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新譯 第102章 魏吳江淮戰記與諸葛亮的永安佈局
魏紀二
公元223年
春季,正月,曹真派張合去攻打吳軍,並擊敗了吳軍,於是魏軍攻占了江陵的中洲。
二月,諸葛亮到達永安。
這時,曹仁率領幾萬步兵騎兵向濡須進軍,揚言要向東攻打羨溪,朱桓得到訊息後,立馬分出兵力趕赴羨溪。等朱桓軍隊出發後,曹仁卻率領大軍直接向著濡須出發。朱桓得知自己被騙後,便立馬派人去追回趕赴羨溪的軍隊,但軍隊還沒回來,曹仁已經兵臨濡須城下。當時朱桓身邊以及所屬的兵力隻有五千人,將領們都很害怕,朱桓隻好開導他們說:「凡是兩軍交戰,勝負取決於雙方的將領,不在於兵力的多少。諸位聽說過曹仁用兵打仗的才能,和我相比怎麼樣呢?兵法上說『進攻的兵力要比防守的多一倍』,是說雙方都在平原地帶,沒有城池的防守,又說士兵的勇敢怯懦程度相同的情況。如今曹仁既沒有智勇,加上他的士兵又很怯懦,又經過千裡步行跋涉,人馬疲憊睏乏。我和諸位共同據守高城,城池南臨大江,北靠山陵,我軍以逸待勞,作為防守方控製進攻的敵人,這是百戰百勝的形勢,即使曹丕親自前來,尚且不值得擔憂,何況是曹仁等人呢!」朱桓於是命人收起旗幟戰鼓,向外顯示兵力虛弱以此來引誘曹仁。曹仁派他的兒子曹泰攻打濡須城,另外派遣將軍常雕、王雙等人乘油船襲擊中洲。中洲是朱桓部下將士的妻子兒女居住的地方。蔣濟說:「敵人占據西岸,在上遊部署船隻,而我們的士兵進入中洲,這就如同自己進入地獄一樣,是危亡之道啊。」但是曹仁選擇不聽,自己率領一萬人留在橐皋,作為曹泰等人的後援。朱桓派部將攻擊常雕等人,自己則帶人抵禦曹泰,曹泰燒毀營寨後退兵。朱桓於是斬殺了常雕,活捉了王雙,臨陣殺死和淹死的魏兵有一千多人。
當初,呂蒙病重的時候,吳王就問他:「如果你的病沒法好了,誰可以代替你的位置?」呂蒙氣若遊絲的回答說:「朱然的膽識和操守能稱之為賢能,我認為可以任用。」朱然是九真太守朱治姐姐的兒子,本姓施,朱治收養他為兒子,當時擔任昭武將軍。呂蒙去世後,吳王授予朱然符節,讓他鎮守江陵。等到曹真等人圍攻江陵,打敗孫盛時,吳王派諸葛瑾等人率軍前去解圍,結果被夏侯尚擊退。因此,江陵城內外斷絕了聯係,城裡的士兵很多都得了腫病,能作戰的隻有五千人。曹真等人堆起土山,挖掘地道,架起高樓逼近城牆,弓箭像雨一樣射來,將士們都大驚失色;但朱然卻是鎮定自若,毫無恐懼之意,還激勵官兵,伺機出擊,最終攻破了魏軍的兩座營壘。魏軍圍攻朱然共六個月,江陵令姚泰領兵防守北門,他看見城外敵軍氣勢強盛,而城裡兵力薄弱,再加上糧食也快要耗儘了,害怕自己守不住,便密謀做內應,結果被朱然發覺,直接被處死了。當時長江水淺河道狹窄,夏侯尚想乘船率領步兵騎兵進入江中的沙洲駐紮,同時修建浮橋,以便南北往來,議論的人大多認為江陵城一定能攻下。董昭上書說:「武皇帝智勇過人,用兵卻畏懼敵人,從來不敢像這樣輕率行事。軍隊喜歡前進而厭惡後退,這是常理。平地沒有險阻,進軍尚且艱難,即便要深入,退路也應該暢通無阻,軍隊進退,不能隨心所欲。如今軍隊駐紮在沙洲中,是極其深入;依靠浮橋渡河,是極其危險;隻有一條道路通行,是極其狹窄。這三者都是兵家所忌諱的,而我們卻在做,敵人頻頻攻打浮橋,如果有疏漏失誤,沙洲中的精銳部隊就不再屬於魏國,反而會轉化為吳國的力量了。