆大的雨點開始砸落,很快就連成雨幕。張誠急忙用油布將貨物嚴實蓋好,自己卻淋得渾身濕透。
就在這狼狽時刻,前方出現一盞搖曳的燈籠,隱約可見“悅來客棧”四個大字。
“有旅店!”張誠驚喜道。
洪伯卻皺起眉頭:“這雨來得不是時候啊...”
客棧夥計見有客來,忙迎出來幫忙牽馬卸貨。掌櫃是個胖胖的中年人,笑眯眯地招呼:“客官快裡麵請!這雨一時半會兒停不了,不如在小店歇歇腳?”
張誠正要答應,洪伯卻拉他到一旁低聲道:“少爺,從此處到京城隻剩一日路程。若是冒雨趕路,明早就能到達。若是停留,恐怕...”
話未說完,又一個響雷炸開,暴雨如注。張誠望著門外瓢潑大雨,猶豫不決。
掌櫃見狀,忙道:“客官不知,這季節的雨一旦下起來,沒有三五天停不了。前日過去的商隊都說,京城那邊也在下雨,路更難走。不如在小店歇息,等天晴再走不遲。”
洪伯沉吟道:“他說的也有道理。這樣的雨天趕路,萬一貨物淋濕,更是損失慘重。”
張誠望著窗外暴雨,終於點頭:“那就暫歇一晚,明日再看情況。”
然而掌櫃所言不虛,這雨一下就是整整四日。客棧裡困了不少商旅,大家閒來無事,便聚在大堂喝酒聊天,交換各地行情。
張誠從一位老商人口中得知,京城確實急需綢布,價格已經漲了三成有餘。他心中焦急,卻無可奈何。
洪伯安慰道:“少爺莫急,雨停後咱們加快趕路,應該還能趕上好價錢。”
這四天裡,張誠也沒閒著。他向困在客棧的商人們請教經商之道,學到了不少知識。一位來自江南的布商甚至教他如何辨彆各地綢緞的特色和價格差異。
直到第五日清晨,雨勢漸小,天空露出久違的藍色。張誠與洪伯立即收拾行裝,準備出發。
掌櫃送彆時笑道:“客官好運!這幾日困在小店的商隊不少,大家都要趕著上路呢。”
這句話本該引起張誠的警惕,可惜當時他一心想著儘快趕到京城,沒有深思。
馬車重新駛上官道,路上泥濘不堪,行進速度大減。洪伯不斷鞭策馬匹,卻也隻能以平日一半的速度前進。
越接近京城,遇到的商隊越多。大家都急匆匆地趕路,顯然目標一致——儘快將貨物運抵京城賣個好價錢。
張誠心中隱隱感到不安:“洪伯,看來知道京城缺綢布的人不少啊。”
洪伯麵色凝重:“老奴也察覺了。咱們被困旅店這四天,恐怕已經錯失先機。”
果然,當京城高大的城牆終於出現在視野中時,他們看到的是絡繹不絕的運貨馬車,排著長隊等待入城。車上裝載的,大多是各色綢布。
張誠的心沉了下去。白夫人叮囑的“搶儘先機”,終究因為一場大雨而化為泡影。
黃昏時分,他們終於進入京城。街道上人來人往,熱鬨非凡,但張誠卻無暇欣賞這座繁華都市。他的目光被街邊隨處可見的綢布攤位吸引,心中那不祥的預感越來越強烈。
洪伯攔住一個麵相和善的老人打聽:“老哥,請問如今的綢布行情如何?”
老人搖頭歎道:“你們也是來賣綢布的?來晚啦!前幾日價格飛漲,這兩日貨源充足,價格已經跌回原價了。”
張誠與洪伯對視一眼,都在對方眼中看到了失望與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