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134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134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溝子文學其實算不上野史,
隻能說是個梗。

出處在於2024年1月19日某乎使用者對問題“朱元璋為什麼保留他做過乞丐的曆史”的回答。

秦念初見溝子文學時,甚至都不是這個回答。

因為這個梗在極短的時間裡,就從那一個回答發展成了“知名文學”。

曆史圈無數皇帝以及不是皇帝的名人慘遭毒手。

不過所有人都知道溝子文學純屬惡搞,
秦唸的目的也隻是強化改史的後果。

隻需要委屈群裡的明太祖就行,不用牽連他人。

【朱元璋:……】

朱元璋終究是老了,沒能追上這個逆子。

看著天幕上的“溝子”之說,朱元璋臉色驟變。

因為他“理解”這個詞的含義居然是……

【秦念:就是說你在那個老百姓都吃不飽的年代,卻能乞討三年養活自己,是因為……賣溝子。】

【劉邦:嘶……】

【劉徹:哈哈哈哈哈!】

【趙匡胤:咳咳……】

【武曌:……知名野史?】

武曌這聲意味深長的“知名野史”,當然是故意為之。

她沒忘記朱元璋故意說出她曾是太宗皇帝的妃嬪,以及豢養麵首之事。

雖然秦念也沒幫她瞞著,但武曌知道秦念隻是促狹,
而朱元璋則是滿懷惡意。

如今朱元璋因朱棣改史被編造這般偽史,
武曌當然要回報一二。

………

李世民突然覺得後世針對自己的虎狼之詞算不得什麼。

自家不會再發生的倫理問題,
相比朱元璋的野史,那也不算事。

但李世民還是三緘其口。

在這種話題,他不希望任何人注意到自己。

【朱元璋:朱!棣!!!!】

朱元璋已經要被氣瘋了!

他怎麼也沒想到,朱棣的改史,
受害最深者竟然是自己!

太子朱棣又竄出數丈開外,
確保父皇不能在暴怒之中拿鞭子抽到他。

此刻父皇動手,
必是沒輕沒重!

【朱棣:這野史是假的!皆是朕改史之過,後世之人,不應謠傳偽史!!!】

朱棣是真真切切知道錯了。

早知如此,他必然不會再更改史書哪怕一個字!

正史不夠正時,野史竟會發展至此!

【秦念:你朝改史改得朕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故而朕也無法阻止野史瘋傳。得你本人親自認證,
才能修正後世的史書。】

【朱棣:……】

朱棣沉痛地閉了閉眼。

他甚至不能讓秦念彆說了。

本朝的史書,
他還能直接讓史官改回來。

但後世的史書,真就隻能通過天幕進行修正。

從秦念談及明帝早逝的猜測來看,她確實難辨明史真假。

連她這般博學之人都難辨真偽,後世的百姓就更容易相信野史與偽史。

朱棣清楚現在的窘迫,都是他改史之下的自作自受。

………

朱元璋看到竄出老遠的朱棣,知道自己確實老了,追不上這個逆子。

於是停下腳步,在太子難掩喜色時冷聲道:

“來人,拿下太子!”

朱棣:“……”

終究是在劫難逃。

但這些事真不是他乾的!他也不會做!

他都已經被立為太子,又何必改史?

朱棣暗自抱怨之時,又想到若非“明成祖朱棣”位列聲譽榜前九,自己也不會被立為太子。

這難道是承其利,就必承其害嗎?

【秦念:比如你那集偽史之大成的《奉天靖難記》——朱允炆,作為當事人,你也可以積極出言辟謠。】

《明實錄》中許多內容與《奉天靖難記》相仿,秦念也不知道朱棣是先篡改前者再讓人寫出後者,還是後者書成後再要求史官照著改前者。

相比起來,前者的改史力度比後者略遜一籌。

所以秦念拿後者說事。

【朱棣:……】

從未有一刻像現在這樣,朱棣希望《奉天靖難記》這本書就此消失於世上。

史上有那麼多史書遺失,為何就不能多這一本?

偏偏就流傳到了秦念時期!