我私下為此擔憂,寢食難安,而議論的人卻安然不以為憂,這難道不糊塗嗎!加上長江水位將要上漲,水位一旦暴漲,我軍如何防禦!就算不能打敗敵人,還應當保全自己,怎麼能冒著危險卻不害怕呢!希望陛下明察。」魏文帝立即下詔讓夏侯尚等人趕緊撤出。這時,吳軍從兩頭同時進軍,魏軍從一條通道撤退,沒能及時撤離,勉強才得以渡過河去。吳將潘璋已經製作了蘆葦筏,準備用來燒毀浮橋,恰逢夏侯尚撤退而停止。十天後,長江水位果然大漲,魏文帝對董昭說:「你議論這件事,得是多麼周密啊!」當時遇上大瘟疫,魏文帝便召回了所有軍隊。
三月,丙申日,魏文帝曹丕返回洛陽。當初,魏文帝問賈詡:「我想討伐不聽從命令的人,以此來統一天下,吳國和蜀國,應該先打哪個好呢?」賈詡回答說:「奪取地盤的人首先要重視兵權,建立根本的人要崇尚德化。陛下順應天命接受禪讓,統治全國,如果用文德安撫他們,等待他們發生變故,那麼平定他們就不難了。吳、蜀雖然是小小的國家,但依靠山水險阻。劉備有雄才大略,諸葛亮善於治理國家;孫權能認清虛實,陸遜懂得軍事形勢。他們占據險要地勢防守,在江湖上泛舟作戰,都難以一下子謀取。用兵的道理,是先有必勝的把握,然後再作戰,估量敵人的實力,評論將領的才能,所以行動起來不會有失策。我私下估計群臣中沒有能比得上劉備、孫權的,即使憑著陛下的天威去征討,也看不到萬全的形勢。從前舜揮舞著盾牌和大斧,有苗氏就歸服了,我認為現在應該先文後武。」但是魏文帝沒有採納他的意見,這次軍事行動最終沒有成效。
丁未日,陳忠侯曹仁去世。
當初,諸葛亮不喜歡黃元這個人,聽說漢主劉備生病,害怕有後患,所以率領全郡反叛了,還燒毀了臨邛城。當時諸葛亮向東去探望劉備的病情,成都兵力單薄空虛,黃元行事便更加無所顧忌。益州治中從事楊洪,啟奏太子劉禪,派遣將軍陳曶、鄭綽討伐黃元。眾人議論認為黃元如果不能圍攻成都,就會從越巂郡占據南中。楊洪說:「黃元向來性情凶暴,沒有什麼恩德信義,怎麼能做到這一步!不過是順江水向東而下,希望主上平安,就自縛請罪;如果情況有變化,就逃到吳國求活命罷了。現在隻需命令陳曶、鄭綽二人在南安峽口率兵攔截,就能抓住他。」黃元的軍隊戰敗,果然順江向東逃竄,陳曶、鄭綽活捉了他,並將他斬首。
這時,漢主劉備病重,命令丞相諸葛亮輔佐太子,並任命尚書令李嚴為副手。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夠安定國家,最終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如果太子可以輔佐,你就輔佐他;如果他沒有才能,你可以自己取代他。」諸葛亮哭著說:「我怎敢不竭儘全力,獻出忠誠的氣節,直到死為止!」劉備又下詔告誡太子說:「人活到五十歲死了就不能算夭折,我已經六十多歲了,也沒什麼可遺憾的了,隻是牽掛你們兄弟。要努力,要努力!不要因為壞事小就去做,不要因為好事小就不去做!隻有賢德,才能讓人信服。你父親德行淺薄,不值得你效仿。你和丞相共事,要像對待父親一樣對待他。」夏季,四月,癸巳日這天,漢主劉備在永安去世,諡號為昭烈。丞相諸葛亮護送漢主靈柩返回成都,任命李嚴為中都護,留下來鎮守永安。
