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20章
【劉徹:可有其三?】
劉徹對秦念提出的改進之策都欣然接受。
秦念若是生於大漢,必然是不亞於霍光的“頂級文臣”。
不,秦念若是身為權貴豪富,或許會如霍光那般緘默不言。
皆為君王,他才會如此坦誠。
【秦念:其三就是均輸平準與鹽鐵官營的共同問題:官營壟斷的商品物劣價高,不便於民。】
【劉徹:何解?】
這個問題其實秦念從未想過。
她不是真需要治政的皇帝,隻是對曆史相當感興趣,又恰好記憶力極佳。
不過隻需要對照古今,倒也不難得出答案。
【秦念:官私共營,抓大放小。】
【秦念:平民所用之物,允許官私共營,輔以均輸平準穩定物價,多銷以取薄利;權貴豪富才會用到的物品,可禁止私營以富國庫。】
【劉徹:可。】
對策之間,劉徹的民心已然止落。
雖說與始皇帝相距不遠,但好歹是止跌了。
黔首們雖然能夠“理解”天幕上的文字,但許多字詞都會被歸入“不理解的事物”。
然而即便如此,隻需看懂秦念在說如何不傷民,陛下又多次出言附和,就足以讓他們重燃希冀。
或許“海內虛耗、戶口減半、盜賊四起”不會再發生?
………
秦念卻是挑眉。
這個“可”字可真刺眼。
這可不行。
【秦念:你的幣製改革最好立即轉交桑弘羊負責。就你跟張湯的經濟頭腦,加起來說超過十歲都算是誇你倆。】
四十萬一張的白鹿皮幣純屬敲詐勒索就先不提了。
劉徹為了改革幣製,建元一年就發行三銖錢,五年後宣告失敗,又重新鑄造四銖半兩錢,私鑄現象依舊非常嚴重。
到了元狩四年,劉徹就聽從張湯的建議,頒布了世界貨幣史上的奇葩:
白金三品。
這是三種麵值遠高於實際價值的貨幣。
由於很容易被私鑄盜鑄,劉徹還靈機一動頒布盜鑄者死的律法,以為這樣就可以高枕無憂。
可《資本論》中有句名言:有300%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著被絞首的危險。
而白金三品,是用銀和錫鑄造的。
其中龍幣重八兩值三千錢,馬幣重六兩值五百錢,龜幣重四兩值三百錢。
問題來了,漢武帝時期,白銀並不像黃金那樣本身具有貨幣屬性,隻是一種相對比較貴重的金屬物品。
且考古發現白金三品中含銀量還相當低。
這其中的利潤,就已經不是300%的問題了,很可能已經飆到千倍。
白金三品引發全民盜鑄潮,參與人數高達數十萬,劉徹不得不灰頭土臉地赦免這些人的罪行,畢竟怎麼也不可能因盜鑄處死數十萬人。
赦免令出來後,自首者更是達到百萬以上。
司馬遷還補了一刀:“然不能半自出,天下大氐無慮皆鑄金錢矣。”
也就是說哪怕有上百萬人自首,也不到盜鑄人數的一半,天下大概都在私鑄金錢。
這樣的全民犯罪潮,就是劉徹和張湯想出來的餿主意。
都已經到這種地步了,劉徹還死鴨子嘴硬扛了五年才廢除白金三品。
【劉徹:休得胡言!】
劉徹確實是故意以“可”字戲謔秦念。
他想過秦念會反擊,卻沒想到會是以這種他聞所未聞的方式。
“加起來說超過十歲都算是誇你倆”?
如果說的是白鹿皮幣,那不過是他要向王侯索要財物而已!
【秦念:胡言?你要不問問劉弗陵,你那引發全民盜鑄潮的白金三品,是正常的成年人能想出來的餿主意嗎?】
【劉弗陵:……】
劉弗陵再度歎氣。
為什麼每次都是點他,而不是找劉病已呢?
還有劉秀顯然也是漢家後世皇帝,為什麼就不找他?
至於桑弘羊……
此時已因謀逆被族誅。
但他確實是能臣,混亂的幣製因他而穩定下來。
【劉徹:……】
白金三品,確實是他和張湯商議將要發行的貨幣。
全民盜鑄潮?
……都是張湯的過錯!
不懂經濟還敢提議白金三品!
但白鹿皮幣未被秦念所譏,應該可以發行。
四十萬錢一張,百姓就算敢盜“鑄”也賣不出去。
被橫了一眼的張湯:“……”
他默預設罪。
桑弘羊有些茫然,他還不知道陛下和張湯商議的白金三品是什麼。
【劉徹:桑弘羊將如何改革幣製?】
劉徹強行跳過白金三品的話題,直接詢問桑弘羊的政績。
他完全不想聽秦念細說他跟張湯怎麼商議“餿主意”。
【秦念:禁止郡國與民間鑄錢,除了上林三官鑄造的三官五銖錢外皆不得流通,成功將快被你徹底搞崩的幣製穩定下來,並沿用後世數百年。】
秦念原本想精確到“七百餘年”。
考慮到可能違反規則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乾脆模糊處理。
………
五銖錢?
