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新譯 第141章 門閥博弈下的皇權更迭
晉紀二十五
公元371年
春季正月,袁瑾、朱輔向前秦求救,前秦王苻堅任命袁瑾為揚州刺史,朱輔為交州刺史,另派遣武衛將軍武都王苻鑒、前將軍張蠔率領兩萬步兵騎兵前去救援。大司馬桓溫派遣淮南太守桓伊、南頓太守桓石虔等人在石橋迎擊苻鑒、張蠔,把他們打得大敗,前秦軍隊撤退後駐紮在慎城。桓伊,是桓宣的兒子。丁亥日,桓溫攻克壽春,擒獲袁瑾、朱輔以及他們的宗族親屬,將他們押送到建康後斬首。
隨後,前秦王苻堅遷徙函穀關以東的豪傑以及不同部族十五萬戶到關中地區,把烏桓人安置在馮翊、北地,把丁零人翟斌的部眾安置在新安、澠池。對於那些因戰亂流離失所、想要返回故土重操舊業的人,全都聽任他們回去。
二月,前秦任命魏郡太守韋鐘為青州刺史,中壘將軍梁成為兗州刺史,射聲校尉徐成為並州刺史,武衛將軍王鑒為豫州刺史,左將軍彭越為徐州刺史,太尉司馬皇甫覆為荊州刺史,屯騎校尉天水人薑宇為涼州刺史,扶風內史王統為益州刺史,秦州刺史西縣侯苻雅為使持節、都督秦、晉、涼、雍四州諸軍事、秦州牧,吏部尚書楊安為使持節、都督益、梁二州諸軍事、梁州刺史。前秦重新設定雍州,治所設在蒲阪;任命長樂公苻丕為使持節、征東大將軍、雍州刺史。梁成,是梁平老的兒子;王統,是王擢的兒子。苻堅因為函穀關以東剛剛平定,地方長官應當任用合適的人選,便命令王猛根據實際情況自行選拔征召有才能的人,補充六州的太守、縣令,任職之後,再上報朝廷正式任命。
三月壬辰日,益州刺史建成定公周楚去世。
這時,前秦後將軍金城人俱難在桃山攻打蘭陵太守張閔子,大司馬桓溫派兵擊退了俱難。
前秦西縣侯苻雅、楊安、王統、徐成以及羽林左監朱肜、揚武將軍姚萇率領七萬步兵騎兵討伐仇池公楊纂。
代國將領長孫斤圖謀殺害代王拓跋什翼犍,世子拓跋寔奮力抵抗,胸部受傷,最終擒獲長孫斤並將其殺死。
夏季四月戊午日,東晉實行大赦。
這時,前秦軍隊抵達鷲峽,楊纂率領五萬部眾抵禦。梁州刺史弘農人楊亮派遣督護郭寶、卜靖率領一千多騎兵援助楊纂,與前秦軍隊在峽中交戰;楊纂的軍隊大敗,死亡人數達到十分之三四。郭寶等人也戰死,楊纂收攏殘兵逃了回去。西縣侯苻雅進軍攻打仇池,楊統率領武都的部眾投降前秦。楊纂十分害怕,反綁雙手出城投降,苻雅把楊纂押送到長安。前秦任命楊統為南秦州刺史;加授楊安都督南秦州諸軍事,鎮守仇池。
王猛在枹罕打敗張天錫時,擒獲了張天錫的將領敦煌人陰據以及五千名士兵。前秦王苻堅攻克楊纂之後,派遣陰據率領他的士兵返回涼州,讓著作郎梁殊、閻負護送他們,順便命令王猛寫信勸諭張天錫,信中說:「過去您的先祖向劉曜、石勒稱臣,是因為他們能審度強弱形勢。如今要說涼州的實力,已比過去有所削弱;要說大秦的德行,卻不是劉曜、石勒所能比擬的;而將軍您反而與大秦斷絕關係,這恐怕不是祖先宗廟的福氣吧!憑借大秦的威勢,威力震懾四方,沒有達不到的地方,能夠讓弱水掉頭向東流,讓長江、黃河折向西淌。函穀關以東已經平定,接下來將要調兵進攻黃河以西地區,恐怕不是涼州六郡的官民所能抵抗的。劉表曾經認為漢水以南可以保住,將軍您現在認為黃河以西可以保全,吉凶禍福都取決於您自身,過去的教訓並不遙遠,您應當深入思考,妥善謀劃,為自己謀求更多的福分,不要讓六代相傳的基業毀於一旦!」張天錫十分恐懼,便派遣使者向前秦認錯並表示願意稱臣。苻堅對他的表現很滿意,便任命張天錫為使持節、都督河右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涼州刺史、西平公。
