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35章
秦念倒不是被朱元璋影響。
而是朱元璋都提“入關”了,
顯然就是在拱火。
她身為始皇後人,不受影響說不過去,所以隻能扮演受到影響。
那就必須得把羹頡侯拿出來說事了。
………
劉信麵紅耳赤。
羹頡侯之名不僅傳遍漢室天下,
還流傳至後世,為後世秦皇道出。
【劉邦:改!朕這就給他改封為舒侯!】
秦念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不是因為覺得劉邦扮演的漢高祖不像漢高祖,而是太像了。
舒侯,聽著是比羹頡侯好聽得多。
但問題是羹頡侯的封地就在舒縣。
改名,還真就隻給改了個名。
簡直就是把“記仇”二字刻人設上了。
秦念沒有追問這個問題。
她的人設又跟劉信沒什麼關係,再深究就不像是報複劉邦入關。
………
劉信之母喜極而泣。
信不必再背負“羹頡侯”之名,其後代也不必再背負此名!
就算再有人提及此名,天下人也皆知此事錯不在她,而在劉邦!
【秦念:司馬遷,
你在《史記》上寫劉邦“常有大度”,
用“大度”這個詞來誇他,
你不會覺得心虛嗎?】
劉徹時期的司馬遷擦了擦額上的冷汗。
他還沒著書,怎知那時是怎麼想的。
若不計高祖與寡嫂之怨,高祖為人仁厚,經常施恩於他人,
這不就是大度嗎?
【劉邦:吾常有大度,
常有嘛。】
劉邦連忙辯解。
他若是不辯解,
豈不是往後的史官都會為了“不心虛”將他記載為度量狹小?
常有,那就是偶爾不大度,總的來說還是大度的嘛!
【秦念:《史記·高祖本紀》開篇還記載“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
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
遂產高祖”——是真的嗎?】
【劉邦:……】
劉邦早就知道秦念記仇,
但沒想到能如此記仇!
【秦念:還有什麼喝醉了的時候,旁人經常看到你身上有龍盤旋,對此感到奇怪?】
【劉邦:此言可以休矣!勿言之,勿言之!】
劉邦是真的不想再聽下去了!
他若是知道後世常用的話,就該知道此時的心情叫做“被公開處刑”。
【劉徹:……原來這些都是假的?】
【秦念:原來你居然覺得這是真的?】
【劉徹:……】
對於劉徹而言,比起秦念多次否定天意,這些纔是真能觸及他對天意的信任。
這些怎麼能是假的?!
【秦念:難怪那些胡巫術士騙你跟騙傻子似的。】
【劉徹:老父相呂後曰“夫人天下貴人”、“赤帝子斬白蛇”也全是假的?】
【劉邦:……】
【秦念:嘖,你怎麼什麼都敢信?】
劉邦無語凝噎。
他編造這些故事,不過是要證明自己的神異,也是定大漢為天命所歸的正統。
劉徹怎麼能信這種話?
【秦念:劉邦,看到了吧?編故事神話自己的結果,就是你的後代被騙子當傻子騙著玩。】
【秦念:原來巫蠱之禍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你啊,漢高祖。】
【劉邦:確為吾之過錯。】
劉邦倒是想狡辯。
但天幕禁止謊言,且巫蠱之禍的災禍曆曆在目,劉邦實在不忍此事再度發生。
秦念否定他編的那些故事後,劉邦發現自己的民心僅僅下跌數個名次。
原來天命之說,黔首並沒有那麼在意。
【劉徹:……】
劉徹的天塌了。
【劉徹:那阿母懷朕時的“夢日入懷”?】
【秦念:這就得問你娘了。不過朕猜這九成九是假的,剩下的一絲絲真實性源於巧合。】
【劉徹:……】
劉啟時期。
此時劉啟不能於天幕上發言,但天幕依舊可見。
麵對七歲徹兒震驚的目光,王娡欲言又止止言又欲。
想到巫蠱之禍,再想到徹兒的太子之位已然十分穩固,王娡閉著眼搖了搖頭。
她實在不忍看徹兒此時的表情。
【劉徹:你先前說“望氣者言長安獄中有天子氣”,不是已經得到驗證了嗎?】
由於王娡早已去世,盛年劉徹無法得到真相,於是還不死心。
【秦念:劉病已在長安獄的事又不是什麼秘密,這話很難編嗎?】
【劉徹:但此事為真!劉病已最終成為天子!】
秦念摸摸下巴。
這話還真不好反駁。
不過也不是不能反駁。
【秦念:望氣者編一千個謊言,其中九百九十九個失真的無人在意,剩下的那個巧合則會被載入史冊——這能作為望氣者可信的理由嗎?】
【劉徹:……】
【秦念:比如那些說黃河決堤不要去治理的望氣者與卜算者,這群雜碎全殺了都沒一個是冤枉的。】
【劉徹:張湯,去審查這些人,其究竟有無望氣之能。】
今日休沐,張湯正在學宮講學。
他的學生不多,儒家被後世秦皇所否後,太學中五十學子中,目前也隻有七人願意轉修法家。
見陛下有令,張湯連忙恭敬領命。
“汝等七人皆隨我去審案。”
隨著劉徹出言要審查這些人,他的民心也驟然上升。
黔首苦黃河泛濫十三年,當然也恨透了田蚡與這些望氣者與卜算者!