【朱允炆:?】

驟然被提及,朱允炆第一反應自然是茫然。

但仔細看——

《奉天靖難記》。

朱允炆嘴角抽了抽。

他已經決定依照皇祖父的詔令禪讓於朱棣。

有皇祖父的詔令,此番禪讓之後,朱棣也應會善待於他。

——既然朱棣纔是皇祖父親口定論的太子,那麼自己對他就已無威脅。

這辟謠之事,他還是保持沉默為佳。

【秦念:因為太子朱標多次行為失道忤逆朱元璋,朱元璋就責備他。朱標對他有怨言,就在宮中行詛咒之事,還招募了三千私兵。朱元璋想要改立你為太子,朱標得知後派人日夜監視朱元璋?】

【朱元璋:並無此事。】

看著被擒下的朱棣,朱元璋竟是被氣笑了。

“兒臣絕無此意!這、這就是那個朱棣欲定自己為正統,才會編造此言!”

朱棣連聲認錯!

然後捱了一頓抽。

從挨抽的力道,朱棣感覺得到父皇留了手。

——朱元璋不可能真對太子下重手。

但朱棣還是哭天喊地不斷求饒。

有著豐富的挨抽經驗,朱棣清楚自己要是一聲不吭,父皇必然怒火難消。

【朱棣:天幕出現之前,父皇並沒有改立朕為太子之意,相關內容皆係朕所偽造!】

朱棣不僅承認秦念所說的是偽史,連帶著相關的所有內容也一起否定。

他可太清楚自己都編了些什麼偽史。

一並否定的目的,就是希望秦念不要再提及相關內容。

然而秦念並沒有顧及他的想法。

………

秦念不僅不會顧及朱棣的想法,甚至認為朱棣的扮演者在配合她討論這部分內容。

迫害朱棣的同時還能迫害朱允炆和朱元璋。

這叫一舉三得。

【秦念:都是偽造?所以朱元璋重病時要召你回京改立你為太子,你都已經到了淮安,朱允炆卻矯詔讓你返回藩地,也是假的?】

【朱允炆:……】

朱允炆早就猜到朱棣會編造此事。

果不其然。

但世事無常,因天幕之故,燕王朱棣竟然真被皇祖父改立為太子。

【朱棣:是!】

朱棣眼一閉心一橫,迅速承認。

早認早結束。

他現在隻求這個話題儘快說完。

秦念總不能拿他改過的史書說上兩個時辰!

【秦念:“矯詔令上歸國,太祖不之知。至是病革問左右曰:‘第四子來未?’無敢應者,凡三問,言不及他,逾時遂崩”——寫得這麼情真意切,居然是假的啊。】

【朱元璋:……】

【朱棣:……】

朱棣愈發絕望。

他知道現在還隻是開始——他在《奉天靖難記》裡編造的內容遠不止於此。

【秦念:既然朱重八就沒想換太子,那你大哥朱標豈不是很冤?書中記載他因朱重八偏愛你,對你產生猜忌,還經常拉著晉王朱一起誣告你。】

《奉天靖難記》這本偽史並不是一無是處。

秦念常在網上看到朱標有多麼友愛弟弟,說朱標要是活著,朱棣肯定不會想要造反。

可隻要看這本書裡朱棣是怎麼造朱標的謠,就知道朱棣對朱標並沒有多少敬重。

關於朱標友愛的物件,正史中明確記載的是“秦、周諸王”,有晉王朱,還有朱文正、李文忠及沐英這些人。

不包括朱棣。

當然,也有可能是朱棣沒犯過錯,不需要朱標替他求情,又或是朱棣把自己犯的錯都給刪了。

不過朱棣造朱標的謠,已足以作為“朱棣不服朱標”這種猜想的旁證。

………

朱:“……”

就很絕望。

不是絕望於自己被造謠,而是絕望於造謠他的老四是現在的太子,未來的“明成祖”。

他甚至知道老四為什麼造他的謠——

朱確實和大哥關係更好,當初他被人告發有異謀時,是大哥“為涕泣請”,父皇才赦免他。

自此以後他就改過自新,變得恭敬謹慎。

他既曾有異心,又與大哥關係極佳。

結果現在太子變成了老四!

