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類型 > [美娛]業餘教父(修訂版) > 第10章 可以自己拍電影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美娛]業餘教父(修訂版) 第10章 可以自己拍電影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

可以自己拍電影

1981年1月31日,星期六。

克拉克從鹽湖城趕回洛杉磯時,已經華燈初上。去時他眉頭緊鎖,如今臉上卻有收不住的笑意。

和drc的結盟非常順利,它的老闆埃裡

傑考布斯畢竟是個風投商人,他打的主意也無非是利用科研成果從大公司那裡獲利,去年的事半點好處都冇撈到,還讓他栽了個跟頭,這使得他非常不甘,眼看多年投資要付諸東流,在他冇有徹底向索尼認輸之前,他比克拉克更要著急尋求出路。

如果說實驗室和nasa的合作關係勉強算是一道護身符,那麼能爭取到柯達公司的支援可謂是意外之喜。幾年前,柯達內部在是否要大力開發數碼相機業務上產生了分歧,保守的多數派膠捲支援者以明顯優勢勝出,之後也一直順風順水地主導著公司的經營。他們這些年成績斐然,企業經過這幾年的飛速發展,今年還將推出彩色製版產品,預計銷售將創曆史新高。所有一切,讓他們無比得意於自己當初在路線選擇上的判斷。

這種心理下,柯達的高層不得不有這種擔心:如果蘭恩數碼技術實驗室真的出意外,那麼在一些係列複雜的處理過程之後,最終這個吃錢的雞肋很可能被官方強塞回給柯達

為了與蘇聯打太空大戰,nasa的預算已經夠龐大了,近年經濟形式又不容樂觀,nasa自己的研究項目已經多得讓它自顧不暇,是絕對不會樂意接手的。潑出去的水冇有收回來的道理,為了避免可能發生的情況,柯達也樂得幫克拉克他們一把,順便還能敲打下他們的競爭對手:一眾日係影像產品的生產和供應商。

接下來與索尼和飛利浦之間複雜的談判就交給專業人士運作了,柯達幫他們找了可靠的團隊,裡麵甚至包括了幾個來曆不小的調查員和奧美的公關,再加上一些議員的支援,說不上十拿九穩,但至少不會讓美方的兩家吃虧,克拉克暫時不用理會那些煩惱,心情自然好上了不少,連帶已經見報並被炒作得幾乎人儘皆知的緋聞也全然不放在心上了,隻要媒體不要出現在他麵前對他進行實質性的騷擾。

克拉克有些慶幸現在又不是幾十年後,上個網,開著個手機,都得遭受雜七雜八的即時推送資訊的轟炸。隻要在公眾眼底下徹頭徹尾地消失,過不了兩三個月,人們就會把他忘個一乾淨,因為網絡還冇發展起來,黑曆史就冇太多機會被人反覆提起。就像很多影星拍了毛片,成名後往往可以在那些錄像被拿去重新公之於眾之前悄無聲息地贖買回來一般,隻要有心留意的話。也有不在乎的,比如拍了蕾絲毛片的卡梅隆

迪亞茨,當然,史泰龍的《意大利種馬》另當彆論,他一成名就被人翻出這玩意了,到了網絡時代,它的種子也永遠不可能死。

想到這裡,他又期待起了幾年以後,人們發現麥當娜的果照曾經上過成人雜誌的反應。雖說這個惡作劇有些不厚道,但他知道以麥當娜走的路線來說,那些果照除了給她多搏些版麵外,對事業也不會造成實質性影響。

克拉克一開心,晚上就亢奮得完全睡不著覺,兩個多月的混亂生活讓他本來就不好的作息習慣更加冇有規律可言,但他現在又被八卦小報盯上,不能隨便出門,也無處可去,隻好默默宅公寓。

蘭登的樣書已經寄到,他從信報箱裡取出他爸爸的傳記和《哈利

波特與魔法石》並帶回樓上的公寓房間,這才從附信上得知2月6日新書就要上市,宣傳攻勢也已經全麵鋪開,饒是知道他們在消費他老爸和他,也不得不感歎蘭登乘熱打鐵的動作有夠快的。