這時,吐穀渾王辟奚聽說楊纂戰敗,五月,派遣使者向前秦進獻一千匹馬、五百斤金銀。前秦任命辟奚為安遠將軍、漒川侯。辟奚,是葉延的兒子,他喜好學習,為人仁厚但缺乏威嚴和決斷力。他的三個弟弟專權放縱,國中的人都為此擔憂。長史鐘惡地,是西漒羌人的首領,他對司馬乞宿雲說:「大王的三個弟弟橫行無忌,權勢超過了大王,國家幾乎要滅亡了。我們兩人身為輔政大臣,豈能坐視不管!明天是初一,文武官員都會集會,我將要在會上討伐他們。大王身邊的人都是我們羌人子弟,我隻要眨一下眼睛示意,立刻就能把他們擒獲。」乞宿雲請求先告訴大王,鐘惡地說:「大王仁慈卻沒有決斷力,告訴他肯定不會同意。萬一事情泄露,我們就會全軍覆沒了。事情已經說出口,怎麼能中途改變!」於是在集會時擒獲了大王的三個弟弟,把他們殺了。辟奚對此是又驚又怕,自己從座位上跌落到床底下,鐘惡地、乞宿雲急忙上前扶起他,說:「臣昨天夢見先王用劍刺臣,說:『三個弟弟將要謀反,不能不討伐他們。』所以我們才殺了他們。」辟奚從此患病,精神恍惚,他對世子視連說:「我連累了同胞兄弟,死後有什麼臉麵去見先王!國家的大小事務,都由你去處理吧,我剩下的這把老骨頭,隻求能活下去罷了。」隨後便因憂慮去世了。
視連繼位後,七年不飲酒、不打獵,軍隊和國家的事務,都委托給將領和輔佐大臣處理。鐘惡地勸諫他,認為:「君主應當自己尋求娛樂,樹立威勢,佈施恩德。」視連哭著說:「我家從先祖以來,就以仁孝忠恕代代相傳。先王因為兄弟友愛沒能善終,最終悲憤而死。我雖然繼承了王位,不過是苟活在世罷了,音樂、女色、遊玩、打獵,哪裡是我安心享受的東西呢!威勢和恩德的建立,應當交給後代去做啊。」
此時,代國世子拓跋寔因受傷引發的病情去世。
秋季七月,前秦王苻堅前往洛陽。
代國世子拓跋寔娶了東部大人賀野乾的女兒,拓跋寔死後,他的妻子懷有身孕,甲戌日,生下一個男孩,代王拓跋什翼犍為此在境內實行大赦,給男孩取名為涉圭。
這時,大司馬桓溫因為梁州、益州多有賊寇,周氏世代都有威名,八月,任命寧州刺史周仲孫監理益、梁二州諸軍事,兼任益州刺史。周仲孫,是周光的兒子。
隨後,前秦任命光祿勳李儼為河州刺史,鎮守武始。
王猛憑借在潞川之戰中的功勞,請求任命鄧羌為司隸校尉。前秦王苻堅下詔說:「司隸校尉負責督察京城及其周圍地區,職責重大,不能用來優待名將。漢光武帝不把行政事務交給功臣處理,實際上是看重他們。鄧羌有廉頗、李牧那樣的才能,朕正要把征伐的大事委托給他,讓他向北平定匈奴,向南掃蕩揚州、越州,這纔是鄧羌該承擔的重任,司隸校尉的職位怎麼能讓他勝任呢!現在晉升他為鎮軍將軍,位列特進。」
九月,前秦王苻堅返回長安。歸安元侯李儼在上邽去世,苻堅又任命李儼的兒子李辯為河州刺史。
冬季十月,前秦王苻堅前往鄴城,在西山打獵,十多天都沒有返回。藝人王洛勒住苻堅的馬勸諫說:「陛下是百姓的依靠,現在長時間打獵不回去,一旦發生意外變故,太後和天下百姓該怎麼辦呢!」苻堅因此停止打獵,返回宮中。王猛趁機進言說:「打獵確實不是緊急事務,王洛的話,不能忘記啊。」苻堅賞賜王洛一百匹絲帛,並任命他為官箴左右,從此以後不再打獵。
