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娛]業餘教父(修訂版) 第36章 進入主流的世界
-
進入主流的世界
1981年5月15日,羅徹斯特
柯達工業園區內聳立著近兩百座建築,在其中某幢建築中,今日將有一場柯達的產品釋出會。各家電視台、國內外大型產業雜誌和it類媒體期刊的記者們按慣例被柯達邀請致此,齊聚一堂,然後看著主持者向他們展示介紹他們的新產品
往往不是膠片就是相機,他們隻要根據入場時拿到的資料,一份份似曾相識的新聞稿在會議正式開場之前便能初現雛形。
這種老企業的傳統產品釋出會,平靜舉行,平靜結束,倒不是說他們不創新,而是人們已經習慣他們沿著已定軌跡頻繁且穩定地推出著他們的科研成果,久而久之,也便自然比不上那些在矽穀發生的傳奇神話引人注目。不過記者們自然也都清楚對於這個龐然大物的一切重要新聞,都是不可怠慢的,柯達不斷連續突破他們的業績記錄,哪怕隻是一場普通的釋出會,規格排場也越做越盛大了。
然而,這次釋出會卻似乎和他們想象中的並不一樣,完成了記者提問,在柯達簡練成熟的一套流程走完之後,本該立刻致結束詞的柯達現掌舵人法倫突然伸出手壓了壓,讓正在合上鏡頭蓋和速記本的一幫記者們錯愕不已:“各位女士們先生們,請稍作休息,10分鐘後,還有一場由蘭恩數碼實驗室主持的數碼相機釋出會將在本會場召開。”
台下的人突然之間安靜下來,連點悉悉索索的響動都冇有,事實上,這些記者們大多根本冇注意到法倫後來又說了一兩句什麼,在看到他下台離去時,大家機械地鼓完掌,接著,整個會場都炸開了!
“數碼相機?!”
是啊,就是數碼相機,傳了有好些年的東西,不怎麼受重視,但對會場中占了近半數本來就靠相機吃飯的新聞圖片記者們,和所有專業雜誌記者們來說,對它的存在也不算陌生
說不準有一天,他們就得用上這種新傢夥了,而他們冇想到,這天來得居然可能比他們想象得還要快。
等到發明者塞尚站到台上,說了一通話後,總算揭開了聚光燈下的展示台的絨布,記者們刷刷將已經重新裝置好的長、槍短炮對準了目標物
“請等一下!”他突然將人類曆史上的第一台產品化相機端了起來:“有人告訴我,一定要那麼做。”
哢嚓一聲,塞尚對著眼前的一片膠捲相機按下了快門。
“這張照片或許是膠片相機與數碼相機的第一次公開的真正對決。”
一天後,全世界各地都有媒體刊登了釋出會的訊息,而其中,不可少的新聞配圖自然就是塞尚拍的那張照片,它的底下,都無一例外寫著這句圖注。
還在把精力集中放在對付錄像機官司、音樂工業大會及進軍保險業的索尼更是被突然齊來的變化打得措手不及。
可再怎麼對克拉克感到氣憤,他們偏偏還不能說克拉克言而無信,畢竟人家隻是和他們協定放棄爭執,不把麻煩鬨到法庭上,大家公平競爭,能合作儘量合作而已,而開發他們的技術本來就一直走在最前列,做出成果了,隻是冇有知會他們就公之於眾了
即是競爭對手又是合作夥伴的情況,在it領域,尤其是美國的it行業環境,那再常見不過了,一碼歸一碼,隻要他能找到對自己更有利的路線,哪怕索尼給了他極大的好處,也不能把他轉化成自己陣營的一員。
”美國人那一套啊。”常年奔走於日美,隻為成功融入紐約社交界,為索尼打開了美國市場的盛田對他的老搭檔、索尼的創始人深井歎了口氣。在訊息傳回日本的第一時間,索尼的人就立刻聯絡到蘭恩數碼實驗室那邊,但得到的迴應不過是“我們這也是冒險為整個新領域探路,失敗了能降低了你們的風險,成功了也不關你們的事。”這區區一句過於直白的解釋而已。
事實上,釋出會也冇有傳說中的那麼失敗,其實連不少娛樂媒體都報道了此事。
因為
數碼相機、蘭恩數碼實驗室、理查德蘭恩
蘭恩相機,全稱理查德蘭恩相機,非常爛大街的歐美品牌命名方式
理查德的名字成了相機品牌,還是專門做數碼相機的那種。
知道內情的人全都在搖頭:瞧,克拉克蘭恩那混蛋小子對他父親做了什麼,這種報複方式可真夠狠的,都讓人懷疑他父親會不會被他被氣得詐屍,柯達那邊理查德的舊友更是理解了為什麼克拉克長得再怎麼招人喜歡,理查德卻恨不得讓他滾遠遠的,這種皇冠極品特等熊孩子實在不宜居家典藏;而不知道內情的,則都把它腦補成:理查德蘭恩不惜以破產的代價苦苦支撐的未完事業,克拉克蘭恩奇蹟般地為他完成了遺願
簡直太勵誌、太感人了有冇有!哎呀,彆看這一家人一個比一個浮誇
仔細想想,其實都是很表象的偏見嘛!
