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115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15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與秦念此言同時發生的,
是明朝三帝一起暴跌的民心。

未來如此慘烈,皇帝卻沉默以對不願改過。

“不把百姓當人看”。

這樣的皇帝,大明的百姓怎能不心生怨恨?

【朱元璋:朕沒有不將百姓當人看!朕此前之過皆因不明真相,
如今已然知錯,必然改之!】

秦念這話震驚的遠不隻是朱元璋。

各朝皇帝都覺無法置信。

既是不敢信後世竟有上千萬人被異族屠戮,也是不敢相信秦念居然在天幕之上公然鼓動百姓造反!

尤其此前話題涉及的皇帝,均覺後怕——

倘若他們不聽秦念之言,她豈不是也要鼓動本朝百姓行造反之舉?

正如秦念所說,各朝將亡之時皆為“暴秦”。

她完全可以藉此鼓動任何王朝的百姓造反!

明朝三帝的民心,在短短數言之間已然跌至下遊,儼然已有“舉世反明”的趨勢。

【秦念:先來說說畜生朱樉的作為。】

朱樉朱檀朱榑究竟做了什麼,《明史》和《明實錄》中都沒有相關記載。

好在朱元璋是個喜歡親自教育子嗣的皇帝——教育成果極其糟糕。

但他用於警示子嗣的“教學內容”卻有部分流傳至今。

【秦念:“擄走一百五十名七、八歲幼女,
又將七歲、八歲、九歲、十歲□□閹割一百五十五名”——朱元璋,
是朱樉這個畜生做的嗎?】

相關記載來自於《太祖皇帝欽錄》。

這也不是正史,
是晉王府編纂,用於收錄明太祖給晉王朱下達的諭旨、密令及口諭等檔案。

其中秦王朱樉做的諸多罪行,是明太祖用於警示其他子嗣。

雖然這不是正史,但在秦念看來,
它比被篡改多次的《明史》《明實錄》的可信度更高。

【朱元璋:……此事中,
被他所擄的是番人。】

縱然知道秦王有百般過錯,
朱元璋還是忍不住為其辯解。

那些是番人!

………

有這句話,秦念就知道朱元璋的劇本也認可《太祖皇帝欽錄》的記載。

她是故意省略“番人”,看朱元璋的扮演者會不會接話。

如她所設想的那樣,這個群裡就沒有史盲。

哪怕是《太祖皇帝欽錄》這樣不被列為正史的史書,朱元璋的扮演者也能立即接話。

既然是這樣,
秦念就不必用疑問句。

【朱元璋:你此前欲要將外族皆視為奴隸,
亦是華夷有彆。】

能夠看到天幕的番人皆怒視天幕。

明之三朝的民心繼續下跌。

皇帝曾說“如蒙古、色目,
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

如今看來,他們從未被真正接納。

大明的皇帝居然視他們的孩子可以被藩王如此施虐!

【秦念:朕欲以異族為奴,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最終目的是同化異族。朱樉所為,卻是以虐人為樂!豈非畜生哉?】

【朱元璋:……】

朱元璋無法反駁。

甚至不用天幕規則判定是否為謊言,民心就是最好的見證。

秦唸的民心不為之有半點動搖,就足見在她治下,其民皆認可其所言。

【秦念:“非法刑諸宮人。有割去舌者,有綁縛身體埋於深雪內凍死者,有綁於樹上餓殺者,有用火燒死者,老幼宮人見之,各憂性命難存”。】

【秦念:“連年著關內軍民人等收買金銀,軍民窘逼,無從措辦,致令將兒女典賣”。】

【秦念:“聽信元朝假廝兒王婆子教誘,眼淫邪之藥,於軍民之家搜取寡婦入宮,陸續作踐身死”——這些人,難道也是番人嗎?】

秦王府諸宮人,皆既恐又喜。

恐於秦王暴怒,殺他們以泄私憤。

喜於後世秦皇當著天下人質詢陛下,或許秦王很快就會被處置!

