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奇聞錄 第4章 義憤填膺與直闖幽冥
關帝爺含怒而動,神通何其廣大?袖裡乾坤之術,納須彌於芥子,攜數人穿越陰陽界限,不過瞬息之事。
那道璀璨金光,蘊含著武聖帝君的凜然正氣與無上神威,不再是尋常遁光,更像是一柄斬開混沌、質問不公的利劍!它無視空間阻隔,直接從陽世的關帝廟大殿,貫入那虛無縹緲、法則迥異的陰司幽冥!
金光所過之處,幽冥界那亙古不變的灰暗與死寂被悍然打破!
首先受到衝擊的,便是陰陽交界處的“黃泉路”。這條路,本是亡魂在鬼差引領下,通往地府的第一段旅程,路上擠滿了渾渾噩噩、步履蹣跚的新死之魂。金光掠過,如同狂風席捲,路上的迷霧被驅散,無數亡魂被那沛然莫禦的神威與生氣激蕩,發出驚恐的嘶鳴,隊伍瞬間大亂。引路的鬼差更是嚇得匍匐在地,不敢抬頭。
金光毫不停留,瞬間掠過黃泉路,前方出現一條血黃色的滔滔大河,腥風撲麵,河水中儘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在哀嚎。這便是著名的“忘川河”。河上有一座古老石橋,即是“奈何橋”。橋上,正準備喝下孟婆湯、忘卻前塵的鬼魂們,被這突如其來的金光神威一衝,手中湯碗險些跌落,呆立當場。連橋頭那常年熬湯、麵無表情的孟婆,手中的動作都微微一頓,渾濁的老眼抬起,望向金光來處,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訝異。整座奈何橋,在這神威壓迫下,發出細微的嗡鳴,彷彿不堪重負。
金光沒有絲毫減速的意思,其目標明確——幽冥界的權力核心,十殿閻羅議政決斷之所,森羅寶殿!
這股毫不掩飾、強橫無匹的陽間神聖氣息,如同在平靜(或者說死寂)的油鍋裡潑進了一瓢冷水,瞬間在整個幽冥界引起了巨大的騷動!
負責巡邏的牛頭馬麵,手持鋼叉鐵鏈,感受到那令人心悸的氣息,嚇得怪叫連連,慌忙向後退避,不敢阻攔分毫。各司其職的判官們,無論是掌管賞善的,還是執掌罰惡的,紛紛從各自的官廨中驚起,走到廊下,麵露驚疑不定之色,相互以神念詢問:“何方神聖,竟敢如此強闖地府?”“好強的神威!是佛是道?所為何來?”
訊息如同插了翅膀,飛速傳向森羅寶殿。
此刻,森羅寶殿之內,十殿閻羅之首,第五殿閻羅天子包拯(民間信仰中常將包公與閻羅王形象結合),正頭戴冠旒,身著黑色龍袍,端坐於大殿正中的公案之後。他麵色黧黑,額間月牙微光隱現,不怒自威。殿下兩側,文武判官、黑白無常、各司主事等陰神鬼吏肅立,氣氛莊嚴肅穆。他們正在審理一批新到的亡魂,覈定其生前功過,決定其輪回去向。
突然,包閻君猛地抬起頭,那雙能洞察陰陽、辨明忠奸的眼眸中,閃過一絲凝重與驚訝。他清晰地感受到一股龐大、熟悉而又帶著衝天怒氣的神聖氣息,正以不可思議的速度逼近森羅殿!
“是關聖帝君!”包閻君心中一動,立刻明瞭來者身份。他與關帝雖分屬陰陽,但同為正道神明,平日亦有往來,深知這位伏魔大帝的剛烈性情。觀其來勢,竟是毫無顧忌,直闖中樞,且怒氣勃發,絕非尋常拜訪!
