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33章
【朱元璋:……】
朱元璋有不祥的預感。
按秦念所言,
接下來老四還會牽連到他?
【秦念:為了彰顯自己是天命所歸,朱棣給自己編造異象:“光氣五色滿室,照映宮闥,
經日不散”。】
【朱棣:朕會儘快刪掉這些編造的內容。】
朱棣此刻真切體會到當初漢高祖劉邦的感受。
看史官呈上來的史書時,朱棣並不覺如此編造異象有什麼問題。
可當秦念將原文念誦於天幕之上,朱棣就覺得哪裡都不對勁。
——用後世的話來說,這叫公開處刑。
【秦念:但隻自己有異象怎麼行?朱重八,你猜朱棣都給你編了些什麼異象?】
秦念這次要迫害的物件是朱重八,當然不會因為朱棣的服軟就不再說下去。
【朱元璋:……朕不知。】
朱元璋雖然不知道也猜不出來,但看秦念這話,他就知道肯定不是什麼好異象。
至少在後世看來,絕非好事。
其實他也給自己編造了異象,
但秦念要提及的顯然不是自己編造的那部分。
被怒視的太子朱棣:“……”
朱棣心裡苦。
但他甚至不敢為自己狡辯。
【秦念:“吳元年十二月戊申,
上夢人以璧置於項,
既而項肉隱起微痛,疑其疾也。以藥傅之,無驗,後遂成骨隆然,
甚異”——這部分是你編的還是朱棣編的?】
秦念猜測朱元璋稱帝前的異象是朱棣編造。
《明太祖實錄》的開篇,
是朱母在懷孕時,
夢見道士取發光的白藥給她,她服下後第二天生明太祖,紅光滿室。
朱元璋小時候常常生病,有僧人撫頭頂,於是病癒。
神奇的是這段小時候的神異,
明太祖居然編得前後矛盾。
“後複疾,
仁祖念前夢之異,
欲俾從釋氏,不果”——後來朱元璋生病,朱父想起之前夢境的神異,想讓朱元璋信佛,沒成功。
問題是朱母夢見的是道士:“太後常夢一黃冠自西北來。”
朱母夢見道士給白藥,朱父想起這夢,決定讓朱元璋信佛?
還有道士預言朱父會大貴、紫衣人送病重的朱元璋到一座佛塔下後三日病癒、老儒推算朱元璋貴命——簡直就是一碗水端平。
已經湊齊儒釋道的神異,朱元璋沒理由新增“骨隆然”這種活著時容易被人拆穿的異象。
【朱元璋:老四,你編這種話作甚?!】
朱元璋也曾編造神異來佐證儒釋道皆認可自己是天命所歸。
但“骨隆然”這種異象,周身之人都能看穿。
最重要的是,秦念這時候顯然是欲要譏諷老四改史,以至於牽連自己。
朱元璋已經感到不妙。
【朱棣:兒臣知錯。】
朱棣總不能直說編造父皇立國前有“玉璧入項”的異象,是想要告訴臣民:
皇帝為天命所定。
如此一來,他登基的方式雖然不光彩,但他已然稱帝,那便也是天命所歸。
正如秦念所言:
“哪個造反的人不說自己纔是天命?”
【秦念:到了永樂十一年,朱棣給你立的《大明孝陵神功聖德碑》中進一步神化:“龍髯長鬱,然項上奇骨隱起至頂,威儀天表,望之如神。”】
【朱元璋:……】
朱元璋愈發覺得不對勁。
龍髯長鬱也就罷了,這“項上奇骨隱起至頂”怎麼越看越奇怪?
【朱棣:聖德碑朕也會修正!】
窘迫到極致,朱棣已經放棄思考。
但凡是秦念點出來的偽史,他完全不打算狡辯。
畢竟狡辯毫無意義,隻會讓天下臣民甚至各朝皇帝及臣民看更久的笑話。
隻盼秦念趕緊把偽史相關說完!