二十四銖為一兩,秦半兩為十二銖。
嬴政命少府試鑄五銖錢。
秦念對桑弘羊的誇讚,讓嬴政意識到五銖錢必有其特殊之處。
不妨試鑄觀之。
“除了上林三官鑄造的三官五銖錢外皆不得流通”——
這是將鑄幣權徹底收歸中央,且僅在一處地點進行鑄造?
………
劉徹時期,諸王侯隻能歎息。
連強賣的白鹿皮幣他們都不敢拒絕,陛下欲禁郡國鑄錢,他們同樣不敢有異議。
………
而劉邦劉啟時期,與群臣商議之後,都暫且放棄收回鑄幣權一事。
他們還無法像劉徹那般,將一張白鹿皮賣出四十萬。
【劉徹:桑弘羊既有如此才能,為何不能躋身頂級文臣?】
劉徹依舊不滿於隻有一個頂級文臣。
高祖都有蕭何張良兩人!
他聲譽比高祖還高,難道不應該多一些人才嗎?
就目前看來,他已經得知桑弘羊能改革好幣製、更有足以青史留名的均輸平準!
………
“因他謀逆不成反被族誅。”
武曌說道。
可惜這句話又被天幕所阻。
【秦念:如果均輸平準執行得當,也不用為了填補你製造的巨額財政缺口大力推行納粟拜爵,並且你不換太子,他或許可以算得上頂級文臣。】
這與換太子有何關聯?
劉據、劉弗陵。
劉徹很快就想到秦念此前所言:“要不是衛子夫的嫁妝足夠豐厚,你漢朝說不定早就亡了。”
如果不是霍光,大漢有亡國之危。
劉弗陵八歲,他不可能隻安排霍光一個托孤重臣。
桑弘羊既然能活到劉弗陵登基之後,他必然會是托孤重臣之一。
再聯係到“換太子”一詞,劉徹已然猜出其中關聯。
但看著“成功將快被你徹底搞崩的財政穩定下來”,劉徹隱藏好內心的殺意。
不換太子,或許桑弘羊就不會謀逆。
倘若更易太子……
屆時再處置桑弘羊也不遲。
【劉徹:納粟拜爵有何不妥?】
劉徹非常不滿秦念以此言指責於他。
商鞅變法時就有納粟拜爵之說,始皇帝亦曾下令“納粟千石,拜爵一級”!
【秦念:納粟拜爵、賣官鬻爵、以錢贖罪——你猜均輸平準為什麼會被執行成那樣?哪來的那麼多貪官汙吏?隻要貪汙的民脂民膏超過贖罪買官的錢,那就是穩賺不賠!】
【秦念:問出這種問題,朕隻能說難怪你能整出白金三品這種大活。】
【劉徹:……】
劉徹再次瞪了張湯一眼。
張湯:“……”
桑弘羊默默將“納粟拜爵”列為財政收入的不得已而為之。
若有其他辦法填補財政缺口,他必不會采用這種方式。
文臣最高的理想,就是青史留名。
他的才能已為陛下所見,現在他最想做的就是讓均輸平準成為青史留名的善政。
【秦念:先前你說想要複興百家?那恭喜你,有桑弘羊的存在,你不僅可以有複興百家的功績,治下還能新添一家:經濟學。】
漢武帝時期的征戰四方,國庫其實已經不止是空虛的問題。
秦念查閱史書時,不得不感慨劉徹真的是氣運之子。
除了著名的帝國雙璧,並不出名的桑弘羊就是世界意誌給親兒子開的另一大金手指。
可以說漢武帝後期搖搖欲墜但硬是沒塌的財政,就是桑弘羊撐起來的。
【劉徹:經濟學?】
先前秦念就拿“經濟頭腦”譏諷他與張湯。
天意使然,他可以“理解”詞意,劉徹知道這個詞指代的是財政相關。
財政亦可自成一家?
桑弘羊亦是不解。
他學究百家,自覺若是財政一道能算是學說,那也應是指管商之學、計然之道。
怎能算是他自成一家?
經濟學……是何物?
雖是不解,但若自成一家,桑弘羊怎麼也不可能拒絕這樣的誘惑。
這甚至勝過青史留名!
能自成一家者,不僅能青史留名,甚至其思想都有可能流傳後世,為後人所修學。
正如他修學百家之說那般!
隻是後世秦皇遲遲未能作答,桑弘羊知道這大約是秦皇之言為規則所阻。
惋歎之際,卻見天幕已現秦念之言。
【秦念:“富國非一道,富國何必用本農?無末業則本業何出。工不出,則農用乏;商不出,則寶貨絕”,僅以此言,桑弘羊就足以自成一家。】
秦念此前又去敲了甲方的窗。
這是桑弘羊在鹽鐵之議上提出的觀點。
也是華夏史上第一個明確提出不依靠農業也能夠富國的思想家。
但鹽鐵之議是在劉弗陵時期舉行的辯論,所以秦念找甲方詢問這話能不能說。
答案是可以。
秦念也覺得可以,畢竟甲方之前就說過規則二指的是“不提具體的人事物”。
這應該算思想。
但為了以防萬一,她還是去找甲方求個心安。
至於為什麼覺得桑弘羊自成一道,是因為計然管仲之道還侷限於物價,而桑弘羊的財政儼然已經有了現代經濟學的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