“退堂!暫押眾魂!”包閻君當機立斷,一拍驚堂木,聲音沉渾,打斷了正在進行的審判。殿下鬼吏雖不明所以,但見閻君神色嚴峻,不敢多問,連忙將堂下亡魂帶下。
包閻君迅速整理了一下衣冠,率領殿內一眾重要的判官鬼吏,急匆匆步下丹墀,親自出殿相迎。關聖帝君地位尊崇,神通廣大,更兼此刻明顯來者不善,由不得他不慎重對待。
他們剛出得殿門,來到那陰氣森森、以骷髏頭骨鋪就的殿前廣場,便見一道金光如天外流星,轟然墜地!光芒收斂,現出關帝爺那威嚴的丈六金身法相,周倉、關平虛影侍立,神光熠熠,將周圍幽冥的灰暗都驅散了幾分。他麵色沉鬱,丹鳳眼中寒芒閃爍,左手虛按腰間(雖無青龍刀在手,但其氣勢猶勝刀鋒),右手袍袖之中,顯然收納著那對母子魂魄與兩名鬼差。
“不知帝君法駕光臨,有失遠迎,恕罪恕罪!”包閻君上前一步,拱手施禮,態度頗為客氣。他身後的判官鬼吏們也紛紛躬身行禮,心中卻是忐忑不安,不知這位煞星為何突然駕臨,而且一副興師問罪的模樣。
然而,關帝爺此刻心中義憤填膺,哪有心情與他客套寒暄?他目光如冷電,直射包閻君,對周圍的迎接陣仗視若無睹,開門見山,聲震殿宇,每一個字都如同重錘,敲打在在場所有幽冥鬼神的心頭:
“閻君!本帝今日此來,隻為一事不明,要向你討個公道!”
他聲音洪亮,帶著壓抑不住的怒火:“方纔在我人間廟內,有一對逃難母子,婦人李氏,一生行善積德,敬畏鬼神,其子年幼,純真無辜!二人不過因饑寒交迫,入我廟中避雨,為何便落得個‘陽壽已儘’,‘凍餓而死’的結局?還被鬼差當場勾魂,斃命於我神像之前!”
關帝爺踏前一步,神威如潮水般向前壓迫,逼視著包閻君:“若行善不得善報,積德反遭橫死,那天道何存?公理何在?世人若知此事,誰還願行善?誰還肯積德?莫非你這陰司斷案,隻憑簿冊一勾,不問青紅皂白,不論是非曲直嗎?!”
這一連串的質問,如同雷霆霹靂,在森羅殿前炸響!不僅道出了那對母子的冤屈,更是直指幽冥地府存在的根基——賞善罰惡的公正性!
包閻君身後的判官鬼吏們,何曾見過有人敢在森羅殿前如此質問閻君?一個個嚇得麵如土色(雖然他們本來臉色就不太好),低頭屏息,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整個廣場之上,鴉雀無聲,唯有幽冥界的陰風,似乎也因這緊張的氣氛而停滯了片刻。
包閻君被關帝爺這劈頭蓋臉的一頓質問,弄得眉頭緊鎖。他深知關帝性情,若非確有疑點,絕不會如此衝動。而且,關帝提及那婦人行善積德,若屬實情,如此判罰確實引人質疑。
他沉吟片刻,並未因關帝的態度而動怒,反而更加肅然,再次拱手道:“帝君息怒。帝君所言之事,本王已略有感知。然,陰陽有序,因果迴圈,複雜無比,非一言可儘。生死簿之記載,魂魄之勾決,皆非本王或任何一殿可獨斷專行,實乃依據天道執行之法則,累世因果之結算而定。”
他抬頭,目光坦誠地看向關帝:“帝君既然心存疑慮,強攜魂魄至此,口稱不公。空口無憑,不若隨本王前往一處所在,一切前因後果,自有分明。”
關帝爺冷哼一聲:“何處?”
包閻君緩緩吐出三個字,帶著一種洞徹因果的沉重:
“孽——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