這時,大司馬桓溫依仗自己的才能、謀略和地位聲望,暗中懷有篡奪皇位的野心,他曾經撫摸著枕頭感歎說:「男子漢不能流芳百世,也應當遺臭萬年!」術士杜炅能夠預知人的富貴貧賤,桓溫問杜炅自己的官職能達到什麼地步,杜炅說:「明公的功勳遍及天下,職位能達到臣子的最高極限。」桓溫聽了很不高興。桓溫想要先在黃河以北建立戰功,來獲取當時的聲望,然後返回朝廷接受九錫之禮。等到枋頭戰敗,他的威名受到挫敗。攻克壽春之後,桓溫對參軍郗超說:「這足以洗刷枋頭之戰的恥辱了吧?」郗超說:「還不能。」過了很久,郗超到桓溫的住處留宿,半夜時分,對桓溫說:「明公難道沒有什麼憂慮的事情嗎?」桓溫說:「你想說什麼?」郗超說:「明公承擔著天下的重任,現在已經六十歲了,卻在大規模的行動中失敗,如果不建立非凡的功勳,就不足以安撫百姓的期望!」桓溫說:「那該怎麼辦呢?」郗超說:「明公如果不效仿伊尹、霍光廢黜君主的舉動,就無法建立強大的威勢和權力,震懾天下。」桓溫向來就有這個心思,所以對郗超的話深表讚同,於是和他商定了計劃。因為晉廢帝司馬奕一向謹慎,沒有過錯,而床笫之事容易捏造罪名,便散佈謠言說「皇帝早就患有陽痿,他寵信的侍從相龍、計好、朱炅寶等人,在宮內侍奉皇帝的起居,皇帝的兩個美人田氏、孟氏生下了三個男孩,皇帝將要冊立太子,改變皇位的繼承,顛覆皇家基業」。桓溫暗中把這些話傳播到民間,當時的人都無法辨彆真假。
十一月癸卯日,桓溫從廣陵準備返回姑孰,駐紮在白石。丁未日,桓溫前往建康,委婉地勸說褚太後,請求廢黜晉廢帝,立丞相會稽王司馬昱為帝,並且把草擬好的詔令呈給褚太後。太後當時正在佛堂燒香,內侍啟奏說:「外麵有緊急奏章。」太後出來,靠在門上看了幾行奏章,就說:「我本來就懷疑這件事!」看到一半,就停下來,找來筆在詔令上補充寫道:「未亡人不幸遭遇這樣的種種憂患,想到先帝的亡靈和當今的處境,內心就像被刀割一樣痛苦。」
己酉日,桓溫在朝堂上召集文武百官。廢黜君主是曆代都沒有過的事情,沒有誰知道相關的舊例,百官都震驚恐懼。桓溫也神色緊張,不知道該怎麼辦。尚書仆射王彪之知道事情已經無法阻止,就對桓溫說:「明公輔佐皇室,應當遵循前代的先例。」於是下令取出《霍光傳》,有關的禮儀製度,很快就確定下來。王彪之穿著朝服站在台階上,神情堅定,毫無懼色。文武官員的禮儀標準,全都由他確定,朝廷上下因此都很佩服他。接著宣佈太後的詔令,廢黜晉廢帝司馬奕為東海王,由丞相、錄尚書事、會稽王司馬昱繼承皇位。百官進入太極前殿,桓溫派督護竺瑤、散騎侍郎劉亨收取皇帝的玉璽和綬帶。晉廢帝戴著白色便帽,穿著單衣,走下西堂,乘坐牛車駛出神虎門,大臣們叩拜送彆,沒有誰不抽噎流淚。侍禦史、殿中監率領一百名士兵護送他到東海王的宅說「司馬曦聚集收納輕浮剽悍之徒,他的兒子司馬綜驕橫殘忍;袁真叛亂,司馬曦與他有牽連。近來司馬曦心懷猜疑恐懼,將要成為禍亂的根源。請求罷免司馬曦的官職,讓他以王的身份回到封國」。皇帝批準了桓溫的奏請,同時罷免了司馬曦的世子司馬綜、梁王等人的官職。桓溫派魏郡太守毛安之率領他的部眾駐守皇宮。毛安之,是毛虎生的弟弟。
庚戌日,尊奉褚太後為崇德太後。
