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新譯 第140章 桓溫北伐潰枋頭,前秦破燕定中原
晉紀二十四
公元369年
春季三月,大司馬桓溫請求與徐、兗二州刺史郗愔、江州刺史桓衝、豫州刺史袁真等人一同討伐前燕。起初,郗愔鎮守北府(京口)時,桓溫常說:「京口的酒可飲,士兵可用。」內心卻很不願意郗愔占據這個地方;但郗愔對時局形勢不敏感,竟給桓溫寫信,想共同輔佐王室,請求統領自己的部眾沿黃河進軍。郗愔的兒子郗超是桓溫的參軍,他看到這封信後,把信撕得粉碎,然後重新替父親寫了一封信,信中自稱不是將帥之才,不能勝任軍旅之事,加上年老多病,請求桓溫安排一處清閒之地養老,並勸說桓溫一並統領自己所管轄的軍隊。桓溫收到信後非常高興,立即調任郗愔為冠軍將軍、會稽內史,自己則兼任徐、兗二州刺史。夏季四月庚戌日,桓溫率領五萬步兵和騎兵從姑孰出發。
甲子日,前燕君主慕容??冊立可足渾氏為皇後,她是太後的堂弟、尚書令豫章公可足渾翼的女兒。
東晉大司馬桓溫從兗州出發討伐前燕。郗超說:「路途遙遠,汴水又淺,恐怕水路運輸難以暢通。」桓溫沒有聽從。六月辛醜日,桓溫抵達金鄉,當時天氣乾旱,水路斷絕,桓溫派冠軍將軍毛虎生開鑿三百裡钜野澤,引來汶水與清水彙合。毛虎生是毛寶的兒子。桓溫率領水軍從清水進入黃河,戰船連綿數百裡。郗超又建議:「從清水進入黃河後,運輸會更加困難。如果敵軍堅守不戰,運輸通道再被切斷,想依靠敵軍的物資補給又無法實現,這是危險的策略。不如率領全部現有兵力直接奔赴鄴城,敵軍畏懼您的威名,一定會聞風潰逃,向北退回遼東、碣石一帶。如果敵軍敢出兵迎戰,那麼戰事很快就能見分曉。倘若敵軍想據守鄴城,此時正值盛夏,他們難以修築防禦工事。野外的百姓都會歸附我們,易水以南地區必定會主動歸順。不過,我擔心您認為這個計策過於冒險,勝負難以預料;如果您想穩妥行事,不如在黃河、濟水一帶駐軍,控製水路運輸,等到物資儲備充足,到明年夏天再進軍;雖然時間稍晚,但能確保成功。舍棄這兩個計策,卻讓軍隊接連北上,進攻不能速戰速決,後退又會缺乏物資。敵軍會藉此機會拖延時間,等到秋冬季節,水路會更加阻塞。而且北方天氣早寒,我軍士兵中穿皮衣的人很少,到那時擔憂的恐怕不隻是缺糧了。」桓溫還是沒有聽從。
隨後,桓溫派建威將軍檀玄攻打湖陸,攻克該城,擒獲前燕寧東將軍慕容忠。前燕君主慕容??任命下邳王慕容厲為征討大都督,率領兩萬步兵、騎兵在黃墟迎戰,慕容厲的軍隊大敗,他獨自騎馬逃回。高平太守徐翻獻出全郡投降。前鋒將領鄧遐、朱序在林渚擊敗前燕將領傅顏。慕容??又派樂安王慕容臧統領各路軍隊抵禦桓溫,慕容臧無法抵擋,於是派散騎常侍李鳳向前秦求救。
到了秋季七月,桓溫駐軍武陽,前燕原兗州刺史孫元率領親族和黨羽起兵響應桓溫。桓溫抵達枋頭,慕容??和太傅慕容評十分恐懼,商議逃往和龍(龍城)。吳王慕容垂說:「請允許我率軍攻打桓溫;如果不能取勝,再逃跑也不晚。」慕容??於是任命慕容垂接替樂安王慕容臧,擔任使持節、南討大都督,率領征南將軍範陽王慕容德等五萬部眾抵禦桓溫。慕容垂上表請求讓司徒左長史申胤、黃門侍郎封孚、尚書郎悉羅騰一同隨軍出征。申胤是申鐘的兒子,封孚是封放的兒子。
前燕又派散騎侍郎樂嵩向前秦求救,許諾將虎牢以西的土地割讓給秦國。前秦王苻堅在東堂召集大臣商議,大臣們都說:「過去桓溫討伐我們,打到灞上時,燕國沒有出兵救我們。現在桓溫討伐燕國,我們為什麼要救他們!況且燕國不向我們稱臣,我們憑什麼救它!」王猛私下對苻堅說:「燕國雖然強大,但慕容評不是桓溫的對手。如果桓溫攻占崤山以東地區,進軍駐守洛陽,收攏幽州、冀州的兵力,調運並州、豫州的糧草,在崤山、澠池一帶炫耀兵力,那麼陛下統一天下的大業就會失敗。現在不如與燕國聯合出兵擊退桓溫;桓溫撤退後,燕國也會元氣大傷,然後我們趁機奪取燕國,不是很好嗎!」苻堅聽從了王猛的建議。八月,苻堅派將軍苟池、洛州刺史鄧羌率領兩萬步兵、騎兵援救燕國,軍隊從洛陽出發,抵達潁川;又派散騎侍郎薑撫出使燕國回訪。同時任命王猛為尚書令。
前燕太子太傅封孚問申胤:「桓溫兵力強大、軍隊整齊,順流直進,現在我們的大軍隻是在高岸上徘徊,不與敵軍交鋒,看不出能擊敗他們的跡象,事情將會怎樣發展呢?」申胤說:「以桓溫如今的聲勢,似乎能有所作為。但在我看來,他必定不會成功。為什麼呢?晉室衰弱,桓溫獨攬朝政,晉國的朝臣未必都與他同心。所以桓溫得誌,是眾人不願看到的,一定會從中阻撓破壞他的計劃。此外,桓溫驕傲自大,依仗兵力眾多,不善於應變。大軍深入敵境,遇到可乘之機,反而在中途停滯不前,不主動爭取有利形勢,想長期對峙,坐取全勝;如果糧草斷絕,軍隊士氣受挫,必然會不戰自敗,這是必然的結果。」
桓溫讓前燕投降的人段思擔任向導,悉羅騰與桓溫的軍隊交戰,活捉了段思。桓溫派前趙將領李述攻占趙、魏地區,悉羅騰又與虎賁中郎將染乾津出擊,斬殺李述,桓溫的軍隊士氣大受打擊。