………
劉邦唏噓不已。
他是最能理解朱棣此刻心情的人。
畢竟當初秦念就把他編造的神異全部拿出來說了一遍。
好訊息是恒兒雖然也編造神異,但好歹沒編造外貌上的神異。
“難道秦念是已經挖出了朱元璋的屍骨,發現並無奇骨一事?”
劉邦此言,是因李世民話題時,秦念以朱元璋陵寢被水淹一事,迫使明朝皇帝承諾陵寢從簡。
如今已過去一個月,秦念應是已按照承諾,將朱元璋的屍骨妥善安葬。
【秦念:經過朱棣的努力神化,你朝百姓認為你應該長成他描述的那般神異,於是此後你的畫像變成了——】
【朱元璋:……】
秦念這刻意的停頓,讓朱元璋心知他的畫像一定出了大問題。
於是再次怒視太子。
朱棣:“……”
【秦念:鞋拔子臉。】
【朱元璋:???】
朱元璋並不知道什麼叫做“鞋拔子臉”。
這疑惑既是因為不知,也是心知這絕非好詞。
【劉徹:何謂鞋拔子臉?】
衛青繼續婉言相勸。
“朕未曾改史,有何不能言?”
政事相關也就罷了,劉徹確實得擔憂明朝的過錯與儒家有關,稍有不慎就會牽連自己。
但此時秦念說道的是朱棣為粉飾造反篡位而改史。
劉徹未曾改史,自是能理直氣壯予以嘲諷。
“陛下,明帝亦是後世皇帝,此前還詳談製造樓船之事。此時與之交惡,倘若再有事務需要詢問明帝,就難以得其詳解。”
衛青隻得再次提及樓船之事,寄望於陛下依舊會因此慎言。
“朱元璋朱棣所知,秦念亦知;他們不答,秦念自會作答。”
劉徹是領樓船之情,但他數次忍下譏諷朱祁鎮,已然償還此情。難道還要因為區區樓船,此後就隻能保持緘默不成?
衛青知陛下心意已決:“陛下聖明。”
確定陛下儼然是以譏諷其他皇帝為樂,衛青也隻得退而求其次:
後世皇帝中,就以那位秦皇最為促狹,隻要陛下不是與她爭執,他就無需再勸。
【秦念:就是整張臉非常狹長,下巴向前異常突出,比上顎長出一寸多,宛如一個鞋拔子——哦,也叫豬腰子臉。】
【劉徹:哈哈哈……】
發出笑聲的遠不隻是劉徹。
隻是其他皇帝多少都有了心理準備,沒有讓笑聲現於天際。
【朱元璋:朱!棣!!】
【朱棣:父皇麵如滿月,絕非這般模樣,乃是後世誤傳!】
太子朱棣深感絕望。
他知道父皇處置不了這個未來的朱棣,但能處置他。
朱元璋的確是怒火中燒。
老四篡位也就罷了,篡位之後改史卻反過來牽連他這個開國皇帝!
世間哪有這樣的道理?
【秦念:為了迎合明帝對太祖的神化,大明畫師們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大神化力度,比如說把劉邦左股上的七十二黑子畫在你的臉上。】
有種說法,說是明太祖朱元璋現存的畫像中多為麵部圓潤、五官勻稱的形象,鞋拔子臉應是清人對明太祖的抹黑。
但嘉靖年間進士的官員張瀚《鬆窗夢語》中有這麼一段:
“太祖之容,眉秀目炬,鼻直唇長,麵如滿月,須不盈尺,與民間所傳奇異之象大不類。”
這就足以說明在明時,明太祖在民間就已經“變了模樣”。
也有人覺得鞋拔子臉是朱元璋的審美。
根據成化年間進士陸容《菽園雜記》的記載,是朱元璋不喜歡寫實風,隻嘉獎了“稍於形似之外,加穆穆之容以進”的畫工,並將這幅畫“傳數本以賜諸王”。
但朱元璋喜歡的是“加穆穆之容”,也就是更加端莊嚴肅,且需要“稍於形似”。
張瀚在武英殿看到的明太祖畫像也是“麵如滿月”,顯然朱元璋並不喜歡鞋拔子臉。
【劉邦:噗嗤……】
劉邦本是不欲公然嘲笑後世帝王。
但秦念這話讓他實在是沒忍住,甚至沒能做到掩飾笑聲。
一張鞋拔子臉上有著七十二顆黑子……
這臉還能看嗎?