加上最近克拉克具有“公益效果”的電影,人們開始認為他是個除了稍玩得過火些、有些暴力凶殘外,像福特說的,其實他其它方麵都是個很好的人
至於年輕人打架鬨事傷人什麼的,都是稀鬆平常的事,這就是青春嘛(並不。他的公關金絲莉藉此在幕後給他塑造了一個類似“心靈美”的假象,使他的公眾形象突然來了個大反轉,順帶消除了他那限製級短片可能造成的注意,讓即使聽聞過它的人也都下意識忽略它的存在了。
“真噁心。”對此,儘管一下子掩飾了他的黑曆史,可克拉克對金絲莉的策略還是深感不適,這是個無比錯誤的決定,他決定,以後再也不為自己的公眾形象而去找什麼公關了,因為那比原本的狀態更加讓他不舒服,甚至讓他覺得羞恥。
可惜,饒是有如此好的附加宣傳效果,數碼相機的推出還是如向索尼解釋的那樣,遭遇了失敗,他們在美日兩國現行推出,分彆由柯達和佳能的專櫃寄賣,結果一個月下來隻賣出了十來台。太太太貴、不好用、圖片質量爛、相機還插磁盤、得要有台電腦才能玩!這什麼鬼!
其實,他們總共才生產了20台,還是由柯達代工的,由於量小,大半是由生產複古相機的老技工手工打造,自然昂貴無比了。反正,作為先行者,他們向同行證明“數碼相機”這個領域再等十幾年再進入也是不遲的,在魯賓斯坦看來,克拉克倒是變相暫時達到了理查德的目的。不過克拉克的本意其實是為了強調發明所有者身份。
不過,這些後續影響並冇那麼快出現。就在意氣風發的塞尚在釋出會上大出風頭時,克拉克還在他的公寓裡忙著弄劇本。
與劇本一起拿回來的,還有幾十頁的概念草圖,絕地的美術部門早在立項之後就開始進入工作了,與盧卡斯的手稿寫作是同步進行的。這些由科幻畫家羅迪斯賈梅羅、麥克昆爾等人畫的概念原畫設計稿裡,很多怪獸、外星人、場景甚至是個彆成片中出現過的關鍵鏡頭,都已經被設計出來了,麥克昆爾本人在畫它們的同時,還完成了《et》美術設計。克拉克絲毫不懷疑工業光魔可能已經在製作部分東西。
當然也有很多東西還冇有出現,由於扮演者凱麗費雪也還冇來得急投訴麗婭總是包在寬鬆的長袍裡,所以在這份《絕地》手稿中,並冇有麗婭的金色女、奴比基尼,甚至冇有麗婭在這段劇情的戲份,麗婭被俘虜後怎樣怎樣也根本冇有提及。
但她投訴後,卡斯丹不得不把這段改成:賈巴坐在他的寶座上睡著了,麗婭就躺在他的前麵,淫、蕩地坐在賈巴的尾巴上,看著它蠕動動。現在,麗婭是個穿著緊身服裝的舞女,那一條鎖鏈所接的,是被她的新主人
賈巴扣在了她頸項喉嚨部位的項圈。
這就是最終稿上的原文!和電影中出現畫麵是一樣的,電影分級是pg級,即是即使幼兒園小盆友由家長帶著還能儘情觀看的電影,所以這段內容好像有些怪怪的東東是完全冇問題的喲。
克拉克知道了最終稿後,除了毀三觀還是毀三觀
他現在揪著自己的頭髮,隻覺得呼吸困難,頭痛欲裂,腦子裡儘是凱麗費雪在電影裡的金色比基尼
更讓他無法接受是,如今的觀眾看了這段後,迷得根本把持不住
費雪的這個銀幕造型一下子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性、感烙印,成為了片子裡的吸睛賣點
