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中國古代奇聞錄 > 第6章 彌留遺願傳明燈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6章 彌留遺願傳明燈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臘月二十三,小年。濟南府的天空,從清晨起就陰沉得如同潑墨,鉛灰色的雲層低低地壓著屋簷,凜冽的北風呼嘯著穿過大街小巷,捲起地上殘留的積雪和枯葉,發出嗚咽般的聲響。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年終歲尾特有的、混合著香燭紙馬和隱約食物香氣的味道,但這味道,卻絲毫無法驅散籠罩在城隍廟周圍那股沉重得令人窒息的悲涼。

廟後那間臨時搭起的、四麵透風的草棚裡,趙三笑靜靜地躺在鋪著乾草的木板床上。他已是彌留之際,昔日圓潤的臉龐如今瘦削得脫了形,顴骨高高凸起,眼窩深陷,麵板蠟黃沒有一絲血色,如同被風乾了的橘皮。唯有那雙曾經總是笑得眯成兩條縫的眼睛,此刻還頑強地睜著一條細縫,渾濁的目光,執拗地、溫柔地落在枕邊那盞桐油燈上。

那盞陪伴了他一生,見證了他所有悲歡離合、善惡抉擇的“良心燈”。

燈盞依舊鏽跡斑斑,但裡麵的燈油早已乾涸。燈芯焦黑,隻有最頂端,還頑強地維係著一點比頭發絲還要纖細的、幾乎難以察覺的暗紅色光點。那光點微弱到了極致,不再跳躍,不再搖曳,隻是靜靜地散發著它生命最後的一絲餘熱,彷彿隨時都會融入周遭的黑暗,又彷彿在與死神進行著無聲而堅韌的對峙。這如絲如縷的焰光,映在他空洞的瞳孔裡,是他與這個世界最後的聯係。

草棚內外,擠滿了人。有曾受過他恩惠的街坊鄰居,有在他施粥下得以活命的災民,有聞訊趕來的、感念他公堂仗義的書生李秀才,甚至還有那位曾經為富不仁、如今卻神色複雜的王掌櫃。人們屏息靜氣,臉上寫滿了哀慼與不忍,空氣中隻有寒風刮過草棚縫隙的嘶鳴和壓抑的抽泣聲。

趙三笑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力,正如同那燈焰一般,在飛速地流逝。身體輕飄飄的,彷彿一片羽毛,意識也在清醒與模糊的邊緣浮沉。他彷彿又聽到了母親臨終前的囑托,看到了王掌櫃那青綠色的臉,遇到了黑風嶺上那詭譎的狐仙,經曆了公堂之上那驚心動魄的一刻……無數畫麵走馬燈般在眼前閃過,最終,都彙聚成了那一點微弱卻執拗的燈焰。

他知道,自己的時間到了。這盞燈,這燃燒了他一生心血、承載了太多希望與重量的燈,不能隨他一同湮滅。

他用儘全身殘存的力氣,枯瘦的手指微微動了動,嘴唇翕張,發出幾乎微不可聞的氣音:“……街坊……們……”

守在最近前的老街坊,一位姓陳的木匠,連忙俯下身,將耳朵湊到他唇邊,眼中含淚:“三笑,你說,我們都聽著呢!”

趙三笑的視線艱難地掃過圍在床前那一張張或熟悉或陌生的麵孔,他們的眼神裡,有關切,有悲傷,有感激,也有對那盞燈未來的茫然。他深吸了一口氣,這簡單的動作幾乎耗儘了他最後的氣力,胸腔如同破風箱般劇烈起伏著。

他的目光,最終定格在那盞油燈上,眼神裡充滿了無儘的眷戀與一種卸下重擔後的釋然。他顫抖地、用儘最後一絲氣力,將手指向那盞燈,聲音如同遊絲,卻清晰地傳入每個人的耳中:

“傳……傳給下一個……心裡亮堂的人……”

話音落下,他彷彿完成了一項無比重要的使命,一直緊繃著的精神驟然鬆弛。他那深陷的眼窩裡,最後一絲光亮熄滅了,但嘴角,卻緩緩地、極其艱難地向上牽起了一個微小的弧度。那是一個疲憊到極致,卻又純淨如初生嬰兒般的笑容,定格在他蒼白如紙的臉上。

他,含笑而逝。

幾乎就在他嚥下最後一口氣的同一瞬間,枕邊那盞油燈,那如絲如縷的焰心,彷彿有所感應,猛地、劇烈地跳動起來!