【朱元璋:朱棣!朕無需你再澄清朕的長相,這七十二黑子不如點在你的臉上!!】
【朱棣:兒臣真的知錯了!】
朱棣已經不知道自己認錯了多少次,也不知道之後還要認錯多少次。
早知改史的後果如此嚴重,他絕對不會行這般之舉!
他改史的目的是美化自己的名聲。
可如今看來,改史的結果卻是讓他聲名狼藉,甚至連帶父母兄弟一起被野史編排。
【秦念:因為著名的“洪武三十五年”事件,還有野史稱你沒有死在洪武三十一年,而是被朱棣囚禁了四年,親自將皇位傳給了他。】
至於這個野史其實出自後世的某種文學,群裡的打工人們肯定都心知肚明。
秦念就是樂於迫害這位需要裝作不知情的朱元璋扮演者。
【朱元璋:……】
朱元璋沒有再在天幕上發怒。
他正在讓宦官取來馬鞭。
“父皇!法不刑尚未犯罪之人!”
朱棣連聲為自己辯解:“兒臣絕不會犯下此種大錯,錯在天幕上的朱棣,並非兒臣啊!!”
眾大臣皆不敢側目,也不敢表露出絲毫情緒。
陛下和太子,他們都得罪不起。
【朱棣:絕無此事!朕甚悔矣,是朕不知改史的後果竟然嚴重至此!】
朱棣悔不當初。
野史野到這種地步,朱棣已經不敢想父皇將是何等暴怒!
【秦念:這囚禁四年,加上你不斷在史書中編造大量“我愛我爹”“我爹愛我”的內容,於是衍生出了你和你爹存在不倫戀的野史。】
秦念初次看到網上這個說法時,那叫一個深受震撼。
這個說法不算普遍,秦念拿出來說,既是為了迫害朱元璋父子,也是為了將著名的溝子文學與朱棣的改史聯係到一起。
迫害得越狠,各朝劇本中皇帝改史的可能性就越低。
【朱元璋:?????】
【朱棣:這就是偽史!朕實不該改建文年號,父皇就是洪武三十一年崩!!!】
朱棣整個人都麻了。
他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因私憤改年號,卻會引出這般……野史!
編造的父子情,也隻是為了偽作父皇真正屬意的繼承人是自己。
怎麼到後世就傳成了這副模樣?!
………
“逆子!”
太子朱棣被他的老父親拎著馬鞭追得到處亂竄。
舜之事父,小杖則受,大杖則走。
朱棣清楚這段野史絕對會換來“大杖”,堅決不能受!
洪武朝的官員皆注視天幕,不敢分出半點眼神給這對尊貴的父子,更不敢露出肅穆之外的神情。
想想三族,自己絕不能神色異常!
………
“陛下!臣想起一事!”
衛青早已做好預案,一看到這“不倫戀”之說,就立即出言吸引陛下的注意力。
以免陛下在此時於天幕出言。
“何事?”
劉徹亦是心驚。
倘若沒有大將軍出言,他的“采”字就要脫口而出。
屆時秦念極有可能又提及邪說。
故而衛青隻是說出一件小事,劉徹也狀似認真考慮。
涉及這種內容的野史,他絕對不能參與其中!
【秦念:而這不倫戀又衍生出另一知名野史——溝子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