董仲舒苦笑。
他閉門修書十日,遠未修儘上古聖王之謬誤。
結果高祖的諸多神異、王太後的夢日入懷居然也都是假的。
史書中究竟還有多少謬誤?
【李世民:漢高祖於武負、王媼的酒肆留飲,則售酒數倍,故而兩人常免去其賒酒的債務,這也是假的嗎?】
武負、王媼就是說劉邦醉酒後有龍盤旋的人。
李世民亦信天命之說。
那些過於神異的他也不信,畢竟他亦有這類編造而出的“異象”。
但他覺得酒肆售酒數倍之事應為真。
畢竟這等小事,李世民認為隻有親身經曆者才會提及。
【劉邦:此事不假!】
劉徹等篤信天命的皇帝當即精神大振。
甚至包括嬴政。
【秦念:那是因為你交友甚廣,你在哪裡、哪裡就會聚集一堆狐朋狗友,武負王媼賣出去的酒能不變多嗎?】
在秦念看來,劉邦這就是活體廣告。
老闆給活體廣告免單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劉邦:咳。】
又被拆穿,劉邦隻能摸摸鼻子。
唉,這秦念怎麼什麼都知道。
想必也是常年混跡於市井之中。
篤信天命的皇帝們:“……”
連這種小事都不是天命,天命又會體現在何處?
【武曌:呂公相麵,就將親生女兒嫁給當時滿口大話的漢高祖,這又是何故?】
秦念正想給出回答,就想起祖龍不清楚這件事。
作為“始皇後人”,她應該先解釋原委。
【秦念:呂公和沛縣縣令是好友,為躲避仇家來沛縣安家。遷居宴上,蕭何是縣令的屬官,讓送禮不滿千錢的坐於堂下。】
當事人蕭何目不敢斜視。
劉邦見秦念刻意提及蕭何,就知道此事的真相也將公諸於眾。
唉,這武曌怎麼這麼不明事理。
那麼多神異之事都被秦念否定,這相麵一事顯然也不會為真,何必再問呢?
【秦念:劉邦一錢不出,卻口稱賀禮萬錢。蕭何說劉邦喜歡說大話,但呂公看到劉邦的臉就驚為天人,迎他入內。劉邦坐上座戲弄其他賓客,隨後呂公將女兒呂雉嫁給劉邦。】
這些話都出自史書記載,武曌知道秦念詳細解釋此事,應是說與始皇帝。
【秦念:此前沛縣縣令求娶呂雉,呂公不答應,卻主動將女兒嫁給劉邦。】
秦念曾言,蕭何是劉邦的好友。
嬴政看著這三段話,隱約猜到真相。
【秦念:劉邦,問題來了,你去赴宴,是一時興起還是有人相邀?比如……蕭何?】
【劉邦:秦皇,你如何猜測此事為假?】
劉邦當然知道秦念詳說“呂公相麵”,是說給始皇帝看。
可見後世史書的記載,正是他與蕭何商議後修改的內容。
既然如此,秦念又是如何發現其中端倪?
【秦念:呂公與人結仇,搬家是為了得到沛縣縣令的庇護,那大概率已有結親的默契。】
這段話純屬秦念個人依據史實作出的推測。
會不會被劉邦的扮演者采用,秦念也不確定,於是加上“大概率”一詞看情況。
………
呂雉冷下臉。
【劉邦:此言差矣,若已有默契,呂公又怎麼會毀沛縣縣令之約?他可是來前尋求庇護,怎會得罪縣令?】
劉邦耍了個心眼。
天幕禁止謊言,他以反問避開規則限製,就可以讓後世人誤以為此事是假。
這是先前以蕭何之事試探出的規則缺漏。
………
秦念點點頭。
劉邦既然這麼回答,那就是“認可”她的猜測。
這個猜測就變成了劉邦劇本裡的設定。
【秦念:拒絕沛縣縣令的求娶,卻將女兒嫁給年紀大、多大言、少成事、甚至還有私生子的你,這不也是對縣令的羞辱嗎?】
【劉邦:或是呂公真有相人之能?】
【秦念:彆用疑問句。】
秦唸作為鑽規則漏洞的老手,一眼就看出老流氓在乾什麼。
這既然是一個走科學觀的扮演群,相麵之說肯定是假。
【劉邦:……】
劉邦無奈。
果然,他發現的規則缺漏,秦念也沒有忽略。
………
劉徹再度震驚。
呂公相人也是假的?
怎會如此?!
難道就沒有一件神異事件為真嗎?
【秦念:呂公入沛縣是為了取得庇護,當他發現泗水亭長這條地頭蛇遠比沛縣縣令更有權勢時,當然會在蕭何的勸說下,將女兒嫁給你。】
【劉邦:亭長的權勢高於縣令?這又從何說起?】
劉邦還是忍不住狡辯。
為了始皇帝時期的自己與三族。
【秦念:陳勝吳廣起義,許多郡縣的官員都被民眾殺死,沛縣縣令恐懼被殺,意欲隨之而反。】
【秦念:可他卻忌憚你,調你的連襟樊噲出城找你,隨後就閉門想殺掉蕭何曹參——他一個縣令為什麼要忌憚一個亭長呢?你不應該是他造反的助力嗎?】
【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