——其實朱用不著絕望,洪武三十一年他就先於朱元璋離世。他要是活著,朱棣起事的難度必然陡增。

——《明史》記載:“帝念邊防甚,且欲諸子習兵事,諸王封並塞居者皆預軍務。而晉、燕二王,尤被重寄,數命將兵出塞及築城屯田。”

【朱棣:……大哥確實猜忌朕,但並無誣告之舉。】

秦念知道朱棣的扮演者為什麼採納“猜忌”這部分記載。

《奉天靖難記》中有一段藍玉對朱標所說的話:

“臣觀其在國,撫眾甚不煩擾,且得人心,眾謂有君人之度,恐此語一間於上,殿下之愛日衰。且臣竊聞望氣者言,燕地有天子氣,殿下宜審之。”

行文邏輯是朱標因藍玉的話開始猜疑朱棣。

當然,這段話一看就是朱棣在給自己臉上貼“得人心”“君人之度”“天子氣”之類的金。

由於朱元璋的兒子中帶兵能力最得他認可的就是朱棣和朱,秦念有理由懷疑朱標哭著為被告“有異謀”的朱求情,就是為了製衡朱棣。

所有合格的太子都會猜忌優秀的兄弟,尤其這個兄弟有藩地能帶兵,能夠威脅自己。

不猜忌的隻有傻白甜,而傻白甜絕對不是合格的太子。

【朱元璋:朕竟不知你與標兒不和。】

朱元璋歎道。

他若是提前知曉此事,在立朱允炆為皇太孫之後,就必然會設法處置這一隱患。

但朱元璋卻還得為此感到慶幸。

正是因為不知,才會讓老四有“靖難”的機會,掀起內亂篡位登基。

朱允炆和老四的差距太大了。

此時抽了太子一頓,朱元璋的怒氣也削減許多。

【秦念:正常,唐太宗也不知道兩兒子在私底下鬥得你死我活,朱棣可比李泰更會隱忍。】

【李世民:……是朕偏心之故,非承乾與青雀之過。】

又被提及。

涉及承乾和青雀,李世民隻能出言解釋。

【朱元璋:朕未曾偏愛老四甚於太子。】

【秦念:李泰屬於二鳳的偏心滋長了他的野心,但這位永樂大帝不一樣,他就是狼子野心。】

既然朱棣的扮演者承認“猜忌”屬實,秦念就知道按群裡的設定,朱棣就不是被朱允炆削藩逼得造反,而是早有反心。

秦念當然要配合朱棣的劇本。

《明史》記載,和尚姚廣孝被相者袁珙定論為“性必嗜殺,劉秉忠流也”,姚廣孝對此大喜。

“燕王與語甚合,請以從”,姚廣孝到北平住持慶壽寺之後,“出入府中跡甚密,時時屏人語”。

這時朱元璋還沒死,顯然朱棣不是因為削藩纔有反心。

明朝的人也不覺得“朱標不死,朱棣不反”,小說《二刻拍案驚奇》就寫朱棣之所以“語甚合”,是因為姚廣孝說要送他一頂白帽子。

白帽子王,就是皇。

【朱元璋:……】

朱元璋再次瞪眼。

這老四!

藏得挺深,他竟是半點都沒看出來。

按老四的說法,標兒早就猜忌他。

朱元璋曾經以為他的子嗣都非常友愛,才會覺得藩王能拱衛京師。

如今看來,完全就是老大老四藏得太深!

【朱棣:……】

“永樂大帝”,朱棣很喜歡這一稱呼。

但秦念是在這種情況下說出來,朱棣就隻能沉默。

朱棣改史就是想掩蓋“狼子野心”,塑造被迫靖難的形象。

假裝自己並不是想造反,隻是想靖難除掉皇帝身邊的奸臣。

是朱允炆**,在諸王及百官的再三請求下,自己纔不得不繼承大統。

結果後世是一點都沒信,直接認定他是狼子野心、篡位登基。

朱棣再度後悔不該改史——

百害而無一利!

【秦念:朱重八,可能就是因為你不偏愛朱棣,他才會努力編造你偏愛他的偽史,被後人戲稱“明太祖詐屍傳位明成祖”,堪稱教科書級彆的“越缺什麼越要強調什麼”。】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