恐怕貝特和他幕後的主使人現在還笑他是被人賣了還幫人數錢的蠢貨:克拉克越是儘心儘力把他老爸的傳記弄好,就越顯得他是個為了錢可以半點骨氣也冇的窩囊廢。

克拉克不是真正的笨蛋,他過去鬨出的笑話是不少,但還不至於連自尊心都冇有,如果是以前,他的確隻會委屈得抱頭。可現在自知自己陰了蘭登,他完全是抱著看戲的心態對待這件事的。克拉克一點也不在意他老爸的傳記能賣得怎麼樣,他隻知道《哈利

波特與魔法石》能給他賺大錢,幫他熬過目前處處危機的窘境,而蘭登書屋基本無法從中得利多少。

如此作亂,他倒不怎麼擔心會得罪這個出版巨頭,隻是一本暢銷書的損失還至於讓偌大的出版集團風度儘失,和他這種處境淒慘的小傢夥還喊打喊殺地計較。從一開始就是有人在挾權報複而已,要是那些匪夷所思的出版合約被翻出來追究,首先得為此負責的自然也是想出這個餿主意對他落井下石的人。而他所要麵對最糟的可能性,也不過是以後不再與他們合作

那又有什麼要緊的?

把那些事通通拋到腦後,咬著外賣的披薩,一邊和他的基友打那種冇羞冇臊的電話,說好的節操又被他選擇性忘記,冇幾分鐘被對方以長途電話費貴為由單方麵掛斷他也冇有生氣,還琢磨著三月的假期要不要去加拿大過

開學都不到一個月他就惦記著放假,果然不是什麼好學生,他怎麼不想想這個學期包括重修課程在內的學分能混到幾個。

克拉克那種尾巴要翹到天上的得意勁一直保持到了星期一去舊金山的盧卡斯影業上班,有好事的工作人員打趣他的緋聞:“因為愛情的力量?”

“不!是金錢的力量!”他就冇差再翻幾個跟頭了。

那名工作人員立刻警惕了起來:“你是不是吃錯藥了。”

克拉克以前不這樣,但現在明顯有些開心過頭了。

克拉克突然覺得冇意思,他當然知道對方指的藥是什麼藥。

就在他滿公司亂晃的檔口,被弗蘭克

馬歇爾逮了個整著。

“弗蘭克,你們從英國回來了?進展怎麼樣?有什麼收穫嗎?”

“還能怎麼樣?”馬歇爾無喜無悲,“我快忙死了,3月份我們還得去一次。你每天就東遊西逛。”

身為《奪寶奇兵》的製作人之一的馬歇爾得為劇組花出去的每一美分斤斤計較,他看不慣克拉克什麼都不做,一邊拿星球大戰的道具玩,一邊還想繼續賴著混日子的。

“所以你就炒了我?!”克拉克都懵了,樂極生悲莫不是如此,他今天來上班,冇想到會接到一張打發他走人的通知單。

“你怎麼會那麼想?”弗蘭克馬歇爾問他:“你的工資領了嗎?”

克拉克:“已經提前全數領了。”當時他嚴重缺錢,盧卡斯就提前發了。

馬歇爾又問:“屬於你的工作都完成了嗎?”

“都已經完成了。”早就冇他什麼事了,《奪寶奇兵》已經在做最後的收尾。

“所以我完全是為你考慮啊。”馬歇爾拍拍他的肩膀:“你在劇組的工作都已經履行了,再乾下去我們也不用給你任何報酬。同時也是為了不耽誤你找新的實習,必須趕緊放你走。好像你這個學期的實習是算學分的吧?”

克拉克一抖:何止是算,而且還抵得上普通課程的四倍。

和紐約大學的那幫文青不同,他們學院比較側重全方麵實用型人才培養,完全是為好萊塢工業化的電影製作模式考慮,實踐課程永遠是重中之重。

克拉克試著再問問看:“《奪寶奇兵》不算實習嗎?”

“那主要是去年的事,你覺得可以算嗎?你1月就工作了3天還是4天?領了工資後你基本上就冇乾過什麼了。”馬歇爾回答。

盧卡斯影業現在隻有《奪寶奇兵》一部電影在製作,大老闆盧卡斯自己忙完《奪寶奇兵》纔會去忙《星球大戰3》,克拉克之前的頂頭上司斯皮爾伯格下一部電影還處於保密階段,劇本都冇最終定好,但看樣子應該是他自己單乾,其實克拉克早確定他那部神秘兮兮的電影就是《et》。

“我要有錢,我就投資那部電影!”克拉克私下跟威爾遜抱怨過,“斯皮爾伯格不是認為我很有用嗎?他肯定也嫌我引人注意,不想繼續用我了!”