起初,桓溫派豫州刺史袁真攻打譙郡、梁國,開啟石門以打通水運通道,袁真攻克譙郡、梁國後卻沒能開啟石門,水運路線被阻斷。
九月,前燕範陽王慕容德率領一萬騎兵、蘭台治書侍禦史劉當率領五千騎兵駐守石門,豫州刺史李邽率領五千州兵截斷桓溫的糧道。劉當是劉佩的兒子。慕容德派將軍慕容宙率領一千騎兵作為前鋒,與晉軍相遇。慕容宙說:「晉軍輕敵剽悍,不敢正麵衝鋒,卻勇於追擊撤退的軍隊,應當設下誘餌引誘他們。」於是派兩百騎兵挑戰,把其餘騎兵分成三隊埋伏起來。挑戰的騎兵還沒交戰就撤退,晉軍追擊;慕容宙率領伏兵出擊,晉軍死傷慘重。
桓溫多次交戰都失利,糧草又耗儘,又聽說前秦軍隊即將到達,丙申日,他燒毀戰船,丟棄輕重灌備和武器,從陸路撤退。任命毛虎生統領東燕等四郡的軍事,兼任東燕太守。
桓溫從東燕出發前往倉垣,沿途開鑿水井取水,行軍七百多裡。前燕眾將領爭相請求追擊,吳王慕容垂說:「不行。桓溫剛撤退時內心惶恐,一定會嚴密設防,挑選精銳士兵作為後衛,此時追擊未必能取勝,不如暫緩追擊。他們慶幸我們沒有追擊,一定會日夜兼程趕路;等他們士兵疲憊、士氣低落時,再出兵追擊,沒有不能取勝的。」於是率領八千騎兵緩慢前進,跟隨在晉軍後麵。桓溫果然加速行軍。幾天後,慕容垂對眾將領說:「可以攻打桓溫了。」於是火速追擊,在襄邑追上桓溫。範陽王慕容德事先率領四千精銳騎兵在襄邑東麵的山澗中埋伏,與慕容垂夾擊桓溫,再次擊敗晉軍,晉軍又死傷一萬多人。孫元趁機占據武陽抵禦前燕,前燕左衛將軍孟高討伐並擒獲了他。
冬季十月己巳日,大司馬桓溫收攏逃散的士兵,駐守山陽。桓溫對這次戰敗深感恥辱,於是把罪責推到袁真身上,上奏請求將袁真免為平民;又罷免了冠軍將軍鄧遐的官職。袁真認為桓溫是誣陷自己,不服氣,便上奏列舉桓溫的罪狀,但是朝廷沒有回複。袁真於是占據壽春叛亂,投降了前燕,並請求救援;同時也派使者前往前秦。桓溫任命毛虎生兼任淮南太守,駐守曆陽。
前燕和前秦結盟後,雙方使者多次往來。前燕散騎侍郎太原人郝晷、給事黃門侍郎梁琛相繼出使前秦。郝晷與王猛有舊交,王猛以老朋友的禮節接待他,詢問郝晷前燕的情況。郝晷看到前燕朝政混亂而前秦治理得很好,知道前燕將要滅亡,暗中想投靠王猛,於是把前燕的實情大多泄露給了他。
梁琛抵達長安時,前秦王苻堅正在萬年打獵,想在獵場接見梁琛,梁琛說:「秦國使者到燕國時,燕國的君臣都身穿朝服,準備好禮儀,打掃宮殿,然後纔敢接見。現在秦王想在野外接見我,我不敢接受命令!」尚書郎辛勁對梁琛說:「賓客進入他國境內,隻能由主人安排接待方式,您怎麼能擅自決定禮儀呢!況且天子的車馬稱為乘輿,所到之處稱為行在所,哪裡有固定的朝堂居所!此外,《春秋》中也有因事而簡化禮儀的『遇禮』,為什麼不可以呢!」梁琛說:「晉室綱紀紊亂,天命歸於有德之人,燕、秦兩國順應天命,都承受了光明的使命。桓溫猖狂入侵,覬覦我們的國土,燕國危急、秦國孤立,兩國形勢都難以獨立支撐,所以秦王才共同擔憂當前的禍患,與燕國結盟修好、互相援助。燕國君臣盼望西方的援軍,為自身國力衰弱而慚愧,也為鄰國的憂慮而擔憂,對秦國使者恭敬有加,不敢怠慢。現在強敵已經撤退,雙方剛剛開始互派使者修好,我認為應當崇尚禮儀、堅守道義,以鞏固兩國的友好關係;如果輕視怠慢使者,就是輕視燕國,這難道是結盟修好的道義嗎!天子以天下為家,所以出行時車馬稱為乘輿,停留時稱為行在所。現在天下分裂,各國分彆擁有天命,怎麼能引用天子的乘輿、行在所來類比呢!按禮儀,沒有事先約定而相遇稱為『遇』;這是因特殊情況而臨時采用的簡略禮儀,難道是平時閒居時可以使用的嗎!我作為使者獨自前來,在主人的國土上,形勢確實不如主人;但如果不按禮儀接待,我也不敢聽從。」苻堅於是為梁琛設定了臨時宮殿,大臣們都按朝會的位次排列,然後才接見梁琛,禮儀與燕國接待秦國使者時相同。接見儀式結束後,苻堅又與梁琛私下宴飲,問道:「燕國的名臣有誰?」梁琛說:「太傅上庸王慕容評,品德高尚、是皇室近親,輔佐王室;車騎大將軍吳王慕容垂,雄才大略天下第一,抵禦外敵;其餘大臣有的以文才任職,有的以武略被任用,官員都稱職,民間沒有遺漏的賢才。」
梁琛的堂兄梁弈是前秦的尚書郎,苻堅讓典客官把梁琛安排在梁弈的府中居住。梁琛說:「過去諸葛瑾為吳國出使蜀國,與諸葛亮隻在朝堂上相見,私下裡不交往,我私下仰慕這種做法。現在讓我住在私人府第,我不敢接受。」最終沒有住在梁弈家中。梁弈多次到梁琛的館舍,與他同住同睡,私下詢問前燕的情況。梁琛說:「現在燕、秦兩國分彆占據一方,我們兄弟各自在兩國受到恩寵,論及本心,各為其主。我如果說燕國的好處,恐怕不是秦國願意聽的;如果說燕國的壞處,又不是使者該議論的。兄長何必問這些呢!」
苻堅讓太子接見梁琛。前秦人想讓梁琛向太子行跪拜禮,事先暗示他說:「鄰國的君主,就像本國的君主一樣;鄰國的太子,又有什麼不同呢!」梁琛說:「天子的兒子與士大夫地位相當,這樣設定是為了讓他從低賤的地位逐漸提升到尊貴的位置。太子尚且不敢把父親的大臣當作臣下,更何況是他國的大臣呢!如果沒有純粹的敬意,禮儀上有來有往,我內心怎會忘記恭敬,但恐怕行跪拜禮會成為不必要的麻煩。」最終沒有向太子行跪拜禮。
