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中華文化公開課—考古文化六講 > 雍正暴死之謎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中華文化公開課—考古文化六講 雍正暴死之謎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雍正暴死之謎

雍正帝執政期間解決或試圖解決曆久相沿的弊政,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促成了吏治的相對澄清、國力的強盛和國家政局的安定,促進了多民族國家的鞏固,所以說他是奮發有為的、對曆史發展作出貢獻的君主。

雍正十三年八月(公元1735年),雍正皇帝住在圓明園,八月十八那天他與大臣們商量處理少數民族事務,八月二十他召見寧古塔的幾位地方官員,第二天仍然正常辦公。

這說明這時他的身體仍然很好。但到了八月二十二,他卻突然得病,當天晚上,已經奄奄一息的雍正便宣佈傳位給兒子乾隆。第二天,58歲的雍正就在圓明園嚥下了最後一口氣。

對雍正皇帝的突然死亡,清朝官方隻有如此簡單的記載,也冇有說明任何原因。這就很容易引起人們的猜測。

被呂四娘謀刺

傳說呂四娘是呂留良的後代。當年,呂留良因文字獄被賜死後戮屍,呂氏一門,或被處死,或被遣戍。但呂四娘卻帶著母親和一個仆人逃出,隱姓埋名,潛藏民間。呂四娘拜師習武,勤學苦練,尤其善於劍術,技藝高超。一日,呂四娘喬裝改扮,混入深宮,乘機砍掉雍正腦袋。雍正死後,清廷不便聲張,偷偷給雍正皇帝配了一顆黃金雕的腦袋,下詔說是駕崩,讓乾隆登位,把這件事遮掩過去了。雖然清宮紀律森嚴,但這件事還是傳了出去,民間纔有此說。

但學者認為這些傳說都是無中生有,純屬野史逸聞。呂留良之案,呂氏一門,男女老幼皆被斬,不可能有人逃脫。就連呂留良父子墳墓,都加以監視。所以,呂四娘行刺雍正說,實屬子虛烏有,不足為信。

服丹藥中毒而死

傳說胤在雍正七年,得了一場大病。大臣說“皇上下頦偶有些微疙瘩”,是什麼病,說不清楚。胤曾向心腹密臣發出諭旨,要他們推薦好醫生、道士:“可留心訪問,有內外科好醫生與深達修養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講道之儒士、俗家。一麵奏聞,一麵著人優待送至京城,朕有用處。”後來李衛密薦道士賈士芳,到北京為胤禎看病,後將賈道士處死。胤禎對道士、丹藥感興趣,曾特為紫陽道人重建道院,還曾請道士張太虛、王定乾等到圓明園煉丹,以求吞服靈丹妙藥,長生不老。

有一份史料上說,雍正賓天時“七孔流血”。七孔流血是嚴重中毒的反映,雍正長期服用道士所煉之丹,丹藥中汞、鉛、硃砂等含量較高,又都是高溫燒煆而成,熱性很大。十三阿哥允祥去世後,為渴求長生不老,雍正加大劑量服用丹藥終致中毒。乾隆還未正式登基前,已急急傳諭驅逐宮中道士,可見雍正之死同道士有密切關係。

那麼,雍正究竟是怎麼死的?隨著對清宮檔案的挖掘和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史學工作者認為,雍正吃丹藥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極大。但對於這個問題目前並冇有一個確切的答案。

知識小百科

雍正的“耗羨歸公”

我國古代以銀、銅為貨幣,征稅時,銀兩在兌換、熔鑄、儲存、運解中有一定損耗,故征稅時有一定附加費。此項附加費稱“耗羨”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縣征收,作為地方辦公及官吏們的額外收入。耗羨無法定征收額,州縣隨心所欲,從重征收,有的抽正稅一兩,耗羨達五六錢,人民負擔甚重。雍正實行“耗羨歸公”,將此項附加費變為法定稅款、固定稅額,由督撫統一管理,所得稅款,除辦公費用外,作為“養廉銀”,大幅度提高官吏們的入。這樣,既減輕了人民負擔,又保證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說:“自行此法以來,吏治稍得澄清,

閻鹹免擾累。”這就是所謂的“高薪養廉”。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