威爾遜掛斷了克拉克的那個電話,若有所思。

“好萊塢每天有那麼多電影在拍,不可能冇人要!”克拉克想得不錯,當天就拿著他那份挺漂亮的工作履曆去打電話碰運氣,誰知道彆人一聽是他就立刻退避三舍:實習生都是免費不要工錢的,他們吃飽了撐著雇一個正在風頭上的惹禍精兼倒黴蛋,完全犯不著!即使是最給學生黨機會拍片的新世界影業也不要他,因為羅傑

科曼認為他這種隻參加過奢侈a級製作、花錢如流水的前紈絝不懂他的省錢之道。

克拉克現在很後悔冇有接受盧卡斯的那份正式工合同。

他離開公司前,去找了一次盧卡斯,他不停對自己說:加油,你的臉皮得厚點,你現在去求布希還來得及,說不定他可以把你留到《星球大戰:絕地歸來》。

當然,《絕地歸來》還不叫《絕地歸來》,目前他叫《絕地複仇》,仍隻存在於盧卡斯那潦草的草稿上。

盧卡斯辦公室的門半合著,克拉克進去,卻不見半個人。

克拉克發現他桌上躺著份名單,上麵寫滿了一堆耳熟能詳的名字,全都是一流的導演。

像《超人1》的導演、《超人2》的導演;將會獲得明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烈火戰車》的導演;後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甘地傳》的導演;剛因《象人》大放異彩的未來大導演大衛

林奇

大衛

林奇的名字被排在第一個,被盧卡斯狠狠圈了出來,克拉克皺皺眉,雖然大衛

林奇是個cult片導演,但人家對特效接受度高啊。

克拉克注意到這份名單有兩頁,第二頁上都是些名不見經傳的傢夥,他們都有個共同的兩個特點:外國人、冇拍過電影。作品列表裡,要麼冇有,隻有些他冇聽過的英國電視劇,《絕地》的未來導演理查德

馬昆德也在其中,唯一一個將來有名氣的,就是個白版,托尼

斯科特

雷德利

斯科特他弟,也就是那位以後會執導阿湯成名作《壯誌淩雲》的那位,上麵隻注著:廣告導演,紐約大學進修學習中

是的,他想他知道這是一份什麼東西了,《絕地》的導演候選名單。

去年10月的時候,盧卡斯影業開始發出新聞稿,宣佈要拍《絕地》。

由於柯什納拍完《絕地大反擊》就自覺地抽身,明確說不會再乾,現在不提美國,英國、澳洲的電影圈都激動了:星戰要全球重新選拔導演!

排外的好萊塢難得能考慮到他們這邊的海外候選者不說,而且相較其他外國人,英語國家有明顯的文化和語言共通優勢!英語導演真的如英澳兩國的有意者所願,在最初在人選多得眼花繚亂之時,被首先確定為條件。

克拉克聽到腳步聲,慌忙把名單放下,他知道自己現在出現在這裡已經解釋不清了,他看了不該看的東西,也出不去了,情急之下,藏入了盧卡斯辦公室的小休息室裡,通過門縫看到卡讚簡和盧卡斯進來。

盧卡斯坐回他的辦公椅上,拿起桌上的名單:“你得和我解釋一下這份東西的第二頁,霍華德。”

就聽卡讚簡背對著他,如此說到:“首先,我們都知道,從實際出發,我們要一名英語導演,不然連溝通都成問題。那麼既然如此,那麼,我們可能隻是在需要一名電視導演而已。”

“電視導演?”盧卡斯挑挑眉頭,意味深長地看了卡讚簡一眼。

克拉克聽到一聲輕笑。他想他懂這兩個人的意思了。

收官之作,隻有兩個極端,要麼保守,拍得平平穩穩,隻要不輸星戰的名頭,它仍會受儘擁戴;要麼拍出新高峰,追求更強烈的衝擊力和個性,那太難。

盧卡斯稱柯什納為他一生中見過最天才的導演

這意味著他不得不強迫自己花了超過半年的時間,在全世界苦苦尋覓一個他一生未見卻能打破他見識的接棒人。大衛

林奇極其優秀,他很可能就是他們要找的人。可是,如此個性強烈的人,甘心屈服在盧卡斯的名望之下嗎?何況,克拉克這些內部少數人士都知道,盧卡斯已經和美國導演工會鬨翻了,和盧卡斯的星球大戰沾上關係,對工會成員來說不是好事,等於自斷前程。

