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悅暢小說 > 其他 > [天幕]皇帝聊天群 > 第54章
加入收藏 錯誤舉報

[天幕]皇帝聊天群 第54章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武曌眉頭皺起。

高宗時期,
安北都護府內突厥複國。

三年前突厥默啜可汗歸附,但這種歸附比不得都護府的轄製。

兩年前契丹李儘滅反叛,大周初次平叛未果,
去歲突厥協周征討契丹,孫萬斬伏誅。

契丹餘部已不成威脅,待糧草充足,武曌還會派軍前去平定。

但大周如今西有吐蕃、北有突厥,無法如秦念所言對“高句麗”斬草除根。

倘若能早日知道“毀其宗廟、絕其祭祀、滅其言、改其文”……

看著天幕上的李治二字,武曌搖搖頭。

她不知道待話題輪到自己時,彼時的“武照”是否還有機會改稱“武曌”。

【武曌:秦皇不妨儘道羈縻之策的弊端。】

武曌主動發言。

不管太宗高宗兩朝的自己將是何境遇,武曌都不會讓吐蕃、突厥等叛逆好過。

高宗一朝,若秦皇能醫治好弘兒,
下一任唐皇應當還是她兒。

若是無法醫治,
也還有李賢。

至於太宗一朝……

武曌不願去想。

【秦念:貞觀四年,
二鳳,你獲稱天可汗了嗎?】

【李世民:……】

放在之前,李世民必然傲然承認。

但這話是在武曌言“羈縻之策的弊端”之後出現,他隱約已經猜到接下來將會迎接秦唸的譏諷。

【劉徹:天可汗?】

【秦念:這一年唐軍將領活捉草原帝國的首領頡利可汗,
將東突厥納入大唐版圖。】

【秦念:貞觀年間是大唐的全麵擴張時期,
在二鳳的到處出擊之下,
疆域是你漢朝極盛之時的兩倍有餘。】

李世民大喜過望!

此時西域之地尚未收複,大唐的疆域遠不及漢武帝時期。

“兩倍有餘”,意味著他必然擊潰薛延陀部,且收取西域之地!

【劉徹:……】

【秦念:所以唐太宗被西北番邦尊稱為天可汗,也就是——天下共主。】

【秦念:劉徹,
這是你漢武帝未能做到的偉績。】

【劉徹:……】

劉徹懷疑人生。

他開始懷疑自己為何能排在第二。

兩倍有餘的疆域!

天下共主!

如此戰功赫赫之下,
民心甚至還排第……

因秦念言唐朝限製女子授田,
民心還隻回到第九、現在是第八了。

同樣是窮兵黷武,這李世民攻下的疆域更多,民心還能如此之高?

憑什麼?

………

對天下共主四字極為在意的還有嬴政。

顯然,現在大秦的疆域遠比唐朝小得多。

嬴政眼中戰意愈烈。

“怎麼了?”

被護往鹹陽的路上,韓母時時關心著孩子的神情,自是注意到他麵色有變。

“我也要讓陛下當天下共主!”

不滿十歲的韓信盯著天幕,為後世秦皇之言觸動。

看著孩子自幼立下如此遠大的理想,韓母笑道:

“好孩子。”