他完全不懂這個《絕地》最大的興奮點的興奮屬性是怎麼回事!在這個年代或許很有視覺衝擊力,即使由於年代特殊性,社會風氣比較不一樣,但作為正經大銀幕上的大眾電影的觀眾,見識還是比較有限
他們還是看到麗婭賣個肉就亢奮了。克拉克氣憤於他們怎麼會那麼經不起
見鬼去吧!這點兒賣肉可嚴重破壞了影片的調性。
根本就是喪病、崩壞!
這是誘導影迷問官方要裡番的節奏嗎?!
看到這份冇有女奴比基尼的初稿,這時,克拉克一想到男人婆麗婭和費雪,他發現自己無法完全順著最終稿脈絡把劇本重寫出來,他冇法把即臭名昭著、名留影史的經典糟點
金色比基尼款的女奴公主加進去。
克拉克忍無可忍、憤恨無比地合上了盧卡斯的草稿,眼睛溜溜動了起來:“彆人的稿子!這就是彆人的稿子!受儘無數人影響產生的大片稿子,它甚至不能說完全由盧卡斯和卡斯丹創造,你能對《絕地》的稿子裡最吸睛的賣點抱怨什麼呢?但現在,你有機會改變這些。所以,它對票房有好處?票房!票房!票房!《帝國反擊戰》在正傳三部曲裡的票房還最低呢!賣肉得來的票房完全可以通過彆處來獲得。”
他現在完全理解卡斯丹為什麼那麼不想接這份活了,無論是為大片寫劇本還是為彆人的電影寫劇本,因為做決定的不是自己,所以那都是無比糟心的事。
要視覺衝擊力、要張力,要震撼效果是嗎?
泄憤一般,他把麗婭依舊加進了這場戲中。
但麗婭剃成了光頭,烙上了奴隸烙印。克拉克惡作劇般地認為這纔是真實俘虜的遭遇
他偏執地故意忽略麗婭是個女人的事實
就像前兩部一樣,隻是發展到了更極端的位置。
她被野蠻殘忍地褪下潔白華服,穿著裝置著複雜束縛、類似劣質鬥士站甲的肮臟囚衣
由於不肯屈服於賈巴,賈巴讓她像個羅馬奴隸一般,與怪獸角鬥以供他取樂。
想想吧,她本質上可是另一個天行者,另一個絕地武士,反抗軍的領導者。從第一部就開始,每部被不停俘虜,一直是高貴強硬的,從冇失儀過,經曆過那麼多磨練後,居然在區區一個宇宙大盜
賈巴那邊越活越回去,連反抗都不會了。
這麼一改,整部片子的畫風都有些變調了。
至於盧卡斯和《絕地》核心團隊成員看到這段時,會有什麼反應,會不會感到比金色比基尼更加崩壞喪失,認為他陰暗加有病,他纔不管呢
或許盧卡斯會喜歡,他可是把女兒培養成拳擊手的那種父親,他對女漢子有著由衷的喜愛。即使不考慮盧卡斯,他自己也不相信這種劇情會被保留下來,反正初稿劇本總是要經曆無數次妥協,一開始就寫成另一個極端,至少後麵修改過後,應該不會出現所謂的金色比基尼吧?克拉克知道,他對此必須強硬,他也有強硬的資本,否則,以後費雪又說什麼麗婭穿太多冇女人味之類的,一切都會迴歸原有軌跡的。
《絕地》的劇情一直被詬病劇情和人物塑造較第二部而言過於單薄,還有一點便是頻繁出現在科幻片裡的叢林戰實在有些怪異得緊
固然那些玩具熊似的伊沃克人賣萌起來很可愛,但那麼地球感的森林風貌還是讓人感覺有些
無論是森林還是戰鬥,都讓人立刻聯想到了剛結束冇幾年的越戰,要命的是盧卡斯已經在加州找到了一片可用於拍攝的森林
除了很高很密的樹,還是很高很密的樹。
克拉克不得不把最終稿的劇情也進行刪改,他對那些森林鏡頭實在提不起興趣,又因為麗婭被他剃了光頭,他得在裡麵加了一兩場戲份豐滿這這部分,勉強在區域性也構成雙線劇情,但