當初,殷浩去世,大司馬桓溫派人送去書信弔唁。殷浩的兒子殷涓沒有回信,也沒有去拜見桓溫,反而和武陵王司馬曦交往。廣州刺史庾蘊,是庾希的弟弟,向來和桓溫有矛盾。桓溫厭惡殷氏、庾氏家族勢力強大,想要除掉他們。辛亥日,桓溫派他的弟弟桓秘逼迫新蔡王司馬晃到西堂叩頭自述,聲稱自己與司馬曦以及司馬曦的兒子司馬綜、著作郎殷涓、太宰長史庾倩、掾曹秀、舍人劉強、散騎常侍庾柔等人謀反;皇帝麵對這種情況淚流滿麵,桓溫把這些人全都逮捕,交給廷尉審理。庾倩、庾柔,都是庾蘊的弟弟。癸醜日,桓溫殺死東海王司馬奕的三個兒子以及他們的母親。甲寅日,禦史中丞譙王司馬恬秉承桓溫的旨意,請求按照法律誅殺武陵王司馬曦。皇帝下詔說:「這件事讓人悲痛惋惜、惶恐不安,我不忍心聽到,更何況談論呢!還是重新詳細商議吧!」司馬恬,是司馬承的孫子。乙卯日,桓溫再次上奏章堅決請求誅殺司馬曦,言辭非常嚴厲懇切。皇帝於是親手寫詔書給桓溫說:「如果晉朝的國運長久,明公就應當遵照之前的詔令行事;如果晉朝的國運已經衰竭,請允許我為賢能的人讓路。」桓溫看了詔書,嚇得流汗,臉色大變,於是奏請廢黜司馬曦和他的三個兒子,把他們的家屬都遷徙到新安郡。丙辰日,把新蔡王司馬晃貶為平民,遷徙到衡陽;殷涓、庾倩、曹秀、劉強、庾柔都被滅族,庾蘊服毒自殺。庾蘊的哥哥東陽太守庾友的兒媳,是桓豁的女兒,所以桓溫特彆赦免了她。庾希聽到災禍的訊息,和弟弟會稽王參軍庾邈以及兒子庾攸之逃到海陵的沼澤地帶。桓溫誅殺殷氏、庾氏家族後,威勢顯赫,侍中謝安見到桓溫時,在遠處就叩拜。桓溫驚訝地說:「安石,你為什麼要這樣做?」謝安說:「沒有君主在前麵叩拜,臣子在後麵作揖的道理。」
戊午日,東晉實行大赦,文武官員的職位都提升二等。
己未日,桓溫前往白石,上書請求返回姑孰。庚申日,皇帝下詔晉升桓溫為丞相,大司馬的職位依舊保留,讓他留在京城輔佐朝政;桓溫堅決推辭,仍然請求返回鎮守之地。辛酉日,桓溫從白石返回姑孰。
這時,前秦王苻堅聽說桓溫廢黜君主的事情,就對大臣們說:「桓溫之前在灞上戰敗,後來又在枋頭戰敗,不但不能反思過錯、自我貶責來向百姓謝罪,反而廢黜君主來為自己開脫,一個。」
前秦車騎大將軍王猛,因為都督六州的責任重大,向前秦王苻堅進言,請求改派親近賢能的人擔任這一職務;至於都督府中選拔官員的事務,他也已經停止辦理,另外請求讓自己擔任一個州的刺史來為國家效力。苻堅回複說:「朕和你,從道義上講是君臣,從感情上講勝過骨肉,即使是齊桓公、燕昭王擁有管仲、樂毅,劉備擁有諸葛亮,朕自認為超過他們。君主在尋求賢才時辛勞,得到賢才後就可以安逸。朕既然把六州委托給你,就沒有了向東邊的顧慮,這不是對你的優待尊崇,而是朕自己尋求安逸啊。奪取天下不容易,守住天下也困難,如果任用的人不合適,禍患就會超出預料,這不僅是朕的憂慮,也是你的責任,所以朕才讓朝廷中樞的職位空缺,而把鎮守一方的重任放在首位。你沒有理解朕的心意,實在辜負了朕平時對你的期望。新的政令等待人纔去推行,應當儘快選拔補充官員;等東方的教化融洽和睦之後,你再穿著袞衣回到朝廷任職。」接著派遣侍中梁讜到鄴城傳達聖旨,王猛於是像以前一樣處理事務。
十二月,大司馬桓溫上奏說:「被廢黜流放的人,應當把他們安置在偏遠之地,不能讓他們接近百姓。東海王(司馬奕)應當依照昌邑王(劉賀,西漢被廢君主)的舊例,在吳郡修建宅推辭,苻堅都不允許,說:「朕正要統一天下,除了你,還能托付給誰呢?你不能推辭宰相之職,就像朕不能推辭治理天下的責任一樣。」
王猛擔任丞相後,苻堅在朝堂上垂手端坐,百官都自行負責職責內的事務,軍隊和國家內外的事務,沒有一件不由王猛處理。王猛剛正嚴明、清廉公正,善與惡的區分明確,罷免不稱職的官員,提拔被埋沒的賢才,鼓勵農耕養蠶,訓練軍隊,任用官員必定符合其才能,施用刑罰必定符合其罪行。從此前秦國庫充實、兵力強盛,打仗沒有不勝利的,國家治理得非常好。苻堅告誡太子苻宏以及長樂公苻丕等人說:「你們侍奉王猛,要像侍奉我一樣。」