五月,太子劉禪即位,當時他隻有十七歲。尊奉皇後為皇太後,同時大赦天下,並改年號為建興。封丞相諸葛亮為武鄉侯,兼任益州牧,政事無論大小,都由諸葛亮決斷。諸葛亮於是精簡官職,修訂法律製度,向群臣釋出教令說:「參與處理政務,就是要集中大家的思想,廣泛採納有益的意見。如果迴避小小的嫌疑,難以提出不同的意見,就會造成失誤和損失。提出不同意見而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就像扔掉破鞋而得到珍珠美玉。然而人心苦於不能完全做到這一點,隻有徐元直在這方麵沒有疑惑。另外,董幼宰參與處理政務七年,事情有不妥當的地方,他能往返十次,來陳述告知。如果能學到徐元直的十分之一,董幼宰的勤勉,對國家忠心耿耿,那麼我就可以少犯錯誤了。」又說:「從前剛結交崔州平,常常聽到他指出我的得失;後來結交徐元直,又多次受到他的啟發教誨;之前和董幼宰共事時,他每次說話都毫無保留;後來和胡偉度共事,他也多次勸諫阻止我。雖然我資質淺薄,見識不明,不能全部採納他們的意見,但和這四個人始終友好相處,也足以表明我對直言不諱沒有疑慮。」胡偉度,就是諸葛亮的主簿義陽人胡濟。
諸葛亮曾經親自核對文書賬簿,主簿楊顒徑直走進來勸諫說:「治理國家有一定的體製,上下級不能互相侵犯職權。請允許我為您用治家來打個比方。現在有個人,讓奴仆耕種,婢女做飯,雞負責報曉,狗負責防盜,牛拉重物,馬跑遠路。家業沒有荒廢,所需要的都能滿足,他從容安臥,隻是吃飯喝酒而已。忽然有一天,他想親自去做所有的事情,不再托付給彆人,勞累自己的體力,去做這些瑣碎的事務,結果身體疲憊,精神睏乏,最終一事無成。難道是他的智慧不如奴仆、婢女、雞、狗嗎?這是因為他違背了當家做主的方法。所以古人說『坐著議論治國之道的,是王公;起來執行的,是士大夫。』所以丙吉不過問橫在路上的死人,卻擔心牛喘氣,陳平不願意知道錢糧的數目,說『自然有負責的人』,他們確實是通曉職位分工的道理。現在您治理國家,卻親自核對文書賬簿,整天流汗,不也太勞累了嗎!」諸葛亮趕緊向他道歉。等到楊顒去世,諸葛亮哭了三天。
六月,甲戌日,任城威王曹彰去世。
甲申日,魏壽肅侯賈詡去世。
這一年,發生了大水災。
吳國的賀齊襲擊蘄春,俘虜了太守晉宗後返回。
當初,益州郡的首領雍闓殺死太守正昂,通過士燮向吳國請求歸附,又捉住了太守成都人張裔獻給吳國,吳國任命雍闓為永昌太守。永昌功曹呂凱、府丞王伉率領官吏百姓關閉邊境堅守,雍闓無法進入,就派同郡人孟獲引誘煽動各夷族,各夷族都順從了他。牂柯太守朱褒、越巂夷王高定都反叛響應雍闓。諸葛亮因為剛剛遭遇劉備的喪事,對這些叛亂都加以安撫而不去討伐,致力於農業生產,種植糧食,關閉關口讓百姓休養生息,等到百姓安定、糧食充足之後再用兵。
秋季,八月,丁卯日,魏文帝任命廷尉鐘繇為太尉,並任命治書執法高柔代替鐘繇擔任廷尉。當時三公沒有具體事務,又很少參與朝政,高柔上疏說:「三公大臣都是國家的棟梁,是百姓所敬仰的人,現在讓他們擔任三公之職,卻不讓他們參與朝政,於是他們各自安閒養尊處優,很少提出建議,這實在不符合朝廷尊崇任用大臣的本意,也不是大臣應有的進獻可行之策、廢棄錯誤之謀的做法。古代刑法政令有疑難之處,就在朝廷上商議。從今以後,朝廷有疑難的議論以及刑獄大事,應該多次諮詢三公。三公在每月初一、十五朝見時,還可以特地邀請他們進宮談論朝政得失,廣泛的瞭解事情的實際情況,希望能彌補皇上視聽的不足,光大國家的教化。」魏文帝聽後,讚許並採納了他的意見。