王猛勸說苻堅留下梁琛,苻堅沒有同意。
前燕君主慕容??派大鴻臚溫統授予袁真使持節、都督淮南諸軍事、征南大將軍、揚州刺史的官職,封他為宣城公。溫統還沒渡過淮河就去世了。
吳王慕容垂從襄邑返回鄴城,威名更加顯赫,太傅慕容評更加忌恨他。慕容垂上奏說:「我招募的將士捨生忘死、立下戰功,將軍孫蓋等人衝鋒陷陣,應當給予特殊獎賞。」慕容評全都壓著不辦。慕容垂多次提及此事,與慕容評在朝堂上爭論,兩人的怨恨隔閡越來越深。太後可足渾氏一向厭惡慕容垂,詆毀他的戰功,與慕容評密謀誅殺他。太宰慕容恪的兒子慕容楷和慕容垂的舅舅蘭建得知此事,告訴慕容垂說:「應當先發製人,隻需除掉慕容評和樂安王慕容臧,其餘的人成不了氣候。」慕容垂說:「骨肉相殘並引發國家內亂,我寧可一死,也不忍心這樣做。」不久,兩人又來告知慕容垂,說:「太後和慕容評已經下定決心,不能不早日行動。」慕容垂說:「如果實在無法調和,我寧可到外地躲避,其他的事不要再議論了。」
慕容垂內心憂慮,卻不敢告訴兒子們。世子慕容令請求說:「父親近來麵帶憂色,難道是因為君主年幼,太傅忌恨賢才,而父親功高望重,越發被猜忌嗎?」慕容垂說:「是這樣。我竭儘全力、捨生忘死地擊敗強敵,本來是想保全家族和國家,沒想到功成之後,反而讓自己無容身之地。你既然瞭解我的心意,有什麼辦法為我謀劃?」慕容令說:「君主昏庸懦弱,把朝政托付給太傅,一旦災禍發生,會比迅雷還快。現在想要保全家族和自身,又不失道義,不如逃往龍城,用謙遜的言辭請罪,等待君主醒悟,就像周公居東待罪一樣,或許能感動君主而得以返回,這是最好的結果。如果君主不醒悟,就向內安撫燕、代地區的百姓,向外安撫各少數民族,憑借肥如的險要地勢自保,這是次一等的辦法。」慕容垂說:「好!」
十一月辛亥朔日,慕容垂請求到大陸澤打獵,趁機穿著便服逃出鄴城,準備前往龍城。到達邯鄲時,他的小兒子慕容麟,一向不被慕容垂喜愛,逃回鄴城告發了此事,慕容垂身邊的人大多逃跑叛變。太傅慕容評稟報前燕君主慕容??,派西平公慕容強率領精銳騎兵追擊,在範陽追上慕容垂。世子慕容令負責斷後,慕容強不敢逼近。恰逢日落,慕容令對慕容垂說:「原本想退守龍城保全自身,現在事情已經泄露,來不及謀劃其他計策了。前秦王正在招攬天下英雄,不如前去歸順他。」慕容垂說:「現在的計策,除了投奔前秦,還能去哪裡呢!」於是解散騎兵,隱匿行蹤,沿著南山返回鄴城,躲藏在過去趙國的顯原陵。不久,有幾百名獵人騎著馬從四麵趕來,慕容垂等人抵抗無法取勝,逃跑又無路可走,不知該怎麼辦。恰逢獵人們的獵鷹突然都飛走了,獵人們隻好散去。慕容垂於是殺了一匹白馬祭天,與跟隨自己的人盟誓。
世子慕容令對慕容垂說:「太傅忌恨賢能,自從他謀劃誅殺父親以來,人們更加憤恨。現在鄴城中沒人知道父親的去向,百姓就像嬰兒思念母親一樣盼著您,漢人和少數民族都如此。如果順應民心,趁他們沒有防備發動襲擊,奪取鄴城易如反掌。事情成功後,改革弊政、選拔賢能,大力整頓朝政,輔佐君主,安定國家、保全家族,這是最大的功勞。現在正是有利時機,實在不能錯過,希望給我幾名騎兵,就足以辦成此事。」慕容垂說:「按你的計策,事成了確實是大福氣,失敗了後悔都來不及!不如向西投奔前秦,這樣可以萬無一失。」慕容垂的兒子馬奴暗中謀劃逃回鄴城,慕容垂殺了他後繼續西行。到達河陽時,被渡口的官吏阻攔,慕容垂殺了官吏後渡過黃河。於是從洛陽出發,與段夫人、世子慕容令、慕容令的弟弟慕容寶、慕容農、慕容隆、侄子慕容楷、舅舅蘭建、郎中令高弼一同投奔前秦,把妃子可足渾氏留在鄴城。乙泉戍的守將吳歸在閿鄉追上他們,世子慕容令擊退了吳歸。
起初,前秦王苻堅聽說太宰慕容恪去世,暗中有奪取前燕的想法,但忌憚慕容垂的威名,不敢行動。等到聽說慕容垂前來投奔,苻堅非常高興,親自到郊外迎接,握著慕容垂的手說:「上天降下賢才豪傑,必定會讓他們共同成就大功,這是自然的道理。我一定要與您共同平定天下,到泰山舉行封禪大典,然後送您返回故鄉,世代封在幽州,讓您離開故國卻不失為子的孝道,歸順我也不失為臣的忠誠,不也是很好嗎!」慕容垂推辭說:「我是漂泊在外的臣子,能免於罪責就很幸運了。回到故鄉享受榮華富貴,不是我敢奢望的!苻堅又喜愛慕容垂的世子慕容令以及慕容楷的才能,對他們都給予優厚禮遇,賞賜的財物數以萬計,每次他們進見,苻堅都注視著他們。關中的官民一直聽聞慕容垂父子的名聲,都對他們十分嚮往仰慕。王猛對苻堅進言說:「慕容垂父子就像龍虎一樣,不是可以馴服的動物,倘若給他們機會憑借風雲之勢發展,將來一定會無法控製,不如趁早除掉他們。」苻堅說:「我正要招攬天下英雄來平定四海,怎麼能殺他們呢!況且他們剛歸附時,我已經誠心接納了他們。普通百姓尚且不會違背承諾,何況我是大國君主呢!」於是任命慕容垂為冠軍將軍,封賓徒侯,任命慕容楷為積弩將軍。