陽平公苻融在冀州任職時,精心選拔屬官,任命尚書郎房默、河間相申紹為治中彆駕,清河人崔宏為州從事,負責記室事務。苻融年輕,處理政務喜好新奇,注重苛刻地考察細節;申紹多次規勸糾正他,引導他實行寬厚平和的政策,苻融雖然敬重申紹,卻沒能完全聽從他的建議。後來申紹調任濟北太守,苻融因政務上的過失多次被朝廷知曉,屢次受到譴責,這才後悔當初沒有採納申紹的意見。
苻融曾經因擅自修建學校被有關部門彈劾,他派遣主簿李纂前往長安為自己申辯;李纂因憂慮恐懼,在途中去世。苻融問申紹:「誰可以代替李纂去長安?」申紹說:「前燕尚書郎高泰,清正善辯、有膽識謀略,可以派他去。」在此之前,丞相王猛和苻融多次征召高泰為官,高泰都沒有應召;到這時,苻融對高泰說:「君子應當解救彆人的危難,你不能再推辭了!」高泰於是接受命令。抵達長安後,丞相王猛見到他,笑著說:「高子伯(高泰字子伯)到現在才來,為什麼這麼晚呢?」高泰說:「我是罪人來接受懲罰,還問什麼早晚!」王猛說:「你這話是什麼意思?」高泰說:「從前魯僖公因修建泮宮(諸侯辦學之所)而被歌頌,漢宣帝因在稷下(戰國時齊國學術中心)興辦教育而名聲遠揚。如今陽平公修建學校,追隨魯僖公、漢宣帝的腳步,沒聽說朝廷下詔書褒獎,反而煩勞有關部門彈劾他。明公您輔佐聖明的朝廷,獎懲如此顛倒,下麵的官員怎麼能逃脫罪責呢!」王猛說:「這是我的過錯啊。」苻融被彈劾的事於是得以解決。王猛趁機感歎說:「高子伯怎麼能隻是陽平公的屬官呢!」他把高泰推薦給前秦王苻堅。苻堅召見高泰,對他很滿意,問他治理國家的根本,高泰回答說:「治理國家的根本在於得到人才,得到人纔在於審慎選拔,審慎選拔在於核實人才的真實能力,從來沒有選拔到合適的人才而國家治理不好的情況。」苻堅說:「你的話可謂言辭簡練而道理廣博啊。」任命高泰為尚書郎。高泰堅決請求返回冀州,苻堅同意了。
九月甲寅日,東晉追尊已故會稽王妃王氏為順皇後,尊奉新帝司馬昌明的母親李氏為淑妃。
冬季十月丁卯日,東晉將簡文帝安葬在高平陵。
彭城有個裝神弄鬼的人盧悚,自稱「大道祭酒」,追隨他的人有八百多家。十一月,盧悚派遣弟子許龍前往吳縣,清晨時分到達海西公司馬奕的住處,謊稱奉太後秘密詔令,要迎接海西公複位;海西公起初想要聽從,採納保姆的勸諫後放棄了。許龍說:「大事眼看就要成功,怎麼能聽婦孺的話呢!」海西公說:「我在這裡獲罪,有幸得到寬恕,怎麼敢輕舉妄動!況且太後如果有詔令,應該派官員來,為什麼隻派你一個人呢?你一定是要作亂!」於是嗬斥左右的人把許龍捆綁起來,許龍害怕地逃走了。甲午日,盧悚率領三百部眾,清晨攻打廣莫門,謊稱海西公回來了,從雲龍門闖入宮殿庭院,搶奪武器庫中的兵器鎧甲,宮廷侍衛和官員們驚慌失措,不知道該怎麼辦。遊擊將軍毛安之聽說發生叛亂,率領部眾徑直衝入雲龍門,親手奮力擊殺叛軍;左衛將軍殷康、中領軍桓秘進入止車門,與毛安之合力討伐叛軍,將盧悚誅殺,連同他的黨羽一起被殺死的有幾百人。海西公非常擔心遭遇意外災禍,於是專心飲酒,放縱聲色,有了兒子也不撫養,當時的人都很同情他。朝廷因為他安於屈辱的處境,所以不再對他有所防備。
前秦都督北蕃諸軍事、鎮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朔方桓侯梁平老去世。梁平老在邊境鎮守十多年,鮮卑、匈奴等部族既畏懼他又愛戴他。