於是一個結論就在那種情況下被得了出來:如果從保守考慮,或許他們隻是在需要一個聽話、冇名氣、能乾活的電視導演,反正他們還有觀眾基礎,反正有他們還有特效,反正他們還有盧卡斯坐陣,反正這電影怎麼也能順當地拍出來的。

不去尋覓那個可能隻存在於想象中的《絕地》導演的話,電視導演的確是個明智的選擇。像後世的漫威電影,可不就是這樣運作的麼:商業大片,采用高效、實用又便宜的電視劇導演,強有力的大製片人把關著,有特效加持著,有品牌撐著,一切框架又都是定好的,劇組像個精密儀器,積攢著粉絲和所有參與者的激情與熱愛,每個成功條件都完全成熟

卡讚簡超前地認為,對現下的《絕地》來說,使用電視導演這種不可能的可能性的確是存在的。

但超前那麼大步,從來不是很好的主意,他低估了星戰的與眾不同,也低估了星戰將來的曆史地位。

克拉克搖頭:電影還冇開拍就采取保守策略,就開始消極作戰實在不是個明智的選擇,盧卡斯需要他找出一個足夠強勢的理由來支撐這個想法。

卡讚簡對此給出的理由也非常直接務實,他盯著盧卡斯,簡短有力道:“電視導演不好嗎?節約預算啊。”

執導電視劇和執導電影完全是兩回事,正如業內把導演和副導演完全看作是兩種不同的職業一般。電視導演對成為電影導演的強烈渴望能讓他們願意接受非常之低的報酬及條件,何況電視劇導演本來就賺得冇電影導演多。

克拉克在門後猛翻白眼:糊弄誰呢,明明是電視劇導演更好控製。

他在盧卡斯的休息室躲了兩個小時,趁他去洗手間時溜了出去

第二天回洛杉磯,克拉克去學校谘詢實習的事,現在才指望學校介紹已經有些不現實了,他比彆人遲了近一個月,有合適的實習機會早就被瓜分殆儘,加上他以前的學習態度和成績都太爛,臨時找,根本冇老師樂意幫,除了柯什納以外。柯什納一直很喜歡克拉克,那因為他就是教攝影的,克拉克其它功課再糟這門絕對是拿得出手的,如果他當初少曠課加記得交作業的話,也不至於會掛掉。

可再去向柯什納求助,他實在開不了口,這都第幾次了

要不自己拍吧。

他突然靈機一動,覺得這個主意簡直不能更讚:一部電影前前後後拍上一兩年純屬正常,也就是說明年的畢業作品也有著落了!

克拉克會真的花一兩年時間去拍一部電影嗎?

當然不會。

畢業所要求的,也不過是一部十幾分鐘的電影短片而已,短片甚至可以不用自己親自拍,隻要在他人的畢業短片裡擔當核心主創即可。但糟就糟在以他那一塌糊塗的成績,想要順利在電影專業的最高學府畢業,目前來說隻能期待奇蹟了,在彆人那邊打下手是絕對糊弄不過去。何況那也是下一學年的事,解決不了今年上半年的校外實習。

所以,克拉克想一勞永逸地鑽空子,那就不能再以單純的學生電影角度去要求這部電影了

冇有電影公司,自己拍的學生電影可開不出開實習證明啊。再說,拍短片是回不了本的,現在又不是有網絡微電影的時代,電視平台上的電影頻道也不會買訂購單之外的短片。

電影不一定要賺錢,但太虧錢的事克拉克是絕對不乾的,他現在可不像過去那樣不差錢。他從一開始就冇打算拍短片,起碼它得是一部真正的電影,還要是一部好電影,不然冇法讓他奇蹟般地畢業,並且差不多最少有九十分鐘那麼長,哪怕它真實投入的精力和工作量其實和一部十幾分鐘的電影差不多。隻有這樣,克拉克纔可以儘早結束拍攝,然後用它在一年後矇混畢業。

但想以電影公司的名義拍電影並不是說想拍就能拍的,要是真那麼容易,也就不會有那麼多人連個撲街的機會都冇有,隻能在底層掙紮了。

在好萊塢的機製下,一部“規範”的電影往往是由製片人把一個故事或題材開發成一個項目,然後找人編寫劇本、再拉電影公司或風投注入投資,亦或是先拉到投資方再編寫劇本,最後纔是配選導演、確定演員。

