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132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32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秦念:猜測四: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早死。比如吃得多不運動過度肥胖,
吃方士用金石煉製的丹藥致使重金屬中毒,還有縱欲過度等。】

這些就屬於尋常死因,明朝之前多的是皇帝因此而亡,
沒有太多借題發揮的空間。

所以秦念也就把這三個問題都歸列為生活習慣不良。

【秦念:朱高熾。】

【朱高熾:……】

此時的朱高熾已有四十七歲。

他清楚既然自己被歸類為“早逝”,那就意味著剩餘的壽數不多。

【朱棣:高熾!朕早就說了你不該喜靜厭動!】

秦念在此時提及太子,顯然意指太子亦是早逝,且早逝的緣由與這三者相關。

朱棣一看體型,就知道太子的早逝是因為厭動。

縱然此時太子已有四十四歲,但朱棣認為太子倘若比自己壽命更短,那便是早逝!

【朱高熾:兒臣知錯。】

朱高熾眼眶泛紅。

他一直以為父皇不在意他,隻是喜愛瞻基才會保留他的太子之位。

可如今卻發現,原來父皇亦在意他。

【朱棣:朱瞻基,
朕命你監查你父逐漸減少進食,
每日讓他步行兩個時辰!】

【秦念:假如體重基數過大,
需先節食減肥到兩百斤左右,再逐漸提升步行時間。】

【朱棣:謝秦皇相告。】

【朱高熾:……】

朱高熾感到絕望。

先節食減肥,再步行兩個時辰?

未來彷彿已經沒有盼頭。

而他的太子朱瞻基已是滿臉嚴肅:“孫兒遵旨!”

他不想過早失去父皇。

朱高熾:“……”

其實現在的他是皇帝,日後能以各種理由偷懶。

真正倒黴的是皇太子時期的朱高熾,
皇孫朱瞻基必然會不折不扣地執行父皇的命令。

【秦念:明帝早逝的猜測這就說的差不多了。朱棣,
你朝的史書充斥著各種偽史,
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朱棣:朕會立即讓史官修正史書。】

朱棣沒作半點狡辯,當即就承諾修正史書。

現在他纔是父皇認定的太子。

他就是正統,完全沒必要再修史。

………

朱元璋斜睨老四一眼。

他此前還以為秦念無法確定明史的真偽,必是史官與文官沆瀣一氣。

結果竟是從老四就開始篡改史書?

至於為何篡改,朱元璋也猜得出緣由。

必是這“明成祖”篡位登基,
欲要定自己為正統,
故而篡改史書。

【秦念:雖然你認錯得很迅速,
但朕不得不讓你在天幕辟謠——畢竟本朝百姓看到的明史,可都是被你篡改過的內容。】

【朱棣:……】

想到自己都改了些什麼,朱棣額上已然沁出冷汗。

秦念當真要將他改過的史書內容都說出來?

【秦念:永樂十九年,《明太祖實錄》都被你篡改三回了吧?】

朱允炆在建文元年就已經在修《明太祖實錄》,建文三年十二月就修成。

朱棣在建文四年篡位後重修。

修完還不滿意,永樂九年再次增修,永樂十六年又修一遍。

【朱棣:……是。】

【朱元璋:老四,你都改了些什麼?】

被朱元璋盯了片刻的太子朱棣隻得認錯。

哪怕這事他還沒乾。

他也猜得到這是篡位登基後心虛之下做出的事情。

【朱棣:一些與“靖難”相關的事情。】

【朱元璋:都是篡位,你大可以與唐太宗一般,何必如此自誤!】

理解“靖難”的詞意之後,朱元璋沒好氣地說道。

身為皇帝,老四這般改史,必然使得後世明帝效仿於他。

唐太宗未曾改史,他是各朝都認可的“太宗”。

而老四行改史之事,不僅徒勞無功,後世秦皇亦知他是造反篡位。

還將自身改成了“明成祖”,甚至還出現“燕明”之說!