前燕魏尹範陽王慕容德一向與慕容垂交好,還有車騎從事中郎高泰等人,都因受慕容垂牽連被罷免官職。尚書右丞申紹對太傅慕容評說:「如今吳王慕容垂出逃,外麵議論紛紛,應當征召吳王僚屬中賢能的人,給予他們顯要的職位,這樣大致可以消除外界的非議。」慕容評問:「誰合適呢?」申紹說:「高泰是他們中的領袖人物。」於是任命高泰為尚書郎。高泰是高瞻的侄子,申紹是申胤的兄長。
前秦留住梁琛一個多月,才放他返回前燕。梁琛日夜兼程趕路,等到達鄴城時,吳王慕容垂已經投奔前秦了。梁琛對太傅慕容評說:「秦國人每天都在操練軍隊,在陝東囤積了大量糧食。依我看來,兩國的和好一定不會長久。現在吳王又去歸附他們,秦國必定有圖謀燕國的打算,應當趁早做好防備。」慕容評說:「秦國怎麼會接納叛臣而破壞兩國的和好呢!」梁琛說:「現在燕、秦兩國分彆占據中原,一直都有互相吞並的野心。桓溫入侵時,秦國出兵救援,是出於計謀,並非愛護燕國。如果燕國出現破綻,秦國難道會忘記它原本的誌向嗎!」慕容評問:「秦國君主是怎樣的人?」梁琛說:「英明且善於決斷。」又問王猛怎麼樣,梁琛說:「名不虛傳。」慕容評對梁琛的話都不以為然。梁琛又把這些情況告訴前燕君主慕容??,慕容??也不重視。梁琛再告訴皇甫真,皇甫真深感憂慮,上奏說:「苻堅雖然不斷派使者前來通好,但實際上有圖謀我國的野心,並非真心仰慕道德仁義,也不會牢記兩國長期的盟約。之前秦國出兵洛川,加上使者頻繁往來,我國的地形險要與平坦、兵力虛實,他們都已經瞭解得一清二楚。現在吳王慕容垂又去歸附秦國,成為他們的謀士;春秋時期伍員輔佐吳國攻打楚國的禍患,不能不防備。洛陽、太原、壺關這些地方,都應當挑選將領、增加兵力,以防患於未然。」慕容??召來太傅慕容評商議此事,慕容評說:「秦國國力弱小,還要依靠我國作為援助;況且苻堅還算講究道義,終究不會採納叛臣的建議,斷絕兩國的友好關係。不應該輕易驚擾自己,引發敵人的侵犯之心。」最終沒有做任何防備。
前秦派黃門郎石越出使前燕,太傅慕容評向他展示自己的奢華生活,想藉此誇耀前燕的富庶強盛。高泰和太傅參軍河間人劉靖對慕容評說:「石越說話浮誇,目光長遠,他不是來尋求和好的,而是來觀察我國破綻的。應當向他展示軍隊的威力,挫敗他的圖謀。現在卻向他炫耀奢華,反而會讓他更加輕視我國。」慕容評沒有聽從。高泰於是以生病為由辭官回鄉。
當時,前燕太後可足渾氏乾預朝政,太傅慕容評貪婪無度,賄賂公行,官員選拔不看才能,朝野上下怨聲載道。尚書左丞申紹上奏,認為:「地方長官是實現國家治理的根本。如今的地方長官,大多不稱職,有的是從軍隊中提拔的武夫,有的是出身貴族、養尊處優的皇親國戚,他們既不是從鄉鄰中選拔的賢才,也沒有擔任過朝廷官職的經驗。加上官員的升降沒有固定製度,貪婪懶惰的人沒有被懲罰的恐懼,清廉賢明的人沒有被表彰獎賞的激勵。因此百姓生活困苦,盜賊橫行,朝廷綱紀混亂,沒有人能加以整頓。此外,官員數量過多,超過前代,公私事務繁雜,讓人不堪煩擾。大燕的戶口數量,是秦、晉兩國的總和,軍隊的勇猛,天下沒有哪個國家能比得上;但近來作戰卻屢次失敗,都是因為地方長官征收賦稅不均,對百姓盤剝無度,無論是出征的士兵還是留居的百姓都處境窘迫,沒人願意為國家拚死效力的緣故。後宮宮女有四千多人,仆役侍從還不算在內,每天的花費,價值萬金。官員百姓受這種風氣影響,爭相追求奢華。秦、晉兩國雖然僭越稱帝、偏安一方,卻還能整頓治理自己的領地,有吞並他國的野心,而我國上下卻因循守舊,日益混亂。我國治理不善,正是他們所希望的。我認為應當精心挑選地方長官,合並官職、裁減冗員,安撫體恤士兵家屬,讓官府和百姓都能安居樂業,節製抑製奢靡之風,節約開支,獎賞必須與功勞相稱,懲罰必須與罪過相符。這樣一來,桓溫、王猛的首級都能被斬下,秦、晉兩國也能被攻取,豈止是保全國土、安撫百姓而已!另外,索頭人什翼犍年老多病、神誌昏亂,雖然沒有按時朝貢,但已不能構成禍患;卻還要調遣軍隊長途戍守,有害無利。不如把戍守的軍隊調到並州,控製西河地區,在南麵加固壺關的防禦,在北麵重視晉陽的守衛,西邊的敵人來進攻就抵禦防守,敵人撤退就截斷他們的後路,這比戍守孤立的城池、守衛無用的地方要好得多。」奏疏呈上後,慕容??沒有理會。
辛醜日,東晉丞相司馬昱與大司馬桓溫在塗中會麵,商議後續的行動;任命桓溫的世子桓熙為豫州刺史,授予符節。
起初,前燕人許諾割讓虎牢以西的土地賄賂前秦。晉軍撤退後,前燕人反悔,對秦國人說:「之前使者的話有誤。擁有國家的人,互相分擔災禍、救助危難,是常理如此。」前秦王苻堅大怒,派輔國將軍王猛、建威將軍梁成、洛州刺史鄧羌率領三萬步兵、騎兵討伐前燕。十二月,秦軍進軍攻打洛陽。
