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那些年的絕代芳華 徐誌摩的紅顏知己
-
徐誌摩的紅顏知己
淩淑華愛自由,就像她說的,她不願意被婚姻所連累,她似乎更願意把時間花費在創作和文學工作上。
淩淑華是大家公認的才女,但是在感情問題上,她卻處理得不儘如人意,除了和朱利安之間的越軌,她還曾和瀟灑浪漫的徐誌摩傳過緋聞。
不過當事人已經出來澄清了這個緋聞,淩淑華曾經在給胡適的書信中寫道:“其實我們被人冤枉得真可氣,我自始至今都想,誌摩是一個文友,他至今也隻當我是一個容納並瞭解他苦悶的朋友。”
淩淑華、徐誌摩和陳西瀅三個人的關係也是很微妙的。淩淑華與他們二人同時結識,徐誌摩和陳西瀅也是朋友。
當年三人因為泰戈爾訪華而結緣,然後,淩淑華和陳西瀅結婚,而徐誌摩成了她的圈內好友。
徐誌摩生性浪漫,這樣的男人身邊從來都不缺女人,而淩淑華與她的關係是特彆的。友達以上,戀人未滿?似乎用紅顏知己來解釋更為妥當。
他們在精神上獨立、靈魂上平等,並能夠達成深刻共鳴,這樣的關係纔是最難得的。其實有的時候,民國時期的人物情感,處於現代的我們是很難理解的。
在民國那樣一個亂世之中,他們之間的情感變得更加彌足珍貴。那個時候,人們的思想漸漸開明,社交也就成為了一種主要活動。
社交的場合可以很多,宅院、書店、歌廳或是詩社。風頭正勁的新月社成了林徽因、陸小曼和淩淑華這三大才女的常駐地。
徐誌摩身為新月社的主創人員,當然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這三位大才女。徐誌摩曾轟轟烈烈的追求過林徽因,還因此與他的髮妻張幼儀離婚,可是林徽因最終卻選擇與梁思成一同赴美留學,終成眷侶。
徐誌摩對林徽因以禮相待,而淩淑華就不一樣了,她和陸小曼被徐誌摩身上的才氣深深地吸引,從而三人的關係越走越近。
有兩個美女相伴,徐誌摩自然是求之不得。於是徐誌摩和陸淩二人的交往多了起來,還經常書信來往。但是礙於當時陸小曼已經是王賡的妻子,所以稍有收斂,淩淑華是單身,又十分有才氣,一來二去,二人的關係變得越來越親密。
徐誌摩很欣賞淩淑華的才華,破例為淩淑華的的事情。
淩淑華豁達,與徐誌摩交往的同時與陳西瀅也音問相繼。徐誌摩生性多情,漸漸被陸小曼的熱情所融化,開始了在兩個女人之間的周旋。
饒是如此,他們之間的關係冇有受到絲毫影響,淩和徐對於彼此來說是特殊的存在。他們之間的感情不是愛情,愛情是相互占有,而他們的感情是相互欣賞又互不乾涉的自由情感。
徐誌摩在外留學時結識了許多著名的作家,他最喜歡的是新西蘭的文學奠基人曼殊菲爾,徐誌摩與她有一麵之緣,他也是曼殊菲爾生前見過的唯一一位中國詩人。雖然隻是短短20分鐘的會麵,徐誌摩卻深深地被她的才貌所吸引。
徐誌摩對她是懷著一種特殊情感的,崇拜抑或是欣賞。徐誌摩曾經評價她“像夏夜榆林中的鵑鳥,嘔出縷縷的心血製成無雙的情曲,即便唱到血枯音嘶,也不忘她的責任是犧牲自己有限的精力,替自然界多增幾分的美,給苦悶的人間幾分藝術化精神的安慰”。
曼殊菲爾不僅文章了得,還生得一副好麵孔,徐誌摩被她深深地吸引,大概她的容貌也是加分選項,徐誌摩說她“眉目口鼻子清之秀之明淨,我其實不能傳神於萬一;彷彿你對著自然界的傑作,不論是秋水洗淨的湖山,霞彩紛披的夕照,或是南洋瑩徹的星空,你隻覺得它們整體的美,純粹的美,完全的美,不能分析的美,可感不可說的美”。
這樣一個在徐誌摩心中驚為天人的女人,在徐心中的地位自然不用明說。徐誌摩稱淩淑華為“中國的曼殊菲爾”,為什麼不是與他有著康橋之戀的林徽因,也不是曠世才女陸小曼。莫大的殊榮他卻給了淩淑華。
淩淑華在徐誌摩心目中的地位不容小覷,但是故事卻冇有按照眾人預想的那樣發展,紅顏知己冇有紅著紅著就綠了,他們的友誼也冇能更進一步。徐誌摩從王賡手中娶了陸小曼,淩淑華嫁給了陳西瀅。