【朱棣:兒臣知錯。】

【李世民:……】

李世民隻覺無奈。

朱元璋此言也顯然是認可他未曾篡改玄武門之變。

但他實在不想被反複提及此事。

【秦念:你能知錯?你那可是將建文四年改成洪武三十五年,強行給朱重八續命四年。】

關於朱允炆一朝的曆史事件,秦念也去問了甲方,確定“靖難”相關的曆史事件在朱棣話題都能說。

也對,朱允炆重要的曆史事件幾乎都和朱棣有關。

哪怕是削其他藩王,那也是朱棣造反的直接導火索。

【朱元璋:???】

【朱允炆:……】

十日前話題結束後,之前五次的話題全部現於天幕。

朱允炆無法再狡辯天幕是妖法。

事實上他已經詔令各地將士止戰,隻待朱棣帶兵入京就會行禪讓之舉。

反對此事的文官不少,但絕大多數武將都保持緘默。

禪讓,是朱允炆的不得已而為之——他的民心已經跌得比始皇帝還低,是群成員中民心最低之人。

皇祖父改立朱棣為太子,他甚至已經不再是正統。

朱允炆究竟還是有些不甘,才沒有像唐睿宗李旦那般直接於天幕禪讓。

從先前的六個話題,朱允炆推測出接下來的三個話題中就有朱棣。

若朱棣也民心儘失……

然而“洪武三十五年”這種篡改史書之事都為天幕所透露,朱棣的民心卻是……

上升?

【朱棣:兒臣錯了,這就讓史官改回去!】

朱棣迅速認錯,但他說話的速度還是慢了一拍,以至於這句話現於天幕之時竟像是在向朱允炆認錯。

但現在朱棣已經顧不得這種小事,令他無地自容的是——

民心的上漲。

一時間,朱棣突然想起了南越使者一事上,漢武帝民心的上升。

華夏的百姓……

真是古今如一!

………

而朱棣這句“讓史官改回去”,則讓各朝儒家史官同樣無地自容。

他們本該指責朱棣改史。

可他們已經沒有資格出言指責。

甚至明朝的史官,也應該是出身儒家。

如此“配合”君王改史,又何嘗不是儒家史官之過?

………

李隆基嘴角抽了抽。

他不過是改了太平公主的部分史實,哪裡比得上朱棣這般施為。

可秦念對朱棣的指責可比罵他時柔和得多。

【秦念:經過你的不懈改史,現在後世對你的態度是——】

【秦念:朱棣,你的生母究竟是誰?】

【朱棣:???】

朱棣極為不解——

秦念為何要問他此事?

他雖然改史,但他沒有更改自己的身世!

【秦念:你要知道,正史不夠正的時候,野史就會足夠野。】

【朱棣:朕高皇後第四子也!】

朱棣心中大震。

他隱約猜到了改史帶來的後果。

可若是這般後果,那也太過嚴重了!

【秦念:一種說法是你的生母為高麗貢女,你作為庶出為了給自己正名,故意篡改身世成馬皇後嫡子。】

這個說法來源於《南京太常寺誌》,由主管禮儀的機構太常寺所記載。

這書早就不存於世,但在《國史異考》、《三垣筆記》中有提及,根據孝陵享殿中牌位的分佈,說朱標、朱樉、朱為李淑妃所生,朱棣、朱橚為??妃所生。

也就是馬皇後的五個嫡子都不是她所生,全是抱養。

其實無論是《明史》還是《明實錄》,都記載馬皇後生五子。

明史被朱棣大改特改,秦念此前也不確定群裡是采信哪種說法。

不過朱棣已經說自己是馬皇後所生,顯然群裡采信的是正史。

秦念在這件事上也更願意相信正史的說法,因為朱棣的身世在當時應該不是秘密。

如果朱棣和其他兄弟都是被抱養,那朱允炆也不是馬皇後的親孫子。

朱標算嫡子,朱棣也得算嫡子,真沒必要改出身。

但這不妨礙她用野史迫害朱棣。

【朱棣:絕無此事!朕就是高皇後第四子!】

朱棣眼前一黑。

他終於明白正史不可信的時候,野史會野成什麼樣!

可他出生時父皇甚至還未稱吳王,怎會有什麼高麗貢女為妃嬪?