辛未日,魏文帝在滎陽打獵,接著向東巡視。九月,甲辰日,魏文帝到達許昌。
這時,蜀漢尚書義陽人鄧芝對諸葛亮說:「現在主上年幼弱小,剛剛即位,應該派遣大使重新申明與吳國的友好關係。」諸葛亮說:「我思考這件事很久了,隻是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一直到今天才找到。」鄧芝好奇的問:「這個人是誰?」諸葛亮笑著說:「就是你啊。」於是派遣鄧芝以中郎將的身份去吳國修複兩國的友好關係。冬季,十月,鄧芝到達吳國。當時吳王還沒有與魏國斷絕關係,因此猶豫不決,沒有及時接見鄧芝。鄧芝於是自己上表請求接見,他說:「我今天前來,不隻是為了蜀國,也是為了吳國」,吳王接見了他,還說:「我確實願意與蜀國和親,但擔心蜀主年幼弱小,國家版圖狹小,勢力受到逼迫,被魏國乘機進攻,不能自我保全罷了。」鄧芝回答說:「吳、蜀兩國,擁有四州的土地。大王是當世的英雄,諸葛丞相也是一時的俊傑;蜀國有重重險要的地勢,吳國有三江的阻隔。結合這兩方麵的優勢,兩國之間互為唇齒,進可以兼並天下,退可以鼎足而立,這是自然的道理。大王現在如果向魏國臣服,魏國必定會向上要求大王入朝拜見,向下要求太子去做內侍,如果大王不服從命令,魏國就會以討伐叛逆為名前來進攻,蜀國也會順流而下伺機進軍。這樣一來,江南的土地就不再歸大王所有了。」吳王沉默了很久才說:「你說得對。」於是與魏國斷絕了關係,專門與蜀漢聯合。
這一年,蜀漢後主立妃子張氏為皇後。
公元224年
春季,三月,魏文帝從許昌返回洛陽。
當初,自漢獻帝初平年間以來,學術教育事業衰敗廢弛。夏季,四月,魏國開始建立太學,設定博士,依照漢代製度製定《五經》考試的方法。
這時,吳王派遣輔義中郎將吳郡人張溫到蜀漢訪問,從此吳、蜀兩國使者往來不斷。凡是遇到適宜的事情,吳王常常讓陸遜告訴諸葛亮;又刻了印信放在陸遜那裡,吳王每次給蜀漢後主及諸葛亮寫信,常常先給陸遜看,若是有措辭輕重、可行與否等不妥當之處,就令陸遜修改審定,然後用印封好發出。蜀漢又派遣鄧芝到吳國訪問,吳王對他說:「如果天下太平,兩國君主分彆治理國家,不也是很愉快的事嗎?」鄧芝回答說:「天上沒有兩個太陽,地上也沒有兩個君王。如果兼並魏國之後,大王不能深刻領悟天命所歸,那麼君主各自發揚美德,大臣各自儘忠職守,雙方就要擂起戰鼓,那時戰爭才剛剛開始呢。」吳王大笑說:「你的真誠竟然到了這種地步啊!」
秋季,七月,魏文帝向東巡視,再此前往許昌。魏文帝想要大規模出兵討伐吳國,侍中辛毗勸諫說:「如今天下剛剛平定,土地廣闊,百姓稀少,卻要徵調他們打仗,我實在看不出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先帝多次發動精銳部隊,每次都臨江而返。如今軍隊沒有比過去增加,卻要重複先帝的做法,這不是容易的事。現在的計策,不如休養百姓,開墾荒地,十年之後再用兵,那樣就可以一舉成功,不必再次徵調兵役了。」魏文帝說:「依照你的意思,是要把敵人留給子孫嗎?」辛毗回答說:「從前周文王把商紂王留給周武王去消滅,就是因為知道時機未到。」但是魏文帝沒有聽從他的建議,留下尚書仆射司馬懿鎮守許昌。八月,魏文帝組建水軍,親自乘坐龍舟,沿著蔡水、潁水,進入淮河,直達壽春。九月,魏文帝到達廣陵。