就在這時,三吳地區(指吳郡、吳興、會稽)發生嚴重旱災,出現饑荒,很多人餓死。
公元373年
春季正月己醜日初一,東晉實行大赦,更改年號。
二月,大司馬桓溫前來朝見。辛巳日,朝廷下詔命吏部尚書謝安、侍中王坦之到新亭迎接。當時,京城內人心惶惶,有人說桓溫會誅殺王坦之、謝安,進而推翻晉朝皇室。王坦之十分恐懼,謝安卻神色鎮定,說:「晉朝的國運存亡,就取決於這次行動了。」桓溫抵達後,文武百官在道路兩側叩拜迎接。桓溫大規模陳列士兵護衛,邀請朝廷官員見麵,有地位名望的人都嚇得發抖、臉色蒼白,王坦之的汗水浸濕了衣衫,連手板都拿倒了。謝安卻從容不迫地走到座位上,坐定後對桓溫說:「我聽說諸侯如果有道義,守衛的力量應部署在四方鄰國,明公何必在牆壁後麵安排衛兵呢!」桓溫笑著說:「正是因為不能不這樣做啊。」於是下令身邊的人撤走衛兵,和謝安談笑了很長時間。郗超常常是桓溫的主要謀士,謝安和王坦之拜見桓溫時,桓溫讓郗超躺在帳中偷聽他們的談話。一陣風吹開帳幕,謝安笑著說:「郗生(郗超)可以說是入幕之賓了。」當時天子年幼弱小,外部有強大的大臣,謝安和王坦之竭儘忠誠輔佐護衛皇室,最終使晉朝得以安定。
桓溫追查盧悚闖入宮廷的事件,逮捕尚書陸始並交付廷尉審理,罷免了桓秘的官職,受牽連獲罪的人很多;升任毛安之為右衛將軍,桓秘從此怨恨桓溫。三月,桓溫生病,在健康停留了十四天,甲午日,返回姑孰。
夏季,代王拓跋什翼犍派遣燕鳳到前秦進貢。
秋季七月己亥日,南郡宣武公桓溫去世。起初,桓溫病重時,暗示朝廷為他加授九錫(古代帝王賜給重臣的九種禮器,象征極高榮譽與權力),多次派人催促。謝安、王坦之故意拖延這件事,讓袁宏撰寫加授九錫的文書草稿。袁宏把草稿拿給王彪之看,王彪之讚歎文稿文辭優美,接著說:「你固然有大才,但怎麼能把這樣的文稿拿給彆人看呢!」謝安見到文稿草稿,就修改其中內容,因此過了十多天還沒定稿。袁宏私下和王彪之商量,王彪之說:「聽說桓溫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估計也支撐不了多久了,自然可以再稍微拖延些時間。」袁宏聽從了他的建議。桓溫的弟弟、江州刺史桓衝,向桓溫詢問謝安、王坦之應該擔任什麼職務,桓溫說:「他們不是你能安排的。」桓溫的意思是,自己在世時,謝安、王坦之必定不敢有不同意見;自己死後,他們就不是桓衝能控製的了;如果殺害他們,對桓衝沒有好處,還會失去當時的聲望,所以才這麼說。桓溫因為世子桓熙才能平庸,所以讓桓衝統領他的部眾。於是桓秘和桓熙的弟弟桓濟謀劃一起殺死桓衝,桓衝暗中得知了這個計劃,不敢進入府中。不久,桓溫去世,桓衝先派遣身強力壯的士兵拘捕了桓熙、桓濟,然後纔去處理喪事。桓秘最終被廢黜不用,桓熙、桓濟都被遷徙到長沙。朝廷下詔按照漢代霍光和安平獻王的舊例安葬桓溫。桓衝聲稱桓溫有遺命,讓年幼的兒子桓玄作為繼承人,當時桓玄才五歲,承襲南郡公的爵位。
庚戌日,東晉加授右將軍、荊州刺史桓豁為征西將軍,都督荊、揚、雍、交、廣五州諸軍事。任命江州刺史桓衝為中軍將軍、都督揚、豫、江三州諸軍事及揚、豫二州刺史,鎮守姑孰;任命竟陵太守桓石秀為寧遠將軍、江州刺史,鎮守尋陽。桓石秀,是桓豁的兒子。桓衝取代桓溫任職後,竭儘忠誠侍奉皇室,有人勸桓衝誅殺當時有聲望的大臣,獨自掌控朝政大權,桓衝沒有聽從。起初,桓溫在鎮守之地時,犯死罪的人都由他自行裁決,不向朝廷請示。桓衝認為生殺大權至關重要,應當歸屬朝廷,凡是死刑案件都先上報朝廷,等朝廷批複後,再執行判決。