大司馬桓溫徵調徐州、兗州的百姓修築廣陵城,隨後把自己的鎮守之地遷到那裡。當時徭役頻繁,再加上瘟疫流行,百姓死亡的人數達到十分之四五,百姓怨聲載道。秘書監太原人孫盛撰寫《晉春秋》,如實記載當時的史實;大司馬桓溫看到後,十分憤怒,對孫盛的兒子說:「枋頭之戰確實是失利了,但也不至於像你父親寫的那樣!如果這部史書流傳開來,自然會關係到你家的存亡!」孫盛的兒子急忙叩拜道歉,請求修改史書。當時孫盛已經年老退休在家,性格方正嚴肅,有規矩法度,子孫即使頭發花白,他對待他們也更加嚴厲。到這時,兒子們一起哭著磕頭,請求他為全家百口人的性命著想。孫盛非常憤怒,沒有答應,但兒子們還是私下修改了史書內容。孫盛此前已經抄寫了另一本副本,流傳到了國外。等到晉孝武帝征集尋訪珍奇書籍時,從遼東人那裡得到了這個副本,與當時流傳的版本不同,於是兩種版本都得以儲存。
公元370年
春季正月己亥日,袁真因梁國內史沛郡人朱憲及其弟弟汝南內史朱斌暗中與大司馬桓溫勾結,將二人誅殺。
前秦王猛給前燕荊州刺史武威王慕容築寫信說:「我國如今已封鎖成皋的險要關口,阻斷盟津的通道,君王親率百萬精銳大軍,將從軹關攻取鄴城;而你所鎮守的金墉城孤立無援,城下的秦軍兵力,你親眼所見,難道僅憑三百名疲憊的士兵就能抵擋嗎!」慕容築心生畏懼,獻出洛陽投降,王猛部署軍隊接收了洛陽。前燕衛大將軍樂安王慕容臧在新樂築城,在石門擊敗秦軍,擒獲秦將楊猛。
王猛從長安出發前,請求讓慕容令參與自己的軍事行動,讓他擔任向導。臨行前,王猛到慕容垂家中飲酒,從容地對慕容垂說:「如今即將遠彆,您用什麼東西贈給我,讓我日後見物思人呢?」慕容垂解下佩刀送給了他。王猛抵達洛陽後,賄賂慕容垂的親信金熙,讓他假扮成慕容垂的使者,對慕容令說:「我們父子來秦國,是為了逃避死亡。如今王猛痛恨我們如同仇敵,詆毀我們的話日益加深;秦王雖然表麵上對我們友善,內心卻難以揣測。大丈夫逃避死亡最終卻仍不能倖免,將會被天下人恥笑。我聽說燕國近來才開始醒悟,君主和太後互相指責過錯。我現在準備返回燕國,所以派人告知你;我已經出發了,你也趕緊動身吧。」慕容令對此產生懷疑,猶豫不決了一整天,又無法核實訊息真假。於是他帶領自己過去的部下,謊稱外出打獵,趁機逃往石門,投奔樂安王慕容臧。王猛上奏表揭發慕容令叛變的情況,慕容垂十分恐懼,便出逃離開,到達藍田時,被追趕的騎兵抓獲。前秦王苻堅在東堂召見慕容垂,安慰他說:「你因家族內部不和,前來投奔我。你賢能的兒子心係故土,仍有歸鄉之情,這也是人之常情,不必過分責怪他。不過燕國即將滅亡,不是慕容令能挽救的,可惜他白白送入虎口罷了。況且父子兄弟之間,罪責互不牽連,你為何如此恐懼,以至於狼狽到這種地步呢!」苻堅依然像過去一樣對待慕容垂。前燕人因慕容令叛變後又返回,且他的父親受到秦國厚待,懷疑慕容令是秦國派來的間諜,將他流放到沙城——沙城位於龍城東北六百裡處。
對此,司馬光說:過去周朝得到微子而推翻商朝,秦國得到由餘而稱霸西戎,吳國得到伍員而打敗強大的楚國,漢朝得到陳平而誅殺項羽,魏國得到許攸而攻破袁紹。那些敵國的賢能大臣,前來為自己效力,是奪取天下的寶貴資源。王猛明知慕容垂的心思長期難以信任,卻偏偏不考慮燕國尚未滅亡,慕容垂因才能出眾、功勞卓著,無罪卻遭猜忌,走投無路才歸順秦國,此時並無異心,卻急於因猜忌而殺他,這是幫助燕國做不義之事,並且堵塞了其他賢才前來投奔的門路,怎麼能這樣做呢!所以前秦王苻堅用禮遇收服燕國民心,用親近來瞭解燕國國情,用恩寵來瓦解燕國部眾,用信任來結交燕國人心,這些做法都不過分。王猛為何如此急切地想要殺掉慕容垂,甚至做出市井小人般的欺詐行為,就像嫉妒慕容垂受寵而進讒言的人一樣,這難道是品德高尚的君子該做的事嗎!
樂安王慕容臧進軍駐守滎陽,王猛派建威將軍梁成、洛州刺史鄧羌擊退了他;留下鄧羌鎮守金墉城,任命輔國司馬桓寅為弘農太守,接替鄧羌戍守陝城,自己則率軍返回。
前秦王苻堅任命王猛為司徒、錄尚書事,封他為平陽郡侯。王猛堅決推辭說:「如今燕國、吳國尚未平定,戰事正緊,剛剛攻下一座城池,就接受司徒、錄尚書事、郡侯這三項重要的賞賜,如果將來攻克秦、吳兩國,又該用什麼賞賜我呢!」苻堅說:「如果不暫時抑製我的心意,怎麼能彰顯你謙遜的美德呢!我已詔令有關部門暫時同意你的推辭;但封爵是為了獎賞你的功勞,你就勉強聽從我的命令吧!」
二月癸酉日,袁真去世。陳郡太守朱輔擁立袁真的兒子袁瑾為建威將軍、豫州刺史,據守壽春,派自己的兒子朱乾之和司馬爨亮前往鄴城請求前燕任命。前燕任命袁瑾為揚州刺史,朱輔為荊州刺史。
三月,前秦王苻堅任命吏部尚書權翼為尚書右仆射。夏季四月,苻堅再次任命王猛為司徒、錄尚書事;王猛堅決推辭,苻堅才作罷。前燕和前秦都派兵援助袁瑾,大司馬桓溫派督護竺瑤等人抵禦。前燕軍隊先到達,竺瑤等人與燕軍在武丘交戰,擊敗燕軍。南頓太守桓石虔攻克壽春南城。桓石虔是桓溫弟弟的兒子。
前秦王苻堅又派王猛統領鎮南將軍楊安等十位將領,率領六萬步兵、騎兵討伐前燕。