這樣的劇情差強人意,但是結果並不壞。淩淑華說過,她是不會和徐誌摩發生什麼的,第一是她那時已經決定與陳西瀅結婚,而陸小曼又是她的好姐妹。所以她一開始便和徐誌摩保持著這樣的純潔而又特殊的感情。
淩淑華在徐誌摩眼裡的確是可信的朋友,在他遇難前,曾把“八寶箱”交給淩淑華保管,裡麵有個人日記和文稿,也有一些其他私密的信件,他把如此重要的“八寶箱”托付於淩淑華,是一種絕對的信任,因為他覺得淩淑華“是唯一有益的真朋友”。
徐誌摩遇難的訊息如同一道驚雷,響徹在文學界的上空,對他的朋友來說更是一場沉重的打擊,誰也不能相信,那樣活潑的一個人就這樣冇了。
除了要處理徐誌摩的後事,徐誌摩的遺物也變得彌足珍貴,淩淑華手中有這麼重要的“八寶箱”,自然成了眾人矚目的焦點。
很多人都想得到“八寶箱”,當然,最想得到的還是林徽因和陸小曼了,淩淑華是偏向於陸小曼的,畢竟陸小曼是徐誌摩的妻子,於情於理,她都該擁有“八寶箱”。
可是事情卻冇有她想象中的那樣簡單,“八寶箱”惹起了一場紛爭。陸小曼想得到“八寶箱”大抵是因為這裡麵有她和徐誌摩的回憶,作為徐誌摩的妻子,她得到徐誌摩的遺物合情合理。
不知是何原因,林徽因比陸小曼還急切的想要得到“八寶箱”,為此,她還專門登門拜訪淩淑華,希望她把箱子交給她,淩淑華拒絕了,大概是因為覺得林徽因得到這個箱子冇有立場吧!她還是一心想要把箱子交給陸小曼,畢竟那是他的正牌妻子。
果然就像徐誌摩說的,淩淑華是值得信任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徐誌摩死後,他的很多朋友都和陸小曼斷絕了關係,比如胡適、林徽因等。他們不能接受徐誌摩永遠地離開了他們,而且認為徐誌摩的死和陸小曼脫不開關係,如果不是陸小曼花錢大手大腳還吸食了鴉片,徐誌摩就不用這麼拚命地賺錢養家,也不用在北京和上海兩地奔波,這樣就不會發生飛機失事這樣的事情了。
徐誌摩走後,陸小曼成了眾矢之的,大概朋友們認為最冇資格得到“八寶箱”的就是陸小曼了。這裡麵的來龍去脈淩淑華不是不知道,但她還是願意把箱子交給陸小曼,確是懷著一顆實實在在為誌摩著想的心。
然而事情並冇有像淩淑華預期的那樣發展。林徽因在淩淑華這碰了壁之後,隻好輾轉去請胡適幫忙,她告訴胡適,裡麵有徐誌摩寫的《康橋日記》,內容提到了她,所以她想得到箱子,胡適答應了林徽因的請求。
胡適本來與淩淑華的關係十分密切,兩人常常通訊互訴衷腸,但是這次他卻選擇幫助林徽因得到“八寶箱”。他知道淩淑華有自己的原則,所以一定不會輕易妥協。他就用編輯委員會的名義鄭重其事地寫信給淩淑華,讓她交出“八寶箱”。
淩淑華冇想到胡適會用這樣的方式向她索要,自然是不高興,隻好不情不願地把箱子交給了胡適,並囑托他一定要把箱子轉交給陸小曼。
他怎麼可能會把箱子給陸小曼,這本來就是為了幫助林徽因想的法子,所以“八寶箱”到了林徽因的手上。
紙是包不住火的,淩淑華最後還是知道了這件事,她很著急,覺得自己對不起徐誌摩,因為“八寶箱”裡麵有陸小曼的兩本日記,裡麵有林徽因不宜看的內容。
據說最後胡適把其中陸小曼的日記還給了她,康橋日記歸林徽因,但是“八寶箱”最終的去處,卻是眾說紛紜。
“八寶箱”事件成了一個再也無法解開的謎案,事情雖然過去很久了,但是給徐誌摩身邊的人帶來的創傷是無法磨滅的。
陸小曼後來提起這件事,仍會幽怨不已:“他日記倒還有幾本,可惜不在我處,彆人不肯拿出來,我也冇有辦法,不然倒可以比這幾本精彩得多。”這個“彆人”指的是誰,大家也都心知肚明。
因為這件事,一向交好的淩淑華和胡適,關係也出現了裂痕。還算親切的林徽因也和淩淑華交惡,從此不相往來。
這大概是徐誌摩最不想看到的局麵吧!如果他知道這個箱子會帶來這樣的紛爭,恐怕他倒是寧願這個“八寶箱”隨自己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