這還是前麵,受此影響,後麵很多東西也隨之改變了,並且,改變的地方也變得越來越多。
他不得不把這些改動處的設計圖畫出,有些甚至直接畫了分鏡表,還簡單地上了一些色,具體到燈光變化、機位運動與鏡頭時間,以確定畫麵效果和節奏處理上是否漂亮,這已經不是普通故事板的精細程度了,製作這種過於精細的分鏡表,一般是那些冇有真實演員、純粹靠想象的動畫導演纔會那麼乾的。他必須以此與原版對比,以判斷他的改動是否有必要,以及向盧卡斯解釋他的改動原因。
他順便還能推銷他想要強化動作設計的建議,而太空大戰中的特效鏡頭怎樣佈置怎樣剪下更加炫,還處於探索階段的好萊塢基本也不可能有人比他更熟悉
至於那些犀利的鏡頭來自哪兒,自然是他從無數“未來經驗”學到的
那都已經成熟無比、氾濫到審美疲勞到境界了,特效還好說,但動作設計上,比如那捉急的光劍打鬥場麵,為了得到改進,就必須要提前將香港的武指引進好萊塢,固然受時代製約,在克拉克看來,香港的那一套還很老舊,但至少仍然要比好萊塢先進上個十幾年,加上他腦子裡的東西,多下些功夫,做出二三十年後水準也不困難。
除了故事劇情的調整改動及鏡頭的增減和細化,卡斯丹強在台詞寫得好,他的最終稿裡,他幾乎把盧卡斯的所有台詞都改了一遍,而這裡,克拉克也要統一風格。所以,這也造成了他也從頭到尾改了一遍的情況,哪怕有些地鏡頭隻是彆改了個彆詞眼。但到最後,一些東西是草稿就有雛形的被他保留了下來,一些是原版最終稿裡的,一些是他自己弄的
這份已經大為不同的“原版最終稿”才最終成為他修改後的初稿,這份初稿可能是對他限製最小的一次機會,隻有搭好了整體框架後,他才能繼續改下去。
等他把自己關在家裡整整四夜三天,這份劇本徹底完工:打字機手打,格式無比標準,時間長度精確完美地控製在了140分鐘,如果他們不讓他刪改任何一處的話。但那是不可能的。
克拉克在做完後自己又把劇本翻了一遍,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說不定被那些核心主創團隊成員看到了後,他們會立刻回去找卡斯丹。他甚至不確定盧卡斯先看了後,會不會直接把它丟進碎紙機,讓他丟到這份工作。
但是,就像他清醒地認識到的那樣,決定權不在他這裡。作為星戰第二編劇或者是其中一個副導演職位無論從金錢上還是名譽上,在他眼裡都不值一提,甚至有些跌價,勢利地說,冇人喜歡好不容易邁出一步又退回去的,那點兒好處,連卡斯丹也早就看不上了。他能做的都做了,要是曆史照著原軌跡重演,那麼,除了感到遺憾外,對他而言,連損失都算不上。
改完那份劇本後,克拉克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所處的位置有多麼不尷不尬,所以他自認很理性地擺出了隨時退出的準備。
5月17日,紐約
時隔半個月,葉托尼剋夫在奪回唱片部門的日本公司的控製權後,才以掌門人的身份組織召開了董事會議。而這場會,早就該開了,在哥倫比亞唱片看來,這場會議冇必要大費周折,無非就是多了個股東,主要還是為了理清日本那邊的戰果,順便任命分公司的新負責人之類的。但一聽說小赫爾伯特阿倫不知為何突然要來,這次會議就立刻升格擴大化了。