大導演和獨立電影導演有時候會越過製片人這一環節,主導一部電影的誕生,他們甚至可以自編自導,這兩種導演有交叉,同時也有本質上的差彆。

有資格且有能力自主開發一個電影項目的大導演的確可以淩駕於製片人之上。但畢竟人的精力總是有限的,製片人的工作又極其重要和繁瑣,當大導演認為他們的確會親自導一部戲的話,經常會選些合適的人培植成親信共同承擔製片人的工作,如把克拉克從《奪寶奇兵》劇組遣散的弗蘭克馬歇爾及他老婆這種30出頭的年輕製片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分彆被盧卡斯和斯皮爾伯格拉提拔入夥的。

可一旦導演已經到了有這檔權威的時候,又往往不會侷限於導演身份,當他們是自己電影的製片人,他們就可以控製整部電影,從最初的投資到最後的最終剪輯權都可以自己做主,自己投資、自己剪輯,不用擔當電影公司的打工者角色(有時候電影公司還會求著投資),導演的工作可以另外找人代替,不用親力親為,反正在好萊塢,導演得聽製片人的。

強勢有力的製片人一旦設定了影片基調和風格,那麼他找來的導演也隻能乖乖按他說的拍。這也是為什麼後世有顆嚮往文藝之心的爆炸貝每次都說不要拍《變形金剛》續集了,卻次次都會食言,從變1的製片人斯皮爾伯格,到變4的伊恩布萊斯,製片人的角色即使也有他的份,但上麵仍然有人可以壓著他,他的話語權在整個項目裡始終不是最強的,說到底,他還是得聽錢的話,而那些利潤,他也是有份的,總之就是接連不斷的爆米花大片。至於劇情片什麼的,彆癡心妄想了。

以上的電影公司,專指傳統“八大”,即20世紀福克斯、華納兄弟、派拉蒙、迪士尼、哥倫比亞、環球、米高梅和聯美;後來哥倫比亞變成索尼,聯美與米高梅合併

米高梅又破產,“八大”就變成了“六大”。

除了這幾家外,其它的電影公司,嚴格地說,都算是獨立電影公司,哪怕實力再強,如盧卡斯影業、夢工廠之類,也隻能靠電影人的個人能力可風光一時,最終都逃不過一個被“八大”或“六大”收購的命運,誰叫它們都得靠八大的發行渠道吃飯,即使自己有發行渠道,長久看也不可能爭過八大。八大也經營代理髮行其它公司電影的業務,電影的製作公司和發行公司不是同一家,一點也不稀奇。

獨立電影公司就是那麼一回事,不提也罷,拍獨立電影的電影人,除去那些少數自立門戶的大拿和劍走偏鋒、不受約束的天才型導演,隻有莽撞撞入的外行及急著妄想出名的人,纔會去拍所謂的獨立電影碰運氣,如果真的項目好、人脈廣,那為什麼八大會看不上呢?滄海遺珠和黑馬隻是少數,而且八大旗下有專做藝術電影和小眾電影的子公司,而好的藝術電影、獨立電影的發行和推廣,也最終主要是靠八大運作的。

所以,獨立電影想靠小片商和小眾院線的扶持一舉成功,那就是中彩票的機率,而且掙不了幾個錢。甚至可以說,能公映就已經算是成功了,大部分此類電影連公映的機會都不會有。就像影壇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獨立電影人奧遜

威爾斯,獨立電影的神與精神象征,他的才華成就都不用質疑,然而他製作導演的電影近幾十年都冇得到廣泛公映的機會。

以克拉克現在的條件,大公司和投資人都不可能看得上他,所以他想要拍電影,隻能自己搞個獨立電影公司去拍獨立電影了。在美國註冊個公司幾乎花不了錢,倒是很容易,要求也不過是提供公司名字、股權分配及年滿18週歲等必要手續,連驗資都不用,但這種小工作室出產的電影,投入拍攝的錢基本就是有去無回,也要做好無法上映的心理準備。

聽上去很糟,但大環境就是如此。除去其中少數人,通常意義的獨立電影人總有些不入流的意思在,他們名聲不好,龍蛇混雜。甚至很多根本不是純粹的專業人士,比如洗錢的黑幫

那還算幸運的,至少他們很大可能資金充裕也能找到有能力的人去拍電影。這些人不管是好是壞,本來就是好萊塢發展曆程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強大推力。像以《教父》三部曲被人所熟知的意大利幫,關於他們的背景就一直有不少傳聞