眼看魏軍來勢洶洶,吳國安東將軍徐盛獻計,在沿江一帶豎立木樁,外麵裹上蘆葦,做成假城池、假望樓,從石頭城一直到江乘,連綿數百裡,一夜之間就完成了;又在長江上大量部署戰船。當時長江水位大漲,魏文帝登高遠望,感歎說:「魏國即使有上千群勇猛的騎兵,在這裡也用不上,不能圖謀吳國啊。」魏文帝乘坐的龍舟,遇上暴風被吹得搖晃飄蕩,幾乎傾覆。魏文帝問群臣:「孫權會親自來嗎?」群臣都說:「陛下親征,孫權恐懼萬分,必定會發動全國兵力來應對。又不敢把大軍交給臣下,必定會親自前來。」劉曄說:「孫權會認為陛下想用天子的重兵牽製自己,而越過江湖作戰的重任在於其他將領,所以他必定會部署軍隊等待時機,不會輕易進退。」魏文帝的車駕停留了很多天,吳王始終沒有來,魏文帝於是撤軍返回。這時,曹休上表說得到投降者的供詞:「孫權已經在濡須口了。」中領軍衛臻說:「孫權依仗長江天險,不敢與我們抗衡,這必定是投降者因為畏懼而編造的謊言!」經過審問投降者,果然是吳軍守將編造的。
吳國的張溫年輕時就因才智出眾而享有盛名,顧雍認為當今沒有人能比得上他,諸葛亮也很器重他。張溫推薦同郡人暨豔擔任選部尚書。
暨豔喜歡發表清正的議論,彈劾百官,審核三署官員,大多是貶高就低,將他們降職好幾等,那些能保住原有職位的,十個裡不到一個;對於那些在位貪婪鄙陋、誌節卑汙的人,都把他們貶為軍吏,安置在軍營府署中;還常常宣揚彆人不光彩的過失來彰顯對他們的責罰。
同郡人陸遜、陸遜的弟弟陸瑁以及侍禦史朱據都勸諫阻止他。陸瑁給暨豔寫信說:「聖人讚許善行、憐憫愚昧,忘記彆人的過錯、記住彆人的功勞,以此成就美好的教化。如今帝王大業剛剛建立,將要統一天下,這正是漢高祖不計較缺點錄用人才的時候。如果讓善與惡分道揚鑣,看重像汝南、潁川那樣的品評人物,確實可以激勵世俗、闡明教化,但恐怕不容易推行。應該遠學孔子的廣泛仁愛,近學郭泰的寬容接濟,這樣才或許對治國大道有益。」朱據對暨豔說:「天下還沒平定,舉薦賢能、斥責醜惡,足以起到阻止和勸勉的作用;如果一下子貶黜很多人,恐怕會有後患。」但暨豔選擇都不聽從。
於是怨恨不滿的情緒遍佈朝野,人們爭相指責暨豔和選曹郎徐彪專憑私情辦事,愛憎不按公理。暨豔、徐彪都因此獲罪自殺。張溫向來和暨豔、徐彪意見一致,也受牽連被罷官遣回原籍,貶為雜役小吏,後來死在家中。
當初,張溫權勢盛極的時候,餘姚人虞俊感歎說:「張惠恕(張溫字)纔多智少,華而不實,怨恨都集中在他身上,會有敗家之禍。我已經看到征兆了。」沒過多久,張溫果然敗落。
冬季,十月,魏文帝返回許昌。
十一月,戊申日,發生了日食。
這時,鮮卑族的軻比能引誘步度根的哥哥扶羅韓並殺了他,步度根因此怨恨軻比能,雙方互相攻擊。步度根的部眾逐漸衰弱,於是率領一萬多個部落退保太原、雁門;這一年,步度根到朝廷進貢。而軻比能的部眾卻是逐漸強盛起來,出兵攻擊東部大人素利。護烏丸校尉田豫乘虛從後方牽製,軻比能派彆帥瑣奴抵禦田豫,田豫擊敗了瑣奴。軻比能從此懷有二心,多次侵犯邊境,幽州、並州一帶深受其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