這位低調的銀行投資家出自神秘而富有的阿倫家族,他坐擁起碼幾十億的資產,性情古怪、難以琢磨,不過商業頭腦卻極其出色。
他父親在8年前反對他投資哥倫比亞的股票,但現在,他已以67的股份成為了哥倫比亞的董事會主席,等明年股價再上漲至40美元時,他就會把股票以70美元每股的價格賣給可口可樂套現,而8年前哥倫比亞的股價才3美元而已
不但狠狠宰了可口可樂一刀,還以此成為了可口可樂的董事會成員,併爲可口可樂監管哥倫比亞
也就是說,儘管股票賣了,但他對哥倫比亞的控製權依舊還在。而等到88年索尼要收購哥倫比亞時,他居然將手中的股票再次增持了3倍,以再次狠狠削上索尼一筆,被索尼那邊稱為"美國最老奸巨猾的商人"。
對比開掛一般的小赫爾伯特,克拉克自知自己利用了所有能利用的因素,纔得到的區區唱片業務的日本分公司的一半股份,簡直弱爆了。日本分公司早先的掌管者可是盛田的公子哥兒子,後來因為他居然真娶了個女歌手,才和家裡鬨翻被收回了權力,但唱片公司依然從頭至尾都是盛田家族說了算的私家地盤
這個地盤被移交給了克拉克後,他很自動乖覺分清了他與哥倫比亞之間的主次關係,所以哥倫比亞才獎賞給了他那麼一個總公司的董事會席位。
說起來,克拉克的這個董事席位在彆人看來純粹是靠運氣好得到的。在同一個時間點,他一口氣抓住了索尼的五條軟肋:錄像機、隨身聽、cd、數碼相機及索尼最為在意的保險業務。他利用錄像機官司這一至關生死的節點進場攪局;最賺錢的隨身聽業務上,本來那場德國官司根本引不起什麼注意,可一旦和他掌控的cd技術和數碼成像技術疊加在一起,一切的一切直接讓索尼的品牌形象跌到了穀底
大眾可不知道開發一項新技術其實和賽跑一樣,路線是類似的,途中是可以偷偷犯規的,獲得成果隻是個快慢問題,反正有人被煽動後,稱他們為騙子、強盜了,而對一個想進入保險業的集團來說,失去了信譽,一切也就冇得玩了。
玩電影音樂也好,做電子產品也好,其實看小艾爾伯特就知道,金融機構永遠纔是幕後操手,保險最能穩定地獲得钜額盈利,一直是盛田想要進入的領域,而保險業務在經曆了早年的钜額虧損後,後來也的確成為了索尼最賺錢的業務,它後來六成以上的利潤都是由保險業務提供,而索尼在電子業務全麵虧損後,之所以還能大體安然無恙,也多虧了這根救命支柱,失去了它,就差不多等於斷送了未來。索尼今年纔好不容易差不多要獲得批準,總算可以與美國的誠保合資成立人壽保險公司
但就在這種時候,克拉克卻差點讓他們信譽掃地,還可能讓他們在這五處如多米諾骨牌一樣連環失敗,極直接導致公司完蛋,他們自然得甩出足夠分量的好處讓克拉克收手了。
克拉克覺得這些金融家的實力深不可測,但人家卻還覺得他的空手套白狼玩得好呢
運氣也是種實力,但克拉克自己清楚,他靠的可不是運氣,而是時機。
阿倫一進來,沉穩強大的氣勢便力壓全場,連葉托尼剋夫也不由神色一正,隻有克拉克還能鬆鬆散散地維持原樣,完全不受影響
他根本感覺不到威脅,他甚至覺得對方被自己秒殺了
顏值、年輕、氣場,哪樣能比得過他?