謝安因為天子年幼,又剛失去輔政大臣(桓溫),想請求崇德太後臨朝聽政。王彪之說:「前代君主年幼尚在繈褓中,母子一體,所以可以讓太後臨朝;即便如此,太後也不能獨自決斷事務,還需要諮詢大臣。如今皇上已經十歲,快到加冠成婚的年齡了,反而讓堂嫂(崇德太後是晉元帝的兒媳,簡文帝的嫂子,孝武帝的堂嫂)臨朝聽政,讓人覺得君主年幼弱小,這難道是用來弘揚聖德的做法嗎!各位如果一定要這樣做,固然不是我能阻止的,我所惋惜的是國家的大體啊。」謝安不想把大權交給桓衝,所以想讓太後臨朝,自己得以專門負責進言獻策、裁決政務,於是沒有聽從王彪之的建議。八月壬子日,崇德太後再次臨朝攝政。
梁州刺史楊亮派遣兒子楊廣襲擊仇池,與前秦梁州刺史楊安交戰,楊廣的軍隊戰敗,沮水沿岸各戍守據點的士兵都棄城潰逃。楊亮十分恐懼,退守磬險。九月,楊安進軍攻打漢川。
丙申日,東晉任命王彪之為尚書令,謝安為仆射,兼任吏部尚書,共同掌管朝政。謝安常常感歎說:「朝廷中的大事,大家不能決斷的,去諮詢王公(王彪之),沒有不立刻解決的。」
任命吳國內史刁彝為徐、兗二州刺史,鎮守廣陵。
冬季,前秦王苻堅派遣益州刺史王統、秘書監朱肜率領兩萬士兵從漢川出發,派遣前禁將軍毛當、鷹揚將軍徐成率領三萬士兵從劍門出發,入侵梁州、益州;東晉梁州刺史楊亮率領一萬多巴地獠人抵抗,雙方在青穀交戰。楊亮的軍隊戰敗,逃回到西城。朱肜於是攻克漢中。徐成攻打劍門,將其攻克。楊安進軍攻打梓潼,梓潼太守周颺堅守涪城,派遣幾千步兵騎兵護送母親、妻子從漢水前往江陵,朱肜半路截擊並俘獲了她們,周颺於是向楊安投降。十一月,楊安攻克梓潼。荊州刺史桓豁派遣江夏相竺瑤救援梁州、益州;竺瑤聽說廣漢太守趙長戰死,就率軍撤退了。益州刺史周仲孫率領士兵在綿竹抵抗朱肜,得知毛當將要抵達成都,周仲孫率領五千騎兵逃到南中。前秦於是奪取了梁州、益州,邛、莋、夜郎等地都歸附了前秦。前秦王苻堅任命楊安為益州牧,鎮守成都;任命毛當為梁州刺史,鎮守漢中;任命姚萇為寧州刺史,駐守墊江;任命王統為南秦州刺史,鎮守仇池。
前秦王苻堅想任命周颺為尚書郎。周颺說:「我蒙受晉朝的深厚恩德,隻是老母親被擒獲,我纔在此失節投降,母子能得以保全,是秦國的恩惠。即便有公侯那樣的尊貴地位,我也不認為是榮耀,更何況是郎官呢!」於是拒絕做官。每次見到苻堅,周颺有時伸開兩腿像簸箕一樣坐著(一種傲慢無禮的坐姿),還稱苻堅為「氐賊」。曾遇到元旦朝會,儀仗侍衛十分盛大,苻堅問周颺說:「晉朝的元旦朝會,和這裡相比怎麼樣?」周颺撩起衣袖厲聲說:「你們這些犬羊之輩聚集在一起,怎麼敢和天朝(晉朝)相比!」前秦人因為周颺不恭順,多次請求殺死他,苻堅卻對他更加寬厚。
周仲孫因失守益州被罷免官職。桓衝任命冠軍將軍毛虎生為益州刺史,兼任建平太守,任命毛虎生的兒子毛球為梓潼太守。毛虎生與毛球討伐前秦,抵達巴西後,因糧草缺乏,退守巴東。
東晉任命侍中王坦之為中書令,兼任丹楊尹。
這一年,鮮卑人勃寒侵犯掠奪隴右地區,前秦王苻堅派遣乞伏司繁討伐他。勃寒請求投降,苻堅於是讓乞伏司繁鎮守勇士川。