何況《教父》三部曲還是派拉蒙的電影,和獨立電影扯不上關係。

黑道背景不算最可怕,因為它們有自己的生態圈和規矩,要是遇上騙外行投資人的欺詐犯、純粹搞沙發試鏡的電影業邊緣人才真要命。所謂的沙發試鏡,就是在冇有演員工會監督下進行的不正規試鏡,房間裡擺一個沙發,等那些連正規試鏡機會搞不到的底層小演員一進門,想怎麼搞就怎麼搞,很多情況下,連你情我願這一步都省了,查理茲

塞隆冇出名的時候就遇到過這種試鏡,她進去後什麼都來不及做,就被直接扒衣服按在了桌子上

至於能不能拿到角色,這部電影是否會真的投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無論去演員工會註冊演員還是簽正規經紀公司都不難,能接到個電影角色就能去。可即使無數不知名的小演員在端盤子、給人泡咖啡等待機會,但青春易逝,有很多人不是以一個演員要求自己的,他們是為了當大明星出風頭的,他們等不起,可隻要豁得出去,仍然會主動上門冒險去參加這些不正規的獨立電影人的試鏡

想開了,那也冇什麼要緊的。

因為哪怕在好萊塢以西往北的聖費爾南多穀演過毛片,有朝一日成名者也不在少數,其中躋身a

list的也有幾位,比如芭芭拉

史翠珊、史泰龍、卡梅隆

迪亞茲等,更彆說其它打擦邊球的人。阿爾

帕西諾甚至當過男

妓,還向又老又醜的女房東提供性服務代替房租;傑拉爾

德帕迪約自10歲起就向男人賣y。隻要成功了,在底線和價值觀崩壞的娛樂圈,這都已經不算什麼醜聞了,隻是一段艱辛的奮鬥經曆而已。

歸根結底,這些演員的遭遇不過是因為他們是冇錢、冇背景。常年接受正統高等演藝培訓非常燒錢,演藝類專業很少有獎學金可拿,所以美國科班出身的基本家庭情況都不錯,若是上了名校那就更好了,可以借便拓寬人脈,雖然不能保證前途光明,但至少不用擔心為吃飯問題而誤入歧途。他們更可能去百老彙積累表演經驗,或者去表演班當老師等待出頭之日,寧可在自己建立的小圈子慢慢實現夢想,而不是胡亂找機會,比如演底細不明的獨立電影。

所以,哪怕好演員那麼多,但高手都潛伏在民間,市麵上充斥著更多的總是毫無演技的三流演員演的爛片。

演員如此,可幕後工作人員卻不用承擔這些就業風險,他們純粹靠技術吃飯,除了工作可能有些不固定,他們比演員好生存得多。但既然給錢就做事,技術過硬的為什麼要給亂七八糟的人打工?

所以,個人想拍一部真正的電影,冇有人脈、口碑和信譽,基本很難組建一支合格的專業團隊

除非大筆砸錢,但就算想砸錢,那也需要有人幫你找人脈、找門路,不是說站到大街上撒一筆錢,跑過來的撿的都是優秀的業內人士。要是真那麼容易,爬到導演這個位置擁有自己的團隊,也就不會動不動花上十幾年了。這也是為什麼,克拉克隻會考慮小製作,哪怕他有些門路也拉扯不起一個稍大點的團隊,何況他目前冇有足夠多的錢、口碑和信譽。

至於讓彆人來投資他的電影

那就更彆想了,錢隻能自己想辦法了,前期能省則省,等幾個月之後他就有錢了。人要務實些,有些人混了十幾二十年都冇有這個機會,何況他隻是一個最大追求不過是平安畢業的學渣。再怎麼不樂意,克拉克的情況卻讓他隻能選擇去趟獨立電影這灘渾水,哪怕目的不同,但他和那些邊緣獨立電影人表麵上也冇太大區彆,都是什麼也冇有就趕著拍電影。唯一值得安慰的就是,他不是野路子,是名校的在校生,所謂拍獨立電影,其實也隻是拍一部有製作公司掛靠的普通學生電影,可以說是底細最乾淨的了,倒不用擔心彆人不敢來他的劇組工作。

克拉克忙著註冊公司和選題立項,時間悄無聲息地來到了2月6日

-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