慕容令預料自己最終難免一死,便暗中謀劃起兵反叛。沙城中有幾千名被貶謫戍守的士兵,慕容令都對他們給予優厚待遇,加以安撫。五月庚午日,慕容令殺死牙門孟媯。沙城主管官吏涉圭心生恐懼,請求為慕容令效力。慕容令信任他,把他安排在自己身邊。隨後慕容令率領被貶謫的戍兵向東襲擊威德城,殺死守城的城郎慕容倉,占據城池部署兵力,派人招撫東西各方的戍守部隊,各部紛紛響應。鎮東將軍勃海王慕容亮鎮守龍城,慕容令準備襲擊龍城;他的弟弟慕容麟把訊息告訴了慕容亮,慕容亮關閉城門堅守。癸酉日,涉圭趁侍奉慕容令的機會突然襲擊他,慕容令獨自騎馬逃走,他的黨羽全部潰散。涉圭追擊慕容令到薛黎澤,將他擒獲並殺死,然後前往龍城嚮慕容亮稟報。慕容亮為慕容令殺了涉圭,收殮慕容令的屍體安葬。
六月乙卯日,前秦王苻堅在灞上為王猛送行,說:「如今把平定關東的重任托付給你,你應當先攻破壺關,平定上黨,長驅直入攻取鄴城,這就是所謂的『迅雷不及掩耳』。我會親自率領大軍,緊隨你日夜兼程進發,船隻、車輛、糧草運輸,水陸兩路同時推進,你不必擔心後方補給。」王猛說:「我依仗陛下的聲威,遵行陛下既定的策略,掃平殘存的燕國勢力,就像風吹落葉一樣容易,希望陛下不必親自出征,承受行軍的辛勞,隻願陛下儘快詔令有關部門安排好安置鮮卑人的地方。」苻堅非常高興。
秋季七月癸酉朔日,發生日食。
前秦王猛攻打壺關,楊安攻打晉陽。八月,前燕君主慕容??命令太傅上庸王慕容評率領全國精銳士兵三十萬抵禦秦軍。慕容??因秦軍入侵而擔憂,召見散騎侍郎李鳳、黃門侍郎梁琛、中書侍郎樂嵩問道:「秦軍兵力多少?現在我國大軍已經出征,秦軍敢交戰嗎?」李鳳說:「秦國國小力弱,不是我國軍隊的對手;王猛(字景略)隻是個平庸之人,又比不上太傅您,不必擔憂。」梁琛、樂嵩說:「勝敗取決於謀略,不在於兵力多少。秦軍遠道而來侵犯我國,怎麼會不敢交戰呢!況且我們應當用謀略謀求勝利,怎麼能期望秦軍不戰而退呢!」慕容??聽後很不高興。王猛攻克壺關,擒獲前燕上黨太守南安王慕容越,所經過的郡縣,都聞風投降歸附,前燕人十分震驚。
黃門侍郎封孚問司徒長史申胤:「局勢將會如何發展?」申胤歎息說:「鄴城必定會失守,我們這些人如今將要成為秦國的俘虜了。不過春秋時期越國歲星執行到其分野,本應得福,吳國卻去討伐它,最終反而遭受禍患。如今福氣仍在燕國,秦國即使暫時取勝,燕國重新建立,也不會超過十二年。」
大司馬桓溫從廣陵率領兩萬部眾討伐袁瑾;任命襄城太守劉波為淮南內史,率領五千人鎮守石頭城。劉波是劉隗的孫子。癸醜日,桓溫在壽春擊敗袁瑾,隨後包圍壽春。前燕左衛將軍孟高率領騎兵救援袁瑾,到達淮北,還未渡過淮河,恰逢秦國討伐燕國,前燕召回孟高。
廣漢郡的妖賊李弘,謊稱自己是漢朝歸義侯李勢的兒子,聚集一萬多人,自稱聖王,年號定為鳳凰。隴西人李高,謊稱自己是成漢君主李雄的兒子,攻破涪城,趕走梁州刺史楊亮。九月,益州刺史周楚派兒子周瓊討伐李高,又派周瓊的兒子梓潼太守周颺討伐李弘,將二人都平定了。
前秦楊安攻打晉陽,晉陽兵力充足、糧草豐富,久攻不下。王猛留下屯騎校尉苟長戍守壺關,親自領兵協助楊安攻打晉陽。秦軍挖掘地道,派虎牙將軍張蠔率領幾百名勇士潛入城中,大聲呼喊著衝破城門,迎接秦軍入城。辛巳日,王猛、楊安進入晉陽,擒獲前燕並州刺史東海王慕容莊。太傅慕容評畏懼王猛,不敢進軍,駐守在潞川。冬季十月辛亥日,王猛留下將軍武都人毛當戍守晉陽,率軍進駐潞川,與慕容評對峙。
壬戌日,王猛派將軍徐成偵察燕軍的部署情況,約定中午返回;但徐成直到黃昏纔回來,王猛大怒,準備將他斬首。鄧羌求情說:「如今敵眾我寡,明天就要交戰;徐成是大將,應當暫且寬恕他。」王猛說:「如果不殺徐成,軍法就無法確立。」鄧羌堅持求情說:「徐成是我統領的部將,雖然違反約定應當斬首,但我願意與徐成一起拚死作戰,立功贖罪。」王猛沒有同意。鄧羌發怒,返回軍營,敲響戰鼓,整頓軍隊,準備攻打王猛。王猛詢問他原因,鄧羌說:「我接受詔令討伐遠方的敵人,現在卻有近在眼前的敵人(指王猛),自相殘殺,我要先除掉這個敵人!」王猛認為鄧羌講義氣且勇猛,派人對他說:「將軍息怒,我現在赦免徐成。」徐成被赦免後,鄧羌前往王猛處謝罪。王猛握著他的手說:「我隻是試探將軍罷了,將軍對自己的部將尚且如此仗義,更何況對國家呢!我不再擔心敵人了!」
前燕太傅慕容評認為王猛孤軍深入,想以持久戰拖垮秦軍。慕容評為人貪婪鄙陋,封鎖山澗泉水,壟斷柴薪和飲水買賣,積累的錢財布帛堆積如山;士兵們怨憤交加,毫無鬥誌。王猛得知後,笑著說:「慕容評真是個奴才,即便有億萬士兵也不足為懼,何況隻有幾十萬!我這次必定能攻破他。」於是派遊擊將軍郭慶率領五千騎兵,趁夜從小路繞到慕容評軍營後方,焚燒他的糧草輜重,火勢大到在鄴城都能看見。前燕君主慕容??十分恐懼,派侍中蘭伊責備慕容評說:「您是高祖(慕容廆)的兒子,應當以宗廟社稷為重,為何不安撫士兵,反而壟斷柴薪飲水牟利,一心隻想著發財呢!國庫的積蓄,我與您共同享有,何必擔心貧窮!如果敵軍繼續推進,國家滅亡,您拿著這些錢財布帛又能放到哪裡去!」慕容??下令讓慕容評把所有錢財布帛都分發給士兵,並且催促他出戰。慕容評極為恐懼,派人向王猛請求決戰。