這時,有彗星出現在尾宿、箕宿之間,長十多丈,經過太微垣,掃過東井宿;從四月開始出現,到秋冬季節仍未消失。前秦太史令張孟對苻堅說:「尾宿、箕宿,對應燕國的分野;東井宿,對應秦國的分野。如今彗星從尾宿、箕宿出現,又掃過東井宿,十年之後,燕國將會消滅秦國;二十年之後,代國將會消滅燕國。慕容??父子兄弟,是我們的仇敵,卻在朝廷中擔任官職,地位尊貴、權勢顯赫,沒有,且敢於直言進諫,前後通過上書或當麵勸諫的方式,向苻堅提過五十多件事。當時慕容垂的夫人(段氏)受到苻堅的寵幸,苻堅曾與她同乘一輛車子在後庭遊玩,趙整當場唱歌勸諫:「沒見麻雀飛進燕巢(『燕』暗指慕容氏),隻看見浮雲遮蔽了太陽(『太陽』喻指苻堅,暗指慕容氏將威脅苻堅)。」苻堅聽後臉色一變,向趙整道歉,並讓段夫人下車。
這一年,代王拓跋什翼犍率軍攻打匈奴部落首領劉衛辰,劉衛辰戰敗後向南逃走。
公元375年
春季正月初五(辛亥),東晉實行大赦。
夏季五月二十五日(丙午),藍田獻侯王坦之去世。王坦之是東晉重臣,與謝安共同輔佐朝政,曾在簡文帝臨終時撕碎「讓桓溫攝政」的遺詔,力保晉室。他臨終前給謝安、桓衝寫信,信中隻擔憂國家大事,沒有一句提及個人私事。
當時桓衝因謝安向來有很高的聲望,想把揚州刺史的職位讓給謝安,自己請求外出鎮守地方。桓氏家族的人都認為這是不明智的決定,無不扼腕歎息、懇切勸諫,郗超也極力阻止,但桓衝都不聽從,態度淡然。五月三十日,朝廷下詔任命桓衝為都督徐、豫、兗、青、揚五州諸軍事及徐州刺史,鎮守京口(今江蘇鎮江);任命謝安兼任揚州刺史,並加授侍中。揚州是東晉京畿重地,謝安接任後,進一步鞏固了在朝廷的核心地位。
六月,前秦清河武侯王猛病重,苻堅親自前往南、北郊以及宗廟、社稷壇為他祈禱,還分彆派遣侍臣到各地的黃河、名山諸神前祈禱。王猛的病情稍有好轉,苻堅就為此赦免了死刑以下的罪犯。王猛上疏苻堅說:「沒想到陛下為了我的性命,竟然損害天地的德行,自從開天辟地以來,從未有過這樣的事。我聽說報答恩德最好的方式是直言進諫,現在我以臨終的性命,私下向陛下獻上最後的忠誠。陛下的威勢震懾八方,教化傳遍天下,九州百郡中,您已經占據了七個,平定燕國、征服蜀地,如同拾取小草一樣容易。但善於開創的人不一定善於完成,善於開始的人不一定善於終結,因此古代的聖賢君主,都知道建立功業不易,始終小心翼翼,如同站在深穀邊緣。希望陛下能追隨前代聖賢的腳步,這是天下人的幸運!」苻堅看完奏疏後悲痛不已。秋季七月,苻堅親自到王猛的府賞賜給侍臣,有時文辭草率,內容雜亂;徐邈會及時把這些文稿收回中書省修改潤色,使其內容得體、文辭可觀,再呈給孝武帝重新審閱,確認後才發布。當時的人因此都稱讚徐邈。
冬季十月初一,發生日食。
接著,前秦王苻堅下詔說:「剛剛失去賢能的輔臣(王猛),各級官員的行事或許有不符合我心意的地方,可在未央宮以南設定『聽訟觀』,我每五天前往一次,瞭解百姓的疾苦和冤情。現在天下雖然還沒有完全平定,但暫時可以停止軍事行動,推行文治,以符合武侯(王猛諡號『武侯』)的遺願。應當尊崇儒家教化,禁止老子、莊子學說以及圖讖(預言吉凶的迷信書籍)之學,違反者處以死刑(『棄市』指在鬨市執行死刑,屍體示眾)。」苻堅還精心選拔太學生,太子以及王公貴族、百官的子弟都要入學接受教育;朝廷內外的四禁、二衛、四軍(均為前秦禁軍編製)的高階將領和士兵,也都要學習儒家經典。每二十名士兵配備一名儒家學者,教他們讀書斷句;後宮也設定「典學」官職,負責教授宮女,選拔聰明機敏的宦官和宮女到博士那裡學習儒家經典。尚書郎王佩因閱讀圖讖書籍,被苻堅處死,從此學習圖讖的人就絕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