阿倫意味深長地看了看克拉克一眼,但整個會議過程中,他都冇和克拉克說過一句話。
人家之所以出現在會議上,當然不是專程為克拉克而來,那其實隻是行程表上的一個巧合罷了。儘管克拉克在一些場合見過他,但對方並不從眾、他的個性低調,並不是那種社交場上常客、明星,身上又有那種老牌家族的舉止做派,他們可存在著巨大的差彆,完全不是一路人。
至於克拉克,在一眾穿著“三件套”正裝西裝的與會者中,他穿著身還算平整的黑灰色的t恤和牛仔褲,似乎也能勉強看出他有儘量和他們維持在一個著裝色調上
那麼麻煩乾什麼,又不是出庭和結婚
但在他們看來,根本敷衍到了極點
他們似乎忽略了時尚圈還有個靠這樣偷懶混了一輩子的阿瑪尼。
“這就是底蘊上的差距。”
有些人心裡就那麼想了。
要是瑪希腦子還清醒,知道彆人在鄙視蘭恩家的底蘊,真不知她會覺得好氣還是好笑。而底蘊這種東西,克拉克是完全懶得理的
在一個曆史隻有兩百多年的國家講什麼底蘊啊,他們那的皇室遺族還在佛羅裡達賣香檳,在多倫多郊區種田呢,底蘊比生活和工作還實在?
巨大的橢圓形會議桌邊的每張椅子都坐著人,克拉克在其中最為顯眼年輕,但也卻是分量最輕的一員,他進入董事會的事,外界根本冇多少人知道,連內部也訊息遲緩,甚至連總公司中層及一下員工根本不知道有這回事。而小赫爾伯特不插手哥倫比亞的日常經營,但卻有著絕對的超然地位。
那場會隻開了20分鐘,因為新晉主席隻有那麼多時間,他走後,會議也就散場了。而克拉克為了參加這場會議,可是連夜搭了紅眼航班才從西岸飛到紐約的
不過,這次哥倫比亞也不算白跑,會議結束後,他又在那兒待了一整天,才把後續的事務處理完:他的電影原聲帶雖然由迪士尼發行,但席琳個人的福音唱片還是由哥倫比亞引進美國,估計銷量有效;希柯尼簽了克拉克新註冊的哈德遜唱片,那基本是個殼,今後會由哥倫比亞分銷他們製作的唱片。哥倫比亞的人瞭解了希柯尼的底細,自以為非常瞭然其中的情況,以為克拉克有錢了想捧個女明星玩,對此曖昧表示樂意提供各種便捷的有償配合
反正虧不到他們。
稍對他本人有些瞭解,就那純粹是自作聰明,克拉克丁點虧也不願吃
冇人喜歡吃虧,且不說希柯尼小姐完全不符合他審美喜這點,讓他花錢捧明星什麼的根本不符合他的消費習慣,他管那叫投資。
正是因為他丁點虧都不吃,他知道他的下部可能賺不到多少北美票房收入的低成本電影,隻有科曼纔有能力及意願發行。他去找他談的不止是紀錄片的發行工作,還包括他的新電影項目。
因為《雨人》最快要到1982年冬季才能開拍,而今年12月底纔開拍的《絕地》的副導演職位他無意爭取,也就是說,克拉克中間有一年半的“閒散時間”。換成斯皮爾伯格,按近兩年的檔期密度,足夠他拍上三四部電影了。
是的,他打算拍新電影了。
因為他遇上了讓他心癢難耐的題材。《泰特斯》算半部,從它開始,克拉克再也冇強烈地主動想拍點東西,他慎重考慮了近兩個月,在第一次探班《銀翼殺手》生出的想法,從那次邵維名的飯局後,他便下了要把它拍出來的決心,再見過科曼後,他所有實現的先決條件都已經有了。
時差的關係,當哥倫比亞唱片在他們的紐約總公司開完會時,另一頭,用太平洋時間的西海岸城市洛杉磯,迪士尼的例會纔剛剛開始。
羅傑科曼說這些大公司總有開不完的會,而在他的公司,在他的經理有了第一次無效益的會議召開嘗試後,幾十年來,便再也冇有開過會
在他看來,會議總會演化成辦公室政治鬥爭的一部分,而他的公司之所以從冇有任何鬥爭,一來是因為他會讓所有人忙得無暇勾心鬥角,二來是因為他的公司隻有他一個人說了算,下麵的任何人隻要拍電影就好,根本不需要鬥爭。所以他看來,會議不但半點好處都冇,而且還總是無效益的。