十二歲的項籍正在蒙恬府中看天幕。

若非蒙恬入宮覲見始皇帝,他現在應該正被蒙恬盯著讀書。

項氏一族被押入鹹陽後,嬴政給了他們兩個選擇:臣服,或者舉族皆死。

在天幕言及項羽殺楚王之後,項氏一族就已經沒有資格談國仇。

就算此時不降,舉族皆死,“不忠”之名也將永伴項氏一族。

他們隻能臣服。

因謀逆之罪,項氏一族的成年男子被押去驪山修建陵寢,其餘族人也皆為隸臣妾,唯有項籍交由蒙恬教導。

此罪非天幕之故,而是項梁曾欲糾集六國遺族攻破櫟陽縣城門,此事被人告發。

項籍唯有聽從蒙恬的教導,來日為其先鋒與匈奴作戰,才能以軍功贖出族人。

【劉邦:既有如此功績,李世民為何屈居第三?】

劉邦當然向著劉徹。

但他記得秦念說過,他認為劉徹與李世民不分伯仲。

既然如此,那就直接詢問緣由。

免得各朝各代的人都以為漢不如唐。

【秦念:因為羈縻之策隻為大唐帶來了短暫的和平,無法將新的疆域徹底融入華夏。】

【秦念:那些曾經高喊著“天可汗”的部族,不久又變回了撕咬大唐的豺狼。】

【李世民:……雉奴,是這樣嗎?】

【李治:是。】

李世民看了眼因看不見天幕而茫然的頡利可汗,目光逐漸冷漠。

他問雉奴,其實問的是各部族何時反叛。

這個時間並不能直接詢問,否則有可能違反規則。

所以他沒問何時反叛,而是問是否如秦念所言。

雉奴回答是,則說明異族或是在他還活著時候就已經反叛、要麼就是雉奴繼位之後。

都符合秦念所說的“短暫的和平”。

【秦念:唐朝的羈縻之策,是在異族之地設定羈縻府州,任命當地首領世襲都督、刺史等職。既允許當地保留軍隊,也無需向中央繳納賦稅。】

【劉徹:這是在效仿姬周分封諸侯?】

劉徹覺得這是莫名其妙。

高祖分封異姓諸侯,是當初楚漢相爭不得不封,在天下一統後就著手廢除異姓王。

這李世民被譽為“天可汗”,他為什麼要去效仿姬周分封諸侯?

就不怕諸侯作亂、“五霸七雄”再起?

………

李世民原本不覺得羈縻之策有問題。

甚至覺得這樣可以在極大程度上減少治理的難度,不會空耗大唐國力。

可當漢武帝說出“封諸侯”時,李世民就感覺到不對勁。

不過他的羈縻之策並非分封諸侯。

【李世民:都督刺史等職雖為世襲,但不同於分封諸侯,大唐可以罷免失職官員。】

【秦念:周天子理論上也可以罷免諸侯。】

【李世民:……】

秦念搖搖頭。

羈縻之策與分封製有很多區彆,但很多區彆都隻是名義上的區彆。

比如罷免失職官員這一點。

除非是當地叛亂,否則怎麼定義“失職”?

指望當地百姓會冒著全族一起死的風險舉報首領失職?

唐朝的羈縻之策,說白了就是拉攏當地首領來治理當地民眾。

就算有天選之子跑出來舉報首領失職,大唐也不可能隨意罷免首領。

至於叛亂——

人家都叛亂了,還管你罷不罷免?

【秦念:人家周宣王真處決過諸侯王,至於你……李治,說說你爹罷免過幾個當地首領?】

【李治:……】

李世民神情極為凝重。

他知道秦念說話雖然難聽,但從來都不是無的放矢,其目的往往是繞過規則指出治國隱患。

秦念如今說羈縻之策有如姬周的分封製,羈縻之策有弊端更是後世皇帝武曌所提出的問題。

這難道是在隱晦地提醒他,大唐也會麵臨“諸侯作亂”?

不,還不僅僅是諸侯作亂。

李世民突然想到,秦念言貞觀年間大唐疆域是漢武帝時期的兩倍有餘。

他雖同樣更易太子,卻並未引發巫蠱之亂這等禍事。

可他的聲譽排名在秦念眼中,卻與漢武帝不分伯仲。

難道羈縻之策引發了大唐巨禍?

【劉徹:嗤,這不還是世襲分封?】

【秦念:說羈縻之策是周朝的分封製都算辱周了。】

【劉徹:?】

【秦念:姬周分封諸侯,要麼封姬姓的同宗,要麼封華夏的同種,他大唐倒好,封的是當地的異族首領。】

【劉徹:朕無法理解。】

“陛下!羈縻之策不同於分封製,劃分十州都督府是為了扶持親唐勢力,用於以夷製夷!”