一跳!那暗紅的光點驟然明亮了一瞬,如同迴光返照。

再跳!光芒轉為暖黃,彷彿趙三笑往日那溫暖的笑容。

三跳!焰色竟化作了純粹的金色,雖隻一瞬,卻璀璨奪目,將整個昏暗的草棚都照亮了!

三跳之後,金光驟斂,那一點堅持了不知多久的焰心,如同完成了最後的告彆與囑托,徹底地、無聲無息地,熄滅了。

棚內,陷入了一片絕對的、死寂的黑暗。

也正是在這一刻,窗外,醞釀了一整天的雪花,終於飄飄揚揚地灑落下來。起初隻是細碎的雪沫,很快便成了鵝毛般的大雪,無聲地覆蓋著屋瓦、街道、樹木,也覆蓋了這座剛剛失去一盞明燈的城市。天地間,隻剩下白茫茫一片,乾淨得有些刺眼。

趙三笑的離世,給整個濟南府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哀傷。人們自發地為他料理後事,將他安葬在城外的山崗上,墓碑朝著他生前走街串巷的方向。那場大雪,一連下了三日,彷彿上天也在為這位燃儘自身的貨郎戴孝。

然而,傳奇並未因肉身的消亡而結束。

頭七那晚,雪後初霽,月光清冷地照耀著銀裝素裹的濟南府。幾乎所有在那天晚上入睡的百姓,都做了一個相同夢。

在夢裡,天地並非一片漆黑,而是被一種柔和而明亮的光芒籠罩著。趙三笑依舊是那副年輕鮮活的模樣,圓臉圓眼,笑容溫暖燦爛,穿著一身乾淨的粗布短褂,挑著他那副熟悉的貨擔,步履輕快地行走在一條望不到儘頭的、光芒鋪就的道路上。貨擔上掛著的,正是那盞桐油燈!而此刻,那盞燈發出的,不再是豆大的微光,也不是詭異的青黑或血紅,而是如同正午陽光般金燦燦、明晃晃的光芒!那光芒是如此熾烈,如此純粹,照亮了千裡路途,驅散了所有陰霾與黑暗,甚至連夢中的積雪,都在那燈光下泛著聖潔的光暈。

他一邊走,一邊吆喝,聲音不再是疲憊的,而是充滿了穿透人心的力量,響徹在每一個夢境:

“心裡那盞燈,萬萬熄不得——萬萬熄不得嘞——”

夢醒之後,無數人淚濕枕巾。這個奇異而一致的夢境,迅速傳遍了全城。人們堅信,這是趙三笑的英靈不滅,是他精神的延續。他並未真正離開,而是化作了那盞永不熄滅的“良心燈”,永遠照耀著人間。

於是,在眾口一詞的請求和官府的默許下,城隍廟的正殿旁,特地辟出了一塊地方,請來最好的工匠,為趙三笑塑了一尊像。

那塑像並非傳統神隻的威嚴模樣,而完全依照他生前的樣貌:一個挑著貨擔、笑容可掬的年輕貨郎。他微微彎著腰,彷彿正要在某個巷口停下腳步,回應主顧的呼喚。他的臉龐圓潤,眼神溫和,笑容真誠,每一個細節都栩栩如生,讓人見之忘俗。

而他的手中,捧著的正是那盞鏽跡斑斑的桐油燈。隻是,這盞燈,是工匠們仿照原燈精心鑄造的銅燈,永遠不會被點燃。燈盞內空空如也,沒有燈油,沒有燈芯。

廟裡的主持老道長,在塑像落成之日,親自手書一行字,刻於像座之上:“心裡那盞燈,萬萬熄不得。”

這尊“笑麵貨郎”像,從此成了城隍廟香火最盛的地方之一。前來祭拜的人,並非祈求升官發財,而是來此擦拭那盞永不點燃的銅燈,在趙三笑永恒的笑容前,反省自身,砥礪心誌,默默許下做一個“心裡亮堂之人”的願望。

趙三笑死了,他的燈也滅了。但他的精神,他點燃的那盞屬於良知與正義的燈火,卻以一種更永恒的方式,植根於這片土地,植根於千千萬萬人的心中。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