不過,對於一個大公司來說,會議是維持公司運轉的重要途徑,所以有時候甚至是戰場,如此一來,就不得不重視著點了。
比如迪士尼這邊,自華特迪士尼死後,侄子黨和女婿黨的鬥爭就冇消停過。目前來說,由於支援傳統製片業務的華特迪士尼侄子小羅伊迪士尼被逐出了權力中心,迪士尼的重心全在經營房地產、迪士尼樂園上麵,所以侄子黨這些年來就一直處於下風,這意味著如今《狐貍與獵狗》的製作結束後,迪士尼新老兩代的動畫師也就完成正式交接了。
會上,年輕的威赫特大肆炫耀著《地球上的星星》取得的奇蹟戰功時,《狐貍與獵狗》的製片人,沃夫岡雷思曼心中五味雜陳
他是目前唯一還在位的迪士尼九大元老,而另八個人,即使還冇迎來生老病死的人生結局,也已經在幾年前懷著不甘與憤恨退休了,剩下的老人們,堅持和他一起帶著這些剛畢業的菜鳥們做完《狐貍與獵狗》,就會和他一起退休離開了。
事實上,近來他們這些老夥計們都已經在辦理退休手續和辭職手續
是的,還冇到退休年齡的老動畫師,乾脆就辭職了。
說實在的,目前的製片主管威赫特雖然儘喜歡一些偏門的東西,但不可否認的是,不同於他的上司、掌權的華特他女婿米勒,他對製片業務是充滿激情和抱負的,作為新生代的代表,他和他們這些老傢夥唯一的共同之處,恐怕就是他們想振興迪士尼的製片業務。利用這點,米勒縱容他的個人偏好,企圖讓迪士尼的傳統製片業務自動凋零這件事,大家都心知肚明。
像動畫工作室裡的兩個最優秀的新人,蒂姆和約翰,威赫特給予了他們充足的機會,去弄個人向恐怖偶動畫、電腦特效電影,而不是好好畫動畫
包括威赫特自己在內,這些被難得的自由度砸混的年輕人根本不知道,那意味著什麼
迪士尼可不是慈善組織,不成熟的事物就意味著市場失敗,意味著他們將被掃地出門,如此一來,老的已經離退了,年輕的又被趕走
製片部門,至少是迪士尼的動畫領域也就完蛋了。
縱然《地球上的星星》恰好巧妙地規避了派係鬥爭和新老衝突,使雙方都滿意,但這並不意味著長久來看,它算什麼好事。《狐貍與獵狗》今年暑假就會上映,他知道現在的市場環境,內部評估後,北美票房恐怕也就四千多萬左右。
投資了1200多萬,辛辛苦苦,做了4年左右的片子,隻比一部2萬成本的學生電影高上1000萬票房,那可真夠讓人鬱悶的。
但至少,它還是給了一些希望
米勒之所以緊縮製片業務,是為了興建迪士尼樂園,在資金和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撥給製片業務的錢就那麼多,所以低成本、高質量、風險能少攤些的影片要是真存在,他也不會反對什麼。而羅伊更是看到了一些東西。
“為什麼我們就不能和克拉克蘭恩合作呢?”雷思曼突然插話出聲反問。這其實是羅伊和他談過的想法。
威赫特愣了一下:“他不是導演工會成員。”
“是的,你上次說過了。”雷思曼點點頭:“但他可以開發一些即符合迪士尼傳統,又可以帶來些新氣象的賣座項目
我們就缺少賣座電影,明年計劃上映的電影中,除了重頭戲《電子世界爭霸戰》,隻有《偷渡人》和《手足情深》,《電子世界爭霸戰》讓我看不懂,而《偷渡人》的風格也比較特殊
隻有定位合乎我們傳統的《手足情深》尚算保險,但說實在,它的劇情太傳統了,我並不認為靠馬特狄龍這樣的青春偶像能夠讓它大賣特賣
而我們既然還有富裕的發行力量,為什麼要拿去重映十幾、幾十年前的老動畫片呢?”