甲子日,王猛在渭源列陣,對士兵們誓師說:「我王景略蒙受國家厚恩,身兼內外要職,如今與各位深入敵境,應當竭儘全力,拚死作戰,有進無退,共同建立大功,回報國家。在賢明君主的朝堂上接受爵位,在父母的家中舉杯慶賀,難道不是美事嗎!」士兵們都情緒激昂,砸破炊具、丟棄糧草,大聲呼喊著爭相前進。
王猛望見燕軍人數眾多,對鄧羌說:「今日之戰,非將軍不能攻破強敵。成敗的關鍵,就在這一戰,將軍努力吧!」鄧羌說:「如果能把司隸校尉的職位封給我,您就不必擔心破敵之事。」王猛說:「這不是我能決定的,我必定會任命您為安定太守、萬戶侯。」鄧羌不滿地退下。不久,兩軍交戰,王猛召見鄧羌,鄧羌卻躺在床上不理睬。王猛騎馬趕到鄧羌營帳,答應了他的要求,鄧羌這纔在帳中開懷痛飲,隨後與張蠔、徐成等人騎馬持矛,衝向燕軍陣中;他們在陣中出入多次,旁若無人,殺傷燕軍數百人。到了中午,燕軍大敗,秦軍俘虜斬殺五萬多人,乘勝追擊,又殺死和降服十萬多人,慕容評獨自騎馬逃回鄴城。
對此,崔鴻評論說:鄧羌為部將求情而擾亂軍法,是徇私;領兵想攻打王猛,是目無上級;臨戰前預先索要司隸校尉職位,是要挾君主。有這三種行為,罪過沒有比這更大的了!王猛能容忍他的短處,利用他的長處,就像馴服猛虎、駕馭烈馬一樣,最終成就大功。《詩經》說:「采摘葑菜和菲菜,不因為它們的根部不好就丟棄。」說的就是王猛啊!
秦軍長驅東進,丁卯日,包圍鄴城。王猛上奏疏說:「臣在甲子日,大敗燕軍。遵照陛下仁愛之心,讓六州官民沒有察覺政權更迭,隻要不是頑固抵抗、違抗命令的人,一概沒有傷害。」前秦王苻堅回複說:「將軍出征不到一個月,就攻克了首惡勢力,功勳超過古代賢臣。我現在親自率領六軍,日夜兼程趕赴前線。將軍可讓將士們休整,等待我到來,然後共同奪取鄴城。」
王猛抵達鄴城之前,鄴城附近搶劫掠奪之事公然發生,等王猛到達後,遠近秩序井然。秦軍號令嚴明,士兵沒有私藏財物、侵犯百姓的行為,法令簡明、政令寬鬆,燕國民眾各自安居樂業,人們互相說道:「沒想到今天又能見到像太原王(慕容恪)那樣的賢明治理!」王猛聽說後,歎息說:「慕容玄恭(慕容恪字玄恭)真是奇才啊,可以說是古代賢君留下的仁政遺風!」於是用太牢(牛、羊、豬三牲)祭祀慕容恪。
十一月,前秦王苻堅留下李威輔佐太子鎮守長安,陽平公苻融鎮守洛陽,親自率領十萬精銳趕赴鄴城,七天後到達安陽,宴請祖父(苻洪)、父親(苻雄)時代的故舊老人。王猛暗中前往安陽拜見苻堅,苻堅說:「過去周亞夫不迎接漢文帝,如今將軍麵對敵軍卻離開軍營,這是為什麼?」王猛說:「周亞夫故意疏遠君主來求取名聲,我私下認為這種做法不足取。況且我依仗陛下的聲威,攻打行將滅亡的敵人,他們就像鍋中的魚,不值得憂慮!太子年幼,陛下遠道而來,如果發生意外,後悔都來不及!陛下難道忘了我在灞上所說的話嗎!」
起初,前燕宜都王慕容桓率領一萬多部眾駐守沙亭,作為太傅慕容評的後援,得知慕容評戰敗後,領兵退守內黃。苻堅派鄧羌攻打信都。丁醜日,慕容桓率領五千鮮卑人逃往龍城。戊寅日,前燕散騎侍郎餘蔚率領扶餘、高句麗的人質以及上黨郡的質子五百多人,在夜裡開啟鄴城北門,迎接秦軍入城,前燕君主慕容??與上庸王慕容評、樂安王慕容臧、定襄王慕容淵、左衛將軍孟高、殿中將軍艾朗等人逃往龍城。辛巳日,前秦王苻堅進入鄴城宮殿。
慕容垂見到前燕的公卿大夫和過去的僚屬,麵露怒色。高弼對慕容垂說:「大王憑借祖宗積累的基業,身負超凡的謀略,卻遭遇困境,寄身他國。如今雖然國家傾覆,怎知這不是複興大業的開端呢!我認為對國家的舊臣,應當有江海般的度量,安撫團結他們的心,以此奠定複興的基礎,成就大功,怎能因一時憤怒而拋棄他們?我私下認為大王不該這樣做!」慕容垂高興地聽從了他的建議。
前燕君主慕容??逃出鄴城時,還有一千多名衛士騎兵跟隨,出城後,衛士們都潰散了,隻剩下十幾名騎兵跟隨;前秦王苻堅派遊擊將軍郭慶追擊。當時道路艱難,孟高攙扶侍奉慕容??,還要保護慕容臧、慕容淵二王,極為辛勞,又沿途遇到盜賊,邊戰邊進。幾天後,走到福祿縣,他們依靠墳墓休息,二十多名盜賊突然出現,都手持弓箭,孟高持刀與盜賊交戰,殺傷數人。孟高力氣耗儘,知道自己必死無疑,於是衝上前抱住一名盜賊,將他摔倒在地,大喊:「男兒儘力了!」其餘盜賊上前射殺孟高。艾朗見孟高獨自作戰,也返回衝向盜賊,一同戰死。慕容??失去馬匹,徒步逃跑,郭慶在高陽追上他,部將巨武準備捆綁他,慕容??說:「你是什麼小人,敢捆綁天子!」巨武說:「我接受詔令追擊叛賊,什麼叫天子!」巨武押著慕容??去見苻堅。苻堅責問他為何不投降卻逃跑,慕容??回答說:「狐狸死時頭朝向巢穴,我想回到先人的墳墓前死去罷了。」苻堅憐憫他,便釋放了他,讓他返回鄴城宮殿,率領文武官員出城投降。慕容??向苻堅稱讚孟高、艾朗的忠誠,苻堅下令厚葬二人,任命他們的兒子為郎中。