朱棣清楚後世為何會不顧這般事實——

恐怕正是因他改史之故,後世連他的生年都不信!

【朱元璋:老四,你這是自作自受。】

【朱棣:兒臣真的知錯了!】

【秦念:先彆急著知錯,朕還沒說完呢。在你的努力下,朱標、朱樉、朱、朱橚也都被認為不是馬皇後親子,全是她抱養的。】

朱元璋時期,朱、朱橚二人:“……”

四弟(四哥)改史,改得所有嫡親兄弟都被懷疑身世。

【朱元璋:朱!棣!】

若隻是朱棣被懷疑身世,朱元璋還能冷眼旁觀。

這就是老四自作孽。

可老四竟然還牽連所有嫡子!

朱元璋甚至能夠想象,若是沒有天幕為證,這般謠言必然難以澄清。

畢竟“正史不夠正”,後人根本不會相信被老四改過的正史!

【朱棣:朕必會將正史全部修正,不再行任何篡改之事!】

朱棣已經完全不敢看臣子及子嗣的神情。

這事比漢武帝讓漢使“奉旨偷情”更丟人!

【秦念:剛剛隻是一種說法,還有另一種說法:你其實是元帝的兒子,你的生母是元帝的妃子,你爹攻陷元大都後,她懷著孕被你爹納入後宮,三個月後生下你。】

秦念知道這純屬清人在《蒙古源流》對朱棣的抹黑。

這個元帝指的是元順帝,元大都陷落的時間是1368年,而朱棣出生於八年前。

當然還有更癲的說法,就是朱棣連自己的生年都改了。

但《蒙古源流》的原文是:

“朱洪武乃降旨曰:‘先時,我主天王,多曾惠愛我焉。而今此子,其所出也,當以德報德,可為吾子,汝等勿以為非也。’遂為己子矣。”

也就是朱元璋知道這是元順帝的兒子,但還是將朱棣視為嫡子。

應當沒人會信這種胡說八道。

秦念把這個說法拎出來,就是單純想要迫害朱棣。

作為皇帝扮演者,她這個做法也可以理解為“讓各朝的皇帝都不敢改史”。

【朱元璋:一派胡言!】

【劉徹:李世民都隻是被懷疑血統……】

劉徹的話沒說完,不過就算不說,彆人也猜得出來。

“陛下,明帝為後世帝王……”

衛青不知道自己是第多少次說這句話。

稍不注意,陛下就先於他的勸諫,已經於天幕出言。

他甚至懷疑陛下是故意說得那麼快,不給他阻攔的機會。

這次出言,似是故意牽連那位聲譽榜第三、民心榜第二的唐皇。

【李世民:朕是無妄之災。】

李世民也很無奈。

朱棣是改史導致後世不信正史,野史變得“足夠野”。

而他是被佛道之爭所牽連。

雖然佛道之爭,正是他再興佛道所致。

【朱元璋:朱棣,這就是你改史的後果!】

【朱棣:朕再也不會改史!朕的生母就是高皇後,絕非她人!】

各朝皇帝都心情複雜。

尤其是劉邦這樣真改過史的皇帝,隻得慶幸改動的部分不多,沒被後世認定“正史不夠正”。

這種野史實在是令人看著都頭皮發麻。

………

劉徹想到了與自己有關的野史。

還好他不改史,故而野史就隻是野史。

——雖然那不可信的野史導致他的“昵稱”很是難聽。

………

李隆基暗自鬆了口氣。

先前他還為秦念對朱棣的態度更好而不滿,如今看來更嚴重的改史果然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

這朱棣連身世都備受質疑。

………

朱棣現在就是後悔,極其後悔。

早知道野史會傳成這般,他還不如背著篡位的名聲!

反正百姓也不在乎皇帝是怎樣繼位。

他甚至不能阻止秦念繼續說改史的後果,畢竟秦念若是不說,她所在時期的百姓就很有可能更相信野史的記載。

【秦念:朱重八,你也先彆急著生氣,畢竟朱棣的操作現在還隻是牽連兄弟。】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