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52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52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李治:朕未曾聽聞此言。】

【秦念:大概率是野史,
除非薛元超是想被族誅,否則肯定不敢說這種話。】

被貶的薛元超苦笑不已。

他哪裡敢說這種話?

太宗皇帝賜婚,他若出此言,
陛下絕對容不下他。

………

秦念反正覺得薛元超隻要沒癲,就不可能在娶了李元吉之女和靜縣主後說出這種話。

這不僅是質疑與皇室聯姻不如五姓,還是公然反對李唐皇室為隴西李氏。

——第三恨是不得修國史,顯然是晚年、即婚後纔有這三恨。

編寫《隋唐嘉話》的劉??就是唐玄宗時期編過國史的史官,這三恨是他編造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李世民:我朝還未亡,史官就已經敢編造偽史了?】

安撫完盛怒的阿耶,李世民也有點壓不住怒氣。

儒家,好一個儒家!

【秦念:首先,那個史官編的是野史,
可以不給當時的唐皇過目。】

李世民依舊眉頭緊鎖。

冒著族誅的風險編野史,
這個“史官”瘋了?

【秦皇:其次,
那時的大唐已經由盛轉衰。】

李世民的臉色更加難看。

【秦皇:再往後,就是李唐皇室主動找五姓七望聯姻,而士族卻看不上皇室了。】

唐代筆記《盧氏雜說》記載:“文宗為莊恪太子選妃,朝臣家子女悉令進名,
中外為之不安。”

這不是正史,
但《新唐書》中記載:

“文宗欲以真源、臨真二公主降士族,
謂宰相曰:‘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

二者相互印證,秦念認為可信度較高。

雖然看起來極其荒謬,但得知背景就很合理:

甘露之變後,
唐文宗李昂就被宦官軟禁。

就這麼一個傀儡皇帝,
五姓七望乃至其他士族看不上他可太正常了。

【李世民:好一個自詡清流的五姓七望。】

【李世民:朕今日才知道儒家的“忠”竟真是個笑話!】

無需秦念多言,
李世民就知道他的言外之意——

大唐由盛轉衰後,需要五姓七望扶助才會主動想要聯姻。

此時的“看不上”,無異於背叛!

【李治:五姓七望,即日起自縛入京,朕可饒你們性命。一月後但有一人不至,族誅。】

五姓七望各房頹然。

無人敢忤逆聖言。

正如陛下一紙禁婚令禁止五姓七望內部通婚,他們就隻能改為私下通婚,甚至偽造戶籍。

沒人敢正麵忤逆陛下。

他們最大的倚仗就是儒學世家、世代清流,空有名聲而無權勢。

如今卻是被披露於國不忠!

瞬息間為天下所知,他們也堵不住悠悠眾口。

【李治:阿耶時的五姓亦應自縛請罪。】

想到不應是阿耶附和自己,李治補充道。

【劉徹:你們不是自認隴西李家?現在不認了?】

劉徹純屬給李世民找不快。

他還是介意豬鳳之彆。

【秦念:五姓七望指的是傳承數百年的士族,每個大族除了主支外,還有一大堆分支。】

【劉徹:李唐隻是分支,還被質疑血統?】

【李世民:……】

【秦念:隴西李氏祖上溯源至漢朝是李廣。】

【劉徹:李廣?】

正與大將軍衛青一道班師回朝的李廣震驚。

排名第三的唐太宗李世民,是他的後代?!

【劉邦:哦?再往上溯源豈不是?】

【秦念:要不說秦漢唐算一家呢。】

【嬴政:……李信?】

嬴政也就是隨口一猜。

本以為這句話會被視為違規,卻沒有受到限製。

【李世民:正是。】

知道血統都被儒家改史改成可疑,這時候李世民必須認祖。

哪怕這麼一認,彷彿瞬間矮秦漢一截。

………

李信瞳孔地震。

啊?

李廣迷路連累的先祖其實是他?

他雖然敗於楚,但並非是因為迷路!

這聲譽榜第三的唐太宗李世民,居然是他的後人?!

【劉徹:哈哈哈哈哈!】

【秦念:李廣往下是被霍去病射殺、再被你造謠是被鹿撞死的李敢。】

【劉徹:……咳。】

返程路上的霍去病沒有回頭看李敢。

看著就心煩。

膽敢以下犯上襲擊舅父,就該死。

李敢幽幽盯了霍去病半晌,才扭開頭。

他的後代是李世民,不跟絕後之人計較。

【秦念:再往下是巫蠱之禍中被你冤殺的李禹。】

【劉徹:……】

把劉徹乾沉默了,秦念纔回頭迫害二鳳。

【秦念:除了這位史官編造的“三恨”之言,還有你朝的佛道之爭中,法琳為了佛教的利益,宣稱李唐皇室的李源於拓拔達闍,而不是柱下隴西,為否定你朝血統一事添磚加瓦。】

【李世民:……】

李世民的無言,是發現原來不僅是儒家在編造偽史,佛教居然也會為了政治利益刻意誹謗。

佛教五戒中的“不妄語”何在?!

李世民直麵再興佛道帶來的後果。

【朱元璋:高僧不妄語,法琳之言未必是假。】

【李世民:你在當著朕的麵造謠?】

【秦念:誰讓你廢止你爹的《沙汰僧道詔》,崇佛道的後果看到了吧?這和尚造個謠,就能讓後世的皇帝真心實意地懷疑你的血統。】

【李世民:……】

李世民已許久未曾這般大怒。

朱元璋為後世皇帝,甚至是聲譽榜前九的皇帝,居然信僧人這等妄語!