郭慶進軍抵達龍城,太傅慕容評逃往高句麗,高句麗抓獲慕容評,將他送到秦國。宜都王慕容桓殺死鎮東將軍勃海王慕容亮,吞並他的部眾,逃往遼東。遼東太守韓稠此前已經投降秦國,慕容桓到達後,無法入城,就攻打遼東,但沒能攻克。郭慶派將軍朱嶷攻打慕容桓,慕容桓部眾潰散,獨自逃跑,朱嶷擒獲並殺死他。
前燕各州牧、太守以及各少數民族首領全部投降秦國,秦國共得到一百五十七個郡,二百四十六萬戶,九百九十九萬人。苻堅將前燕的宮女、珍寶分賞給將士。下詔書大赦天下說:「我資質淺薄,僥幸承受天命,沒能用恩德安撫遠方之人,使天下歸順,以至於多次發動戰爭,傷害百姓,雖然有百姓的過錯,但也是我的罪過。現在大赦天下,讓百姓重新開始。」
起初,梁琛出使秦國時,前燕派侍輦苟純擔任副使。梁琛每次回答秦國的提問,都不先告知苟純;苟純怨恨他,返回後對前燕君主慕容??說:「梁琛在長安時,與王猛關係十分親密,恐怕有反叛的圖謀。」梁琛又多次稱讚秦王苻堅和王猛的才能,並且說秦國將要出兵,應當做好防備。不久秦國果然討伐前燕,一切都如梁琛所說,慕容??於是懷疑梁琛事先知道秦國的計劃。等到慕容評戰敗,就將梁琛逮捕入獄。前秦王苻堅進入鄴城後,釋放了梁琛,任命他為中書著作郎,召見他說:「你過去說上庸王(慕容評)、吳王(慕容垂)都是將相之才,他們為何不能謀劃國事,讓國家滅亡呢?」梁琛回答說:「天命的廢興,難道是兩個人能改變的嗎!」苻堅說:「你不能洞察時機采取行動,空談燕國的好處,忠誠卻不知自保,反而招致災禍,這能算有智慧嗎?」梁琛回答說:「我聽說『時機是事物變化的細微跡象,是吉凶的先兆』。像我這樣愚昧的人,實在無法洞察。但作為臣子,沒有比忠誠更重要的;作為兒子,沒有比孝順更重要的,除非有專一堅定的信念,否則無法始終保持忠孝。因此古代的忠烈之士,麵臨危難不改變氣節,麵對死亡不逃避,為君主和父母獻身。那些洞察時機的人,雖然能看清安危,選擇去留,卻不顧及國家和家族,我即便能洞察時機,也不忍心那樣做,何況我根本無法洞察呢!」
苻堅聽說悅綰(前燕官員,曾主張整頓吏治、增加兵力,後被慕容評排擠)的忠誠事跡,遺憾沒能見到他,於是任命他的兒子為郎中。
苻堅任命王猛為使持節、都督關東六州諸軍事、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冀州牧,鎮守鄴城,晉升爵位為清河郡侯,將慕容評府中的財物全部賞賜給他。賜楊安爵位為博平縣侯;任命鄧羌為使持節、征虜將軍、安定太守,賜爵位為真定郡侯;任命郭慶為持節、都督幽州諸軍事、幽州刺史,鎮守薊城,賜爵位為襄城侯。其餘將士的封賞各有不同。
苻堅任命京兆人韋鐘為魏郡太守,彭豹為陽平太守;其餘州縣的牧、守、令、長,都沿用前燕舊官任職。任命前燕常山太守申紹為散騎侍郎,讓他與散騎侍郎京兆人韋儒一同擔任繡衣使者,巡視關東各州郡,考察民間風俗,鼓勵農耕養蠶,救濟貧困百姓,收葬死亡者,表彰有節操的人,前燕政令中對百姓不利的,全部廢除修改。
十二月,前秦王苻堅將慕容??以及前燕的皇後妃嬪、王公貴族、文武百官連同四萬多戶鮮卑人遷到長安。
王猛上奏請求留下梁琛擔任主簿,兼任記室督。有一天,王猛與僚屬宴飲,談及前燕的使者,王猛說:「人心各不相同。過去梁君(梁琛)到長安,一味稱讚自己的國家;樂君(樂嵩)隻說桓溫軍隊強盛;郝君(郝晷)隱約提及燕國的弊端。」參軍馮誕說:「如今這三個人都是秦國大臣,請問錄用臣子時,應優先選擇哪一種人?」王猛說:「郝君洞察時機,應優先選擇。」馮誕說:「這麼說,您是要像劉邦獎賞丁公(曾私放劉邦,後被劉邦處死)、誅殺季布(曾多次擊敗劉邦,後被劉邦赦免重用)那樣行事嗎?」王猛大笑。
前秦王苻堅從鄴城前往枋頭,宴請當地父老,將枋頭改名為永昌,免除當地百姓的賦稅徭役,終身不變。甲寅日,苻堅回到長安,封慕容??為新興侯;任命前燕舊臣慕容評為給事中,皇甫真為奉車都尉,李洪為駙馬都尉,都給予奉朝請(可參加朝會)的待遇。任命李邽為尚書,封衡為尚書郎,慕容德為張掖太守,前燕的平睿為宣威將軍,悉羅騰為三署郎(郎官的一種)。其餘官員的封爵任命各有不同。封衡是封裕的兒子。
前燕舊太史黃泓歎息說:「燕國必定會複興,大概要靠吳王(慕容垂)吧!可惜我年老了,見不到那一天了!」汲郡人趙秋說:「天道眷顧燕國,卻被秦國滅亡。不出十五年,秦國必定會重新被燕國奪取。」
慕容桓的兒子慕容鳳,當時十一歲,暗中懷有複仇之心。鮮卑、丁零人中勇猛有才乾的人,他都儘心結交。權翼見到慕容鳳後對他說:「你正憑借才能聲望嶄露頭角,不要效仿你父親不識天命!」慕容鳳神色嚴厲地說:「先王(慕容桓)想效忠國家卻未能實現,這是臣子的節操;君侯的話,難道是鼓勵後輩堅守道義的道理嗎!」權翼改變態度向他道歉,隨後對前秦王苻堅說:「慕容鳳慷慨激昂,有才能膽識,但他心懷野心,恐怕最終不會為秦國效力。」
秦國撤銷雍州。
這一年,仇池公楊世去世,兒子楊纂繼位,開始與秦國斷絕關係。楊纂的叔父、武都太守楊統與他爭奪權力,起兵互相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