“其中又有定襄、雲中為大唐直接轄管,用以製衡其餘八州,這絕非分封之製!”

李靖大破突厥,十餘萬突厥部眾降唐。

為了安置這些人,宰相溫彥博與眾臣商議出羈縻府州之策。

此刻被秦念譏諷為不如周朝的分封,溫彥博當然無法接受,連聲辯解。

李世民更願意相信秦唸的判斷。

雉奴未出言維護,就足以說明羈縻之策的弊端在雉奴一朝就已經顯現。

他壽數也就五十一歲,雉奴十九年後就會繼位。

短短幾十年就弊大於利,李世民怎麼可能願意再采用此策?

但他還是決定轉述溫彥博之言,哪怕必然會引發秦唸的譏諷。

因為唯有知道羈縻之策究竟有哪些弊端,才能設法避免。

【李世民:朕本欲在漠南設定十州都督府,其中八州為羈縻州,二府為直轄。八州以夷製夷,亦可以相互製衡;二府監管八州,既可鎮壓叛亂,亦可調動羈縻州府軍隊平亂。】

看到“欲”字,秦念就知道大唐的羈縻州府製還沒有正式施行。

甲方卡在李世民滅突厥成為“天可汗”、又還沒有係統性采用羈縻政策的這個時間。

這應該就是唐太宗時期需要處理的意難平。

【秦念:劉邦也覺得分封同姓王能夠拱衛中央,可呼叫諸侯軍隊平叛平亂。他封的可都是劉姓宗室,後果你看到了。羈縻府州封了一群異族諸侯,你覺得會是什麼後果?】

【劉邦:咳,朕已經決定采用推恩令。】

【秦念:對,人家漢朝還有推恩令,你大唐在乾什麼?】

【李世民:……】

“漢朝分封同姓諸侯,很快就引發七國之亂。我大唐用的是尚且不如漢朝分封製的羈縻之策,諸位認為會是什麼後果?”

李世民冷聲問道。

溫彥博這才意識到秦念並非單純反對羈縻之策,而是羈縻之策造成了比七國之亂更嚴重的後果。

難怪房玄齡等人一直靜默不語,他們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

“臣認為應將突厥人儘數遣返草原,命他們遠離大唐!”

魏征再度諫言。

他一直反對溫彥博的“置突厥於河南河北”的羈縻之策,然而陛下還是決定採納溫彥博之策。

如今看來,突厥果然成為大唐大患,甚至是比七國之亂還要嚴重的大患!

溫彥博本欲辯解這是依漢武帝安置匈奴的政策,可他很快意識到雖然都是羈縻之政,但漢政與他所獻之策並非全然相同。

【趙匡胤:漢武帝亦以羈縻之策設五屬國安置匈奴,為何漢唐之策的結果卻截然相反?】

看到“結果截然相反”,溫彥博最後一點僥幸也蕩然無存。

他不明白,他隻是將漢武帝的羈縻之策修改得更懷柔一些,以防突厥人不滿生變。

怎麼就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

………

劉徹嘴角都快壓不住了。

原來他的排名比李世民更高,是因為李世民雖然開疆拓土出漢朝兩倍有餘的疆域,但不會治理。

民生他不如李世民,但李世民治異族遠不如他。

照著抄都不會!

先前秦念說漢朝抄秦之政法,現在劉徹也能用“抄”來譏諷唐朝。

【劉徹:朕以五屬國安置匈奴,軍政要務皆由朕派遣的屬國都尉治理,治民比郡。】

【劉徹:這種“無需繳納賦稅、異族首領世襲治理軍政”的羈縻之策可彆說是抄的朕,朕沒有如此蠢笨的弟子。】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