更令李世民憤怒的,是他分明清楚僧道極為擅長蠱惑人心。

他卻沒有乾預,反倒認為寺觀有利於安撫民心,也能安撫自己之心,故廢止《沙汰僧道詔》,修建佛寺為陣亡將士薦福。

結果佛教竟如儒家待漢武帝一般待他?

【朱元璋:秦皇,你如何確定這是謠言?】

【秦念:朕考古的結果,是二鳳確實出身隴西李氏。不過朕不好解釋如何考古,就從謠言本身辟謠吧。】

現代基因測序的結果,是李唐皇室的父係基因標記屬於漢族高頻分支,且極有可能源於隴西李氏。

但秦念不能拿基因測序的結果作為論據。

邏輯上來說,嘉慶時期怎麼也不可能發展出dna鑒定的高科技。

那就隻能否定“高僧不妄語”。

【秦念:法琳造謠事件對李唐皇室的影響極其惡劣,沒有被正史記載,該事件僅記錄於佛教典籍。朱重八,你看到的版本裡,法琳是怎麼在李世民手裡活下來的?】

李治眉頭緊鎖。

法琳詆毀李唐皇室血統,卻僅被阿耶判處流刑,是因為法琳是佛教高僧。

阿耶若是直接將其誅殺,必損信眾之民心。

法琳死於流放途中,則既達到懲戒的目的,亦不會引發民間不滿。

可如今看來,佛教卻有可能掩飾真相?

【朱元璋:《續高僧傳》中記載,法琳曾於《辯正論》中言“有念觀音者臨刃不傷”,唐太宗命法琳念誦七日觀音,看七日後能否臨刃不傷。】

李世民冷眼看著天幕。

若佛教記載法琳當真臨刃不傷,那他還真就得試試法琳的“神通”。

【朱元璋:七日間法琳不念觀音惟念陛下,言唐太宗光宅四海,即是觀音。若唐太宗順忠順正,則他不損一毛。】

【李世民:……嗬。】

【秦念:朱重八,你確定李世民會因這種詭辯放過法琳?換作是你,你會放過這種罵你祖上是夷狄的和尚?】

【朱元璋:……】

朱元璋無言以對。

若有人謗言他祖上是夷狄,他必誅其族!

讓法琳死在流放的路上,那都算心慈手軟。

等等,難道讓法琳死於流放的路上,就是唐太宗的目的?

【秦念:有念觀音者臨刃不傷,這句話是不是妄語?】

【朱元璋:……】

在看完漢朝皇帝編的一係列神異,再想想自己給自己編的神異……

朱元璋實在無法說服自己這句話屬於真言。

【秦念:法琳自己寫在《辯正論》的東西,他自己都不信,要詭辯李世民纔是觀音。他若是高僧,為什麼不求真正的觀音救他?】

【秦念:要麼法琳這位高僧在胡說八道;要麼法琳心不誠請不來觀音,他算不上高僧。無論是哪種,“高僧不妄語”放在他身上,都很可笑。】

【朱元璋:……】

朱元璋隻能沉默。

秦念所言無可辯駁。

【李世民:大唐此後不再尊佛。】

法琳神情恍惚。

先前唐皇隻是承諾不信佛道,不修建寺廟道觀。

沒有說要再度遏製佛門。

但他四年前為了駁斥道家,寫的《辯正論》確有“拓拔達闍,唐言李氏”之言。

且已經對外傳閱。

是他心不誠,犯下妄語,才招來此番佛門之劫。

但他沒想到的是這一劫還沒結束。

【秦念:法琳死後,有僧人給他寫了彆傳,這本書應該是被李治給禁了,並沒有在華夏流傳。】

【李治:朕未禁佛教典籍。】

【秦念:那書應是成於你泰山封禪之後,你是還沒來得及禁。】

【李治:……】

【朱元璋:你如何得知此書?】

【秦念:因為這本書在國外流傳,如今它又流傳回來了。】

李治時期。

彥琮額上沁出冷汗。

他知道這後世秦皇所言之書,極有可能就是他即將編纂完成的《唐護法沙門法琳彆傳》。

………

秦念所說的這本書,是唐朝僧人彥琮編寫的《唐護法沙門法琳彆傳》。

在華夏被禁,但收錄於國外的《高麗藏》《大正藏》等經文集。

【李世民:僧門毀謗之書,難道不應禁之?】

以為秦念是要指責雉奴,李世民出言維護。

【秦念:確實不該禁。朱重八要是看到這本書裡寫了些什麼玩意,就絕對不會說出“高僧不妄語”這種話。】

【朱元璋:寫了什麼?】

朱元璋曾剃度為僧,當然清楚僧人非全然六根清淨。

故而對佛教先予以扶持,藉助佛教引導民眾向善。

此後又整頓寺院,管控僧尼數量,又清查全國寺院占地,廢除寺觀田糧免稅之權。

更是以《申明佛教榜冊》規定“僧有妻者,許諸人捶辱之,更索錢鈔;如無鈔者,打死勿論”。

但他設定僧錄司,授予高僧官職,也確實有認為高僧不同於偽僧的原因。

【秦念:法琳為了力證李唐皇室是夷狄血脈,先貶低老子李耳,說他的父親“癃跛無耳”“與老婢野合而生老子”。】

【秦念:然而朕未從佛教以外的任何史書中找出相關史料,朕也不知道這漢朝才傳入華夏的佛教,是從哪裡考證出李耳是這種出身。】

【朱元璋:……】

【秦念:“至漢成帝時。有李隱抗烈毀上被誅。徙其族於張掖。在路暴死。其奴隸等將其印綬冒涼得仕。所謂隴西之李自此興焉”——法琳這是裝都不好好裝啊。】

【秦念:史書上就沒有李隱這個人,所以編其名為“隱”;就像因為李耳名耳,他就編造李耳之父無耳。】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