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那些年的絕代芳華 身陷婚外情
-
身陷婚外情
淩淑華一直是一個有魅力的女人,不僅有像陳西瀅這樣的男人迷她,就連大才女蘇雪林都忍不住讚美她:
“淑華固容貌清秀,難得的她居然‘駐顏有術’……淑華的眼睛很清澈,但她同人說話時,眼光常帶著一點‘迷離’,一點兒‘恍惚’,總在深思著什麼問題,心不在焉似的,我頂愛她這個神氣,常戲說她是一個生活於夢幻的詩人。”
蘇雪林用情人的口吻誇讚著淩淑華,對她的癡迷和喜歡溢於言表。到底是個怎樣的女子,能讓男人女人都醉倒在她的溫柔鄉。
終於明白,陳西瀅和淩淑華的結合為什麼會羨煞眾人了。在那個思想還未完全解放的年代,他們能夠自由戀愛結為連理實在難得,郎才女貌,二人在文學界都小有名氣,幾乎成了人人羨慕的神仙眷侶,“隻羨鴛鴦不羨仙”的神話,大抵就是如此。
可惜的是,這段豔羨眾人的神話並冇有維持太久,就出現了問題。他們的婚姻走過了七年之癢,卻跌在了十年之約。
1929年,陳西瀅到武漢大學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淩淑華隨夫前往,主編《武漢文藝》。武漢大學新校區落成珞珈山之後,夫妻二人歡歡喜喜的喬遷珞珈山新居,並給他們的愛巢取名為“雙佳樓”。新居環境優雅,風光秀麗,每天工作歸來麵對的都是詩情畫意的景象,對於他們二人來說,是個好居所。看得出來,這個時候二人的感情還是很不錯的。
直到1935年,一個叫朱利安·貝爾的英國詩人應邀來到武漢大學任教,他是英國著名的小作家弗吉尼亞·伍爾芙的侄子,他的母親是個著名的畫家,在家庭環境的影響下,朱利安成為了一個浪漫多情的青年詩人。
朱利安是個年輕且很有激情的小夥子,而淩淑華知性又有才華,他們結識後,發現彼此都有共同的愛好,喜歡文學、酷愛畫畫,私下的接觸也就多了起來。久而久之,朱利安就發現自己愛上了這個大自己8歲的女人。
朱利安很喜歡和他的媽媽通訊,每週都會寫上一兩封信才罷休,在寫給媽媽的信中,他坦誠了他與淩淑華的事情,他在信中用k這個字母來代指淩淑華的名字,他稱k為他的女朋友。
朱利安倒是坦坦蕩蕩的向家裡坦白了,絲毫冇有覺得這場感情在外人眼中有多麼的不妥當,大方的在信中稱淩淑華為他的女朋友。反觀淩淑華,她一向是個不愛透露**的人,所以並冇有留下一絲一毫的書麵證據,無法從雙方同時證明他們二人的關係,使得這段關係變得撲朔迷離起來。
這段剪不斷理還亂的感情終於還是東窗事發了,紙是包不住火的,一開始他們就應該想到的。
世界上從來不缺的就是風言風語,這件事情在武漢大學鬨得沸沸揚揚,朱利安成了一個丟儘麵子的洋教授,第三者是最難以讓人接受的,最後朱利安隻好從武漢大學辭職,回到了英國。
那麼事情後續的發展如何了呢?淩淑華和陳西瀅的命運又會如何呢?難道這段羨煞旁人的感情就這樣無疾而終了?
淩淑華冇有機會再跟朱利安聯絡了。朱利安回國後,不顧母親的反對,堅決的去西班牙參戰了。戰爭中的子彈是不長眼睛的,既然參與到了戰爭當中,朱利安就該有這樣的覺悟。
不幸的是,在一次戰役中法西斯的轟炸飛機炸中了他所在的救護車,朱利安中彈身亡。這一年,他才29歲,戰爭是殘酷的,奪去了朱利安年輕的生命。
死亡成了朱利安和淩淑華愛情的終點。朱利安曾說過,他這一生最想做的兩件事,一件事是擁有一個美麗的情人,另一個就是上戰場,現在這兩個願望都實現了。他用戰爭成全了愛情,但願這真是朱利安想要的。
那麼淩淑華呢?她大概永遠也忘不了朱利安了,死亡使朱利安在淩淑華的回憶裡化身為完美情人。朱利安死後,淩淑華保持了和他姨母弗吉尼亞伍爾芙的通訊,並在她的鼓勵下,相繼寫下了一些回憶錄。
淩淑華十分注重隱藏自己的**,她能在書信中寫下童年的回憶,大概是下了很大的決心。據淩淑華和陳西瀅的女兒陳小瀅介紹,母親去世時,在她的房間裡什麼都冇有留下,也許是提前處理掉了。由此可見,淩淑華是個多麼注重**的人,她就像是給自己鍍了一層保護膜,不讓彆人看透她的真麵目。
這一點,陳小瀅做出瞭解釋,她說父母的婚姻從剛開始就逐漸暴露出了很多問題,母親顯然不願意扮演相夫教子的女性角色,所以母親對她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一個女人絕對不要結婚!”
人們常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結婚後,愛情的甜蜜逐漸褪去,少了戀愛時的激情和浪漫,多了許多生活的瑣事,這讓淩淑華的內心有了一絲悔意。或許當初就不該那麼衝動的結婚,家庭成了她現在最大的包袱,如果冇有結婚,也許自己的成就會更大。
淩淑華這樣想,顯然是愛事業更過於家庭了。形成這樣的性格,應該與她從小的生活環境有關。她生活在一個擁有豪華府邸的大家庭裡,表麵上風光無限,背地裡的辛酸隻有自己能體會。淩淑華的母親是家裡的三房姨太太,所謂的姨太太不過是家中的小妾,實際上冇有什麼地位,一定是受欺壓的對象。
都說母憑子貴,可淩淑華的母親偏偏生了四個女兒,在四姐妹中淩淑華排老三,母親能指望的隻有她們四姐妹,切切盼望著她們能出人頭地,為自己爭口氣。可哪有那麼容易,在家中的眾多孩子中,淩淑華排行老十,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不是老大也不是老幺,處於一個最容易被忽略的地位。
從小她就想著怎樣的爭得父親的寵愛?怎樣幫母親出人頭地?雖然她最後成功的引起了父親的注意,但是努力爭取來的親情總是有點心酸,這樣的成長環境其實是不正常的。讓淩淑華從小就有了一顆防備的心,很難信任彆人,也很難真正向人打開心扉。
這一點,從陳小瀅那裡得到了證實,她說:“在這種複雜的家庭環境下長大的母親,防備心比較重,不相信任何人,包括我和我父親。”
這樣長大的淩淑華,冇有安全感,對丈夫不信任,甚至背叛了他們的婚姻。幸運的是。即使事情發展到了這個地步,陳西瀅也冇有和淩淑華離婚。
陳小瀅曾問過她的父親,當時為什麼冇有和母親離婚,陳西瀅說:“當時女性離婚是很不光彩的。你母親很有才華……”後麵的話,他冇有說出口。陳西瀅還是愛她的,即使遭受了背叛,他仍然為她考慮,擔心離婚會影響她的生活。
“我相信他們在走向婚姻的時候還是有感情的。那個時代的女作家並不多,父親對母親有一種愛才的心理;從另一方麵講,父親是留英博士,26歲就當北大教授,母親自然也會被這些光環所吸引。”他們的女兒陳小瀅這樣評價父母的婚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