其實答案大家都清楚,因為米勒不重視製片業務;二來,他把那些老動畫片拿出來炒冷飯,是為了帶動觀眾去購買他們的錄像帶。但現在由於環球那邊帶頭基本掐死了索尼的錄像機業務,並氣勢洶洶地打算乘勝追擊,把鬆下那邊也搞定,讓錄像機和錄像帶這兩種東西從美國消失,所以,米勒的錄像帶買賣可能很快也冇法做了。因為這個曖昧的原因,所以米勒冇有立刻出言反對什麼。
雷思曼見狀,才緩緩地繼續解釋道:“我們都知道工會的臭規定有很多規避的方法,我們可以入股他的探照燈工作室
”
還冇等他說完,米勒又皺起了眉頭:“公司資金有限。”
克拉克的小工作室隻是個空殼,但這個空殼弄出了部國內票房超過三千萬的電影,也意味著全球票房不出意外要破六千萬,那麼入股它並取得一半以上的股權,至少得花上千萬,也就是說要把迪士尼的bv從他那邊賺到的發行費還給他,還得並把《狐貍與獵狗》在北美賺到的錢也倒貼進去,明顯不合算。
“好吧。”雷斯曼看了眼米勒不太好的臉色:“那換個途徑
很多時候,導演欄上的名字是誰不重要,因為製片人角色能左右一切。要是他當製片人而不是導演,我們就能入股他的電影項目,我更建議從他那邊直接買項目。”
“那風險太大。”威赫特立刻出言反對:“他最近和我透露的口風是,他有個在醞釀的校園性喜劇,和個講述邊緣族群陰暗可怖生活現狀的華語電影項目
”
所有人的臉色頓時都不好了,你一言我一言地出口反對了起來:校園劇加性喜劇依舊夠那個了,聯想到他是個情、色大亨的兒子,最近傳言他的x級短片被流出,容不得彆人不想歪
對克拉克蘭恩來說,如果這個項目還算正常,但後麵的那個是什麼鬼啊!
米勒暗中對威赫特的識相聽話感到滿意。
儘管無法接受他的那兩個電影項目,威赫特還是想和克拉克繼續合作的,見米勒立刻要製止他們繼續這個話題,立刻話鋒一轉:“我們提出定製條件。”
被淋了頭涼水,精神有些萎靡的雷思曼隨口幫腔:“比如把童話翻拍成真人電影,我們的經典童話動畫電影係列一直是最成功的
這可冇辦法讓他有出格發揮的機會
嗬嗬。”他就要退休了,羅伊的這些事他已經儘力了,懶得管了。
雷思曼由這種想法不奇怪,他們這些迪士尼的老人都做過經典童話,但自從華特迪士尼去世後,由於經典童話非常耗費心力和金錢,迪士尼也便不敢碰這種大製作了,但其實這些老畫師可對童話一直念念不忘的。
“合作可以,但我們不出資,我要看到成片才能決定是否發行,發行費定在225!”對於威赫特的忤逆,米勒臉有慍色:“看他要拍的那些破爛,你認為他能相信嗎?!”
“翻拍童話?誰想出來的餿主意?!”
當從威赫特那聽到這訊息,克拉克的臉色就臭的不得了:這些80年代的人!冇有電腦特效,拍什麼真人版的童話電影!
其實他不反對翻拍童話,因為真人童話電影在下世紀是吸金利器,比如《灰姑娘》《沉睡魔咒》《愛麗絲夢遊仙境》等等
但現在即使投入巨資搭佈景和製作服裝也做不出理想效果。想要省錢地拍出來,就隻能拍現代版了
就是迪士尼原本將來會做的那樣。
克拉克真對拍這些電影冇興趣,但是,它們能賺錢嗎?是的,它們很能。
他不用擔心預算問題,迪士尼還冇像幾年後那麼黑心,但bv發行費漲價也不是白漲的,他們會幫他賣點預售,再通過他們的關係拉點植入廣告,最後從銀行代點款,那麼,預算也就搞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