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8章 因果輪回證初心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轉眼間,趙三笑辭世已是數年。濟南府似乎恢複了往日的平靜,市井喧囂依舊,百姓生計如常。唯有城隍廟前那尊日益光滑的笑麵貨郎塑像,以及那盞永不點燃的銅燈,無聲地訴說著曾經那段震撼人心的傳奇。
這一年,中元節至。
夜色如墨,圓月孤懸,清冷的光輝灑向人間,為萬物披上一層朦朧的銀紗。城隍廟內,法旗招展,誦經聲悠揚綿長,空氣中彌漫著香火與紙錢燃燒的特殊氣味。善男信女們穿梭往來,在各類神像前焚香叩拜,寄托對逝去親人的哀思,超度無主的孤魂。廟宇的飛簷翹角,在月光與燈火的交織下,勾勒出肅穆而神秘的剪影。
子時將近,廟內的喧鬨漸漸平息,信眾們陸續散去,隻留下滿地香灰和搖曳的燭火。值夜的小道士打著哈欠,正準備關閉廟門,卻見一位身著玄色道袍、須發皆白、麵容清臒的老者,不知何時已悄然立於院中,正負手仰望著趙三笑那尊塑像,目光深邃,彷彿能穿透時光。
小道士認得這位老者,正是數年前曾在趙三笑施粥時現身,贈藥警示的黑衣老道。他不敢怠慢,連忙上前稽首行禮。
老道微微頷首,目光卻未曾離開那尊塑像,緩聲道:“今夜中元,地官赦罪,幽冥洞開。貧道特來,與故人一晤,亦欲藉此機緣,為爾等揭示一段因果。”
他的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奇異的穿透力,在寂靜的廟宇中回蕩,吸引了尚未離去的幾位廟祝和零星香客。眾人皆知這老道非凡,紛紛屏息靜氣,圍攏過來。
老道移步至趙三笑塑像前,伸出枯瘦的手指,輕輕拂過那盞冰冷的、未曾燃起的銅燈,眼中流露出追憶與感慨交織的複雜神色。
“爾等可知,此燈,究竟是何物?”老道開口,聲音縹緲,如同來自亙古,“它非金非鐵,非木非石。其名‘良心’,實乃曆代持燈人一點不滅之善念、一身不屈之正氣,凝聚而成!”
眾人聞言,皆儘駭然。
老道繼續言道,聲音如同揭開了塵封的曆史:“上古之時,世道澆漓,人心不古。有先賢大德,感念眾生矇昧,遂集隕落之星辰精華,采地心不熄之火種,欲鑄一器,以衡人心善惡。然,神物有靈,非至純至善之魂不可驅動。於是,曆代皆有仁人誌士,甘願以自身魂魄融入此燈,以其畢生善行、滿腔正氣為燈油,點燃這‘良心’之火,照亮昏聵人世。”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驚愕的臉龐:“趙三笑之母,便是上一代的持燈人。她以一介女流之身,秉持此燈,暗中不知行了多少善舉,化解了多少冤屈。然燈油終有儘時,她心血耗竭,英年早逝。臨終前,她將此燈與守護之責,傳於其子,並囑其‘萬萬熄不得’。”
人群中響起一片倒吸涼氣之聲。直到此刻,眾人才恍然明白,為何趙三笑對一盞破舊油燈視若性命,為何他年紀輕輕便白了頭、耗儘心血!原來,這不僅僅是一盞燈,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以生命為代價的傳承!
“趙三笑接燈之時,此燈因他母親之逝,燈焰已微。”老道的聲音帶著一絲敬意,“然此子,秉性純良,笑對眾生,其善出自本心,其正源於赤誠。他以稚嫩之肩,扛起千鈞重擔。救稚子,鬥狐妖,明冤獄,濟災民……每一次燈焰閃亮,照耀世間汙濁,驅散的不僅是外邪,更是持燈人自身的心魔與猶豫;而每一次光芒減弱,消耗的,亦是他寶貴的生命本源!”
“他以一生善行,續接了即將熄滅的燈焰,更以自身魂魄,將這‘良心’二字,深深地刻入了此燈核心,也刻入了這方土地的記憶之中!”老道的聲音陡然提高,“這便是因果!善因結善果,正念聚正魂!他雖身死,然其魂,因其功德,因其與燈本源的高度契合,已與此燈融為一體,未曾真正消散!”
言畢,老道忽然並指如劍,口中念念有詞,對著那盞銅燈虛空一點!
霎時間,異變陡生!
廟內並無風起,但所有燭火都為之搖曳!那盞沉寂數年、冰冷堅硬的銅燈,竟毫無預兆地,自內而外地,散發出柔和而純淨的白色光暈!那光暈越來越盛,漸漸在塑像前的空地上,凝聚成一個人形的虛影。
那虛影由模糊而清晰,正是一個挑著貨擔、笑容可掬的年輕貨郎——正是趙三笑!
他不再是病榻上那形銷骨立的模樣,而是生前最活力充沛時的樣子,圓臉圓眼,笑容溫暖而略帶靦腆。他的身影是半透明的,散發著朦朧的微光,彷彿由月光和螢火凝聚而成。他肩上的貨擔,擔頭上的那盞燈,也同樣是光影凝聚,卻散發著比生前任何時刻都要溫暖、都要明亮的金色光輝,將他虛幻的身影籠罩在一片祥和的光圈之中。
“趙……趙貨郎!”有當年的老街坊認出他來,激動得熱淚盈眶,忍不住呼喊出聲。
虛影趙三笑似乎聽到了呼喚,他微微轉過頭,對著眾人,露出了那熟悉的、足以融化冰雪的笑容。他沒有說話,隻是那樣笑著,目光溫和地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彷彿在說:“我還在,燈也未熄。”
這笑容,與身後那尊泥塑的笑容交相輝映,一個鮮活靈動,一個永恒凝固,卻同樣傳遞著一種撼人心魄的力量。
老道看著這凝聚的燈魂,頷首道:“看見了嗎?此即‘燈滅魂存’之真義!肉身為櫝,魂魄為芯,善行正氣為油!趙三笑已與此燈合一,隻要這世間還有一人心存良善,念其德行,這盞‘良心燈’便永無真正熄滅之日!它的光,已不依賴於某一具肉身,而是存在於萬千生靈的心念交彙之處!”
彷彿為了印證他的話,那尊塑像手中,那盞本應絕無可能點燃的銅燈,燈盞之內,竟也隨之泛起了一點極其微弱的、恍若錯覺的溫潤白光,雖非火焰,卻分明蘊含著一種靈性的波動。
這一刻,因果圓滿,輪回得證。趙三笑以他短暫而璀璨的一生,詮釋了“良心”的代價與價值,也完成了自身從持燈人到燈魂的升華。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對“善有善報”最有力的注腳,儘管這“報”,並非世俗的福祿壽考,而是精神的永恒與不朽。
虛影持續了約莫一炷香的功夫,方纔隨著光暈的減弱,緩緩消散在空氣中。廟宇內,恢複了之前的寂靜,月光依舊清冷。
但所有人的心中,都彷彿被點燃了一盞燈,一盞名為“因果”與“初心”的明燈。他們明白了,趙三笑的故事,不僅僅是一個勸人為善的寓言,更是一種真實不虛的精神傳承,一種跨越了生死界限的生命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