秦王藩地內被迫害的軍民也都在看著天幕,等待陛下的回答。

【朱元璋:朕已多次申斥於他,令他不得再行此暴虐之舉。】

隨著這句話的道出,各朝都看得到朱元璋的民心再度迎來暴跌。

已經低於始皇帝嬴政。

這還是群裡第一次出現有皇帝民心低於始皇帝的情況。

【秦念:朱重八,你也曾是平民!倘若當時的元朝皇子以割舌、凍死、餓殺、火燒等方式虐殺你的至親,逼迫你典賣兒女,你會覺得這個皇子被皇帝申斥之後,犯下的大罪就能一筆勾銷,繼續享受榮華富貴?】

其實朱樉的罪行遠不止這些,秦念隻是挑出最刺眼的部分。

【朱元璋:……】

【秦念:你是想繼續包庇這個畜生?那朕可就好好盤點,你朝究竟有多少文臣武將,是因你想給朱允炆這個廢物鋪路而被冤殺全族。】

【朱棣:父皇!秦王朱樉罪行累累,其罪當誅!】

朱棣不能讓秦念繼續說下去。

三朝民心都已跌至新的低點,倘若被冤殺的文臣武將皆叛,大明危矣!

他與朱允炆兩朝,那些臣子皆已被誅全族,或許不會如此嚴重。

但父皇一朝,民心過低、番邦異族離心、文臣武將反叛——

必是危如累卵!

………

朱元璋並不知道自己此後究竟冤殺了多少文臣武將。

但朱棣的驟然發聲,就是在警示他。

自鄱陽湖水戰之後,朱元璋就再也沒有受到過此等威脅。

然而此刻,他卻是即將要被迫殺子?

【朱元璋:他畢竟是朕的親子,秦皇,朕將其永禁於京師,令其不得再虐民,可好?】

朱元璋雙目赤紅。

他已經忘了上一次這般示弱,是多少年前的事情。

但朱樉是他的嫡子!

縱然是示弱,是哀求,他也想要留下朱樉的性命。

而且不止是朱樉,朱元璋清楚殺了第二子朱樉,第七子朱榑也難保其性命!

【秦念:三年後,朱樉就會被忍無可忍的大明百姓所殺。朱元璋,慣子如殺子,這些畜生是你慣出來的。】

“誰敢刺殺孤!是哪些賤民敢刺殺孤!”

朱樉並不愚笨,甚至還屢次出征得勝。

他看得出秦念是想讓他死,父皇雖欲包庇他,這秦念卻苦苦相逼!

驚恐之下,朱樉已經不敢往下想,隻敢就三年後的刺殺而怒。

秦王府諸宮人跪倒一片,此刻無人敢言。

府內的死寂,令朱樉從驚恐轉變為暴怒,抄起手邊之物儘數砸向宮人:

“是不是你們!是不是你們想要刺殺孤!”

【朱元璋:朕本以為親親相隱……是人之常情……朕、痛悔!】

慣子如殺子。

這五個字令朱元璋幾乎不能站立。

但推卸責任也是人之常情。

朱元璋此刻將恨意投向了儒家——是儒家之學教他親親相隱,教他庇護宗室!

………

各朝大儒皆覺不解。

明朝的開國皇帝慣子如此,卻怪罪於儒家的“親親相隱”?

【秦念:親親相隱,說得好聽。不過是宗族利益高於國家利益,以倫理之名行縱容犯罪之實。】

其實現代也有類似親親相隱的條例:

刑事訴訟法規定:“證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出庭作證的,人民法院可以強製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

司法實踐中,對於近親屬的窩藏包庇行為,量刑時往往會從輕處罰。

這是尊重人倫親情,不鼓勵包庇。

而在古代,包庇親屬犯罪不僅不算犯罪,反過來告發親屬那才叫犯罪。

這就是鼓勵親屬之間互相包庇。

比如《唐律疏議》記載:“諸告期親尊長、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雖得實,徒二年”,哪怕所告之事屬實,有期徒刑兩年。

甚至就算告發的是謀逆大罪,也隻是減罪一等:“其告事重者,減所告罪一等”,照樣算犯罪。

“諸告祖父母、父母者,絞”——子女狀告祖父母、父母,處以絞刑(有告發謀逆重罪、母親殺死父親、養父母殺害生父母等例外條款)。

就這種律法,說白了就是在縱容犯罪。

【秦念:儒家也彆狡辯孔子的親親相隱隻針對小罪,正是小罪被隱,才會釀成大罪,最終養出朱檀朱樉朱榑這三畜生!】

董仲舒怔然片刻,再度苦笑。

“宗族利益高於國家利益”。

“以倫理之名行縱容犯罪之實”。

“小罪被隱,才會釀成大罪”。

三句話,將親親相隱的弊端徹底揭露。

董仲舒甚至不敢以人倫為“親親相隱”辯護。

朱檀朱榑做了什麼尚且無從得知,而這朱樉所為,虐殺宮人、閹割□□、擄掠幼女、逼迫百姓典賣兒女……

難道明朝皇帝庇護出這樣的皇子,就是儒家所想要的人倫嗎?

“大義滅親”亦不能用於維護“親親相隱”。

正如秦念所言,正是因為親親相隱,才會釀成需要大義滅親的重罪。

………

各朝、甚至包括秦朝,都為“親親相隱”被駁斥而心驚。

就連大秦的律法,都有“子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告,勿聽”這樣明顯遵從親親相隱的條文!

“李斯,繼續修改律法。”

嬴政思忖片刻,就作出了決定。

“唯。”

李斯心中雖有萬般無奈,但陛下的詔令必須遵從。

他的無奈,在於因後世秦皇而起的政務實在是……

太多了。

【朱元璋:……非殺不可?】

朱元璋心知秦念之言,既是在否定儒家的親親相隱,也是在催促他儘快處置朱樉。

心如刀割之下,他再度詢問。

他甚至在奢望秦念給出第二個處置的辦法,隻要留朱樉性命,哪怕是流放邊境亦或永囚牢獄!

【秦念:你那病死的太子朱標,隻因他為朱樉求過情,到後世也是罵聲不絕。】

這話當然是秦念在胡說八道。

朱標如今的名聲其實相當好聽——儘管秦念不明白他的名聲為什麼這麼好聽。

《明史》中有這段記載:

“二十四年,以樉多過失,召還京師,令皇太子巡視關陝。太子還,為之解。明年命歸籓。”

將朱樉召回京師,或許隻是朱元璋礙於民怨不得不為。

或許朱標也隻是儘太子的職責,給皇帝搭個台階。

但史書既然記載是朱標從中調解,從而把朱樉放回藩地,放任朱樉繼續為禍一方。

那就彆怪秦念罵他了。

有秦念一人的罵聲,那也算得上“罵聲不絕”。

【朱元璋:此非標兒之過,是朕……】

次子的過錯甚至牽連到了長子。

標兒隻是從中調解,後世都罵聲不絕,可見朱樉的罪行已是天怒人怨。

他若再庇護朱樉,不僅民心思變,自己的聲名不存,社稷亦是危急。

朱元璋終於作出了決定。

【朱元璋:秦王朱樉,其罪當誅,朕……命你……自儘,以謝天下。】

“父皇……兒臣不想死!”

恐懼之下,朱樉連退數步:

“父皇定是權宜之計,這是權宜之計!”

然而痛恨他至極的宮人,太多了。

原本朱樉會死於三名老婦人在櫻桃煎內下毒。

而今日——

被砸得頭破血流的宮人擡起頭,目光凶狠。

秦王宮外,恨朱樉入骨的百姓也不在少數,甚至連秦王宮的護衛,也恨透了朱樉。

齊王朱榑癱倒在地。

他清楚自己在劫難逃。

連孝慈高皇後之子朱樉都被賜死,父皇又怎麼會保他?

【秦念:再說說朱檀這個畜生。】

【朱元璋:他已經死了!又何必提他?】

被迫命朱樉自儘,朱元璋心如刀割。

如今秦念卻還不放過他的子嗣,連兩年前就已經死去的兒子都不放過!

【秦念:你朝喜歡隱史,關於朱檀所為的正史記載,居然隻有“餌金石藥,毒發傷目。帝惡之。二十二年薨,諡曰荒”這麼一行字,朕當然得將這個畜生的罪行公諸於眾。】

【朱元璋:……】

既然已經隱史,這秦念又如何——

朱元璋轉而又想到了秦唸的“考古”,她或是從誰的墳墓中挖出了朱檀的罪行記載。

【秦念:朱樉你都隻給了“湣”這種平諡,可這朱檀卻是“荒”這種惡諡,因為這個畜生擄掠軍戶家的幼童,還以閹割民間幼童為樂!】

依舊是《太祖皇帝欽錄》的記載:

“將民間十歲、七八歲將在宮中玩要日才方將出。閹為火者,怒及當境人民。此夫妻二人,死不可逃。又將軍家營裡小孩兒,拿人宮中,有放的,有不放的,嚇得軍家小孩兒見火者去,都藏在床下。”

將民間幼童帶入宮中,閹割後放出。

——有傳言朱檀閹割幼童是作煉丹藥引,但秦念沒有找到史實來源,可能是後人將“閹割幼童”和“餌金石藥”兩件事進行結合。

又擄掠軍戶家的小孩,有的會放出來,有的不放,嚇得軍戶家的小孩看到宦官就藏到床底下。

——不放出來的小孩,很有可能死在了宮裡。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